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坎〈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阳陷阴中曰坎,独坎言习者,坎险非德,习于险乃德也。 中实故有孚。 维,系也。 尚,合也。 凡人之生,皆习坎也。 性入于形,气拘物蔽,是内坎也。 形入于世,境阻时艰,是外坎也。 然拘蔽虽甚,而天性常存,艰阻虽多,而所性不易,是坎中有孚也。 顾性本无为,能率性者,心也。 故人之习于险者,必中实有主,以理收心之放,使不至陷溺而失其性,则四端之发,如泉之达,而内险出矣,故亨也。 天下之性,一也。 我尽其性,必能尽人之性。 如水之流,必有与之合者,则所行有尚,而外险亦平矣。 有孚,诚也。 亨而有尚,自诚而明也。 诚立而明,通圣人之心学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初在险下,柔不能出,习坎者也。 未能有孚,而为智巧以侥幸,其所以习而求出者,乃其所以入而愈深者也,其凶必矣。 《中庸》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撷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避也。」 其斯之谓欤。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一阳二阴,其势不敌,故曰有险。 君子孤而小人众也。 九二居柔得中,不与之争,而求与相得,能得小人则险可出矣。 然其所以求之者,卑以谄之乎,积其孚以化之而已。 以至诚之道动物,乃君子之所求而非求人也。 小畜之五,富以其邻亦犹是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之,往也。 重坎,故曰坎坎。 震为木,枕象也。 艮为止,枕义也。 三互震,动乎险中者也。 动而来内,固有坎焉。 往而之外,又有坎焉。 其险甚矣。 夫既不可往来,则不往不来可也。 事当万难措手之时,且择一可止之地,而安焉静以俟时可也。 若或妄动,必入于坎窞,而不可救矣。 戒占者勿用以有所往也。 屯之初九利于居贞,亦犹是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坎为酒樽。 簋缶,震象也。 震笑言,故为约。 二至五中虚,牖象也。 四与五近艰难之际,以忠信自结于君,故一樽之酒,二簋之肴,器用瓦缶,皆可以享献,不嫌俭素也。 择简要之言,因君心之所明而投之,如自牖而纳约,不拘常格也。 无事繁文,惟通其诚; 不为高论,惟启其明。 彖之孚亨,四得之矣。 终可以济险,故无咎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盈,高也。 祗,适也。 九五中正,济险者也。 天下之险,皆起于盈。 我欲自高,人谁肯卑? 高卑反复,无由平矣。 能不盈者,莫如水。 水无高于坎之时,适与之平而已。 流而皆平,则无坎矣。 故上善若水,虚怀善下而因物顺。 应物所自具之分,称而施之,以求平焉。 所往皆平则无险矣。 艰阻普济而无功可纪,期于寡过,故无咎也。 不骄泰而绦矩,圣人之平天下亦若是而已矣。
上六,系用徽缟,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坎色黑,变巽绳,徽缟也。 互艮手,故系之。 坎木坚多心,棘也。 重坎,丛棘也。 上居险终,柔而不出,故有系用徽缳寘于丛棘之象。 坎错离,故三岁也。 《周官》司圜,收教罢民,下罪一岁而舍,中罪二岁,上罪三岁。 所以久系之者,欲其悔罪思过,以得出险之道也。 至三岁而不得,乃凶自取之也。 险不负人,人自负险,苟能得之,则未三岁而已出矣。 徽缟丛棘,孰非造福之地哉? 君子是以知习坎之义大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