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543》 2024年09月3日
0 收藏 0 点赞 10,333 浏览 2239 个字

半象可以说是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

所谓的「半象」,就是一半的卦象。 更精确的说,完整八卦卦象有三画阴阳,但它只有两画阴阳。

依照一般易学家说法,「半象」首见于虞翻的注解,但其实虞翻没有「半象」这样的用语。 「半象」一辞是清朝之后易学家在说明虞翻「半见」之象而发明的。 而且“半见”之象虞翻很少用,总计只有四例:

  • 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 需卦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注:「大壮震为言,兑为口。 四之五,震象半见,故小有言。 」
  • 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 讼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注:「小有言,谓初四易位成震,言三食旧德,震象半见,故小有言。 」
  • 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 小畜「密云不雨,尚往也」注:「需坎升天为云,坠地称雨。 上变为阳,坎象半见。 故密云不雨,上往也。 」
  • 《说卦》「兑为泽」注:「坎水半见,故为泽。 」

虞翻所谓的「半见」到底是什么意思?

传统以来易学家的解读似乎有些误解,特别是把它误叫作「半象」之后。 例如于省吾《易经新证》说:「凡不足三画而取象于二画者谓之半象。 」清焦循《易图略》,当代高怀民《两汉易学史》亦持此论。

依此推论,「震象半见」意指震的卦象只出现一半,震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的卦象一半是怎样呢? 就是少了一爻,例如像这样 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或者也可能是这样 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 「坎象半现」呢? 就是坎的卦象出现一半,坎的半象长怎样? 可能和震半象一样是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但或许是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

以二画阴阳来做为三画卦的半象,其混乱不经不言而喻,焦循在《易图略》的《论半象》中列举甚详。 再者,《周易》每一卦明明都有完整的八卦卦象在里面,除上下二体还有互体,在实际占筮上还会有爻变产生的八卦。 放着那么多完整的八卦卦象不看,然后只摘取一部份,硬是让它变成残缺不全的卦象,变残缺之后再自行脑补把它补齐卦象,不知这算不算是脑残。

但这真的是虞翻的意思吗?

细究之,虞翻意思显然不是如此。 如需卦注,全文意思说得很清楚,需卦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是从大壮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卦变而来,大壮卦的九四跑到五位(四之五)之后变成了需卦。 大壮卦上卦原本是震,后来变成了坎,这是所谓的「震象半见」。 因为你看到的坎,在卦变之前本来是震。

讼卦注讲的同样是卦变,「初四易位成震」意指讼卦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初六与九四交换,变成中孚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变中孚之后互体有震。 因为虞翻认为中孚卦是讼卦卦变而来,中孚卦注说:「讼四之初也。 坎孚象在中,谓二也,故称中孚。」 讼卦注的所谓「震象半见」指的是讼卦互体的离在讼卦变成中孚之后就会变成震,而中孚卦说的「坎孚象在中」则反向来看「震象半见」,依虞翻意,「坎孚象在中」也可说是「坎象半见」。

小畜卦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注「坎象半见」讲的则是爻变,意指需卦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上爻阴变阳之后上体变成巽卦,原本的需卦上的坎卦于是只有半见。

四个例子中,只有「兑为泽」的注解或许可以用传统易学家的方式来解释。

虽然虞翻所论「半象」不多,但从以上例子可清楚看出,以二画为三画之半象纯萃是望文生义之下的误解,这种误解来自于对虞翻卦变和爻变方法学的陌生与不了解。 所谓的「半象」都是就着「卦变」或「爻变」之历程而言,而不是随意挑两爻,例如上阴下阳谈「半象」–易学史上的一场闹剧-《易经543》,然后说这是坎的半象或离的半象或震的半象。 而且他其实是说「某象半见」,并没说「半象」。 其用语比较像是一般性的行文用语,而不是专门述语。 「半象」一辞可说是一个误解再加上过度诠释之后的产物。

虞翻这种「半见」之象到清代之后突然之间被易学家所挖掘出来加以采用,最有名的就是惠栋的《周易述》,惠栋将这种「半见」之象称为「半象」,但所用注例并不多,而且还严守虞翻的半象,例如他会引用《说卦传》兑为泽注「坎水半见,故为泽」而将兑取作坎的半象,或者可能就着虞翻的卦变脉络来讲半象。

到了清末民初的尚秉和,大肆鼓吹「半象」之存在,于省吾《易经新证》也努力大敲边鼓,并佐之以甲金文来证明。 但尚秉和的「半象」与虞翻义完全不一样,而是他自己望文生义的半象。 其次是,他还取材《焦氏易林》。 最可笑的是,他一方面大肆抨击虞翻卦变、爻变的荒谬不经,二方面又曲解虞翻的「半见」之象为一半之象,然后完全不知道虞翻的「半见」之象绝大多数是就着卦变和爻变而谈的,从他说的「虞翻用半象,谓三四震象半见」(按:这是需卦注,但尚氏所引有误。 )、「兑为半震」(按:虞翻无此例),也可确认他根本就不了解虞翻「半见」之义还有卦变的方法学,更不知他所重视的「半象」必需是以这些他所否认的方法学为基础。 这种象的误解与乱用,只能用闹剧来形容。

于省吾毕竟不是易学的专家,在易学上,他对于卦象方面的见解经常是随着尚秉和而起舞的。 他犯的错误实在不胜枚举。 例如,他以甲骨文和金文来证明覆象的存在,完全引喻失义。 [可参考为什么上古不会有反对卦(又称覆卦、综卦)? ]像是虞翻「半象」,他也同样完全误解虞翻义,然后用甲骨文和金文的论证来证明「半象」这个完全不存在的东西,至于以李鼎祚直接以阴阳来取象为证,同样是引喻失义。 再如,《易经新证》他多处引世传辑本《归藏》卦名,以现今出土资料来比对都证实为误。 如夜卦,理应是蛊卦,于考证认为是豫卦。 引马徒为随卦,但《归藏》的规卦才是随,马徒应该不是卦名。 而当属随卦的规卦于考证说是夬卦。 于以分为贲卦,但后来的出土资料证明朱太史以分为豫是较正确的。 钦应当是咸卦,于考证否认朱太史,说是坎。 荦李过已说是坎,于考证说是姤。 像这些《归藏》卦名,当代的出土资料证明了古人考证远比于省吾还要精准正确很多。 由此也可见,隔行如隔山,专家「跨领域」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至于“半见”之象到底存不存在,这个问题归本溯源,还是要看《周易》是否有爻变和卦变的卦象? 爻变在春秋筮例及《象传》中都可找到例证,而且这是成卦之后眼睛可见的卦象,因此爻变卦象的存在是成立的。 至于卦变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9785.html

相关推荐
2024-09-03

对于《易经》,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我会尽其所能给你终极的答案,未来还有机会收录在《易经543…

19,030
2024-09-03

如何利用《周易》来占解,很难一言以蔽之,而且恐怕人言言殊,师说各有巧妙。 比较麻烦的是,这和每…

3,793
2024-09-03

易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易纬乾凿度》:「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一般常讲…

14,220
2024-09-03

为了解决「三钱法」起卦时的阴阳面争议问题,先前写了一篇文章〈谈卜卦时硬币的正反面与阴阳问题〉…

10,193
2024-09-03

「八宫卦」是京房易极为重要与核心的一环。 这种分宫卦序以特殊的卦变方式将六十四卦分为八个宫卦,…

6,140
2024-09-03

宋儒张载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也成为后儒习易的标竿:「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意思大概是说,…

14,899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