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讲易经解义 2024年08月12日
0 收藏 0 点赞 11,301 浏览 4415 个字

〈坎下坎上〉

坎以一阳陷二阴之中,是为坎陷之义。 凡阳居阴之中者为陷。 坎,水也,陷者水之体也。 坎为险难之象,所谓时值艰危,虽圣人亦处无可如何之势,其能自必者,惟心耳。 《彖传》所言刚中有功,乃教天下以存心诚信为出险之法也。 六爻中,如二爻之小有得,则尽其道而不遇其时者也。 四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臣之能竭诚以勤于下者也。 五以阳德居尊,而时将出险,君之能刚中而运于上者也。 若夫初之深入于险,三之陷于两坎,上之终极于险,是时势既值其穷,而才德又不足以济,欲以平大难而救大艰,曷有济乎? 盖天下不能无险阻之时,圣人贵有出险之用。 惟秉阳刚中正之德,因时措宜。 天下有事,则定密策,决众疑,以成拨乱返正之功。 天下无事,则画郊圻,固封守,以裕思深虑远之疴。 必深宫尝廑险阻之虞,而后薄海乃有磐石之固。 此所以坎卦至险,而卦辞必言出险之道欤。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此卦上下皆坎,一阳陷于二阴中为坎,重之又得坎焉,陷益深而险益重,故名习坎。 卦辞言处险之道,惟以孚信居之,则心有主而成出险之功也。 习,重习也。 坎,险陷也。

文王系坎彖辞曰:人当重险之来,是身已入乎险中,而不得免者也。 所可得而自主者心耳。 卦体阳实在中,为有孚心亨之象。 则中有孚信,而于坎险之内,炯炯不昧者,维此一心。 是心之实处,即是心之通处。 祸至而不摇,变来而若适,而心亨矣。 夫心既亨通,则险阻之境,皆吾顺行之境,而何险之不可出哉? 是在险而尚于行,而不至终于险中也。 《周易》上经以乾坤始,以坎离终。 坎得干之中爻,故中实而为诚; 离得坤之中爻,故中虚而为明。 诚则心有定主,而利害得丧不得而入之; 明则内无偏执,而是非毁誉不得而汩之。 故中实者坎之用,中虚者离之用也。 体易者,因坎离之中而悟诚明之妙用。 古圣人之心学,实在于此,徒为出险云乎哉!

《彖》曰:习坎,重险也。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险之时用大矣哉!

此《彖传》,是释坎彖辞,以明处险之有道而后可以出险也。 刚中,谓二、五。

孔子释坎彖辞曰:卦之名为习坎者,以卦体上下皆坎,是为重险。 险不重则彼险此平,人情尚可趋避。 习坎则远近无可避之地,智愚无自脱之人,而圣贤之作用见焉。 卦辞所谓有孚者,以坎象为水,水体内实而有常,故其流也足此通彼,不至盈溢妄行,此即其信也。 其信无论行于地中,有常而不变,即至行乎险阻,而不盈如故。 初何失焉? 彼人之处险而信义不失者,何以异此? 故曰有孚也。 维心亨者,以二五刚而在中,则刚实无伪,心有主宰,自能通达无碍而亨也。 行有尚者,以其刚中之才而往,则至诚感孚,行无不达,自能芟除大难而有功也。 夫处险则思出险之方,而用险还为防险之道。 天之险,高不可升是也,有无形之险矣。 地之险,山川丘陵是也,有有形之险矣。 王公法天险之无形,设为法令制度,以防其未然; 法地险之有形,设为城郭沟池,以制其已然。 而以守则固,国是以宁,皆因险之时以成险之用也,顾不大矣哉!

按:信与刚中,是明处险之道。 设险守国,是明用险之方。 处险有其道,则义命自安。 虽居患难之中,无入而不自得。 用险有其方,则形便已据。 虽有卒然之虞,预备而可无患。 然山川城池,特设险之一端耳。 若夫尊卑之等,贵贱之分,明等威,异物采,凡所以杜绝陵替,限隔上下者,此诚体险之大用,而所谓地利不如人和也。 用险者,尤宜留意欤。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敎事。

此《象传》,是言君子法习坎之义,而得治己治人之道也。 洊至,流而不息也。 常,久也。

孔子释坎象曰:水流洊至,两坎相习之象。 君子体之,取水之有常,以常德行,必思所以茂正三德,崇脩六行,而学之不厌,则理义熟于身心,而治己之功备矣。 取水之洊习,以习教事,必先使之既安其教,又服其事,而诲之不倦,则政令熟于观听,而治人之道毕矣。 皆洊习之义也。 从来险难,皆起于人事,故治己治人,为有天下之要务。 德行不常,则有初鲜终,私欲横起,遇险而不能自持者有之矣; 教事不常,则始勤终怠,奸宄萌生,当险而不能肆应者有之矣。 然人君必先慎脩于上,日就月将,而后海内回心向道,风移俗易,不待势制威禁,自然相观而化。 则治己又为治人之本也。

【今注】

茂正三德:《尚书‧洪范》九畴「次六曰乂用三德」,言治理当用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平康正直,彊弗友刚克,燮友柔克。 沈潜刚克,高明柔克。」

崇脩六行:《周礼》:「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此一爻是言处重险之下,而失济险之道也。 窞,坎中之陷处。

周公系坎初爻曰:初本阴柔之质,无济险之才,处重险之下,无济险之势。 上无应援,无济险之人。 是其志气昏愚,所为拂乱。 非徒不能出乎险也,惟益陷于深险耳。 为在习坎之中,而又入于坎窞之象。 如是,则坠于重渊,载胥及溺而已,其凶可知。

孔子释初象曰:惟阳刚乃可以出险,初以阴柔而居习坎之下,是失其阳刚之道,而其陷益深矣,所以有入于坎窞之凶也。 盖平陂之形,虽在于世,而趋避之方,则操乎我。 故最凶莫如坎之初,而圣人示之曰失道。 可见虽在重险之下,非无出险之道,乃人自失其道,而后至于凶。 此君子之所为,恶居下流也。

【今注】

载胥及溺:《诗‧桑柔》:「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胥,相也。 及,与也。 言如何能善? 相与入于陷溺而已。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此一爻是言,二身处险中,虽具刚中之才,而仅足小有济也。 小得,言未大也。 中,谓二阴之中。

周公系坎二爻曰:二当坎险之时,陷于上下二阴之中,乃至险之地,有险者也。 幸以刚居中,是有孚心亨之人,而肩济险之任,宜若可出险而无难。 然处势艰难,人情阻拂,当此者,仅可小有所得,以为出险之地。 若欲遽进,以求出乎险,则将至于三之来往皆险,而入于坎窞而已。

孔子释二象曰:所谓小有得者,非二之才德不足以济险也。 以一阳方为二阴所陷,在险之地。 是时尚未能出乎险中,而不可大有得也。 大抵气数一定,虽圣人不能与之争。 然具刚中之德,处险阻而得其道,则气数亦不得而终困之。 曰小有得者,非贪苟安而已。 遵时养晦,见可而进,其亦有不得不然者乎。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此一爻是言,三上下皆险,而无济险之才也。 来,谓就下。 之,谓往上。 枕,倚着未安之意。

周公系坎三爻曰:三以阴柔不中正而履重险之间,是以委靡之质而当大难之冲,其进与退皆无足据者也。 来亦遇坎,之亦遇坎。 来下则入乎险之中,之上则如枕重险焉。 所处如此,则前后皆险。 举足蹈危,必入于坎中之窞,而不能出也。 祸患已深,虽来与之,安所用哉?

孔子释三象曰:所谓来之坎坎者,三之心岂肯终于坎哉? 特以其阴柔不中正,虽处平易,尚难克济,况履险乎? 徒见其憧憧往来,而终无出险之功也。

按:险为陷人者也,而三之阴,自陷险中。 至于跼天蹐地,进退维谷,嗟乎! 阳之陷也,犹可小得既平; 阴之陷也,一败涂地而已矣。 彼陷人者,徒自陷耳。 可不惧哉?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此一爻是言四居济险之任,惟忠顺以事上也。 樽以盛酒,簋以盛食。 贰,益之也。 缶,即酌器也,为樽之副。 牖,室之受明处。 《象》曰「樽酒簋贰」之「贰」疑衍。 刚柔,指四与五。 际,即交际之际。

周公系坎四爻曰:四以阴居柔,下无应援,非能济天下之险者。 但以其身居大臣之地,而当险难之日,则上之倚毗于己者,倍切于常时。 故必去虚文,捐形迹,惟益励其忠实之心,以为事君之本。 而其进结于君也,又必因君之所明,以祛其所蔽,庶不至任质而疑于戅也,为「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之象。 如是则君必信吾心而用吾言,以济其险也。 夫岂有悘悾为忠益,而反以为咎乎? 终必无之矣。

孔子释四象曰:所谓樽酒簋者,盖以险难之时,非诚实不足以固其君臣之交,故五以刚而下交乎臣,四以柔而上交乎君。 则精神相通,形迹俱捐,刚柔自是相际而成济险之功矣。

按:君臣相遇,自古为难,而四与五不事多仪,即可交合者。 盖时当无事,势分之相隔,故君臣之合,常见其难; 运值多艰,缓急之相须,故君臣之合,偏觉其易。 四与五在险难之中,刚柔相济。 臣固切于上交,君亦勤于下接,宜其作合之易也。 方之在昔,肃宗之于李泌,德宗之于陆贽,庶几似之。 然贽从其君于多难之日,计无不从。 及祸患寖平,一抗直言,而遽罹斥逐,岂其有乖纳牖之道乎? 信乎君臣之合似易而实难也。 人主诚深念乎此,则其臣自不至信而被谤,忠而见疑矣。

【导读】

「樽酒簋贰用缶」传统有两种读法。 一是依王弼,应读作「樽酒,簋贰,用缶」,但历代易学家多数支持读作「樽酒簋,贮用缶」,《日讲》采用后说,因此认为《象传》「樽酒簋赈」的「贮」可能是冗字。 朱熹注此段曰:「在险之时,刚柔相际,故有但用薄礼,益以诚心,进结自牖之象。」

【今注】

:愚钝。 通戇,《说文》:「愚也。」

悾悾:悘音空,诚恳貌。 另一说,悘悘为无能貌。 《论语·泰伯》:「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朱熹:“悾悾,无能貌。」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此一爻是言五才足济险,而又有出险之机也。 祗,抵也。 中,谓刚中。

周公系坎五爻曰:五在坎之中,未离乎险者也。 然以刚中之才,而居尊位。 其才其势,俱足以济险,而又时将出险,则有可济之会。 是以有孚心亨之君,而肩济险之责,必渐至于险者使易,危者使平。 犹坎陷之中,虽未至盈而出,然已至于平而将盈矣。 夫险,患其不平耳。 既平,则险必可济,又何咎之有哉!

孔子释五象曰:天下之险一日未去,则人君之德一日未大。 五之坎,尚不盈,时为之也。 其未大者,乃时之掩乎中,而非中之不足济乎时也。

按:二五皆有刚中之德,可以出险。 而二曰「坎有险」,五曰「坎既平」者,盖险有能济之道,又有将济之时。 二在下坎之中,德虽具而位未隆,是以犹为重险所困也。 五在上坎之中,德位俱隆,而时亦将出重险之外矣。 要之,时不可必,而道当自尽。 此所以必有孚心亨而后行有尚也。 可不勉欤。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 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此一爻是言上居险之极,而终于莫济也。 系,缚也。 徽,三股索也。 缢,两股索也。 寘,拘也。 丛棘,重险难脱之地,或谓即后世所云棘寺也。

周公系坎上爻曰:上以阴柔而居险极,是其才不足以济险,而又当存亡危急之秋。 身在险中,为险所陷,而终无出险之日者也。 为「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之象。 夫系之寘之,所处之困迫何如,而至于三岁之久,犹不得免,则陷溺之深而凶可知矣。

孔子释上象曰:上六所谓凶三岁者何哉? 盖出险以阳刚为道,今以阴居柔,才弱莫济,全失其处险之道矣。 宜其久而终至于凶也。

按:初上二爻包坎体四爻之外,是六爻中陷坎之最甚者。 然圣人视此不以为天运之适然,而必责以人事之当然,故始终以失道儆之。 若险未尝陷人,而人自陷夫险者。 其勉人以自强之心,可谓切矣。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6623.html

上一篇: 30. 离卦
下一篇: 28. 大过
相关推荐
2024-08-12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日讲易经解义序 朕惟帝王道法,载在六经,而极天人,穷性命,开物前民,通变尽利…

4,651
2024-08-12

日讲易经解义进 呈疏 经筵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一级支二品俸教习庶吉士〈臣〉牛…

19,062
2024-08-12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一 日讲易经解义卷目 易类 卷之一 上经 干 卷之二 坤 屯蒙 卷之三 需 讼师 比 小…

2,059
2024-08-12

筮仪 择地洁处为蓍室,南户,置牀于室中央。 ○ 牀大约长五尺,广三尺,毋太近壁。 蓍五十茎,韬以缠…

16,017
2024-08-12

朱子图说 河图 洛书  伏羲八卦次序 伏羲八卦方位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文王八…

4,448
2024-08-12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易经解义卷一 上经 ䷀〈干下干上〉 伏羲画卦,有画无辞。 自文王系卦辞,周公系爻…

8,54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