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纂周易述义 2024年08月8日
4,759 浏览

系辞上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周易述义卷八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此明画前有易也。 天确然处上而尊,地隤然处下而卑,不待奇耦之画,而乾坤已定矣。 天地万物,由卑至高,以序而陈,不待六画之次,而贵贱已位矣。 以两物言,或动而或静; 以一物言,时动而时静,莫不各有常理焉,不待阴阳之判,而刚柔已断矣。 方,谓在天之方侯,方候易则生杀之气以类而聚也。 物,谓在地之形质,形质异则清浊之品以羣而分也。 不待得失之报而吉凶已生矣。 精气上着而聚散显晦之靡常者,在天成象也; 体质下凝而流峙荣枯之迭更者,在地成形也。 不待九六之用,而变化已见矣。 此天地自然之易,《易》书之所由以作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此言易之变化也。 摩,如以两物相摩切。 盪,犹以器盪于水上也。 相摩,谓以一交一,八卦以前之事。 相盪,谓以一交八,八卦以后之事。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霆,即电也。 生物之机,动于雷霆。 养物之用,资于风雨。 暑以发而舒之,寒以敛而止之。 惟刚柔八卦之摩盪,故震为雷之鼓,离为霆之鼓,巽为风之润,坎为雨之润,离为日运行于昼,坎为月运行于夜。 日月之行,有冬有夏,为一寒而一暑。 要其品汇,男女之根,资始成形之本,则莫非乾坤之所为也。 干道成男,震坎艮皆干之成; 坤道成女,巽离兑,皆坤之成物。 未有始,乾道始之主之,而无心也,物物自成,坤道因其成而成之,若为之而有迹也。 此造化之功用,即易变化之妙用也。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此言天地之成化,皆根于性情之德也。 大始之知,无为而善始初,无艰深险阻之处,以易知也。 成物之作,从阳而善承初,无繁扰作为之处,以简能也。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此言人体乾坤之德也。 人之所为,如乾之易,则所知皆性分所固有,无一人不可以与知,是易知也。 如坤之简,则所能皆职分所当为,无一人不可以与能,是易从也。 易知则有亲,乐其中之无险也。 易从则有功,信其成而争先也。 有亲则天下附之而不可解,故可久。 有功则天下成之而不知倦,故可大。 可久则日新不已而为贤于人之德,可大则富有无外而为贤于人之业。 知至德可久,不外一易; 能至业可大,不外一简,故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是理也,三才之道也。 圣人得之,所以成位乎天地之中,而与天地参也。 朱子曰:「此章以造化之实,明作经之理。 又言乾坤之理,分见于天地,而人兼体之也。」

右第一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 象立意尽,不言而吉凶以见,此包牺之易也。 系彖爻之辞,以明示吉凶,而象见乎辞,此文周之易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刚柔两盛则为相摩,刚柔迭胜则为相推。 柔推刚则刚变而化柔,刚推柔则柔变而化刚,此揲蓍求卦之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此象之着于人事者也。 忧者迫切于中,虞者猝乘于外。 悔生于事后,则自凶而之吉。 吝见于当前,将由得而致失。 事有大小,故辞有缓急,各着其象也。 上文所谓系辞以明吉凶者,此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此象之着于天道者也。 春夏为进,秋冬为退。 柔变而刚,则进而为春为夏; 刚化为柔,则退而为秋为冬,象四时也。 变而刚则为昼,化而柔则为夜,象一日也。 动谓九六之变。 三极者三才,各具一太极。 道则理之流行,自主宰而言则为太极,自流行而言则为三极,其实一也。 上文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者此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君子謂作易之人。易之序,有其時,有其位,理之一定者也。君子居則别其象之定理,安而涵泳其辭意之深。爻之辭,陳其理,著其戒,事之當然者也。君子動則揆其變於幾先,玩而體察其占事之決,故動與吉會,自天祐之而攸往皆利矣。然惟聖人身體心契,與天地合德,而後能。若參以己私,則玩辭玩占,有不必皆利者矣。朱子曰:「此言聖人作易,君子學易之事。」

右第二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彖者观象所系之辞,言乎象者,至着之象、至微之理所寓也。 爻者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言乎变者,不一之变,至一之理所贯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言象言变,不外吉凶悔吝之辞。 时有消息,位有当否,故有得有失,悔未纯吉,吝未纯凶,如物之有小疵也。 时位之难处,本宜有咎,以其知过能改,得善处之道,故免于咎,所谓转祸为福,易危为安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列犹陈也,位分上下而贵贱陈,故有阴得位反贵,阳失位反贱者,是贵贱无恒,存乎其所列之位也。 齐犹定也,阳大阴小。 阳卦多阴,以阳为主。 阴卦多阳,以阴为主。 卦之大小,以卦主定之也。 吉凶者事之已成,玩其辞可辨也。 悔吝则小疵方形,必有其几微之介焉。 圣人于此而预为之忧,所以使人谨于几先,不待着明而后觉也。 自有咎而之于无,机在于悔。 一念震动,恐惧修省,乃所为善补其过。 下传曰:「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惧即震之谓也。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卦主既有大小之殊,而圣人系辞则因时取宜。 其辞或难或易,皆指人以所之,而使不迷于所往也。 朱子曰:「此章释卦爻辞之通例。」

右第三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所以道阴阳,故与天地准。 准所以为平,言与之平也。 弥者弥缝之无有罅隙,大无不包也。 纶者条理之极其分明,细无不析也。 犹《中庸》之言「大德敦化,小德川流」也。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此以易穷理之事也。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可见者为明,不可见者为幽。 明者易之呈于有象,幽者易之藏于无朕。 幽明之故,以易知之也。 原人之始,而知其所以生; 反人之终,而知其所以死。 死生之说,易一阴一阳之说也。 精气则物成其形,魂游则物变其故。 鬼神之情状,易一屈一伸之情状也。 《中庸》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记》曰:「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悽怆。」 此其状也。 《易》曰与鬼神合其吉凶,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谦,此其情也。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此以易尽性之事也。 德合天地而与之相似,故先后天而不违。 知周如天,知之无不明。 道济如地,处之无不当,故不过差也。 道有变动,故有旁行,知之事也。 权必合经,而不流荡,仁之事也。 乐天理之自然,而知命分之当然,则此心与天为徒,故不忧,知之深也。 安于所处,厚于所性,则无所往而非仁,故能爱,仁之笃也。 能尽其性,而上下同流,所谓与天地相似者如此,凡易之所能备此也。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此以易至命之事也。 范,铸金之模也。 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作易如范之围绕于外,莫能踰越也。 曲,谓一偏物,物偏旁幽曲之处,皆易之成能,而无纤悉之或遗也。 昼夜之道,即幽明死生神鬼之所以然,圣人兼通而知之。 贯天地之始终于一心,统万物之消息于一气,是默契之知而非闻见之知也。 盖其主之神者,阴阳不测,而无可求之以其方。 是以化之易者,惟变所适,而无可执之以为体。 此易所以弥纶天地之道而与天地准也。 张子曰:「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测故曰神,语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 朱子曰:「此章言易道之大,圣人用之如此。」

右第四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阴阳,气也。 一阴一阳,有对待之体,有交易之用,有循环迭运之机,有互根互藏之妙,所谓道也。 以阴先阳,道具乎阴而行乎阳也。 阴阳变化接续而无穷谓之继,浑然纯粹,何其善也。 人物禀受凝成而有主谓之成,生理各正是为性也。 继善阳之动,成性阴之静。 继之成之,形下之事。 善与性,形上之事。 孟子性善之说,盖出于此。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人均具此性,均有此善,而气禀不同,则所见亦不同。 有偏乎阳而意存乎仁者,则所见皆仁,而以流动者为道。 有偏乎阴而意存乎知者,则所见皆知,而以贞静者为道。 至于百姓日用之间由之,而不知,此君子之道,知者鲜矣。 盖君子见其全,仁知见其半,百姓则全不见,而道无乎不在也。

显诸仁,藏诸用,鼔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盛德大业,至矣哉!

仁者造化之心,用者造化之功。 仁本在内者也,达而在外,是显其所藏之仁,万物之出机也。 用本在外者也,敛而在中,是藏其所显之用,万物之入机也。 鼔动万物之出入,而不与圣人同其忧。 圣人成务,不能无心,故有忧。 神道鼔物,寂然无情,故无忧也。 显仁者,流行不息,德之盛而极其至也; 藏用者,充塞无间,业之大而极其至也。 故曰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时而藏用,则举万物之生意,包括无遗。 富有如此,故由内知外,而谓之大业。 时而显仁,则举万物之生机,时出不穷。 日新如此,故由外知内,而谓之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阴生阳,阳生阴,递禅而不息,亦交互而不穷,所以为易。 天地之化,圣人之书,皆此理也。 别而言之,无象之中,忽然成象,固有主乎其大始者,则谓之干。 象之方始,即顺承而效法之,固有作成乎其物者,则谓之坤。 举天地间,无一物而非阴阳之生生也。 有象斯有数,即七八九六之数也。 推而极之,则可以彰往察来,而谓之占。 因卦之变而通乎事之变,则可以尽趋避之方,而谓之事。 举日用间,无一事而非阴阳之生生也,此所谓易可得而知者也。 若夫阴阳之妙,无在而无不在,有不可测而知者,则谓之神。 盖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其生生,故无体,而谓之易,以其不测,故无方,而谓之神。 圣人本天地以作易,其德业亦即与天地参者盖如此。

右第五章

夫易,广矣,大矣。 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邇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广谓无所不受,大谓无所不包。 远以用言,邇以体言。 以言乎远则充周无外而不可御,以言乎近则自然无为而各具其理,以言乎天地之间则无一处无一物不具足该备矣。

夫干,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易之广大,于乾坤见之。 乾坤各有性情,故各有动静。 干,君道也,其静也专,纯一不杂。 其动也直,直遂不挠。 是以其气贯彻无外,而大生焉。 坤承顺乾者也,其静也翕。 受乾之施而翕聚也。 其动也辟,施其所受,开生万有也。 是以其体含弘光大而广生焉。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干大生,无不覆。 坤广生,无不载,故配天地。 阳变而通乎阴,阴变而通乎阳,流行不息,故配四时。 复之七日,阳之义也。 临之八月,阴之义也,故配日月。 乾易坤简,至善所存,故配人心之至德。 自广大而至于易简,立言之序,自博而趋约也。 天道人事,无乎不配。 易之广大可见矣。

右第六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至言易道之至,具易理于心,是以易崇德也。 体易理于身,是以易广业也。 知崇者,德之所以崇。 礼卑者,业之所以广。 德崇于知,圣人之知,如天之运,而极其高明,故曰崇效天。 业广于礼,圣人之礼,如地之凝,而极其卑顺,故曰卑法地。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自天地设位,而生生之易已行乎其中。 人之知礼,能如天地,则成性存存不已,而率之而为道,宜之而为义,若辟其门而利用出入之无穷,故曰道义之门。 道义即在人之易也。

右第七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赚,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易有象有爻,象者何形? 天下无形之理也。 爻者何穷? 天下无穷之事也。 无形则含而不见,故曰賾。 賾,颐中深处也,极深斯有以见天下之賾。 形容者物之状,宜者物之理,拟以象之,肖其状,即以尽其理,而无形者有形矣。 无穷则变而难执,故曰动,研几斯有以见天下之动。 会者理之聚,通者理之行,不观其会,则拘于一曲而无由得其通,不观其通亦互相窒碍,而无由达其会。 会得其通,即为典礼。 典者理之常,礼即理之节文也。 系辞焉而因得失以断其事之吉凶,而无穷者可穷矣。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象显天下至幽之义,而名言宜称,则自不至于厌恶其賾矣。 辞载天下至多之事,而处决精当,人所易从,自不至于棼乱其动矣。 拟者比伦详度之意,议者商确裁定之意。 言动者人身之变化也,拟其所立之象以出言,则言必简而合宜。 议其所合之爻以制动,则动必惠而得吉。 拟言议动,则语默动静,必合于道,而易之变化成于吾身矣。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邇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邇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 行发乎邇,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杂举七爻以为拟言议动之例,此释中孚九二爻义。 鸣鹤在阴,而其子必和,情之所同,无隐显之间也。 我有好爵,而尔亦靡心之所欲,无物我之间也。 在阴者,鸣鹤幽隐之地也。 居室者,君子幽隐之地也。 居其室,出其言善,天下皆以为善,故应。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天下皆以为不善,故违。 人心之于善恶,相感应如此,岂可以一室之幽隐而忽之哉。 户之动,发于枢; 天之动,发于机。 极,言行之至,可以动天地,则三才一理,又可见也。 言,兑口象。 行,震行象。 居室,艮门内之象。 枢机,震行艮止之间之象。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释同人九五爻义。 爻言始异终同,孔子释之以迹异心同。 出处语默,迹之异也。 断金兰臭,心之同也。 同心者之行,譬如至利之器,可断至坚之金,物莫能间之也。 同心者之言,譬如幽生之兰自见,臭味之一物莫能杂之也。 九五之阳在上,有或出或语之象。 六二之阴在下,有或处或默之象。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 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释大过初六爻义,物之置于地也亦可安矣,而又藉之以茅,过于慎也。 凡天下之事,过则有失,惟过于慎则无所失,故无咎。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释谦九三爻义。 厚之至,言非气量浅薄者所能也。 有功且以下人,矙无功而欲上人乎。 观地中有山之象,德之盛而充实如山焉。 礼之恭而接下,如地焉。 内之德极其盛,而外之礼极其恭,所以处上而人不忌,处前而人不怨,此谦所以长保其位,而有终得吉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释干上九爻义。 孔颖达曰:「上既以谦德保位,此明无谦则有悔,故引乾之上九证骄亢不谦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释节初九爻义。 节下卦为兑,兑为口舌,口舌者人一身之门户也。 一语不谨则失,臣失身,殃祸立至,此尤君子之所重也。 故夫子因明谨行,而又推之谨言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盗之招也。」

释解六三爻义。 负者以身负物,物贵而身贱,故曰小人之事。 乘者以身乘车,身尊而物卑,故曰君子之器。 凡盗皆乘隙而动,苟无衅隙,盗安能犯? 负者而乘,非所安也。 故盗乘衅而夺之。 慢其上而暴其下,盗则乘其过恶而伐之,受伐者无防,如慢藏之诲盗。 被夺者自辱,如冶容之诲淫。 所谓知盗,非知夺伐之盗,知教夺伐者之盗也。

右第八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河图之数也。 天地者阴阳对待之定体,一至十者阴阳流行之次序。 天之气专直而无间断,故其数奇。 地之形翕辟而有容受,故其数耦。 一三五七九,阳之奇也。 二四八十,阴之耦也。 一二三四五,生数也。 六七八九十,成数也。 其位则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五行顺布,阴阳互藏,此画卦之原,大衍之数所由以出也。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数者气之分限节度处也。 一生一成,合为一位,故曰五位相得。 谓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皆两相得,如十干之甲乙木,丙丁火之类是也。 有合,谓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两相合,如十干之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之类是也。 由其相得者观之,则二气迭运,四时顺播,而消息盈虚之变成乎其中矣。 由其有合者观之,则内外宾主之位,互藏其宅,而鬼神不测之机行乎其内矣。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为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衍,推衍也。 天地之数,造化自然之数,以生卦也。 大衍之数,圣人推衍之数,以生蓍也。 宋咸曰:「自太极生两仪,则阳一阴二,衍而为三。 两仪生四象,则太阳一,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衍而为十。 四象生八卦,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衍而为三十六。 通太极之一,两仪之三,四象之十,八卦之三十六,则其数五十是也。」 其用四十有九者,太极为数之体,虚而不用,其用惟两仪四象八卦之数也。 揲蓍之时,平分左右以象两仪也。 取右一策,挂左小指,以象三才也。 左右互揲,以四为节,以象四时也。 又归所挂之奇于左右之余,并以象闰也。 揲四者为正数,奇零者为闰数,故挂为积余之端,扐为积余之总,再扐之后而复起挂,犹再闰之后而复起积也。

干之策210有6,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300有60,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蓍策三变皆奇为老阳,而过揲之数九其四而为三十六。 十有八变皆奇,积为二百一十有六,如遇干而画皆老阳者,此数也。 三变皆耦为老阴,而过揲之策六其四而为二十四。 十有八变皆耦,积之为百四十有四,如遇坤而画皆老阴者,此数也。 合二卦之策,凡三百有六十,当周一岁之日数,每期岁以二十四气计,则三百六十六日而不足。 以十二月朔计,则354日而有余。 折中之为360日也。 合上下经二篇计之,阳爻一百九十二,因每爻三十六策,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 阴爻一百九十二,因每爻二十四策,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者,举盈数而为言也。 抑此论,九六老数也。 若以七八少数推之,少阳过揲之策七其四而为二十有八,少阴过揲之策八其四而为三十有二,如乾坤皆少,其合亦三百有六十。 二篇皆少,其合亦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传》言二老而不言二少者,犹卦爻以九六名爻而不言七八,九六纯阴纯阳,七八阴阳相杂,乾坤可以该六子,九六可以该七八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四营,谓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也。 奇耦始分而老少未定,故曰易三变斯老少定而成画,十有八变斯内外备而成卦。 八卦而小成,则六十四卦为大成也。 引谓加长之,伸谓舒展之。 由小成而大成,是引而伸之也。 以此抵彼曰触,物之相同曰类,六十四卦变为四千九十六卦,随其所触而互相长,是触类而长之也。 而天下人之所能为天下人之所当有,事尽于此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显道,阐幽也。 神德行,微显也。 酬酢,谓幽明之相应,如宾主之酬酢也。 言揲蓍求卦,显阴阳之道,神德行之用,可与鬼神相酬酢,而佑助造化之神功。 夫阴变阳化而道无不在,故曰神。 神不可知,于变化而知之。 变化之道于图数见其体,于衍数见其用。 成变化者神之所为也。 非圣人,其孰能知之,故曰至诚如神。

右第九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指其所之,易之辞也。 以言者尚之,则言无不当,化而裁之,易之变也。 以动者尚之,则动无不时,象其物宜,易之象也。 以制器者尚之,则可以尽创物之知,极数知来,易之占也。 以卜筮者尚之,则可以穷先知之神。 凡卦爻皆具此四者,此与第二章观象玩辞,观变玩占相应。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此以蓍言之,辞变象占之用,所以行也。 为为于身,行行于世。 以言,谓求卦爻之辞,以发言处事也。 命者,将筮而告神之辞。 受命以答,如响应桴凡,远而天下后世,近而瞬息户阶,幽而事几之潜藏,深而情伪之不测,遂知将来祸福之物也。 明炳于几先,故曰至精。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此以卦爻言之,辞变象占之体所以立也。 天地之数,函于三,中于五。 参以三相参,伍以五相伍,错综以顺逆相错,上下相综,通参伍之变,一刚一柔,相间成文。 阳刚天文,阴柔地文,故曰遂成天地之文。 极错综之数,自内自外,刚柔有体,内体内象,外体外象,故曰遂定天下之象。 用周于无穷,故曰至变。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此又总蓍卦而言其体用之妙也。 易谓蓍卦,其体寂无思为,而天下之故涵焉。 其用因于有感,而天下之故通焉。 静则同乎一物,动则妙乎万物,故曰至神。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理之内藴,深也。 极者,深无不濬之谓。 动而未形,几也。 研者,几无不剖之谓。 圣人之作易也,辞变象占,藏理之深,而通德类情,无不毕具,天下之志能通焉。 显动之几,而惟变所适,于会得通,天下之务能成焉。 范围天地而不假疾而后速,经纬万方而不待行而后至,盖圣人聚天地之神于一心,撰一心之神于易,则辞非烦也,变非幻也,象非迹也,占非数也,故曰易有圣人之道四也。

右第十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天下之物,蒙昧难明,易示吉凶之理而未然者,剖物无不开焉。 天下之务,曲折难举,易酌趋避之宜而当然者,显务无不成焉。 天下之道,纷纭错杂,莫可纪极。 易昭变化之能,随其所适,应用无遗,道无不冒焉。 圣人以其开物者通天下之志,使之不迷于吉凶; 以其成务者定天下之业,使之不岐于趋避; 以其冒道者断天下之疑,使之不滞于变化。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蓍以七七为数,象阳之圆,阴阳不测,故为神。 卦以八八为数,象阴之方,吉凶有定,故为知。 易,谓变化。 贡,谓显出于外。 圣人体备三者之德,以洗濯其心,愈洗愈退,愈退愈藏,愈藏愈密,发而为用,则以物我一体之心,与民同其忧患,故圣心之神可以知来,谓将至未至之几,预知之也。 圣心之知,可以藏往,谓现成之理,蕴蓄于胸中也。 其谁能为此哉! 盖聪明旁烛,足以通天下之志,不蓍而神也。 睿知内涵足以定天下之业,不卦而知也。 神武,应机足以断天下之疑,不爻而贡也夫。 以杀止杀为武,不杀而事无不立,功无不成,人无不服,则神矣。 盖古圣之心易如此。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天之道谓天理之自然,民之故谓人事之所以然。 明之察之,神知自然之能事也。 兴神物以诏民,使先事而知吉凶,以导其用,即通志定业断疑是也。 斋戒即洗心之事,神明者变化不测之谓,其德即神知之德。 何楷曰:「古之通志定业而成亹亹,必寄诸无心者而后神。 故蓍卦既设,而圣人以之洗心,民用可前,而圣人还以斋戒。 盖以无心合无心,所以通神明之德者此也。」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造化流行,有静有动,即万物出入之户也。 静而气机收敛如户斯阖,阴气用事,故谓之坤。 动而气机发生如户斯辟,阳气用事,故谓之干。 一阖一辟,阴阳变易,谓之变。 阖辟往来,流转无穷,谓之通。 及其生物气聚而可见,谓之象。 体立而有形,谓之器。 圣人法天地而制之为筮,以分二象乾之辟,揲余复合象坤之阖,既合复分,又以象辟,是谓蓍之变。 分合之中,有往来不穷之妙,是谓蓍之通。 见为奇耦而阴阳以分,是谓蓍之象。 形为老少而卦爻以定,是谓蓍之器。 蓍,数也。 数行理着,故曰法。 法既立矣,利用出入,民咸用之,鼔舞于趋避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神。 阖辟变通,见象形器,是天道也。 制用之法,咸用之神,是民故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者,理之极致也。 仪,匹也。 承上文而言,所以往来阖辟而无穷者,以其有理为之宰耳。 有是理,即有是气。 理一而已,气则无不两者。 两而生四,四而生八,程子所谓加一倍法,朱子所谓一本双干之理也。 至于八则三才已备,故圣人因之画为八卦,以形变易之妙而定吉凶,俾民无所疑而勇于趋事赴功,故生大业。 朱子曰:「此数言者,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法谓地之理,象谓天之文。 易之奇耦,天地之法象也。 老少纯杂,四时之变通也。 阴阳往来,日月之悬象着明也。 易无乎不在,而天地四时日月,其莫大者也。 然非富贵之位,则易之道不行。 非圣人之作则,易之用不备。 非蓍龟之神,则易之理不显。 理藏于内曰賾,探者入而取之。 伏于幽曰隐,索者寻而得之。 賾在内而犹未深也,深则探之不及也。 钏以引之,隐虽伏而未远也,远则索之不获,必致而至之,如是以定吉凶,而失得之报明,成亹亹而趋避之机决,皆圣人之大业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以四时言。 天垂象,以日月言。 见,犹示也。 日月如常,则示人以吉,有变则示人以凶。 则者则其无心而知吉凶,效者效其体一而用万变,象者象其不言而以象告。 龙马负图而出于河,神龟载书而出于洛。 具金木水火土生成克制之数,圣人则之,而蓍数之进退,卦画之方位,由之以出,此作易之原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系辞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四象,象与变也。 系辞,辞也。 定吉凶,占也。 易之所以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者,此也。

右第十一章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释大有上九爻义。 上九居天位,天之象也。 应爻居人位,人之象也。 离中虚,信之象也。 中坤土,顺之象也。 九三,贤人也。 上与之应,同德相尚,故曰尚贤。 出于身在信顺,取于人在尚贤,斯可以得天而获其祐矣。 朱子曰:「此错简,宜在第八章之末。」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言发诸口者无穷,文字不可以尽言。 意存诸心者至深,言语不足以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何自而见之乎? 两言子曰,先自问,而后复自答也。 立象,谓八卦之象,如说卦所陈是也。 设卦,谓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也。 象之所示,包括无穷,不待言而意已尽矣。 人有情必有伪,犹卦之有阴阳淑慝也。 设六十四卦之名,以观爱恶之相攻,情伪之相取,而天下之情伪毕着矣。 系之以彖辞而不足,又系之以爻辞,而圣人所欲言者尽于此矣。 变通以事言,谓因其卦之变而通之,使人凡有所为,知所趋避,故足以尽利。 鼓舞,以心言。 谓其奋然有所兴起也。 方其未占,则人心有疑而不敢为,既占则自然作兴,亹亹而不厌,故足以尽神。 立象设卦系辞,言作易之事。 变通鼓舞,言用易之事。

乾坤,其易之緼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乾坤,指九六言,非以天地言。 凡阳皆乾,凡阴皆坤。 易之妙,尽藏于此,犹衣之緼也。 成列者,一阴一阳相对待也。 既有对待,自有变化。 毁谓卦画不立,息谓功用不行。 一有不易,乾自乾,独阳不生,坤自坤,独阴不成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乾坤,阴阳也。 阴阳,亦器也。 其理则谓之道,道与器不相离,故分上下而总言形也。 道一而神,器两而化,因其自然之化而裁之,则盈虚消息,界限分明,是乾坤之一阖而一辟也,故谓之变。 推此化裁而行之,则进退出入,随在咸宜,是乾坤之往来而不穷也,故谓之通。 于是举而措之,开物成务,而民无不利,皆乾坤之法也。 故谓之事业,盖皆以器显道也。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賾,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谓之象,指卦而言。 卦与爻皆所以明象也,故以象发其端。

极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鼔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卦即象也,辞即爻也。 穷幽隐之理而着之卦象,故曰极。 发显明之理以振作人心,故曰鼔。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化裁之谓变,存乎能变而已。 推行之谓通,存乎能通而已。 神妙而明察之,存乎与道合体之人而已。 渊然而凝成之,不假言语文字而与圣人相契,存乎躬行心得而已。 俞琰曰:「前言变通而归之事业,圣人以易道举而措之天下也。 此言变通而归之德行,圣人以易道存之一身也。

右第十二章

上一篇: 系辞下
下一篇: 象传下
相关推荐
2024-08-08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周易述义序 《诗》义既竣,爰从事于《周易》。 举向所阐绎者,命词臣条次其说,日…

2,530
2024-08-08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 御纂周易述义目录 易类 第一卷 卦爻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比 小畜 履 泰 …

11,723
2024-08-08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周易述义卷一 ䷀ 乾卦 〈乾下乾上〉 干,元亨利贞。 干,健也。 纯阳之性,生生…

17,967
2024-08-08

䷁ 坤卦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19,234
2024-08-08

䷂ 屯卦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内震外坎,动而遇险,故为屯。 中互艮…

10,422
2024-08-08

䷃ 蒙卦 〈坎下艮上〉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凟,凟则不告。 利贞。 坎智…

10,57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