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在《周易》中是很重要的一对观念,很多卦爻辞在讲吉凶时,甚至直接点名君子、小人,并分别提出不同的吉凶判断,而且有时候两种判断是完全相反的,例如:
-
- 观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 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 遯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 大壮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
如果不懂君子和小人的分别,然后老是抢着当君子,别人都是小人,那么可能就会误解经文的意思,而做出相反的解读了。
一般人的错误解读
一般人在算命,常常会说「犯小人」。 命理老师这么一说,去算命的人就开始在想:有什么人让我不顺心,或可能将不利于我,那个让我不顺心的就是侵犯到我的小人。
一般人这样想犯小人时,通常先把小人想成是坏人,很卑鄙的人。 然后很顺理成章地产生第二种想法而不自知:我是善良的人,我是好人,是君子,所以才被小人所害。
最后,这个思维逻辑会被简化为:我是君子,让我不顺心的,和我对立的,全都是小人,包括老板。
日常用语之中,我们也经常会骂人是「小人」,意思大概是骂人人品很差,很卑劣,或者是自私自利,心机很重…. 诸如此类的。 总之都是一些极为负面的意思。 也会称人是君子,表示这个人人品很好。
《易经》中的君子与小人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本义为贵族与平民
君子与小人原本是社会地位的尊卑差别,和人品好坏无关。 身份地位尊贵者为君子,在下而卑贱者为小人。
《说文》:「君,尊也。 从尹,发号,故从口。」 君是尊贵的意思,从尹从口。 口是文字发展增繁而来,因此「君」可以说是从「尹」这个字发展过来的,甚至甲骨文中君和尹两字是通用的。
尹字甲骨文大概长这样,画的是一只手上有一竖直线。 这直线有两种解读,有人说是笔,但有人认为是权杖,因为有时候这竖线会画得更长而偏下,像这样。 无论权杖或笔,这在古代都代表有权力。 加了口,或许是强调有权力的人可以发号施令。 因此,君和尹都是指群体中有权力的人,这种人往往是一言九鼎,讲话很有份量,群众通常也都听其号令,这就是君下那个口的意思。
而小字,《说文》说是「物之微也」。 小和少字古文里是通用的,甲骨文中差别是小字点三点,少字点四点,点表达的或许是一些沙子,以沙子来表达渺小。 小人即是渺小而卑微的人。
所以基本上君子和小人,就是尊贵对卑微; 有权力可发号施令对渺小而无权。
但《周易》中几句小人和君子对举的经文,所能够提供的文义脉络很少,难以理解更多的具体内涵,例如,是否像现在一样,与人的人品有关? 也就是说,君子是否就是有品德的人,小人就是没品德的?
《尚书》的《无逸》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描绘得相当清楚。 〈无逸〉相传是周公所作,其写作的时、地背景与《周易》一样,甚至还有传说认为《周易》爻辞其实是周公所写的。 所以这里的用语,和《周易》最为近似。
周公写《无逸》是为了告诫成王,不可淫逸,要多体察民间疾苦。 开头就称君子,文中则多处出现「小人」,小人显然是我们现今百姓、人民的意思。 以下摘录几段来看:
- 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君子的生活起居,不能安逸,要了解农耕的艰苦困难,这样才得安逸,才能够了解到农事是小人的生活依靠。
-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 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殷商的祖甲,因为认为父亲立他为王是不义之事,所以逃到民间当小人。 后来他即位为商王之后,因此很了解小人靠什么而过活,能够给予平民百姓保护和恩惠,不敢欺侮独居老人和寡妇,祖甲就这样享国三十三年。
-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 或十年。 或七八年。 或五六年。 或四三年。
从此以后,殷商所立的商王都是一出生就过得很安逸。 出生就过得很安逸就不知道农作的艰苦困难,不知道小人们的辛劳,只知道耽溺于快乐的日子。 自此以后,商王就没一个享国长寿的了。 或者十年,或者七、八年,或者五、六年,甚至四、三年。
从《无逸》来看小人的意思格外鲜明,指的就是平民百姓,或者是社会地位处于基层的人。 同时也可看出,周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重农思想,对于「小人」是充满亲爱敬重之意,甚至恨不得君王都能够去过过小人的生活,体验一下身为小人的辛劳。 对小人绝对没有任何的鄙视。
显然,君子与小人的定义,只是身份地位上的差别。 主政者可能以君子自居,君子或者做为有主事能力的贵族而言。 而小人则意指平民百姓,纯萃意指基层的人民。 这当中,与人的品格完全无关。
要注意的是,甲骨文及《尚书》有个「小子」的用语,算是相当常见,周公和武王除了常自称「予小子」之外,也会称弟弟或姪儿辈的姬姓为「小子」,如〈康诰〉周公称弟弟封为「小子封」。 这和「小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经文解读
用人品来区分君子与小人,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这当中的关键就是孔子。 后来到宋朝甚至有了所谓「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的主张。 基本上,我们现在对于君子、小人的认知,就是这种发展的结果。
这个发展又是另一段故事,将另外写篇文章来探索。
这里则是要简单验证一下,假设我们用人品来定义君子小人的差别,阅读易经经文会不会产生什么误解或不对的地方? 还是更通顺?
否卦六二说「小人吉,大人否亨」,这里的「否」作「不」解释,意思为小人得此爻为吉,若是大人则不亨通。
雖然大人不見得等於君子,但這裡的大人亦屬君子階級。若用「人品」來定義小人與君子,那麼意思是人要做得很卑鄙齷齪才能夠得吉嗎?要知道,當儒者把人品放到君子與小人的定義裡時,是以《周易》的吉凶悔吝在勸人修身養德的。那麼「小人吉」不就是自打嘴巴了!因為必須當個沒品的小人才能夠得到上天保祐而為吉。
如果回到原始意義來看君子、小人,就不會有諸如此類的衝突。
否卦六二,身份卑微的人為吉,因為否卦為閉塞不通,理當節儉過日的時候。六二只是這當中的「小確幸」,這時身為平民百姓的小人可過個不錯的小日子,因此而吉。但有權位的大人,責任在身,這時候不可以大吃大喝。否亨就是不聚餐,不大吃大喝。亨的古義即聚餐。
當代演義
依這個定義,無庸置疑的,這個世界絕大多數都屬於小人,君子只是少數的精英份子。
所以多數情況之下,「大家全都是小人」才是最常見的處境。當然,如果你是當官的,那麼就可自稱君子或大人了。
不過,落實於日常生活上,也可把君子小人視為一種相對應的關係,不盡然要像古代這樣樸素地把社會階級分這兩大類。通常我們把君子視為有主事權力,有決策權的人。而小人則是無主事能力,無決策權的基層。
我們以工作場合來說,經理對於基層員工,或者是他的下屬,就是君子對小人。但若再往上,經理面對老闆時,經理也變成小人了,因為他對於公司的發展方向與基本的決策,並沒有權力,他只是當中的執行者,這種權力是在老闆身上的。
所以,无论你的老板再坏再惯再卑鄙,在原始的《周易》框架里,员工对老板,他就是君子,你才是小人。 所以当一群员工私下聚会八卦,然后议论老板有多坏多靠北,骂老板小人时,这时候恐怕就有请断水流大师兄来开导大家了:
是地,没有错,相较于老板,其余所有人都是小人,只有坏老板是君子。
那么有什么办法让老板变成小人呢? 有的,这时就有请官员了。
当公司老板面对公司或所属产业有管理权的官员来说,老板又变小人了,因为他对于产业政策及法规执行并没有主事权,这时官员才是君子,老板也只是当中的一家公司的代表。 但这官员,上又有长官,当他面对长官时,相较之下他的身份可能又是小人了,虽然一般来说官员都可被称为君子或大人。
我们以实际的占例来说,例如现在有个在某公司担任经理的人在问卦。 他目前手上执行的项目,一直不顺,认为是底下某某成员的问题,决定将该成员给裁撤,这时候他利用易经问卦决策时,他的身份是属于君子、大人,他所管理的员工则是小人,因为对于所问的这事来说,他是有权的主事者。 但假设,他问的是希望停掉或退出该项目,那么他又变成小人了,因为这事的决策权在他的上司,他对所问的事没有主事的决定权力。 再假设,他问的是公司未来前景时,那么君子或可泛指管理层,小人泛指基层无管理职的员工。 这时这位经理又可定位为君子了。
另一种扩大君子与小人涵义的终极方式,则是把君子小人逆向还原成阴阳的抽象符号,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那么又可把君子-小人的这种判断转换为男对女,上对下,大国对小国,动对静… 但这又是另一长篇大论的故事了,这里点到为止,不赘言。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