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543》 2024年09月3日
0 收藏 0 点赞 1,843 浏览 3465 个字

在筮法的占验上,若所得的卦为一个爻变,变卦是不用看的,解卦时只需看本卦的变爻,不需理会变卦。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人就会连续问问题2和问题3。 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会有问题2,问说变卦要不要看者,有一大半会死咬变卦一直问问题3,然后经常接着会发生一件事:不管用什么说法,换什么角度,就是一直在这问题上鬼打墙,走不出去:因为已经说不用看了,同学却还是要看。

所以同学的真正问题其实是:我就是要看变卦,你必需给一个交待!

放下定见

显然的,根本问题在于很多人对「变卦」放不下,画出卦象之后,看到有个变卦在那里,不去使用就觉得很奇怪,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孔子、对不起周文王的样子。

再加上外面有些老师强力主张就是要看变卦,而且可能还附赠一狗票的鉴往知来等等的哲学思想,不看变卦就觉得自己学艺不全,思想有缺陷!

所以在此我想反问同学:当你在学易经时,你是想学一个易经老师自己的思想? 还是想学易经? 你喜欢的是某人的思想多,还是喜欢易经多?

当一个爻变时,在变卦上坚持而不愿走出来,就是属于现代人自己的想法。 若有老师这么说易经,那是属于他个人的思想自由,是属于现代人制造出来的想法。 这没有对错,只是个人的学术抉择而已,如果你是想得到诸如此类的诠释,这不是我的路线。

不看变卦,就是古代的筮法传统,也是世传最古老的易经筮法的占验方式。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前者,你想要的是一个可以满足你对于「变卦」直觉联想的解释,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你也不需问我,只要用你身为现代人的自己的想法,望文生义的直觉本卦是讲原本的、现在的事,变卦就是讲变化、未来的事,易者言乎变也,易经就是变经,book of change,所以易卦就是变卦,变卦就是易卦,就是易经的真相,占验当然一定要用变卦,本卦只有在没变卦时才拿来占验…. [或其他什么自我发挥的想法]只要你对于这些解释自我感觉良好即可。 [其实我在十几年前写的《玩卜卦过生活》好像也是大概这么写,我在这里认错! ]

如果你的选择是后者,想学的是真正的古代筮法,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索。 不要拿着现代人自己想象出来的定见一直来问我为什么要有个变卦又不要用变卦。 就请脑袋放空,挪出位置,先把变卦给忘了。

或许这只是古人表达卦象的笨方法

问题真的很简单,我们只要回到古代人的思维,好好去看春秋筮法,然后依「易经课问题集 2:解卦时变卦要不要看? 」这篇文章去做即可,一切问题都没有了,因为你会很清楚了解到何时该看变卦,何时不看变卦,每个变爻要怎麽用。

当然的,我们的答案绝不仅止于此。 变卦不看,又为什么要画出来? 我们也是有解答的。 只是我的经验是,心中没把变卦放下的人,后面的解答讲了 n 遍,他一样是听不进去。

简单说:这可能只是古人表达卦象的方法。

因为最早时还没找到后来的我们所使用的这种表达方式,现今以爻位阴阳表达的方式可能是战国之后才发展出来的。

个人研究与综合各种资料之后推论:易经最早并没有像初九、九二、六三、六四… 这样表达卦象的方法,所以从春秋筮例中只会看到例如「观之否」、「乾之姤」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某卦之某卦」,「之」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变卦」的「变」的意思,但现代人用「变」字来替代「之」字之后,反而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误解。 所以如果你会混淆,建议正名为「之卦」,不要说「变卦」。

而我们研究卦例之后也可以确信古人在讲诸如「观之否」时意思和我们现在说的「观卦六四」是一样的意思,他就是用观卦的六四爻来解释事情,并没有用否卦。 他为何不用“观六四”这么简单又清楚的方法? 因为还没有这套标准的表达系统。

所以我在猜想:如果那一天出土了春秋或更古老的周易版本,我们根本就看不到初九、九二等爻位的文字? 当然的,我也不排除那一天出土文物推翻我这个推论。 依上海博物馆的楚竹书,已有爻位的表达方式,只是「三」作「晶」,所以至少这种表达方式至少可推至战国时代,是否可再向前推? 也只能慢慢再等更多的考古发现。 但至少这是目前我们所取得数据的合理推论。

左传的筮例中,一个有点像是例外的是穆姜薨于东宫卦例中的「艮之八」,但这反而又可以印证我的推论:「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 史曰:是谓艮之随。 

这个例外的表达方式不但是孤证,而且是挺特殊的五爻变卦例,所以似乎很难从中得到什么突破性的论证。 「艮之八」表达的好像是艮卦中的不变之爻,问题在于艮卦的阴爻有四个,到底那一个阴爻是八? 所以这个表达方式似有问题,但好像也是当初的一种表达方式。 如果完整含数字的卦象在你前面,或许可以马上知道八是那一爻,若只是这样讲而看不到卦象就完全无法得知,所以它在沟通上是有很大问题的。 史官则似乎有点在「纠正」的说「是谓艮之随」,换句话说「艮之随」还是当时标准表达体例,而且这么表达之后变爻位置才终于明确。

我們再從「艮之八」的表達來看,可以很合理的推論,當時就是沒有現今清楚的「爻位」概念,至少還沒有這種表達的標準體例,所以才會一下子說「艮之八」一下子又糾正(或補充)說「艮之隨」來表達出不變的那一爻的位置。如若有清楚的爻位觀念或標準表達方式,理應看到類似「艮八二」或「艮二八」等等的用法。

從另一眼光看,「x卦的某爻數字」這樣的表達體例似乎是相當自然而然的,可能在春秋時就有人零星的自然這樣表達,但由於沒有爻位觀念,所以往往卦象說的不清不楚,例如可能說「觀之六」,結果到底那一爻是六,沒見到卦象就不知道。而比較專業的周史,則會清楚說「觀之否」讓人知道變爻在觀卦由下算上來的第四個位置。

陰陽畫卦之可能演變

至於當時已經有「陰陽」概念沒?也難確知,一般認為,陰陽五行思想是肇始於戰國時期。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現今用「六」、「九」來表達陰陽,就是源自於古代的奇數與偶數觀念。事實上,在現代對於考古資料的數字卦研究中,也確定有將奇偶歸類的情況,但「九」的出現(我們現在以九來象徵陽)卻是較晚出的,根據張政烺對數字卦的研究,大概是在西周中葉之後

但數字卦中,幾乎看不到二、三、四等數字(雖有但極稀少),可能是在古代文字中二、三、四分別是二至四個橫畫,在卦象中會混淆而難以處理。假設每個數字的出現機率一樣,計算之後發現,這幾個數字中三似乎被歸類到一,而二與四則被歸至六,所以六的出現機率最高,其次是一,因為六可能是吸收了二與四兩數,而一只吸收了三。換句話說,數字卦原本只有一、五、六、七、八等數字。

事實上在楚竹簡與帛書裡也可看到數字卦的痕跡,其陰用的是類似古文八的畫法。

而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假設周初時已經從奇偶數中有些模糊的陰陽概念,就如我們對於某些事已有了種想法但未能條理而系統的表達出來而已,或者說是陰陽的一個啟蒙時期。六演變為象徵陰的符號似乎是數字卦演變為陰陽卦的自然發展,但以九為陽則似乎歷經了一場人為的改造。因為九不但在數字卦中出現很晚,而且數字卦的奇數中一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現在的陽畫用一的符號可以說是很自然的發展,不用一而改用九來象徵陽,很像是改造者刻意加入了陽尊陰卑的觀念,以個位數中最大的數字–九來象徵陽。

張政烺〈易辨》:「殷及周初筮數是八,周代中期以後九初步進入筮數便不見七字。至於後來的筮法只用六、七、八、九,所以把一、二、三、四、五全部都省掉,那是一次大調整。」

至于商朝是不是真的有传说中的归藏易? 「夏为连山,殷为归藏,周为周易」,据说殷归藏以坤为首,周有很强的阳尊阴卑观念所以改为以乾为首,两代据说还有用八用九之差别。 但这些说法个人怀疑是汉代人改造过的传说,可能三代的确都各自有类似易经的筮法之书,而所谓文王演周易或许只是文王叫他的史官把殷商版的易经改造一下让它符合周朝人的一些思想、习俗,甚至换一下其中的典故故事。 但殷商时的那本占筮之书是否叫归藏则有待商榷。

现今所见的归藏易,比较像是配合这套传说演出而产生的,或者反过来是先有了这套仿易之书然后产生了这个传说也有可能。 总之,现代出土的王家台秦简,虽然考证出来和《玉函山房辑佚书》所收的归藏有很多相似处,可以确认古代应该确有归藏易,但这归藏易不属于殷商时之著作。 郭沫若认为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年代亦不会早于周易。 而诸多学者对于卦名的研究更发现,归藏易卦名并未脱离今本易经卦名的框架基础,所以可能只是依照周易另作的一本占卜书。

虽然关于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还有待更多的考古来印证,但我想我的推论应该不中亦不远矣。 最后也要再强调一下,这些都只是个人依据可见的经典与现代考古研究所做的推理与猜测,因此随时可能因为阅读到或吸取到新的数据而改变、修正以上想法。 但基本上回答这个题目的基本问题已经很足够了。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9817.html

相关推荐
2024-09-03

对于《易经》,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我会尽其所能给你终极的答案,未来还有机会收录在《易经543…

19,030
2024-09-03

如何利用《周易》来占解,很难一言以蔽之,而且恐怕人言言殊,师说各有巧妙。 比较麻烦的是,这和每…

3,793
2024-09-03

易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易纬乾凿度》:「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一般常讲…

14,220
2024-09-03

为了解决「三钱法」起卦时的阴阳面争议问题,先前写了一篇文章〈谈卜卦时硬币的正反面与阴阳问题〉…

10,193
2024-09-03

「八宫卦」是京房易极为重要与核心的一环。 这种分宫卦序以特殊的卦变方式将六十四卦分为八个宫卦,…

6,139
2024-09-03

宋儒张载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也成为后儒习易的标竿:「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意思大概是说,…

14,89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