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初六,用拯马壮,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 涣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涣其汗,大号,涣王居,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彖曰:涣亨,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图:小配) |
涣散、离散,逃难,化解危险。
涣卦卦义为离散,逃离危险。 但「涣」字当作奂,大美的意思。 奂又可假借为涣或换。 经文中多数涣字可解释为逃离,或大美,少数可解释为换。
帛书作涣,帛书易传与归藏作奂。 上博简卦名作,清华简作。 与可能就是奂的古字。
《说文》:“涣,流散也。」 涣原本为水流离散之状,引申为涣散、离散,这也是《杂卦》说的:「涣,离也。」 《序卦》说的:「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 这是以涣为离散之义。 崔憬解释说:「人说,忘其劳死,而后可散之以征役,离之以家邦。」
《说文》:「奂,取奂也,一曰大也。 从廾,夐省。」 帛书《二三子》:「卦曰:『奂亓肝大号。』 孔子曰:’奂,大美也。 肝言亓内,其内大美,其外必有大声问。』 」此以奂为大美。
卦象下坎水,上巽木,水上有木之象。 巽木为舟楫,水上巽木即渡水济险,所以卦辞说「利涉大川」。 此《系辞》所说:「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水上浮木虽能救人,但漫无方向,因此涣卦可济险但难成事。 又坎是加忧,心病,巽风以散之,所以又有散心,释疑,除去心病之象。 坎为均布,风吹而散之乱之,涣散、散乱之象。
《序卦》:「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涣卦是继兑卦而来,兑为说服,说服之后人就放心,放心之后人就离散,所以就需要节制。
涣卦之道虽然可以济险,有病亦可散之,得到缓解,但若是用于做事,则反而难成,必需注意心理的管理。 如军队打仗,若军心涣散、毫无军纪,则必败无疑。 这也是为何涣卦之后接着是节卦,节就是节制的意思。 得涣卦,危险可以渡过,但凡事需注意如何收拾涣散的人心。
与涣卦很像的是解卦,两卦都是化解危险的意思,但于手段与方式上有所不同。 解卦是以震行,也就是积极的行动与作为来脱离危险。 涣卦则是巽,以舟楫行水,也就是利用外力与智慧来渡险。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大美,亨通,大王来到了宗庙。 利于渡大河,利于贞定。
君王到宗庙意谓有大事,集合众人以敬告于鬼神,有凝聚人心的效用。 利涉大川,有利于涉险行事的意思。
王假有庙:大王到了宗庙。 假,通徦,至,来到的意思。 有,同于。 帛书作「王叚于庙」,上博简作「王叚于庿」。 假或假借为嘏,大,至大、极至的意思。 王大有庙,意味君王伟大而拥有宗庙。
《象传》说:「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涣之时人心涣散,需要收拾与凝聚人心,因此先王享祀天帝,建立宗庙。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以强壮的马来拯救,吉。
在涣散初期,很容易拯救,更何况得到壮马。 初爻,还有壮马,都是「立马」、「快速」的隐喻,言尽早、尽快拯救为吉。
拯,拯救。 「用拯马壮」为「马壮用拯」的倒句,与明夷六二「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同。 明夷九二言逃难中大腿受伤而无法逃跑,若有壮马则能快速逃难,因此而吉。 同理,此处的吉并非有所获得或成就的吉,而是能够化险为夷,平安逃难的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涣散逃到一个可以倚身安歇的地方,不再后悔。
机为几的俗字,古人休息时拿来依靠的东西。 引申为凭借,凭借以休息。 隐喻为依靠、安歇。
帛书作《涣贲其阶》 。 贲为饰,通鼖,也有大的意思。 「涣奔其机」亦可作「奂贲其几」,奂为大美,奂贲是大美中的大美。 或者意指将「几」装饰得很美丽的样子。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自己逃难,无悔。
初六到六三下三爻都处于危险之中,三爻只有六三与上卦巽木的上九相应,所以是唯一有能力取得外援以逃离危险者。 涣其躬,散自身之危难。 躬,自身。
「涣其躬」也可作「奂其躬」,通「焕其躬」,大美其自身,让自己光鲜亮丽的意思。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解散其群眾,大吉。逃離到山丘,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
「渙其群」也可作「奐其群」,大其群的意思。擁有的群眾眾多,所以為吉。「渙有丘」通「渙于丘」,逃離至山丘。
渙卦講的是乘舟濟險之事,丘為高地可避水之患。前言「渙其群」,言水患或災難之來,即時解散群眾讓大家獲得平安。後言「渙于丘」為群眾成功逃難到高地上。
「渙有丘匪夷所思」,傳統解釋非常分岐。一、要救濟的困難如山丘,不是平常人所能夠想得到的。丘與夷都是雙關語,山丘喻困難,夷是指平地,比喻簡單。兩句意思為,大有為者所能夠做的功業之大,以平常人的心胸、思維是無法理解的。二、依王弼,作「渙,有丘匪夷,所思」,內心所思考的是仍有山丘沒有剷平,憂心仍然有困難未平。丘喻指困難,匪夷即未平,夷為剷平。三、朋黨散去之後又重聚為一大群,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朱熹將前言「渙其群」解釋為散去朋黨,「渙有丘」為朋黨聚而成丘。四、依程頤,為天下渙散,眾人離散之後,又能重新群聚,這般功業,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
九五,渙其汗,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危險的解除,有如發汗而讓人病癒,君王大舉號令天下,美煥其居所,煥然一新,沒有罪咎。
世傳本作「渙汗其大號」,顯然為文字之錯置,當作「渙其汗大號」。首先,全卦前後經文除初爻之外皆採「渙其…」的句型。其次,根據出土資料,帛書作「渙其肝大號」,帛書《二三子》作「奐亓肝大○」,上博簡作「丌○大唬」,可見應是作「渙其汗大號」。上九言「渙其血」,此言「渙其汗」,文義更有連貫性。
「渙王居」即「煥王居」,大美王居,讓王居煥然一新。或作「換王居」,更換君王的居所。
帛書《二三子》引孔子解釋:「奐,大美也。肝言亓內。其內大美,其外必有大聲問。」「煥其肝」為大美其內在,充實內在的美德。因為內在大美,因此表現於外時說話就很大聲。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流了血,灾难过去,忧虑不在,没有罪咎。
此言险难已过,危险不在,不需再忧心。
血指血液,喻血光之灾,也就是灾难。 涣其血,有流血的意思,血流了但灾难也没了。 另有解释认为,涣其血为治病方法,放了毒血之后自然病除。
「涣其血去逖出」有三种可能的读法与解释。 一、作「涣其恤,去逖出」,意思为灾难已除,不再忧虑,逃难到远方者得以平安。 血作恤,忧虑的意思。 逖为远,远方。 二、作「涣,血去逖出」,意思为灾难已除去,忧虑也不在。 逖,解释作忧虑。 小畜卦有「血去惕出」的爻辞,比对之下,「其」可能为衍文或助辞,此句意思应作「涣,血去逖出」,「血去逖出」即「血去惕出」。 三、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则认为,经文应该是连两个「血」字而脱去一字,当做「涣其血,血去逖出」。 俞樾见解值得采用。 古重字往往以两点来取代,或许因此而让第二个血字脱去。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