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易类 2024年08月23日
13,772 浏览

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七

周易十三

说卦

「赞于神明」,犹言「治于人」相似,谓为人所治也。 「赞于神明」,神明所赞也。 圣人用「于」字,恁地用。 不然,只当说「幽赞神明」。 此却是说见助于神明。 (渊)

「赞」,只是「赞化育」之「赞」,不解便说那赞命于神明。 这只说道他为神明所赞,所以生出这般物事来,与人做卦。 (渊)

「生蓍」,便是「大衍之数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茎物事,教人做筮用? 到那「参天两地」,方是取数处。 看得来阴阳刚柔四字,阴阳指二老,刚柔指二少。 (渊)

问:「参天两地,旧说以为五生数中,天参地两,不知其说如何?」 曰:「如此只是三天两地,不见参两之意。 参天者,参而三之; 两地者,两之以二也。 以方员而言,则七八九六之数,都自此而起。」 问:「以方员而言,参两如天之员径一,则以围三而参之; 地之方径一,则以围四而两之否?」 曰:“然。」 (榦)

问参天两地而倚数。 曰:天圆,得数之三; 地方,得数之四。 一画中有三画,三画中参之则为九,此天之数也。 阳道常饶,阴道常乏。 地之数不能为三,止于两而已。 三而两之为六,故六为坤。」 (去伪)

「参天两地而倚数。」 一个天,参之为三; 一个地,两之为二。 三三为九,三二为六。 两其三,一其二,为八。 两其二,一其三,为七。 二老为阴阳,二少为柔刚。 (参,不是三之数,是「往参焉」之「参」。 )「兼三才而两之。」 初刚而二柔。 (按:下二爻于三极为地。 )三仁而四义。 (按:中二爻于三极为人。 )五阳而上阴。 (按:上二爻于三极为天。 )阳化为阴,只恁地消缩去无痕迹,故谓之化。 阴变为阳,其势浸长,便较突兀,有头面,故谓之变。 阴少于阳,气理数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 (至)

「参天两地而倚数」,此在揲蓍上说。 参者,元是个三数底物事,自家从而三之; 两者,元是个两数底物事,自家从而两之。 虽然,却只是说得个三在,未见得成何数。 倚数云者,似把几件物事挨放这里。 如已有三数,更把个三数倚在这里成六,又把个三数物事倚在此成九。 两亦如之。 (渊)

一个天,参之则三; 一个地,两之则二。 数便从此起。 此与「大衍之数五十」,各自说一个道理,不须合来看。 然要合也合得。 一个三,一个二,衍之则成十,便是五十。 (渊)

天下之数,都只始于三、二。 谓如阳数九,只是三三而九之; 阴数六,只是三二而六之。 故孔子云《参天两地而倚数》,此数之本也。 康节却云「非天地之正数」,是他见得不尽。 康节却以四为数。 (端蒙)

「倚数」,倚,是靠在那里。 且如先得个三,又得个三,只成六; 更得个三,方成九。 若得个二,却成八。 恁地倚得数出来。 有人说「参」作「三」,谓一、三、五; 「两」,谓二、四。 一、三、五固是天数,二、四固是地数。 然而这却是积数,不是倚数。 (渊)

问:「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观变是就蓍数上观否?」 曰:「恐只是就阴阳上观,未用说到蓍数处。」 (学履)

「观变于阴阳」,且统说道有几画阴,几画阳,成个甚卦。 「发挥刚柔」,却是就七八九六上说。 初间做这卦时,未晓得是变与不变。 及至发挥出刚柔了,方知这是老阴、少阴,那是老阳、少阳。 (渊)

问:「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既有卦,则有爻矣; 先言卦,而后言爻,何也?」 曰:「自作易言之,则有爻而后有卦。 此却似自后人观圣人作易而言。 方其立卦时,只见是卦; 及细别之,则有六爻。」 问:「阴阳、刚柔,一也,而别言之,何也?」 曰:「观变于阴阳,近于造化而言; 发挥刚柔,近于人事而言。 且如泰卦,以卦言之,只见得小往大来、阴阳消长之意; 爻里面便有包荒之类。」 (榦)

问:「近见先生易诗云:『立卦生爻自有因,两仪四象已前陈。』 因字之义如何?」 曰:卦爻因仪象而生。 立,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意。」 又问:「生爻指言重卦否?」 曰:“然。」 (铢)

问:「和顺道德而理于义,是就圣人上说? 是就易上说?」 曰:“是说易。」 又问:「和顺,是圣人和顺否?」 曰:是易去和顺道德而理于义。 如吉凶消长之道顺而无逆,是和顺道德也。 理于义,则又极其细而言,随事各得其宜之谓也。 和顺道德,如极高明; 理于义,如道中庸。」 (学履)

和顺道德而理于义,是统说底; 穷理、尽性、至命,是分说底。 上一句是离合言之,下一句以浅深言之。 凡卦中所说,莫非和顺那道德,不悖了他。 理于义,是细分他,逐事上各有个义理。 和顺字、理字,最好看。 圣人下这般字,改移不得。 不似今时,抹了却添几字,都不妨。 (渊)

圣人作易时,其中固是具得许多道理,人能体之而尽,则便似那易。 他说那吉凶悔吝处,莫非「和顺道德理于义,穷理尽性」之事。 这一句本是说易之书如此,后人说去学问上,却是借他底。 然这上也有意思,皆是自浅至深。 (渊)

道理須是與自家心相契,方是得他,所以要窮理。忠信進德之類,皆窮理之事。易中自具得許多道理,便是教人窮理、循理。(淵)

窮理,是理會得道理窮盡;盡性,是做到盡處。如能事父,然後盡仁之性;能事君,然後盡義之性。(閎祖)

窮理是窮得物,盡得人性,到得那天命,所以說道性命之源。(淵)

窮理,是知字上說;盡性,是仁字上說,言能造其極也。至於範圍天地,是至命,言與造化一般。(淵)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這物事齊整不亂,其所從來一也。(人傑)

窮理盡性至於命,本是就易上說。易上皆說物理,便是窮理盡性,即此便是至命。諸先生把來就人上說,能窮理盡性了,方至於命。(淳)

問「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曰:「此言作易者如此,從來不合將做學者事看。如孟子盡心、知性、知天之說,豈與此是一串?卻是學者事,只於窮理上著工夫。窮得理時,性與命在其中矣。橫渠之說未當。」(去偽)

或問:「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程子之說如何?」曰:「理性命,只是一物,故知則皆知,盡則皆盡,不可以次序言。但知與盡,卻有次第耳。」

伯豐問:「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程張之說孰是?」曰:「各是一說。程子皆以見言,不如張子有作用。窮理是見,盡性是行,覺得程子是說得快了。如為子知所以孝,為臣知所以忠,此窮理也;為子能孝,為臣能忠,此盡性也。能窮此理,充其性之所有,方謂之盡。以至於命,是拖腳,卻說得於天者。盡性,是我之所至也;至命,是說天之所以予我者耳。昔嘗與人論舜事,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人父子者定。知此者,是窮理者也;能此者,盡性者也。」(㽦)

「昔者聖人之作易,將以順性命之理。」聖人作易,只是要發揮性命之理,模寫那箇物事。下文所說陰陽、剛柔、仁義,便是性中有這箇物事。(順性命之理,只是要發揮性命之理)。(淵)

問:「將以順性命之理而下,言立天、地、人之道,乃繼之以兼三才而兩之,此恐言聖人作易之由,如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始作八卦相似。蓋聖人見得三才之理,只是陰陽、剛柔、仁義,故為兩儀、四象、八卦,也只是這道理;六畫而成卦,也只是這道理。」曰:「聖人見得天下只是這兩箇物事,故作易只是模寫出這底。」問:「模寫出來,便所謂順性命之理。性命之理,便是陰陽、剛柔、仁義否?」曰:「便是順性命之理。」問:「兼三才如何分?」曰:「以一卦言之:上兩畫是天,中兩畫是人,下兩畫是地;兩卦各自看:則上與三是天,五與二為人,四與初為地。」問:「以八卦言之:則九三者天之陽,六三者天之陰,九二者人之仁,六二者人之義,初九者地之剛,初六者地之柔,不知是否?」曰:「恁地看也得。如上便是天之陰,三便是天之陽;五便是人之仁,二便是人之義;四便是地之柔,初便是地之剛。」(榦)

問:「立天之道曰陰陽。道,理也;陰陽,氣也。何故以陰陽為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明道以為須著如此說。然器亦道,道亦器也。道未嘗離乎器,道亦只是器之理。如這交椅是器,可坐便是交椅之理;人身是器,語言動作便是人之理。理只在器上,理與器未嘗相離,所以一陰一陽之謂道。」曰:「何謂一?」曰:「一,如一闔一闢謂之變。只是一陰了,又一陽,此便是道。寒了又暑,暑了又寒,這道理只循環不已。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萬古只如此。」(淳)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是以氣言;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是以質言;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是以理言。(端蒙)

陰陽,是陽中之陰陽;剛柔,是陰中之陰陽。剛柔以質言,是有箇物了,見得是剛底柔底。陰陽以氣言。(淵)

問:「仁是柔,如何卻屬乎剛?義是剛,如何卻屬乎柔?」曰:「蓋仁本是柔底物事,發出來卻剛。但看萬物發生,便自恁地奮迅出來,有剛底意思。義本是剛底物事,發出來卻柔。但看萬物肅殺時,便恁地收斂憔悴,有柔底意思。如人春夏間陽勝,卻有懈怠處;秋冬間陰勝,卻有健實處。」又問:「揚子雲:君子於仁也柔,於義也剛,如何?」曰:「仁體柔而用剛,義體剛而用柔。」銖曰:「此豈所謂『陽根陰,陰根陽』耶?」曰:「然。」(銖)

陰陽、剛柔、仁義,看來當曰義與仁,當以仁對陽。仁若不是陽剛,如何做得許多造化?義雖剛,卻主於收斂,仁卻主發舒。這也是陽中之陰,陰中之陽。互藏其根之意。且如今人用賞罰:到賜與人,自是無疑,便做將去;若是刑殺時,便遲疑不肯果決。這見得陽舒陰斂,仁屬陽,義屬陰處。(淵)

朱子语类–易类-说卦問:「如何以仁比剛?」曰:「人施恩惠時,心自是直,無疑憚心。行刑罰時,心自是疑畏,萬有一失則奈何?且如春生則氣舒,自是剛;秋則氣收而漸衰,自是柔。」(學蒙)

「兼三才而兩之」,兼,貫通也。通貫是理本如此。兩之者,陰陽、剛柔、仁義也。(方)

「兼三才而兩之」,初剛而二柔,三仁而四義,五陽而六陰。兩之,如言加一倍。本是一箇,又各加一箇為兩。(方子)

問:「分陰分陽,迭用柔剛。陰陽、剛柔只是一理,兼而舉之否?」曰:「然。」(榦)

問:「山澤通氣,只為兩卦相對,所以氣通。」曰:「澤氣升於山,為雲,為雨,是山通澤之氣;山之泉脉流於澤,為泉,為水,是澤通山之氣。是兩箇之氣相通。」(學蒙)

「山澤通氣,水火不相射。」山澤一高一下,而水脉相為灌輸也;水火下然上沸,而不相滅息也。或曰:「射音亦,與斁同,言相為用而不相厭也。」(僴)

射,猶犯也。(人傑)

射,一音亦,是不相厭之意;一音食,是不相害。水火本相殺滅,用一物隔著,卻相為用。此二義皆通。(學蒙)

問:「射,或音石,或音亦,孰是?」曰:「音石。水火與風雷山澤不相類,本是相剋底物事,今卻相應而不相害。」問:「若以不相厭射而言,則與上文通氣、相薄之文相類,不知如何?」曰:「不相射乃下文不相悖之意,不相悖乃不相害也。水火本相害之物,便如未濟之水火,亦是中間有物隔之;若無物隔之,則相害矣。此乃以其不害,而明其相應也。」(榦)

「數往者順」,這一段是從卦氣上看來,也是從卦畫生處看來。恁地方交錯成六十四。(淵)

「易逆數也」,似康節說方可通。但方圖則一向皆逆,若以圓圖看,又只一半逆,不知如何。(學蒙)

「雷以動之」以下四句,取象義多,故以象言。「艮以止之」以下四句,取卦義多,故以卦言。又曰:「喚山以止之,又不得;只得云艮以止之。」(學蒙)

後四卦不言象,也只是偶然。到後兩句說「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卻恁地說得好!(淵)

「帝出乎震」與「萬物出乎震」,只這兩段說文王卦。(淵)

帝出乎震,萬物發生,便是他主宰,從這裏出。齊乎巽,曉不得。離中虛明,可以為南方之卦。坤安在西南,不成西北方無地?西方肅殺之地,如何云「萬物之所說」?乾西北,也不可曉,如何陰陽只來這裏相薄?勞乎坎,勞字去聲,似乎慰勞之意;言萬物皆歸藏于此,去安存慰勞他。(學蒙)

問:「戰乎乾,何也?」曰:「此處大抵難曉。恐是箇肅殺收成底時節,故曰戰乎乾。」問:「何以謂之陰陽相薄?」曰:「乾,陽也,乃居西北,故曰陰陽相薄。恐是如此,也見端的未得。」(榦)

問「勞乎坎」。曰:「恐是萬物有所歸,有箇勞徠安定他之意。」(榦)

勞乎坎,是說萬物休息底意。成言乎艮,艮在東北,是說萬物終始處。(淵)

艮也者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猶春冬之交,故其位在東北。(方子)

「帝出乎震以下,何以知其為文王之卦位?」曰:「康節之說如此。」問:「仔細看此數段,前兩段說伏羲卦位;後兩段自帝出乎震以下說文王卦位。自神者妙萬物而為言下有兩段,前一段乃文王卦位,後段乃伏羲底。恐夫子之意,以為伏羲文王所定方位不同如此。然生育萬物既如文王所次,則其方位非如伏羲所定,亦不能變化。既成萬物,無伏羲底,則做文王底不出。竊恐文義如此說,較分明。」曰:「如是,則其歸卻主在伏羲上。恁地說也好。但後兩段卻除了乾坤,何也?」曰:「竊恐著一句神者妙萬物而為言引起,則乾坤在其中矣。」曰:「恐是如此。」問:「且如雷風、水火、山澤,自不可喚做神。」曰:「神者,乃其所以動,所以撓者是也。」(榦)

文王八卦:坎艮震在東北,離坤兌在西南,所以分陰方、陽方。(淵)

文王八卦,不可曉處多,如離南坎北,離坎卻不應在南北,且做水火居南北。兌也不屬金。如今只是見他底慣了,一似合當恁地相似。(淵)

文王八卦,有些似京房卦氣,不取卦畫,只取卦名。京房卦氣,以復中孚屯為次。復,陽氣之始也;中孚,陽實在內而未發也;屯,始發而艱難也。只取名義。文王八卦配四方四時,離南坎北,震東兌西。若卦畫,則不可移換。(方子)

「水火相逮」一段,又似与上面「水火不相射」同,又自是伏羲卦。 (渊)

八卦次序,是伏羲底,此时未有文王次序。 三索而为六子,这自是文王底。 各自有个道理。 (渊)

「震一索而得男」一段,看来不当专作揲蓍看。 揲蓍有不依这序时,便说不通。 大概只是乾求于坤而得震坎艮,坤求于乾而得巽离兑。 一二三者,以其画之次序言也。 (渊)

「震一索而得男,索字训求字否?」 曰:“是。」 又曰:「非震一索而得男,乃是一索得阳爻而后成震。」 又曰:「一说,是就变体上说,谓就坤上求得一阳爻而成震卦。 一说乃是揲蓍求卦,求得一阳,后面二阴便是震; 求得一阴,后面二阳便是巽。」 (学蒙)

乾坤三索,则七八固有六子之象,然不可谓之六子之策。 若谓少阴阳为六子之策,则乾坤为无少阴阳乎? (渊)

卦象指文王卦言,所以乾言为寒、为冰。 (渊)

为乾卦。 其究为躁卦。 此卦是巽下一爻变则为干,便是纯阳而躁动。 此盖言巽反为震,震为决躁,故为躁卦。 此亦不系大纲领处,无得工夫去点检他这般处。 若恁地逐段理会得来,也无意思。 (渊)

至之问:「艮何以为手?」 曰:“手去捉定那物,便是艮。」 又问:「捉物乃手之用,不见取象正意。」 曰:「也只是大概略恁地。」 安卿说:「麻衣以艮为鼻。」 曰:“鼻者,面之山,晋管辂已如此说,亦各有取象。」 又问:「麻衣以巽为手,取义于风之舞,非是为股。」 先生蹙眉曰:「乱道如此之甚!」 (义刚)

相关推荐

电子书名:《朱子语类–易类》 编者:黎靖德(宋朝) 电子书状态:已校对 帮助: 《朱子语类》…

8,189

臣等谨案:《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宋咸淳庚午导江黎靖德编。  初,朱子与门人问答之语,门人各录…

12,573

朱子语类原序 晦庵朱先生所与门人问答,门人退而私窃记之。 先生没,其书始出。 记录之语,未必尽得…

18,342

朱子语类门目 理气 太极阴阳,凡形于法象者。 二卷。 鬼神 其别有三:在天之鬼神,阴阳造化是也; 在…

7,531

朱子语录姓氏 廖德明:字子晦,南剑人。 癸巳以后所闻。 池录一。 饶录四十六。 辅广:字汉卿,庆源…

18,519

朱子语类卷第一 理气上 太极天地上 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之先有个浑成之物,是天地万物之理总名否…

10,92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