《东坡易传》 2024年09月3日
2,530 浏览

系辞传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苟非其常,则刚而静,柔而动者有之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本异也,而以类,故聚,此同之生于异也。 物羣则其势不得不分,此异之生于同也。 有成而后有毁,有废而后有兴,是以知吉凶之生于相形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地一物也,阴阳一气也,或为象,或为形,所在之不同,故「在」云者明其一也。 象者形之精华,发于上者也。 形者象之体质,留于下者也。 人见其上下,直以为两矣,岂知其未尝不一邪。 繇是观之,世之所谓变化者,未尝不出于一而两于所在也。 自两以往,有不可胜计者矣,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之始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天地之间,或贵或贱,未有位之者也。 卑高陈而贵贱自位矣,或刚或柔,未有断之者也,动静常而刚柔自断矣。 或吉或凶,未有生之者也。 类聚群而吉凶自生矣。 或变或化,未有见之者也。 形象成而变化自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雷霆风雨,日月寒暑,更用迭作于其间。 杂然施之而未尝有择也,忽然成之而未尝有意也。 及其用息而功显,体分而名立,则得乾道者自成男,得坤道者自成女,夫男者岂乾以其刚强之德,为之女者岂坤以其柔顺之道造之哉。 我有是道,物各得之,如是而已矣。 圣人者亦然,有恻隐之心而未尝以为仁也,有分别之心而未尝以为义也,所遇而为之,是心着于物也。 人则从后而观之,其恻隐之心成仁,分别之心成义。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上而为阳,其渐必虚。 下而为阴,其渐必实。 至虚极于无,至实极于有。 无为太始,有为成物。 夫太始岂复有作哉,故乾特知之而已,作者坤也。 干无心于知之,故易。 坤无心于作之,故简。 易故无所不知,简故无所不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简者一之谓也,凡有心者虽欲一,不可得也。 不一则无信矣。 夫无信者岂不难知难从哉。 乾坤惟无心,故一。 一故有信,信故物知之也易,而从之也不难。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知之与作,易之与简,易知之与易从,有亲之与有功,可友之与可大,德之与业,皆有隐显之别矣,此乾坤之辨也,不可以不知也。 古之言贤人者,贤于人之人也,犹曰君子云尔。 夫贤于人者,岂有极哉。 圣人与焉,而世乃曰圣人无德业。 德业,贤人也。 夫德业之名,圣人之所不能免也。 其所以异于人者,特以其无心尔。 见其谓之圣人则隆之,见其谓之贤人则降之,此近世之俗学,古无是论也。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夫无心而一,一而信,则物莫不得尽其天理,以生以死。 故生者不德,死者不怨。 无怨无德,则圣人者岂不备位于其中哉。 吾一有心于其间,则物有侥幸夭枉不尽其理者矣。 侥幸者德之,夭枉者怨之。 德怨交至,则吾任重矣。 虽欲备位,可得乎。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繇此觀之,繫辭則彖象是也。以上下繫為繫辭,失之矣。雖然,世俗之所安也,而无害於易,故因而不改也。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得之則吉,失之則凶,此理之常者。以為未足以盡吉凶之變也,故又曰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一生,則吉凶之至亦多故矣,是以有宜若吉而凶,宜若凶而吉者。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失得未決,則為憂虞。及其已決,則為吉凶。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夫剛柔相推而變化生,變化生而吉凶之理无定。不知變化而一之,以為无定而兩之,此二者皆過也。天下之理,未嘗不一,而一不可執。知其未嘗不一,而莫之執,則幾矣。是以聖人既明吉凶悔吝之象,又明剛柔變化本出於一,而相摩相盪,至於无窮之理。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象者以是觀之之謂也。夫出於一而至於无窮,人之觀之,以為有无窮之異也。聖人觀之,則以為進退晝夜之間耳。見其今之進也,而以為非向之退者,可乎?見其今之明也,而以為非向之晦者,可乎?聖人以進退觀變化,以晝夜觀剛柔,二觀立,无往而不一也。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未極則為三,既極則動,動則為六。三六无異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至於占則君子之慮周矣,故祐且吉无不利者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

陰陽各有所統御,謂之齊,夫卦豈可以爻別而觀之。彼小大有所齊矣,得其所齊則六爻之義未有不貫者。吾論六十四卦,皆先求其所齊之端,得其端,則其餘脉分理解无不順者,蓋未嘗鑿而通也。

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

介小疵也。

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辭,爻辭也。卦有成體,小大不可易,而爻无常辭,隨其所適之險易。故曰:彖者言其象,爻者言乎變。夫爻亦未嘗无小大,而獨以險易言者,明不在乎爻而在乎所適也。同是人也,而賢於此,愚於彼,所適之不同也如此。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準,符合也。彌,周浹也。綸,經緯也。所以與天地準者,以能知幽明之故,死生之說,鬼神之情狀也。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此與形象變化一也。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人所以不知生死之說者,駭之耳。故原始反終者使之了然而不駭也。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必其所見而後知,則聖人之所知者寡矣。是故聖人之學也,以其所見者推至其所不見者。天文地理,物之終始。精氣遊魂,可見者也,故聖人以是三者舉之。物,鬼也。變,神也。鬼常與體魄俱,故謂之物。神无適而不可,故謂之變。精氣為魄,魄為鬼。志氣為魂,魂為神。故《禮》曰:「體魄則降,志氣在上。」鄭子產曰: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古之達者,已知此矣。一人而有二知,无是道也。然而有魄者,有魂者,何也?眾人之志不出於飲食男女之間,與凡養生之資,其資厚者其氣強,其資約者其氣微。故氣勝志而為魄。聖賢則不然,以志一氣,清明在躬,志氣如神,雖祿之以天下,窮至於匹夫,无所損益也,故志勝氣而為魂。眾人之死為鬼,而聖賢為神,非有二知也,志之所在者異也。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天地與人,一理也,而人常不能與天地相似者,物有以蔽之也。變化亂之,禍福劫之,所不可知者惑之。變化莫大於幽明,禍福莫烈於死生,所不可知者莫深於鬼神。知此三者,則其他莫能蔽之矣。夫苟无蔽則人固與天地相似也。

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

知之未極,道之不全,是以有過。故箕子以極為中,明夫極則不過也。知周萬物,可謂極矣。道濟天下,可謂全矣。

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避礙故旁行。

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使物各安其所,然後厚之以仁。不然,雖欲愛之,不能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範圍,規摹也。

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晝夜相反而能通之,則不為變化之所亂,可以知矣。

故神无方而易无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陰陽果何物哉?雖有婁曠之聰明,未有得其髣髴者也。陰陽交然後生物,物生然後有象,象立而陰陽隱矣。凡可見者皆物也,非陰陽也。然謂陰陽為无有,可乎?雖至愚知其不然也。物何自生哉?是故指生物而謂之陰陽,與不見陰陽之髣髴而謂之无有者,皆惑也。聖人知道之難言也,故借陰陽以言之,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一陰一陽者,陰陽未交而物未生之謂也。喻道之似,莫密於此者矣。陰陽一交而生物,其始為水,水者有无之際也,始離於无而入於有矣。老子識之,故其言曰「上善若水」,又曰「水幾於道」。聖人之德,雖可以名言,而不囿於一物,若水之无常形,此善之上者,幾於道矣,而非道也。若夫水之未生,陰陽之未交,廓然无一物,而不可謂之无有,此真道之似也。陰陽交而生物,道與物接而生善。物生而陰陽隱,善立而道不見矣。故曰:「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道而謂之仁,智者見道而謂之智。夫仁智,聖人之所謂善也。善者道之繼,而指以為道則不可。今不識其人而識其子,因之以見其人則可,以為其人則不可。故曰:「繼之者善也。」學道而自其繼者始,則道不全。昔者孟子以善為性,以為至矣。讀易而後知其非也。孟子之於性,蓋見其繼者而已,夫善性之效也。孟子不及見性而見夫性之效,因以所見者為性。性之於善,猶火之能熟物也。吾未嘗見火,而指天下之熟物以為火,可乎?夫熟物則火之效也。敢問性與道之辨?曰:難言也。可言其似。道之似則聲也,性之似則聞也,有聲而後有聞邪,有聞而後有聲邪,是二者果一乎?果二乎?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又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性者,其所以為人者也,非是无以成道矣。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夫屬目於无形者,或見其意之所存,故仁者以道為仁,意存乎仁也。智者以道為智,意存乎智也。賢者存意而妄見,愚者日用而不知,是以知君子之道成之以性者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

仁者其已然之迹也,用者其所以然也。

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人見聖人之憂也,豈知其中有不憂者。未嘗與其所見者同哉。

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

我未嘗有,即物而有,故富。如使已有,則其富有畛矣。

日新之謂盛德。

富有者未嘗有,日新者未嘗新。吾心一也,新者物耳。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

相因而有謂之生生。夫苟不生,則无得无喪无吉无凶。方是之時,易存乎其中,而人莫見,故謂之道,而不謂之易。有生有物,物轉相生,而吉凶得喪之變備矣。方是之時,道行乎其間而人不知,故謂之易而不謂之道。聖人之作易也,不有所設則无以交於事物之域,而盡得喪吉凶之變,是以因天下之至剛而設以為乾,因天下之至柔而設以為坤。乾坤交而得喪吉凶之變,紛然始起矣。故曰「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效,見也,言易之道至乾而始有成象,至坤而始有可見之法也。

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生生之極則易成矣,成則惟人之所用。以數用之謂之占,以道用之謂之事。夫豈惟是將天下莫不用之,用極而不勌者,其惟神乎。故終之曰陰陽不測之謂神。使陰陽而可測,則其用廢矣。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

遠邇猶深淺也。得其深者,雖為聖人有餘,而其淺者不失為君子。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至剛之德果,至柔之德深。果則其靜也絕意於動,而其動也不可復回。深則其靜也斂之无餘,而其動也發之必盡。絕意於動,專也。不可復回,直也。斂之无餘,翕也。發之必盡,闢也。夫小生於雜,隘生於疑,故專直生大,翕闢生廣。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明乾坤非專以為天地也。天地得其廣大,四時得其變通,日月得其陰陽之義,至德得其易簡之善。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易之言德業,有隱顯之別,而德之微者莫若智,業之著者莫若禮,故又以其尤者明之。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天地位則德業成,而易在其中矣。以明无別有易也。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性所以成道而存存也。堯舜不能加,桀紂不能亡,此真存也。存是則道義所從出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賾,喧錯也,古作嘖,從口從臣,一也。《春秋傳》曰「嘖有煩言」。象,卦也。物錯之際,難言也。聖人有以見之,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而畫以為卦。剛柔相交,上下相錯,而六爻進退,屈信於其間。其進退屈信,不可必。其順之則吉,逆之則凶者,可必也。可必者其會通之處也。見其會通之處則典禮可行矣。故卦者至錯也,爻者至變也。至錯之中,有循理焉,不可惡也。至變之中,有常守焉,不可亂也。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變化之間,不容毫釐。然且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則虛以一物,雍容之至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邇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邇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 行发乎邇,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 藉之用茅,何咎之有。 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夫论经者,当以意得之,非于句义之间也,于句义之间则破碎牵蔓之说反能害经之意。 孔子之言易如此,学者可以求其端矣。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合而相因则为五十。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分而各数,则为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

五行盖交相成也,水火木金不得土,土不得是四者,皆不能成夫五行之数。 始于一而至于五,足矣。 自六以往者,相因之数也。 水火木金得土而后成,故一得五而成六,二得五而成七,三得五而成八,四得五而成九,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 水火木金四者成而土成矣,故得水之一,得火之二,得木之三,得金之四,而成十。 言十,则一二三四在其中,而言六七八九则五在其中矣。 大衍之数五十者,五不特数,以为在六七八九之中也。 一二三四在十之中,然而特数者何也? 水火木金,特见于四时,而土不特见,言四时足以举土,而言土不足以举四时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皆有以名之。 而土爰稼穑,曰于是稼穑而已。 五藏六府,无胃脉则死,而脾脉不可见,如雀之啄,如水之漏下,是脾之衰见也。 故曰土无定位,无成名,无专气。

其用四十有九,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分而为二以象两,则其一不用,太极之象也。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分而为二,一也。 挂一,二也。 揲之以四,三也。 归奇于扐,四也。

干之策,210有6。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四营而一变,三变而一爻,六爻为十八变也。 三变之余而四数之,得九为老阳,得六为老阴,得七为少阳,得八为少阴。 故曰乾之策2110有6,坤之策40有4。 取老而言也。 九六为老,七八为少之说,未之闻也。 或曰:阳极于九,其次则七也,极者为老,其次为少,则阴当老于十,而少于八。 曰:阴不可加于阳,故十不用。 十不用,犹当老于八,而少于六也。 则又曰:阳顺而上,其成数极于九。 阴逆而下,其成数极于六。 自下而上,阴阳均也。 穉于子午而壮于己亥,始于复姤而终于乾坤者,阴犹阳也,曷尝有进阳而退阴与逆顺之别乎。 且此自然而然者,天地且不能知,而圣人岂得与于其间,而制其予夺哉。 惟唐一行之学则不然,以为易固已言之矣。 曰: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则十八变之间有八卦焉,人莫之思也。 变之扐有多少,其一变也不五则九。 其二与三也,不四则八。 八与九为多,五与四为少,少多者奇偶之象也。 三变皆少,则干之象也。 干所以为老阳,而四数其余,得九故以九名之。 三变皆多,则坤之象也。 坤所以为老阴,而四数其余,得六,故以六名之。 三变而少者一则震坎艮之象也,震坎艮所以为少阳,而四数其余,得七,故以七名之。 三变而多者一,则巽离兑之象也。 巽离兑所以为少阴,而四数其余,得八,故以八名之。 故七八九六者,因余数以名阴阳,而阴阳之所以为老少者,不在是而在乎三变之间,八卦之象也。 此唐一行之学也。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此生生之极也。

显道神德行,

道神而不显,德行显而不神,故易以显道神德行。

是故可与酬酢,

应对万物之求。

可与佑神矣。

助成神化之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神之所为不可知也,观变化而知之尔。 天下之至精至变,与圣人之所以极深研几者,每以神终之,是以知变化之间,神无不在,因而知之可也,指以为神则不可。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圣人之道,求之而莫不皆有,取之而莫不皆获者也。 以四人者之各有获于易也,故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而昧者乃指此以为道,则过矣。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 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 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此筮占之类。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世之通于数者,论三五错综,则以九宫言之。 九宫不经见,见于《乾凿度》。 曰:太一行九宫,九宫之数以九一三七为四方,以二四六八为四隅,而五为中宫。 经纬四隅,交络相值,无不得十五者。 阴阳老少,皆分取于十五。 老阳取九,余六以为老阴。 少阳取七,余八以为少阴。 此与一行之学不同。 然吾以为相表里者。 二者虽不经见,而其说皆不可废也。

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此历术之类。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深者其理也,几者其用也。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至精至变者,以数用之也。 极深研几者,以道用之也。 止于精与变也,则数有时而差。 止于几与深也则道,有时而穷。 使数不差,道不穷者,其唯神乎,故曰极数知来之谓占,变通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而此二者亦各以神终之,既以神终之,又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明彼四者之所以得为圣人之道者,以此也。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所谓斯者指此十者,而学者不以此十者求之则过矣。 水至阴也,必待天一加之而后生者,阴不得阳则终不得烝而成也。 火至阳也,必待地二加之而后生者,阳不得阴则无所传而见也。 五行皆然,莫不生于阴阳之相加。 阳加阴则为水为木为土,阴加阳则为火为金。 苟不相加,则虽有阴阳之资,而无五行之用。 夫易亦然。 人固有是材也,而浑沌朴鄙,不入于器。 易则开而成之,然后可得而用也。 天下各治其道术,自以为至矣。 而支离专固,不适于中。 易以其道被之,然后可得而行也。 是故乾刚而不折,坤柔而不屈,八卦皆有成德而不窳。 不然,则天下之物皆弃材也,天下之道皆弃术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蓍有无穷之变,故其德圆而象知来之神。 卦着已然之迹,故其德方而配藏往之智。 以圆适方,以神行智,故六爻之义易以告也。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以神行智则心不为事物之所尘垢,使物自运而已。 不与,斯所以为洗心,退藏于密也

吉凶与民同患。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其迹不出于吉凶之域,故与民同患。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故其实无患,来者应之,谓之知来。 已行者莫见其迹,谓之藏往。

其孰能与此哉? 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庄子》曰:贼莫大于德有心而心有眼。 夫能洗心退藏,则虽用武,而未尝杀,况施德乎。 不然,则虽施德,有杀人者矣,况用武乎。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天者死生祸福之制而民之所最畏也,是故明天之道,察民之故,而作蓍龟。 蓍龟之于民用也,其实何能益? 亦前之而已。 以虚器前之,而实用者得完,是故礼义廉耻以前赏罚,则赏罚设而不用矣。

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

斋戒所以前祭祀也。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同是户也,阖则谓之坤,辟则谓之乾,辟阖之间而二物出焉,故变者两之,通者一之。 不能一则往者穷于伸,来者穷于屈矣。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象而后器,器而后用,此德业之叙也,而神常终之。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者有物之先也。 夫有物必有上下,有上下必有四方,有四方必有四方之间,四方之间立而八卦成矣,此必然之势,无使之然者。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入于吉凶之域,然后大业可得而见。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天地四时日月,天事也。 天事所不及,富贵者制之。 富贵者所不制,圣人通之。 圣人所不通,蓍龟决之。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系辞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则之者,则其无心而知吉凶也。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效之者效其体一而周万物也。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象之者象其不言而以象告也。 河图洛书,其详不可得而闻矣。 然着于《易》,见于《论语》,不可诬也。 而今学者或疑焉,山川之出图书有时而然也,魏晋之间,张掖出石图,文字粲然。 时无圣人莫识其义尔。 河图洛书,岂足怪哉。 且此四者,圣人之所取象以作易也。 当是之时,有其象而无其辞,示人以其意而已。 故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圣人以后世为不足以知也。 故系辞以告之,定吉凶以断之,圣人之忧世也深矣。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子曰:「祐者,助也。 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圣人非不欲正言也,以为有不可胜言者,惟象为能尽之,故孟轲之譬喻,立象之小者也。

设卦以尽情伪,

情伪临吉凶而后见,吉凶至则情者自如,而伪者败矣。 卦者起吉凶之端也。

系辞以尽其言,

辞约而义广,故能尽其言。

变而通之以尽利,

既变之,复通之,则反复于万物之间,无遗利矣。

鼓之舞之以尽神。

孰鼓之欤? 孰舞之欤? 莫适为之则谓之神。

乾坤其易之绎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绎,蓄也。 阴阳相绎而物生,乾坤者生生之祖也,是故为易之绎。 乾坤之于易,犹日之于岁也。 除日而求岁,岂可得哉。 故乾坤毁则易不可见矣。 易不可见则乾为独阳,坤为独阴,生生之功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道者器之上达者也,器者道之下见者也,其本一也。 化之者道也,裁之者器也,推而行之者一之也。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有其具而无其人则形存而神亡,有其人而脩诚无素则我不能默成,而民亦不能默喻也。

相关推荐
2024-09-03

作者:宋·苏轿 《东坡易传》又名《毗陵易传》,实为苏洵、苏辉、苏辙父子三人所合着。 据陆游《老学…

3,613
2024-09-03

东坡易传提要 臣等谨按:《东坡易传》九卷,宋苏轼撰。 轼事迹具宋史。 苏籀《栾城遗言》,记苏洵作…

9,900
2024-09-03

 乾卦乾下乾上 干,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干之所以取于龙者,以其能飞能潜也。 飞者其正也…

14,249
2024-09-03

坤卦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龙,变化而自用者也。 马,驯服而用于人者也。 为人用而又牝…

13,791
2024-09-03

 屯卦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因世之屯,而务往以求功,功可得矣,而争功者…

13,010
2024-09-03

 蒙卦坎下艮上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彖》曰:蒙…

11,593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