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
周子易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 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各一其性。 无极之贞,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今按:太极者理也,理之至极而无以加者也。 理有明晦,则为阴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生者生生不已之谓。 生阴生阳,循环不已,此所谓生生之谓易也。 故曰易有太极。 非谓由太极而阴阳,由阴阳而五行,其生有次第也。 能生者理也,知生之为理,则理当言于阳明之主宰,而阴晦则属于气矣。 明者理之精纯,晦者气之杂扰。 阳闭而昬则入于晦,阴开而醒则复于明。 明晦虽有二名,其实一体,更变化者也。 故阳主善而恶不自阳生,凡阳之恶皆阴为之也。 阴主恶而善不自阴生,凡阴之善皆阳为之也。 图以黑白别阴阳,则显于外而统乎阴者阳中之阴,暗于外而含乎阳者阴中之阳。 阳有为而阴无为,皆阳为之主,故阴阳之中不必别加圈也。 阳必得阴而行,则太极亦不当在阴阳之外。 故自阳之统阴而言,则谓之变。 自阴之含阳而言,则谓之合。 阴中有阳,阳之根也,故能变而生阳。 阳中有阴,阴之根也,故能合而生阴。 水者阳初生而尚微,至木而盛,故水属阳而木继之。 火者阴初生而尚微,至金而盛,故火属阴而金继之,言阳动则为水木可知,言阴静则为火金可知。 水火木金土,亦不必别有圈也。 人物不在阴阳五行之外,即阴阳而可见矣,而又何以圈为。 但以欲见各一其性之意,则分类而别之,理可会通,似亦无害,故单言太极可以包阴阳,单言阴阳可以包太极。 太极之一白圈,虽不若阴阳两体之备善,观者当能默识。 惟于阴阳中加圈,则赘矣。 然周子之说,于义甚精,如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其所以发明合一之旨,又何加焉。 朱内翰震谓:此图之传,自陈抟,种放,穆脩。 而胡五峯亦以为,先生非止为种放之学者,此持其学之一师耳,非其至者也。 此言未为非是。 然晁景迂乃谓:周茂叔师润州鹤林寺僧寿涯,其后授二程。 与震说不同。 今观李之才所以授邵康节者,止有先天诸图,而不及此图,则此图或如景迂所言,而未必希夷之所传歔。 潘清逸志周子墓言,先生作《太极图》、《易说》,则《太极图》别为一图,非周子所作,而《易说》则周子说此图也。 是周子之意,亦以太极图为义未尽善矣,特以出于师传不欲显言其非,而作此说以见意耳。 于图盖有光焉,其间所言皆易理,可以见其为说易之证矣。 而谓周子别有《易说》可乎。 详见《说理会编》卷一〈理气〉条及卷十六〈周子〉条下。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