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帖 2024年08月30日
0 收藏 0 点赞 13,156 浏览 7586 个字

钦定四库全书

易小帖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上系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又云: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夫刚柔者阴阳也,自画卦以后阴爻与阳爻皆属一定,有何相推? 有何变化? 殊不知,变化者进退之象,则文王繋词,左氏占验,全在乎进退诸阴阳之画而变化之矣。 故又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此推易之法也。 盖推易者,往来进退之事也。 是以易曰:憧憧往来。 子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故又曰:夫易彰往而察来,是以六十四卦于泰否二聚卦独曰小往大来、大往小来。 立往来大义,而其中之往来者亹亹焉,非推易乎。

 

乾坤二卦,皆有类字。 乾卦则「各从其类也」,坤卦「牝马地类」,又曰「乃与类行」,又曰「犹未离其类也」。 以乾坤为聚卦之首,故夫子于此特屡屡及之。 类犹聚也,《大传》曰「方以类聚」是也。 又乾卦「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刘歆父子作「大人聚也」,见陆德明《释文》。 则是汉儒说易犹有,知推易一法如此。

 

夫子于推易指示极切,卦卦有之,若其领要,则祗《大传》「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八字,故乾卦《文言》于九四一爻为上下将分之际独曰「进退无恒,非离羣也」,盖言羣分非分卦之谓也。 阳聚而不离,虽分卦而实非离羣,故分聚祗就阴阳言,观后泰否聚卦,于否之六二曰「大人否亨,不乱羣也」,正言三阴三阳,各不相离之意,则以不离为不乱《大传》所云,不尤了然乎。 夫子屡示其意,而必不明言,所谓神明黙识存乎人也,人奈何不三反也。

 

道家言无极,实言无气无形之始,非如朱元晦所云。 老子言无极,乃无穷之义也。 老子无极在《列子》有注脚,以太易未见气始为无极,太初既见气始为太极,故《干凿度》云:太易始着,太极成太易,即无极也。 此即无极而太极也。 又曰:太极成乾坤行,此即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也。 又曰: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此即太极本无极也。

 

「物以羣分」《干凿度》以三画分三名,曰物有始、有壮、有究,究即终也。 爻词以三爻上爻为终者,即此意。 《说卦传》亦云:其究为某卦。

 

彖字不解其义,后读《缢传》曰:彖材也,谓一卦之体材也。 刘瓛云:断一卦之材是也。 或引《论语集注》无所取材语谓,是裁度之裁。 材裁古通字,则古但以财通裁。 如《汉书》财察、财择、引决自财,与泰《象》财成天地之道类,并非材字。 《论语集注》故误解耳。

 

卦有列两为对者,虞仲翔所谓旁通之卦,而孔氏《正义》名曰变卦,以阳变阴,阴变阳也。 卦有合一而颠倒对者,王辅嗣所谓反对,而孔氏《正义》名曰覆卦。 覆即反也。 第伏羲画卦,专取旁通,乾坤一旁通,六子三旁通,凡四旁通。 而画卦已毕。 文王序卦专取覆卦,除乾坤、坎离、颐大过、小过中孚八卦外,凡五十六卦,作二十八覆卦,而六十四序卦已毕。 但又有以旁通兼覆卦者,如泰否颠倒卦也,然并列之则三阴三阳正复旁通,推之而既未济,归妹渐,蛊随皆然。 然则易变可一端尽耶。

 

易有日月相衔之文,其字形则上日下月,取其昭明。 其字义则日往月来,取其变易,此《易纬》所云也。 又易者生万物不难,所谓易也。 此则难易之易,当读异去声。 又有不易之易,谓不更改,天地名,君臣位,父子上下,宜(俱以卦爻言)此改易之易,读亦,如字。 见《干凿度》。

 

易原有去入二音,其读去声者,因旧时未分四声,故去入同音,而北人读字又有去无入,是以汉晋以前多读异,隋唐以后多读亦,北人多读异,南人多读亦。 其实一也。 自旧有去音昧者,遂谓读异者必易知之易。 夫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二者不偏废也。 独取易知,是有阳无阴也。 而可乎?

 

易有五易(见《仲氏易》首),虽去入两音只是一义,古变易之易皆读去声,如班固《东都赋》纷纶后辟与蹈一圣之险易,押可验。 若谓汉晋以前无变易之解,则《系词》云神无方而易无体,此夫子之解义也。 若谓隋唐以后始有入声之读,则《系词》云「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又云「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无以见易则乾坤或几乎息」,此夫子之读音也。 竖儒但观一隙,不觐大通,偶闻易可读异,便妄生议论,可鄙极矣。 至若《说文》以蜥蜴为蜥易,此重傍省文之字,而杨升庵遂谓易是守宫之名,则《汉书‧食货志》以疆埸为疆易,得毋易又是疆畔名乎(古重傍省文字,如栏干瑯邪类)。

 

何平叔作《论语集解》,其于「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句注云:以元亨日新为天之道。 而孔氏《正义》谓:元亨利贞皆属天道,单举元亨者略言之也。 观此则乾卦四德之解,其来旧矣。 干者天也,乾德即天道也。 日新者,终日干干,自强不息,天行健也。 平叔以清言解经,尚知有此,况《文言》本圣人书耶。

 

乾卦终日干乾,以乾字断句,此夫子读法,俗儒以夕字句,固为不通。 至夕惕若厉,则在明诸儒,多有以若字句者。 以易文有纷若、嗟若语也。 但汉晋间儒,俱以厉断句,此必有师承者。 予既引《淮南鸿烈》及张平子、班孟坚诸文为証,偶观《蜀志‧先主纪》其自表汉中王文有云:「寤寐永叹,夕惕若厉。」 汉新莽时孙竦为陈崇草奏有云:「易曰:终日干干,夕惕若厉。」 则两汉以来,师承若一矣。 解经不考古而凭臆妄断,欲重违古人,何可训也。

 

朱子发《丛说》云:初奇二偶三奇四偶五奇六偶,卦有奇偶为象者,如乾九四曰渊,渊者重坎也。 自四至上,有重坎象故也。 王氏易是曰,乾二文明,坤三含章,俱合离象,此皆主卦位为说。 盖卦位上坎下离,一定之数,而文王演辞,亦往往取象于是。 详见《仲氏易》诸卦,及推易始末。 然卦画纯阴纯阳,则卦位尤显。 乾坤是耳。

 

《说卦》在汉时已亡,至孝宣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之,至后汉荀爽《集解》又得八卦逸义三十有一,今诸家所传,则皆逸义也,此非可意造者,故朱氏《本义》已补入荀氏《集解》,于《说卦传》下予又从他书补入数处,如《子夏传》坎为小狐,今所传本虽无有,然前儒引据有之,则翻为补入,以旧《子夏传》虽亦伪书,然在隋唐前去汉未远,当或有所受耳。

 

离有飞鸟之象,《说卦》逸义曰:离为飞鸟,以离位正南,值鸮火之次。 鸫为朱鸟,《虞书》所云星鸟是也。 若《归藏》初巽曰「有鸟将来,而垂其翼」,薛贞曰「巽值鸪尾,故称飞鸟」,此当如小过互巽飞鸟,与明夷之以离为飞鸟不同,盖巽位东南,正与离近当鸮火之尾,故离巽皆象飞鸟,以木火子母本相通故也。 若《说卦》巽为鸡,离为雉,八畜之中,独离巽属禽翼,亦有取象飞鸟之意。 且两畜木火亦正相通,《素问》以鸡为木畜,而实衔火精雉,本午质火文,而月令雉雊而雷发声,《汉书》陈仓有声如雷,而野雉皆雊。 则夏禽而感春气,皆木火相通之验,故知《说卦》逸义虽极精当,然尚有未备。 其偶作补苴,非多事也。

 

离为鹤见虞氏易,中孚九二有鹤鸣在阴,以中孚为大离故也。 然《九家易》又云震为鹄,而京房论中孚曰九二处和体震故象鸣鹤,则震又为鹤,鹤鹄通字,黄鹤楼以黄鹄山得名是也。 旧欲増震为鹤于《说卦》中,以既有为鹄则不必复出,且房但言义无明明为鹤二字,故已之,其及震者,以中孚二四同功为震,故云。

 

《归藏》之乾有乾为大赤为天为君为父,又为辟为卿为马为禾,又为血卦,此伪书不可据者。 夫子《说卦》本以注易,如《尔雅》之注诗,必易中有其辞,而故为标之。 为卿为辟为禾将安用之,若其余,则又夫子所已言者,岂商易卦辞与周易有相通者耶。

 

虞氏易有巽为鱼,语见于剥姤及中孚三卦。 以剥有贯鱼,姤有包鱼,中孚有豚鱼故也。 但姤及中孚皆有下巽,而剥独无有。 予尝谛观剥姤二卦,皆以阴阳升降消息为义,鱼虽阴类,然在泽有鱼,而在山无鱼,故剥及五爻已成艮山,姤及四爻亦渐成观卦,大艮之象,是剥五贯鱼,喜其尚有鱼,而姤四无鱼,则正忧其鱼之自此无也。 因于中孚豚鱼,则以巽为解,于姤之包鱼,则又兑泽为解,以兑泽与艮山反也。 且剥无巽也,若《仲氏易》,《说卦》下亦脱巽为鱼句,则检㸃不及,非有意去取耳。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言以显仁守位,以富有聚人也。 显仁富有,皆《大传》中原文。 自朱注引陆氏《释文》,改仁为人,致元吴澄,明季本,竞起改窜,而作伪古本,且谓古本如是,可畏极矣。 卢东元作此辩云:经文无义者,或改正之。 如井有仁焉,吉之先见是也。 有义者不宜轻改此类是也。 夫仁者天地之大德也,天子守位曰仁,足矣,何必改从人乎。 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仁也。 纣有臣亿万人,惟亿万心,不仁也。 仁则寇戎为父子,不仁则赤子为仇雠。 故《大学》曰:有德此有人。 蔡邕曰:仁以守位。

 

东阳卢东元尝以《本义》易说太略,且尽废汉晋前儒之学,引朱子自为说云,譬如烛笼添一条骨则障了一条明,此引喻之最乖方者。 夫烛之加笼,所以蔽风,非以助明也。 如欲助明,则当曰灯槃添膏,不当曰烛笼添骨。 何则? 膏非増闇之物,笼非助明之具也。 自汉至宋,千有余年,说易君子,不知凡几。 至理宗朝程朱说出,而诸儒尽废。 膏之竭矣,何有笼骨。 斯言良然。 (卢讳格明成化辛丑进士官监察御史所著《荷亭集》,崇祯间山阴刘念台先生特为之序,称其能宗六经,诵法孔子,笃行君子也。 每讲学,辄引其辨论,以示学者。 )

 

蔡邕曰:圣人之大宝曰位,故以仁守位,以财聚人。 见释诲。 梁刘昭注《后汉书》于梁统传注曰:易《系词》曰:何以守位? 曰仁。 又北周苏绰为文帝作六条诏其六均赋役,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 曰仁。 俱不作人字。

 

《礼记‧经解》有「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此明是易逸文。 故汉东方朔传司马迁自序皆引其语,而王充论衡注及刘昭注仲长统昌言,亦皆引此二语,谓是《易纬》,则春秋战国间有何纬书? 此言误矣。 若东方朔传,又有「易曰:正其本万事理」语,而杜钦传,后汉范升传,亦皆有之。 则易未尝经秦火,安得逸文。 岂汉世说易家文而杂出于是者耶。 然不可考矣。

 

《杂卦传》:「晋昼也,明夷诛也。」 昼与诛失反对之义,初亦疑之。 后观宋人孙奕作《示儿篇》以为明入地为闇,又卦略有明夷为闇之主语,因谓诛是昧字之误。 昧与昼对,此极近理。 若昼与昧押,则无入通韵三声。 与大有《象》以发志也,自天佑也,宾之初筵,三爵不识,矧敢多又正同。

《王莽传》:汉兵讨莽,莽遣张邯引同人九三爻词以作符命,谓「伏戎于莽」,阴起兵以讨莽也,莽者皇帝名也。 升于高陵,升者刘伯升。 高陵者高陵侯。 子翟义也。 三歳不兴,言皆败絶,不得起也。 其说虽诬妄,然以之占易,则与周太史繇词不甚远矣。 要知,汉去古未远,其据词解断,犹得古遗法如此。

 

朱氏《本义》所载筮仪本之焦氏易林揲法,而不着所自。 宋人著书多类此。

 

坎之九五《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李鼎祚《易解》作「未光大也」,多一光字。

 

否之九五「系于苞桑」,谓苞桑微弱不堪重系也。 旧注以强固解苞字,失其义矣。 《晋书‧儒林传》冉闵与冉谀同时为光禄大夫闵拜其子胤为大单于,而以降胡一千,处之麾下,谀谏曰:恐变起不测,当思圣王苞桑之诫也。 则非强固审矣。 苞者丛生无主干之名。

 

丰其沛,沛者水草之名。 《公羊传》草棘曰沛,《礼记‧王制》注有草所生曰莱,水所生曰沛。 语应劭云:沛者草木之蔽茂,齐侯田于沛是也。 自王辅嗣注作幡幔,而字书遂有以斾通沛者。 然终是改字,非旧义矣。 若虞仲翔注易,有曰「日蔽云中称蔀,日在云下称沛」,则不知所据。 且一在云中,一在云下,何所分别。 汉人有师承,或非杜撰,然何以谩诞乃尔。

 

大过上六「过涉灭顶」,以兑上为泽口,故涉之。 然而遯以干易兑,则干首因兑泽而灭,故曰灭顶,此推易之最明者。 若后汉赵典传其兄子温与李傕书曰:于易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 则一二三次第,在易文并无其候。 且以四字作三,截于大过卦义,与上六爻义全不可解,此不知主何师说以有此。

 

马季长于《论语》「在邦必达,在家必达」注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此引谦卦《彖传》,以为上文虑以下人句作左証也。 《论语》邦家必达不止一谦,而谦得概之。 然则谦德可少耶。

 

「女子贞不字」,「字」字,虞翻、荀爽《九家易》,及唐儒崔憬、李鼎祚诸注本,皆作孕妊解。 即《说文》、《玉篇》诸字书,亦只有孕乳抚育二义,故文字之字,亦以子母相生为义可见也。 自朱子《本义》,误引《曲礼》「女子二十许嫁,笄而字」语,遂注曰「许嫁曰字」。 夫《曲礼》之字,是名字之字,故上文曰名子者不以国,又曰男子二十冠而字。 父前子名,君前臣名,然后曰女子二十笄而字,谓男子成人即不名而字。 惟君父前则仍名,而女子亦然。 故孔氏《礼疏》谓笄而字者,如《春秋》之称伯姬、仲姬是也。 若曰许嫁,则明儒郭子章有曰:男子二十冠,而许嫁必非礼意。 姚承庵有曰:女子许嫁,笄而许嫁,定无是文义。 乃不幸元明字书,竟入其说,将汉魏六朝以及唐人凡为墓铭者,并无男娶女字之文,而明代有之予尝昌言其非。 而轰近陋儒,依回两端,以已嫁者称适,未嫁者称未字许字。 夫此系经文,且为易礼二书所共系之文,而以此调停陋矣。 先仲氏曰:人苦不读书,《昏礼》云:女子许嫁称字,明于字字上加一称字。 《春秋》僖九年,伯姬卒,《公羊》曰:「此未适人,何以卒? 许嫁矣。」 何以知许嫁? 妇人许嫁笄而字之,则明以伯姬之称而知其许嫁。 字者伯姬也。 人不识《曲礼》,盍亦就诸经一观之乎。

 

大畜「何天之衢」,何荷通,即在噬嗑「何校」已有之,故郑康成曰:「艮为手,干为首。」 而肩当首手之间,荷物处也,则分明是负荷之义。 故康成又曰:「干为天,艮为径路,此天衢也。」 则实言大畜三阳不家食而登天衢,于卦义爻义两俱了然。 《程传》解爻词则曰:「误加何字。」 解《象传》则又曰:「何以谓之天衢?」 作诘问解。 至《本义》又曰:「何其通达之甚。」 此皆惑于王辅嗣语词之注而误之者。 宋人极倔强,独于王注则遵若科律。 欧阳修谓:「易无王注,则沦为异端。」 反谓大衍非文王之事,《说卦》非圣人之言,其敢于毁孔子而必不敢违辅嗣。 何以至此。

 

坎六四「樽酒簋贰」,此孔子所读者。 《象》曰「樽酒簋贰」是也。 贰簋副,设玄酒而用缶。」 此自可据。 而朱子以贰为益酒之贰,引酒正大祭三贰为注。 则于簋贰为不通矣。 于是引晁以道伪古本以为先儒皆簋字作句,以贰字连下读,及注《象传》辞则明与孔子所读不合,乃又引晁氏据陆徳明《释文》本谓,原无贰字,所当删去,则不信孔子而信辊近作伪之小儒,大无理矣。 据晁氏云:先儒多此读。 考汉魏六朝,并无其人,惟虞仲翔易有礼有副樽,故贰用缶。 则虽以贰字连下作说,而仍以贰字解樽棜之副,则仍以贰字句。 观其于《象传》仍不去贰字可验。 且爻词多有韵者,坎自六三至上六,皆有韵文字。 樽酒与用缶、自牖三韵相协,簋贰其读也。 若曰樽酒簋,不惟孔子不然,文王演辞亦岂其然。

 

樽酒簋贰,以坎水有酒象。 坎之窞有簋缶之象,若郑康成谓四以互体居震之上爻,而其辰在丑,丑上值斗,可以斟酒。 又斗上有建星,其形似簋,建星上有弁星,其形又如缶。 此又以卦象方位解爻义者。 至离之九三「鼓缶而歌」又云:此艮爻也(离从遯来,故有艮爻),位在丑,丑上值弁星似缶。 则以艮震皆东北方卦,皆在丑位,故云是坎合艮震(皆互卦)。 其为簋为缶,又不止震上一爻如此。

 

「晋如鼫鼠」《说文》云:五技鼠也。 蔡伯喈云:鼫鼠五能,不成一技,故古云五技而穷。 《九家易》解皆然。 来氏梁山易注以五技鼠为飞鼠,将以硕鼠当之,虽字可通用,然另一物矣。 若《广韵》谓鼠类,则更不然。 易凡象物必有据,此是火地晋,二四为艮,艮为鼠,故曰鼫鼠,则实实是鼠,非鼠类也。

 

颐二五皆有「拂经」语,旧不得其解。 谓二养于初,五养于上,为反常。 按爻词并无初上养人二五就养之义。 且古云:无野人莫养君子。 又云:诸纵生尽以养一丈夫。 则下原有养上之义,即上就下养,未为反常。 至于上之养下,则养贤及民,本文有之,又不待言也。 且未有六五二字即接反常而可以成爻词者。 (六四颠颐拂经,六五拂经。 )凡经有数义,今字书所载,止有经纬、经常、经界、经过诸释,并不及经脏、经路二义,固属缺陋。 而至于解易,则率以经常概之,殊不知颐之拂经,本读作径去声,谓吭也。 吭为气经,如径之出入,故读径,此即庄子之所谓缘督为经,《淮南子》之所为熊经鸟呻者,盖督为中脉,下贯尾闷,上合龃交,而归其气于喉吭之间,如云引脉作吭者,至于熊经。 则庄子司马彪注原云:如熊之攀树引气,鸟之仰吭频呻,而诸儒音读皆作去声,则明明以熊经为熊之引吭,经者吭也。 自郭象注庄,不晓此义,但注经为常,而至于熊经,则无可引据,遂至蒙昧。 夫经之为吭,不止引吭为然也。 考《汉书》列传以贯高缢死为絶吭而死,而诸书缢死皆作经死,如《论语》自经沟渎,《荀子》救经引足类,亦惟经即是吭,故既可称经,亦可称吭,盖缢处在经,即谓之经,如走处在腓,即谓之腓,覆处在翼,即谓之翼。 《小雅》小人所腓,《孟子》辅之翼之是也。 (旧以经解缢非是。 )况引吭曰熊经,絶吭曰雉经。 引吭絶吭,总皆以禽兽为喻,虽雉飞熊走族类,不一然。 犹是仰吭而在引气则谓之熊经,在絶吭则谓之雉经。 其为经同,而所以为经不同者,止以熊善养气,雉易抢死,故有殊耳。 实则易之拂经,庄子之缘经,淮南子之熊经,国语之雉经,只是一经,故熊经读径,雉经亦读径。 陆德明之注曰如字,亦仍不甚解而误为正定者也。 若韦昭注雉经,但云缢死,而诸家以雉字解雉性耿介,头抢屈折皆不为过。 独孔仲达作《檀弓疏》引郑注雉经字,谓康成曾以绢箸牛鼻绳注云:今人称之为雉,遂以雉经为牛鼻绳所缢而死。 则未免杜撰。 但仲达又云:《汉书》所载,赵人贯高絶吭而死申生雉经,当亦如是。 此是实据,而字书蔑裂竟失此义陋矣。 若颐之拂经,则正与颐类及者。 朶颐、拂经皆欲食之状,何精核也。 详见予本卦注下。

 

解《彖》「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甲者孚也,芽萌于殻蘀中,拆则自甲分裂而出,本自明白。 惟马季长、陆公理、郑康成本俱以甲拆为甲宅,谓皮曰甲,根曰宅,宅犹居也。 注释家多引之。 然百果草木皆皮根,无是句理。 后考康成注,原有皆读如人倦之解,解谓拆,呼音罅,则是皆字读作懈,而解作拆,谓拆皮与根也。 此以皆为拆,故以拆为宅,不然,但有皮根而无解拆,雷雨之作何为矣。

 

明夷夷「夷于左股」,左在右后,即师卦左次可验。 惟苏子瞻云:爻言左右,犹言内外也。 在我之上则于我为左,是以左在上,右在下,不知所据。 若郑康成说,以夷于左股为睇于左股,旁视曰睇,谓六二视九三则似左在上矣。 然其解谓六二辰在酉,酉是西方,九三体在震,震是东方,六二下离为目,九三辰得巽气为股,六二有明德,欲承九三,故云睇于左股,则仍以方位言,左东右西,以西方之酉借离目以视东方巽气之股,但指东西不拘上下,与苏说又不同。

 

先子尝言,东林讲易有轻薄。 子云:每卦分六爻,作六家。 使之一排居住,有时相好,有时相恶,忽然起猜疑,无端有嫉妒时,或五家雠一家,否则一处辟五处。 前牵后挽,左控右诉,颠倒反复,不知何故。 窃不审圣人说易,何以设立此恶薄门户。 其言虽轻薄,隣于侮谩,然辅嗣易注与宋儒诸说易家,原是如此。 且又抝曲作直,重寃叠抑,二原不猜三而就辞释意,强坐以猜初,未尝恶二而因文立义,诬指为恶,其意不过欲翻掀象数,造此孽境。 然亦不宜恶薄如此。 虽曰作易在中古,又曰当纣与文之世,然有忧患者何必至是。

 

屯六三即鹿,即从也,犹从兽从禽也。 《后汉‧逸民传》有野王二老即禽即虎本此。

 

易小帖卷一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8989.html

相关推荐
2024-08-30

帮助: 《易小帖》是毛奇龄门人所编辑而成者,所以中间会穿插门人所说的注解。 此书特色,征引前人…

4,679
2024-08-30

钦定四库全书 易小帖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上系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又云: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13,156
2024-08-30

钦定四库全书 易小帖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互卦三圣俱有之,见予《仲氏易‧系辞注》中。 若汉儒则…

19,316
2024-08-30

钦定四库全书 易小帖卷三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仲氏曰:少读屯至二爻懑极,何以乘马又何以班如? 急…

16,492
2024-08-30

钦定四库全书 易小帖卷四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蛊彖「先甲三日,后甲三日」马融谓:「甲在东方,其先…

7,816
2024-08-30

钦定四库全书 易小帖卷五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易帖目有十卷,后止存五卷。 且卷末多载学人杂问杂识…

3,43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