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重器也。 得之难,守之不易。 必才德兼备,辅相得人,用以合天心而顺民志,乃可以奠重器于无虞也。 鼎卦初应于四,为所举用,阴柔不足以胜任,而当卦之初,鼎未有实,故无咎也。 二乘于初,密邇阴柔,幸刚中自守,不为所溺。 五居尊位,虚中以应九二之贤。 上九复刚柔相济,以佐之。 此所以上下之相成,而保鼎之道得也。 九三越五应上,舍可事之君,从避世之士,如鼎耳方革,不可举移之象也。 然能以正自守,则五终必求于三,三亦必应于五,终有明良相遇之吉。 此卦大约,言有虚中之德,养圣贤以辅佐之意。 且卦象臣之分多,君之分少。 鼎有足,臣任之。 鼎有腹,臣实之。 鼎有铉,臣备之。 君惟处两耳之间耳。 故鼎得所辅,而势不孤。 鼎得所扶,而器乃重。 此得中应刚之说,尤为急也。
鼎,元吉亨。
此卦巽下离上,六爻有鼎之体,二象有鼎之用,故名为鼎。 卦辞言,人君得保鼎之道,斯治化大通也。 鼎,烹饬之器。 吉字衍文。
文王系鼎彖辞曰:国家之重器莫若鼎。 自非德位兼隆,而得贤才以辅之,无以成保定之功。 今卦象本皇躬以建极,而有其德。 卦变履大宝以出治,而有其位。 卦体登俊乂以立政,而有其辅。 三者兼备,故能补偏救弊,除旧布新,跻斯世于文明,措治理于尽善。 上焉而天命以凝,下焉而民心以固。 永奠重器于磐石之安,不亦元亨乎。
按:帝王之抚,有此鼎也。 创业固艰,而守成尤不易。 《传》曰:“在德不在鼎。」 《书》曰:「任官惟贤才。」 言乎脩德乃保鼎之本,而用贤实辅德之原也。 人主处丰亨豫大之时,能常思神器之不易守,势位为不足愤,而日以迪德简贤为兢兢,斯乃万世不拔之业也欤。
【今注】
迪德简贤:进德选贤。 迪,进也,蹈也。 《上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简,择也,选择也。
《彖》曰:鼎,象也。 以木巽火,亨饭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此《彖传》,是释鼎彖辞而极言其用之大,以明得亨之故也。 象,形象也。 巽,入也,谓以木入火。 烹饬,饮食之属。
孔子释鼎彖辞曰:卦名鼎者,何哉? 初阴下峙为足,二三四阳中实为腹,五阴对峙为耳,上阳横亘为铉,有鼎之象。 以巽木入离火,藉以烹饦。 又有鼎之用,故曰鼎也。 此岂直一物之微已哉? 报功之典,莫大于享帝。 特牲以迓居歆而必用鼎以烹之,始可以将其诚。 经邦之道,莫重于养贤,饔飱以明式燕,而必用鼎以烹之,始得以申其敬。 鼎之用,洵大矣。 第凝鼎必恃乎有德,卦象上离为目,而五为耳,是在内则心思巽顺,而在外则耳目聪明也。 主鼎必恃乎有权。 卦变从巽来,阴进居五,是以温恭之主,而居元后之尊也。 调鼎必恃乎有辅,卦体得中应刚,是以纯心之君,而获刚明之臣也。 夫德位兼隆,明良交济,洵可永为享帝养贤之令辟矣。 其元亨也,不亦宜哉!
按:敬天礼贤,圣王致治之要道。 明堂宗祀,所以享帝,而本之曰:夙夜畏威,则格天即以脩德。 笙筐燕飨,所以优宾。 而终之曰:视民不佻,则吁俊即以安邦。 有天下者,其可不加之意乎。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此《象传》是言君子保鼎之道也。 凝命,谓保有天命而不坠。
孔子释鼎象曰:木上有火而烹饭有资,鼎之象也。 君子体之,以鼎乃天下之重器,犹人君所居之位乃天下之重宝。 鼎不正则所受之实无以聚,位不正则所受之命何以凝? 故敬慎以正其内,而存于心者,戏渝之必袪; 端庄以正其外,而持诸躬者,跛倚之必戒。 则所发皆正言,所行皆正道。 于以上凝天命,自然巩固而无倾危之患矣。
按:正位凝命乃身世交尽之功,天人合一之道。 盖朝廷正而百官万民罔有不正者矣,百官万民正而天命罔有不凝者矣。 《书》言「疾敬厥德」而即推之于祈天永命。 《诗》言「颙卬令望」而即验之于四方为纲。 亦此旨也夫。
【今注】
疾敬厥德:语出《尚书‧召诰》:「肆惟王其疾敬德。 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洛邑落成时,召公因周公归来,作书致告以达之于成王,故名召诰」,内文旨在强调民本。 疾,急也,言敬德不可缓。
颙卬令望:《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颙颙卬卬,容貌尊贵的样子。 如圭如璋,洁净的样子。 令闻,好的名声。 令望,有名望而威严。
初六,鼎颟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颟趾,未悖也。 利出否,以从贵也。
此一爻是言,初才德不足以胜任,戒其当自奋勉也。
周公系鼎初爻曰:初六在卦之下,上应九四,乃四所举以登用者,有鼎趾之象焉。 第力不足以任重,未免倾覆之虞。 犹鼎之颠,而趾反居上也。 然能因其无德致败,而翻然惕虑,舍旧图新,袪阴柔之习,而振奋勉之功,如鼎虽颠趾,而旧日之否恶由之而出,则得其利矣。 盖转败为功,犹得妾以其子,因贱而致贵也,何至终罹于咎哉?
孔子释初象曰:克尽其职者,人臣之道。 鼎而颠趾,于道为悖,而实未为悖者,以其出否也。 盖初上应九四之阳刚,从乎可贵之德,而强毅有为,自可不负所托。 如鼎之利于泻恶而受美,未为悖也。
按:易之理贵阳而贱阴,可见柔靡之人,不足以任事。 然苟能一念自奋,发愤有为,则始屈终伸,如管仲举于囚辱之余19,孟明用于累败之后20,因而成大名,显当世者多矣。 自古明王用人,本不求备。 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由濯磨淬励21之有道耳。 出否从贵之义,寓意岂不远哉。
【今注】
管仲举于囚辱之余:《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与鲍叔牙年轻时就一起交游,后来鲍叔牙事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事奉公子纠。 小白立为齐桓公之后,管仲被囚禁,因鲍叔牙的举荐,桓公重用了管仲。
孟明用于累败之后:孟明即孟明视,为秦国名相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时的将军。 连续兵败之后,在王官之战中仍重用孟明,而获大胜,《史记‧秦本纪》:「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 缪公即穆公。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 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此一爻是言,二能刚正自持,而不为小人所比昵也。 我仇,谓初六,怨耦曰仇,不善之匹也。
周公系鼎二爻曰:九二以刚居中,是君子有充实之德,足以承天养民,而为世用者,为鼎有实之象。 然近比初六,阴柔之小人欲与我为仇匹,相求非正,适为己之疾害,使于此而不能自守,则陷于恶矣。 乃二秉刚中以禔躬,分别甚严,不为所浼。 是虽密近小人,而终不能我即也。 如此则刚中之实德不亏,而润身济物之大功可成,吉之道也。
孔子释二象曰:小人之得以累君子者,未始非君子有以致之。 吾鼎有实,而自加慎重,不轻所往,虽我仇有疾害之理,而终不能浼,自不至陷于匪类,何有失身之尤乎?
按:君子小人,邪正之途势不竝立。 苟君子不慎所交,则必有败德之累,而为酿祸之阶。 始之不谨,终悔莫及。 故择善远恶,为守己处人之大防。 《虞典》曰:“惇德允元,而难任人。」 《周书》曰:「勿以憸人,其惟吉士。」 然则古帝王治天下之良法,又孰不以弃斥小人为保邦立政之本哉。
【今注】
禔躬:安身。 禔,安福也。 躬,身也。
不为所浼:不为所污。 浼,音ㄇㄟˇ,污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 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此一爻是言,三始虽不偶于君而有悔,终当相遇而得吉也。 耳,指五。 革,谓不相属,不肯就君也。 雉膏,谓道德之美也。 方雨,谓君臣之合,犹阴阳和而雨作也。
周公系鼎三爻曰:三为鼎腹,上承离体,本有养民之腴也。 顾鼎之举行在耳,士之致用在君,三与五既非正应,情不相属,不得乎君则道何由而行? 众何由而济? 如鼎耳方革,不可举移,而其行阻塞,虽有雉膏之美,而不能为世饔飧之用。 上负吾君,下负吾学,为有悔也。 然能以正自守,则五终必求于三,而三亦必应于五。 阴阳相合,明良交会,如将雨然。 向者去君长往之失,可无矣。 是初虽有不遇之悔,终得相遇而吉也。
孔子释三象曰:君子之仕,原以行义。 鼎耳革则狷介而不为时用,自失其义也。 夫岂可哉!
按:士君子处世,诡随以希遇则失己,独善以忘君则废伦。 惟自居中正之道,不急急于功名,亦不甘心于隐逸,斯得之矣。 然自古圣帝明王,尤重尊德乐义之士。 故士或守己以抗节,而君必屈体以下贤,未有怀才抱异,而见弃于明时者。 此三所以终免不食之悔也。
【今注】
狷介:廉洁耿直。
诡随以希遇:诡诈随人而无原则,以此而希望得遇君王之重用。 《诗经. 大雅. 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此一爻是为大臣轻任匪人,而悞国者戒也。 覆,谓倾。 餗,谓馔。 形渥,作刑刘,谓重刑也。
周公系鼎四爻曰:九四居大臣之位,任天下之重者也。 天下之事,岂一人所能独任? 必当求天下之贤智,与之协力。 乃四反下应初六之阴柔,则任托小人,必至败坏天下国家之事,为鼎折足而倾覆公饯之象。 刑࠵之诛,无所逃矣! 凶莫甚焉。
孔子释四象曰:大臣见用于君,其始所自许者,未有不欲荐贤吁俊,以成元亨之治。 今四悞用小人,以至败事。 与向者相期许之意,如何矣? 不亦自愧大烹之养乎?
按:帝王欲用天下之人,必先择一用人之人。 《周礼》六官,其属各六十,以人事君者,大臣之职,但须用得其人耳。 盖用人之得失,实关大臣之休戚。 亦非独关大臣之休戚,而实系国家之治乱。 用非其人,自取刑戮,祸止于一身,凶犹可言也。 乃竟以此负圣主之托,败朝廷之事,祸并中于天下,凶不可言也。 然则在上者,欲择用人之人,可不慎哉!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此一爻是美人君以虚中之德下贤也。 五于象为耳,而有中德,故云黄耳。 金,坚刚之物。 铉,谓贯耳以举鼎者。
周公系鼎五爻曰:六五虚中而应九二之坚刚,是纯德之君,而又得贤臣以助之。 明良喜起,犹鼎黄耳而贯之以金铉也。 正位凝命,不待言矣。 然必任贤之诚,始终勿移,以底于贞固焉。 斯贤者乐为効用,而鼎器之重,可赖之以共举矣。
孔子释五象曰:君必得臣以建功,臣必得君以弘化。 五之取象于黄耳者,以六五有虚中之实德,故能忘己以任贤,非矫饰于外而为之也。
按:天下重器,非得人不可共济。 古之圣主,一心用贤以致泰交之盛治者,非有他术也。 惟其中之虚而任之诚耳。 盖虚则无予知自矜之失,而贤者得以尽其才,诚则无奸邪杂进之虞,而贤者得以久其位。 《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诗》曰:“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其虚与诚之谓欤!
【今注】
予知自矜:自以為聰明而驕傲,自侍聰明。《中庸》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知,音智。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任用賢人不可有貳心,去除邪惡應當勢在必行,不用懷疑。語出《尚書‧大禹謨》。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语出《诗经‧唐风‧有杕之杜》,这首诗在讽刺晋武公寡特(孤立而专断)而不求贤:「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 彼君子兮,噬肯来游。 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此一爻是美上臣德之纯也。 玉铉,刚而能温之象。 节者制而不过也。
周公系鼎上爻曰:上九耳目之臣,佐君弘化,犹鼎藉铉之贯耳以举也。 第辅鼎太刚,则失爕理之宜。 今以阳居阴,刚而能温,是本其参和之德,而出之为剂量之施。 直栗而济以宽温,惇大以成其明作,有鼎玉铉之象焉。 如此则竞绢不偏,事皆尽善而大吉。 且上可成致主之猷,下可敷泽民之化而无所不利矣。
孔子释上象曰:上九居辅弼之任,其取象于铉宜矣。 然不徒曰鼎铉,而曰玉铉者,盖温润而栗,玉之节也。 上九以阳居阴,则刚不一于刚,而又节之以柔。 夫其刚也,一玉之栗也。 其柔节也,一玉之温润也。 上之取象于玉铉,其以此夫。
按:五象鼎耳,以上为铉。 以九为金,虚中以纳铉之刚,君之圣也。 上象鼎铉,以九为铉,以上为玉,质刚而用之以柔,臣之节也。 君之于臣,惟恐其有所畏难,而忠藎不尽,故曰金。 即大舜「汝无面从」之义也。 臣之于君,虽効其直言,而恪恭不替,故曰玉。 即文王小心翼翼之义也。 君不挟其亢心,而谦抑于上; 臣不恃其正气,而敬谨于下。 则天命凝而神器奠矣!
【今注】
直栗而济以宽温:栗,谨慎恭敬。 语出《尚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 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惇大以成其明作:惇大,敦厚宽大。 《尚书‧洛诰》:「明作有功,惇大成裕,汝永有辞。」
竞绢不偏:《诗·商颂·长发》:「不竞不绢,不刚不柔。」 绢,急躁也。
汝无面从:语出《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我如果做错,你要辅佐并框正我。 你不要当着面表现出服从,退下之后才背后说。 违,过失。 弼,辅佐、框正。
文王小心翼翼:语出《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