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易经解义卷五
䷎〈艮下坤上〉
谦取退让之义。 以山之高,而逊居于地之下,能自屈而不居其盈,其象谦。 圣人言,君子立德立功于持身接物之间,伐施尽化,恭让交孚,斯无往不亨,而身名俱泰,故以亨而有终予之。 且谓君子德以谦着,天下莫能掩其光; 望以谦崇,羣品莫能加其上。 由其秉心抑畏,尽人道而合德于天地,乃为君子之终,而非以退为进,以屈为伸者所可拟也。 故合六爻观之,初之善下,二之有闻,三之不有其功,四之挞不违则,五之不挟富有而得众,六之不骛远略而治私,可以济险难,可以宣义问,可以让大美,可以辑臣邻,可以用征伐。 为下则罔以宠利居成功,为上则不以崇贵骄天下,宜其无往而不与吉应也。 至九三一爻,劳而能谦,天下既仰其丰功,又高其雅量。 彖曰君子有终,爻辞亦不复易。 盖乾三君子,严夕惕之修; 坤三有终,具含章之美,皆为谦三之所兼有。 孔子特以万民服归之,所以深着其忘矜伐,戒满假,允符乎好谦之人道也。 故彖曰君子有终,爻亦曰君子有终也。 圣人观象系辞之旨,不大可见哉。
谦,亨,君子有终。
此卦艮下坤上,卦德止内顺外,是心不肆而行不骄。 卦象山高地卑,是以至高而屈于至卑,皆有而不居之义,故名为谦。 卦辞言,谦为人之美德,人能谦则所行无不得也。 谦者有而不居之义。 有终,谓先屈而后伸也。
文王系谦彖辞曰:谦者有德而不以德自居,有功而不以功自居。 内则其心收歛而不矜,外则卑以下人而不亢。 如是则行无不得,动无所阻,自无不亨。 其先也不敢自居其有,虽似屈,其究也不能没其所有,而必伸。 此君子之道为有终也。
按:易六十四卦,皆多危惧之辞。 即乾坤,尚所不免。 独系谦,彖爻无不吉亨者。 盖海惟善下为百谷之王,人惟能谦为众祥之本。 《书》云:「满招损,谦受益。」 《诗》云:「彼交匪傲,万福来求。」 其即亨而有终之谓乎。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此《彖传》,是释谦彖辞,明天地之道以谦而亨,而造化人事,俱不外乎谦道也。 光明,谓化育光显。 上行,谓承天时行。 变,谓倾坏。 流,谓聚而归之。
孔子释谦彖辞曰:卦之名为谦而得亨者,盖谦道至大,虽天地,有不能违者。 天虽居上,而其气常下降以济万物,故气一嘘而万物以生,气一缩而万物以成。 其道之光明为何如? 是下济为谦,而光明则亨矣。 地道至卑,而能承天时行,以上配乎干。 故物之生,虽出于天,不得地以承之,则生物之功不终; 物之成,虽主于天,不得地以承之,则成物之功不遂。 其道之上行为何如? 是卑为谦,而上行则亨矣。 天地以谦而亨,则人之谦而必亨,不待言矣。 试博举而旷观之,如在天道,日中而昃,月盈而蚀,寒往暑来,暑往寒来,是亏盈而益谦也。 如在地道,盈满者倾变而反陷,卑下者流注而益增,是变盈而流谦也。 如鬼神于人物,在人则贪满者多祸,守约者多福; 在物则茂盛者渐至于衰谢,凋落者更见其发生,是害盈而福谦也。 至于人之好恶,则更有可见者。 其盈满者必为人之所恶,其谦下者必为人之所好。 在人岂有心于好恶哉? 亦在己者有以感召其好恶耳。 故居尊位而谦,则为人道所好,德因谦而益显; 居卑位而谦,亦为人道所好,而人亦莫能过。 此皆君子有终之道也。
按:天地鬼神不可知,故据其迹之可见者言之。 若人则可知者,故直言其情曰好恶。 以其不可知,故常尊而远之。 以其与人无以异,则修吾人事而已。 志自满,九族乃离; 德日新,万邦惟怀。 人心之所顺,则天地鬼神亦岂能外是也歔。
《象》曰: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此《象传》,是言君子治世使谦之象也。 裒,谓损。 益,谓增。
孔子释谦象曰:此卦地中有山,是地虽卑,而中之所蕴则高,有谦之象。 君子法之以处世,不可以自高而卑人,故有持平之道焉。 盖自高之见,常患有余; 自卑之情,常患不足。 惟裒损其矜高之多,而谦以持己; 增益其谦下之寡,而卑以下人。 称量于人己之间,而适符其当轻当重之等,则施于人己者,自得其平矣。
按:古之帝王,皆有谦德,如尧之允恭克让,舜之温恭允塞,禹之不自满假,皆此意也。 故聪明睿知,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斯深得乎裒益之道者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此一爻是见谦德之能济险也。 牧,养也。
周公系谦初爻曰:初六以柔处下,深自抑损,絶无矜才衒能之意。 此乃谦之独至。 谦而又谦,君子之行也。 本此谦谦之道,用以济险,如涉大川之艰,亦获众心之顺助而得吉,况平居乎。
孔子释初象曰:所谓谦谦之君子者,非矫饰而然也。 夫居己于高,居人于卑者,人之常情。 初六以卑下之道自养,而不敢有上人之意。 盖蓄于素者,咸退逊之心; 斯发于外者,皆谦抑之度,所以成其为谦谦之君子耳。 斯岂致功于旦夕者所可几欤?
按:涉川为最险之事,而属之谦谦君子者,盖弘济时艰,必非尊己凌物,一往用壮之士所能胜任也。 我心果能深自挹损,退然处下,则世虽有桀骜难驯之人,见之必且意尽消沮,缩伏而不敢动矣,有何险之不化为平,而祸之不转为福也耶。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 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此一爻是见谦德之盛而得其正也。 鸣,谓声闻。
周公系谦二爻曰:六二柔顺中正,有谦之资,而又得乎谦之道,由是积中着外,谦而有声闻矣。 此非违道以干誉,乃理之所当然而得其正也。 由是人皆知之,则志行孚而名誉着。 上可以得君,下可以得民,何往而非吉乎?
孔子释二象曰:六二之谦,推原其心,初非欲求闻于外也,乃中心所自得耳。 然有是德积于中,则必有是名闻于外,斯岂外袭者哉? 朱熹有言:「太虚中本无物,事业功劳于我何有?」 此心体之本然也。 能知此意,则禹稷之功名,周公之制作,皆我分内当为之事,何所用其矜伐? 然有意为谦,反失之矣。 六二中正,适得于心体之本然,其鸣谦也夫。 岂以声音笑貌为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此一爻是见大臣有功,能谦而长保其盛也。 劳,谓勋劳。
周公系谦三爻曰:凡为大臣者,皆思建功于天下,而恒不能以谦自处。 九三以一阳居下之上,而为上下所归,是当位任之隆,德盛业着,而有功劳于天下者也。 乃三不自居其劳,而退处于谦,则不矜而天下莫与争能,不伐而天下莫与争功,自能有终而吉矣。
孔子释三象曰:谦固人之所难,若有功劳而能谦,则尤为人之所难。 今九三劳而能谦,则丰功有以答天下之心,而雅量有以洽人心之好。 此万民之所以咸服也。
按:《繫辭》于謙九三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惟德厚之至,故不自覺其功之盛。自古有功之臣,令終者鮮,皆由器小易盈,恃功驕恣所致。故謙則終吉,不謙則終凶。出此入彼,間不容髮。《繫辭》又曰「致恭以存其位」,雖贊之,實勉之也夫。
六四,无不利,撝謙。
《象》曰: 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此一爻是見大臣之能謙而合乎道也。撝,謂發揮。
周公繫謙四爻曰:六四柔而得正,居上而能自下。如是則在彼無惡,在此無斁。在邦在家,無所往而不利,固已見其謙矣。然四居九三功臣之上,功不及而位過之,故當本謙德之已形。凡見於辭氣容貌之際者,一一發揮,以示不敢自安於九三之上,如此則為之上者嘉其謙,而為之下者服其謙矣。
孔子釋四象曰:四之无不利而撝謙者,得無疑撝謙之或過乎?不知四居九三功臣之上,推賢讓能,道理自當如此。是四之撝謙,乃適合乎謙之則也,豈為過乎?蓋推賢讓能,庶官乃和。此一个臣之無他技,而天下之有技彥聖,無不在其休休有容之中也。六四與九三,不惟無相忌之嫌,而且有相讓之美。三代而下,若周勃之於陳平,盧懷慎之於姚崇,其猶有此風乎。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 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此一爻是見居尊能謙,而得人心之用也。鄰,眾也。
周公系谦五爻曰:人君驭下,虽有崇高之位,不可无谦德以临之。 六五以柔居尊,是在上而能谦者。 居尊而谦,则从之者必众,为不富而能以其邻之象。 夫六五之谦,以临下则在下宜无不服矣。 而设有未服者,不可已也。 盖六五既得众心之归,即用之侵伐,以诛暴而去恶,何不利之有? 然居上能谦,何事不可为者,不但利用侵伐也,即用之他事,而亦无不利矣。
孔子释五象曰:五之利用侵伐者,岂观兵以黩武哉? 以其冥顽之寇,强暴之敌,负固不服而征之耳,非得已而不已也。 从来兵凶战危,圣王不得已而用之。 此爻以征伐为利者,盖师出无名,谓之黩武; 师加不道,谓之义兵。 为君者能用谦德绥诸侯,而不以力征天下,则师之所至,有若时雨。 始虽崛强跋扈,终未有不帖然驯伏者。 舜舞干而格有苗,文因垒而降崇虎,其明証矣。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 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此一爻是美其谦德,而惜其限于才位也。 邑国,谓己之私邑。
周公系谦上爻曰:上六谦德著闻,为人心所乐与,则协力同心。 即用谦以行师,而亦无不利矣。 但质柔无位,则才既患其不足,而力又不能以有余。 是师之所行,但可征己所治之邑国,而不能以及远也。
孔子释上象曰:上六谦德著闻,宜乎人无不归矣。 以其质柔,则不足于才; 无位,则不足于力。 故志独未得,而至于行师也。 虽可用行师,亦不过足以治其私邑而已。 然岂不足于谦德者哉?
按:谦之功用,不特可以处常,而正可以济变。 观初之用涉大川,五之利用侵伐,上之利用行师,可见谦道非徒一于卑巽,而用武尤深戒夫振矜*。 人主临事应变,而能以不骄不亢之德行之,则亦安往而不如意哉。
【今注】
振矜:即「震矜」,自得意满之状。 《公羊传》僖公九年:「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 震之者何? 犹曰振振然。 矜之者何? 犹曰莫若我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