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543》 2024年09月3日
0 收藏 0 点赞 2,048 浏览 4589 个字

近来一方面整理与增删旧作,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一些想法沉殿,甚至归零,边读书边写作的时候能够重新思考一些问题。

传统一向认为筮法后于卜法,甚至现代有些学者认为《周易》是源自卜辞:也就是甲骨文的内容。 但我认为筮法与易卦有其独立的发展脉络与源头,甚至易卦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存在,其起源很可能源自于文字发明前的那一段文明萌芽期。

而《周易》的产生背景或许与现今发现的甲骨文是同时代的类似文明产物,但不是由甲骨文或者是卜法的「产物」而来。

筮短龟长?

我曾经有个看法,以为在历史发展的先后上卜是先于筮的。

所谓卜指的是龟卜(但也会使用到兽骨),而筮则是指《周易》所用的揲蓍法。

卜先于筮的看法我也不好说是从那里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似乎很多学者抱持着这个看法,然后这个想法不知什么时候就很自然而然的像脑瘤一样暗藏脑中主导了我某些事情的见解。

马融说「筮史短,龟史长」,可能就是这个看法的源头依据,这是将「筮短龟长」解释为筮法的发展历史较短,是属于后起的占法,而龟卜的发展历史较长远。 这个看法自古至今也被许多学者所接受,不过马融依据的到底是什么? 再者,「筮短龟长」还有其他许多更合理的解释,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另外好像也有一些现代学者认为,《周易》这本卜筮之书(严格来说是筮书,与卜无关)是从卜辞辑纂而来的,而筮法也是卜法的演化。 这个想法也曾经让我深信不疑。

但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些观点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却是让人充满了疑虑,找不到任何让人觉得踏实的理由。

卜与筮天差地别:一个吃,一个吃素

卜与筮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不同占断解惑系统,其底层的基础原则、方法,仪式都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要说筮法是从卜法演进而来实在非常牵强,毫无凭据。

照理说两者应该比较像是平行发展的两种占断方法。 两者是平行发展的论证一旦确立,那么学者主张的《周易》是从卜辞而来的说法也不攻自破,而谁先谁后的问题不但很难论断,而且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 但后文我将提出筮可能更早于卜的论证。 再者,如果周易真的是源自甲骨文,那么出土资料已达数十万片了,怎么还不见从这些卜辞中重建出周易卦爻辞?

筮法和卜法的确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两者背后各自有其独特的吉凶占断法则及仪式。

据《周礼》,同为三大解惑的方法,其占断法分别称为「占卜」、「占筮」,与「占梦。「 占」者视兆问也,也就是解读、判断所问之事的兆象吉凶,并不是现代众多学者所说的「占」是「问」的意思,「卜」与「筮」才是「问」,一个是用龟来问,一个是用蓍草来问。 关于这些观念,还有「占」的意思,可以参考阅读《周礼注疏》太卜还有占人、簭人(筮人)的章节就可明了。

古代卜官或史官在占断时会使用旧有的占辞,也会依兆坼(卜法)或象数(筮法)的解读法则自我创作。 无论是卜或筮,都会由「占人」负责将每次的占断结果系上标签(币)加以说明并归档,并于每年年底整理这些占断的应验与否,现代出土的甲骨文就是当时占卜的档案资料。

所以两者似乎有类似的官员职掌,都统属于「太卜」(大卜),也有类似的创作与应用模式,经常也会两者并用,例如《周礼》说「凡国之大事,先簭而后卜」,就是「先筮后卜」。 甲骨文中有些卜骨或龟甲会有数字卦,或许就是将「先筮」的卦象刻于「后卜」的龟甲或卜骨上。 同时占卜和占筮都有工具书提供既有的占断解答(就是旧作),占筮结果可查《周易》,占卜的书则早已失传。 《周易》和占卜之书的内容从何而来? 最可能的就是由占人的整理资料而来。

这些说法的依据,除了《周礼》中关于卜人、筮人、占人及占法的记载和注疏之资料外,我们还可以比对一下《左传》中的卜官和史官如何拿《周易》来占断吉凶,大致与上述是相符的,《左传》中的筮例,可以说是史官和卜官在应用及创作周易的活生生记载。

虽然从应用模式来看卜与筮有以上类似之处,但从两种占法背后的基本方法,原理,以及仪式来看,占卜和占筮实在天差地别,毫不相关。 一个是以龟甲或兽骨上烧灼的兆坼来判断吉凶,一个是以蓍策计算出由数字组成的卦象(后来数字的奇偶演变为现在的阴阳)。

从以数记事到卦象

我怀疑,易卦最早是做为一种「文字」或「准文字」的记事符号而发明出来的,初期并不见得是与筮法有关,但源起肯定比甲骨文还要早。

至于相对应的筮法何时发展出来,然后与这种「以数记事」的数字符号组成(易卦)汇流而成一套占筮方法,或许可能如传说所言,从伏羲开始就有。

先了解什么是数字卦

周易与易卦探源-《易经543》

淄博陈庄遗址出土龟甲有两个数字卦(在左上),左为「一八一八八一」(由上至下)及「一八八一八八」。

我们现在画的卦象是由六个阴阳符号所组成,但更早之前,例如商周时代,卦象其实是以数字组成的,这种卦我们称之为「数字卦」。 这些数字从一到九,精确的来说是一开始是一至八,后来演变为一、五、六、七、八,二、三、四可能因为符号混淆而不用,并归至其他奇偶数。 后来又加入了九这个数,最后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六、七、八、九(但九记作一)四个数字。

数字卦或者由三个数字一组,或四个,或六个,但目前考古中发现最多的是六个,和现在的六画卦一致。 后来从数字的奇和偶再抽象化与简化,才有现在的阳与阴。 阴阳符号发展完成的时间点最晚可能是在汉初,最早可能在战国中期。

我们现在利用揲蓍法所得到的结果就是由六、七、八、九四个数字组成,再由这四个数字转为阴阳,甚至以九为阳六为阴,这都是数字卦的遗痕。

在文字发明之前的史前时代,上古先民以结绳记事,如何以结绳来记事并不可考,但我们或可推理出某些可能的法则,例如绳结的大小,形态,或者是绳结的数目。

先民极可能从结绳记事当中发明出一套以「数」来象征「事」的法则,进一步又以刻写下来的数字符号来记事,因此有了书契的发展,这是相当自然而然的演进,这也是《系辞传》所说的「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除了书契,以「数字卦」形式存在的卦(不是现今的阴阳),就是结绳记事原则的符号化:或者可视为某种古老的初期文字。

事实上,数字卦所使用的数字符号与甲骨文书写的符号并不一致,而是一种比甲骨文更为古老的数字系统。

在张政烺先生解读出数字卦之前,郭沫若认为那是一种族徽,而唐兰除了肯定那些是族徽之外,还将数字卦解读为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 以此看来,理论上易卦的起源是比甲骨文更为久远而古老的,甚至也很可能是先于龟卜的。

唐兰《在甲骨文中所见的一种已经遗失的中国古代文字》就如此说:「在这些材料里,可以知道这种文字是用数目字当字母来组成的」,「周代这些文字已经仅用于氏族名称。 由于氏族徽号最能保留古老的形式,所以即使这种文字当时已经不使用,也还可以在某些铭刻中保留着“。

周易与易卦探源-《易经543》

秘鲁Larco Museum博物馆馆藏的一套奇谱。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因此,这些早期的数字卦,不尽然就是我们现今所认为的做为占筮用的「卦」,或许可能只是当时的某些记事符号,真的是当做「文字」使用,每个数则有点像是「字母」。 当然的,也有可能一开始或者很早就与「占筮」的宗教行为结合在一起。 而这套符号系统,可能记事功能上过于粗略,并未进一步发展成更为复杂而精细的文字系统,因此而失传、消失了,但因为与占筮结合,而因「占筮」这个宗教仪式而保留了它的部份样貌。

另一个间接的证据是古印加的「奇谱」(Quipu或khipu),这种结绳记事法虽然还有很多谜团,但是「数」在奇谱中是一个重大讯息与元素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或许把奇谱中以数记事的原则再进一步符号化,或许就会出现出一套很像原始易卦,也就是数字卦形式的符号系统,若是这套符号再简化为以奇偶来表现,就很像现在由阴阳符号组成的易卦。

重读《系辞传》

依这样的论点,我们重新读《系辞传》的几段记载,别有意义。

《系辞上》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系辞下》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若将最早的「卦」当做一种以数记事的符号,而不尽然要当做占筮用的「卦象」,那麽《系辞传》中的这些描述就相当好理解,不需多做解释。 反之,若很狭隘地将它视为只是占筮的「卦象」,那么这些描述就相当奇怪而显得很无理头了。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可视为「以数记事」的符号创作历程,它的制作灵感不外乎天文地理及花草鸟兽等自然的观察,还有日生活事物的类比。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或可说出这套符号系统最早的两大应用,一是宗教意义上的「通神明之德」,这意谓着一开始八卦的发明就具备宗教的意义,或许只是做为一种图腾的崇拜,但也有可能是利用「筮」这种巫术做为人与神明沟通的仪式。 「筮」字从竹从巫,意谓这是与竹具有关的巫术仪式,这竹具就是计算数字用的筹策,演变为后来的揲蓍法。 而「以类万物之情」则是八卦在日常生活中做为「记事类情」的实用工具,类似于文字,或者可视为一种很粗略的「准文字」。

再看到《系辞下》的「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则似乎又点出了「卦」在上古时期的另一种应用。 除了做为与神沟通,做为日常记事之用,不同的部族领导者可能会以不同的卦来象征他们的功业,那么这就有点类似郭沫若先生所说的「族徽」的图腾意义了。

甚至这种族徽后来在占筮上也有其特殊意义:每个不同部族,或许会以其自己的图腾为本位来论事,所以可能每一卦在每一部族中都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占筮法的不同之一。

我们从现今的泰卦经文分析,就可约略看到这种情况。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周易带有九数的崇拜,并以干为首卦,象征「天」。 据说商朝崇拜的是阴,以八为用,连山易以坤为首,所以孔子说他去宋国田野调查一些关于殷商的历史资料后得到了「坤乾」。 (《礼记‧礼运》:「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 吾得《坤乾》焉。 《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

分析泰卦经文可发现,周易是以乾来象征周,并以坤来象征殷,并以内卦乾卦之归来象征太平盛世,将外三阴的坤卦比喻为殷商之衰败。 所以可能周是以乾为类似「族徽」或图腾,而商是以坤。

既然做为「以数记事」之用的八卦及六十四卦原本就有记事类情的功用,那么应用在筮法上时,也就不是什么困难而曲折的事,卦原本象征的是什么,占筮时就解释作什麽即可。 问题只在于如何恢复这套古代「类文字」符号的内涵了。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9847.html

相关推荐
2024-09-03

对于《易经》,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我会尽其所能给你终极的答案,未来还有机会收录在《易经543…

19,030
2024-09-03

如何利用《周易》来占解,很难一言以蔽之,而且恐怕人言言殊,师说各有巧妙。 比较麻烦的是,这和每…

3,793
2024-09-03

易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易纬乾凿度》:「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一般常讲…

14,220
2024-09-03

为了解决「三钱法」起卦时的阴阳面争议问题,先前写了一篇文章〈谈卜卦时硬币的正反面与阴阳问题〉…

10,193
2024-09-03

「八宫卦」是京房易极为重要与核心的一环。 这种分宫卦序以特殊的卦变方式将六十四卦分为八个宫卦,…

6,139
2024-09-03

宋儒张载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也成为后儒习易的标竿:「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意思大概是说,…

14,89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