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序
此书今本之误,非校宋本不能正者,如《贲之鼎》「东门之坛」,乃《诗. 郑风》文。 《正义》云,徧检诸本,字皆作坛。 又云,今定本作墠。 《释文》云,坛音善,依字当作墠。 可见作《易林》时,固是坛字,今作墠者误。 依定本以后,毛诗所改,似是实非。
《颐之解》「饥人入室」乃史记殷本纪所谓「及西伯伐饥国灭之」。 徐广曰:「饥一作,又作「耆」,即尚书大传之「西伯耆也。」 今饥人作箕仁,臆改而误。
《萃之渐》橘柚请佩乃韩诗内传:「汉有游女」事,所谓聘之橘柚者也。 今橘柚作祷神,亦臆改耳。
《旅之蒙》封豕沟渎,全取史记天官书语。 今豕作涿,失之远矣。 其类甚伙,咸有如风庭之扫叶也。
顾君千里,见语曰:读此书之法,又有三焉:以复见求之也,以所出经子史等求之也,以韵求之也。
如《比之震》「扶仗伏听」误,《无妄之中孚》扶下无杖字。 听下有命字者,是兑之否,扶作俯,亦非。 扶伏者,匍匐也。 《大过之蛊》故革懈惰误。 《遯之益》、《鼎之既济》、作五楘解堕者,是楘或体,作鞪也。 《丰之困》「胶牢振振,冠带无忧」误。 《明夷之旅》作胶目启牢,振冠无忧者是。 吕览赈能说管仲事正曰:胶其目也。 此皆可得之于复见者。
如《乾之咸》「反得丹穴,女贵以富」,贵当作清,本史记货殖列传而「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 」《大畜之讼》「哀相无极」,「哀相」当作「衷衵」,本左氏传,「皆衷其衵服」。 《小畜之渐》「鸣鸠飞来」、《晋之艮》作「饵吉知来」,《家人之大畜》作「神鸟来见」,皆误,当作「鳱鹇知来」,本《淮南. 泛滥论训》「干鹄知来而不知往」。 郑注大射仪引作鳱,此与之同。 《姤之晋》「贩鼠卖卜」,卜当作朴,本战国策周人谓「鼠未腊者朴」。 《升之艮》「扶陕之岐」,「扶陕」当作「杖策」,本尚书大传,「遂杖策而去,过梁山邑岐山」,今本大传「杖策」误倒。 《震卦》枯瓠不朽,朽当作材,本《国语》苦匏不材于人。 《既济之鼎》「祸起子商」,子当作于。 于,于也。 商,宋也。 谓祸起于宋。 雍氏本左氏传也。 此皆可得之于所出经子史等者。
如《讼之损》「更相击剑」,剑当作訽; 《明夷之临》不误。 《大畜之家人》作询,亦非。 以訽与下走为恊。 《晋之渐》神君之精,之精当作乏祀,以祀与上起理为恊。 《革之豫》「沾我袴襦,重难以涉」,袴襦当倒,涉当作步。 《未济之损》不误,以袴步为恊。 《兑之噬嗑》茂树斩枝,枝当作枚,以枚与下饥为恊。 此皆可得之于韵者。 其类亦甚伙,难以悉数。
又如《豫之丰》云「一说文山蹲鸱」,一说即一作也。 由是以推,凡一繇数句而上下语意不类,盖皆脱去一作字而误,相连并耳。 此又一法也。
读者茍于校宋本得之之外,循是而各求之,思过半矣。
予甚然其言,附着于末,以贻好学者。 若夫繁文众词,自我作古,冀博善读书之名,而其意不在书,乃顾君生平深恶痛绝者。 予虽不敏,亦未忍为此态也已。
闰五月廾四日丕烈又书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