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明道录》 2024年09月2日
0 收藏 0 点赞 6,321 浏览 1299 个字

一、本书所排之各重卦格式

卦序重卦名〔上卦,下卦〕〔上卦象,下卦象〕

卦名:原文内容(本卦纲领)。

│ 注:文字解说。

│ 象:象征概念与本卦之关系(原文见《来注易经图解》)。

│ 释:义理分析及解说。

│彖:原文内容,略去与卦名内容重复者(彖为以象断言之意)。

│ 注:文字解说。

│ 象:象征概念吉凶之判断(原文见《来注易经图解》)。

│ 释:义理分析及解说。

│象:原文内容(圣人指示为人做事之道)。

│ 注:文字解说。

│ 象:本卦之象征(原文见《来注易经图解》)。

│ 释:义理分析及解说。

爻一至爻六:原文内容(爻为可变者,由低位至高位,共有六爻)。

爻:各爻之条件及状况,以供判断吉凶。

通:当本爻变后,必成另一卦,本条即为对该卦之说明,可供参考。

注:文字解说。

象:象征概念与卦爻之关系。 原文见《易程传》 :宋. 程颐撰

《周易本义》:宋. 朱熹注

《易经图解》:明. 来瞿唐着

释:作者对原文之阐释(以黑体印出)。

二、判断参考

1.卦之定名乃根据爻之互动关系,故而卦名已决定了吉凶的大方向。 例如损指损失,益指增益,各爻之判断必须符合损与益之条件。 然而易道讲究生生不息,循环不已。 故损益相综,损而益,益乃损。 因此卦名本身之吉凶,尚应视其始终以及各爻之关系等因素而定。 此外,有些卦象之吉凶并不明说,端视其他条件之互相作用而定。

2.爻性:各爻皆有特性,凡爻辞中有明确吉凶定义者,其统计及说明如下:

吉数、凶数指各爻之吉凶数(因原文吉凶定义并不明确,故仅系概略数)。

阳吉、阳凶,阴吉、阴凶指爻之阳阴性质于该爻位之吉凶统计值。

爻位 吉数 凶数 阳吉 阳凶 阴吉 阴凶 说明
初爻 21 14 12 2 9 12 初始,情況未明,難知其詳。
爻二 28 6 14 2 14 4 多譽,柔用中為宜。
爻三 6 28 6 12 0 12 多凶,賤,由下向上奮鬥者。
爻四 29 5 11 3 8 2 多疑多懼,重臣近君。
爻五 28 4 10 1 18 3 多功,貴。居高位重。
上爻 17 20 11 8 6 12 孤高無援,夕陽黃昏。
總計 129 77 62 28 55 45 吉多,凶少,陽多吉,陰多凶

 

3.位--爻位有三種:

3.1 阴阳之位:一、三、五为阳位,二、四、六为阴位,爻之阴阳与位符合,即是得位。 得位之爻,表具有阴阳之爻德,吉凶则由卦象决定。

3.2 高低之位:爻位的高低,与地位之尊卑、时机的早晚、事物的成熟度、物体本身的部位等皆成正比,为判断之参考资料。

3.3 三才之位:内外各卦,皆由三才结构而成,在重卦中,第二爻与第五爻为人位。 人位主掌人事,因居三才之中间,故又称为得中,六二、九五乃既得中又得位者,称为中正,表示人当其位且正直。 第一爻与第四爻居地,指一个阶段之开始。 第三爻与第六爻居天位,指一阶段终了或全部终结。

4.应–一与四、二与五、三与六爻中,若两爻阴阳性相反,则称为应。 应是两爻之间的呼应、照应、响应、感应等,吉凶则依实际影响而定。

5.比–相邻各爻,若阴阳性质不同者,谓之“比”。 比又有四:如本身为阳爻,比上爻称“扶”,比下爻称“据”,其利有大有小。 如本身为阴爻,比上爻称之为“承”,比下爻称之为“乘”。 在判断,“乘”常不利,因弱乘刚不易也。 “承”影响不大,因阴柔无力。

“扶”、“据”较多利,此乃阳爻刚健之故。

6.中爻–重卦之二三四,或三四五爻,皆谓之中爻。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9535.html

相关推荐

作者:朱邦复 先生 《易经明道录》是由《中文电脑之父》朱邦复先生所撰写的一本易学书籍,1994年时…

3,180

饮水思源,本书之能出版,不得不再向台东叶隆雄先生致谢。 古往今来,千里马多不胜数,而伯乐却仅一…

6,071

“易”即“改变”,只要宇宙中的能量不断变化,事物之改变即永不停止。 古人长时期的居住于黄土高原上,…

15,064

《易经》最大的神秘之处,即在于由一阴一阳的排列组合中,居然能包罗时空万象,阐释天人义理。 如果…

7,904

本书之立场,是先假定《易经》的卦、爻辞正确,并根据其游戏规则,以求了解其设计的原理。 至于此原…

18,463

一、爻 爻有阴及阳两种,三爻组合为卦。 爻形 代称 爻德 象征 阳 九 主动,刚健,进取 君子,…

17,95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