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尊阳卑阴
天尊地卑,阴阳固有自然尊卑之象。 然于易上欲见其尊卑处,何者最为亲切? 曰:自太极生仪象卦最可见。 太极动而生一阳,然后静而生一阴,则阳已居先矣,至于阳仪之上生一阳一阴,先阳固宜也。 阴仪之上当以阴为主矣。 其生一阳一阴,亦以阳居先焉。 又至于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其生一阳一阴,莫不先阳而后阴,于是首乾终坤,干不期尊而自尊,坤不期卑而自卑,于此见尊阳卑阴,非圣人之私意,卦画自然之象,而亦造化自然之位也。
卦分爻位之阴阳
卦有初二三四五上为位之阴阳《初三五,位之阳。 二四上,位之阴〉,九六为爻之阴阳〈九阳爻,六阴爻〉,位之阴阳一定而不易,爻之阴阳变易而无常。 或以阳爻居阳位,或以阳爻居阴位,或以阴爻居阴位,又或以阴爻居阳位,皆无常也。 易曰: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又曰: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正谓是也。 占法有九六七八,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 老变而少不变,易以变者名爻,故称九六,不称七八。 其实每卦七八九六皆具然,初上两爻阳爻不曰九一而言初九,不言九六而言上九,阴爻不曰六一而言初六,不曰六六而言上六,盖初者有始之谓,上者有终之谓,言初言上,卦之首尾可见也。 又易言阴阳,不言阳阴,言终始不言始终,犹言晦朔不言朔晦,言死生不言生死,取其有生生循环不穷之意也。
卦爻分君臣
六十四卦乾卦纯君象,坤卦纯臣象。 明夷卦指上六为暗君,象纣。 六五为箕子,象外。 余皆五君二臣,看来自五君外,诸爻皆臣位,特有远近之分。 说者谓:四为大臣,以其近君也。 又多称二为臣,以其正应也。 六三或从王事,三非臣欤? 初则臣之最微者,所谓在野,曰草莽之臣是也。 亦取民象,蛊之上九高尚其事,又臣之隐居者焉。 代渊曰:六十四卦皆以五为君位者,此易之大略也。 其间或有居此位而非君义者,有居他位而有君义者,斯易之变。 盖圣人意有所存则主,义在彼不可滞于常例。 王晦叔曰:不为君位者,其卦有四,坤也,遯也,明夷也,旅也。 坤对乾以明臣之分; 明夷亡国,纣是也; 旅失国,春秋书公逊天王出居是也; 遯去而不居,太伯伯夷之事也。 此四卦所以不为君位也。
爻有应不应
六爻取应与不应,夫子《彖传》例也,如恒《彖》曰刚柔皆应,恒此六爻以应言也。 如艮《彖》曰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此六爻虽居相应之位,刚柔皆相敌而不相与,则是虽应亦不应矣。 又如未济六爻皆应,故曰: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以此例之,则六爻皆应者八卦,泰否、咸恒、损益、既济未济是也。 皆不应者亦八卦,乾坤、坎离、震巽、艮兑是也。 二体所以相应者,下卦之初即上卦之四,下卦之二即上卦之五,下卦之三即上卦之上,上卦之四即下卦之初,上卦之五即下卦之二,上卦之上即下卦之三,此所以初应四,四亦应初,二应五,五亦应二,三应上,上亦应三。 然上下体虽相应,其实阳爻与阴爻应,阴爻与阳爻应,若皆阳皆阴,虽居相应之位,则亦不应矣。 江都李衡曰:相应者同志之象,志同则合,是以相应。 然事固多变,动在因时,故有以有应而得者,有以有应而失者,亦有以无应而吉者,以无应而凶者。 夬九三以援小人而凶,剥六三以应君子而无咎,咸贵虚心而受人,故六爻以有应而失所。 蒙四六以无应而困吝,斯皆时事之使然,故不可执一而定论也。 又观彖辞,重在二五刚中而应者凡五,师临升二以刚中应五,无妄萃五以刚中应二,至若比五以刚中上下五阴应之,大有五以柔中上下五刚应之,小畜四以柔得位上下五刚亦应之,又不以六爻之应例论也。
爻分三才
三画卦下爻为地,中爻为人,上爻为天。 六画卦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 《说卦》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是也。
爻分中正
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正〈初九、九三、九五为阳爻之正,六二、六四、上六为阴爻之正〉。 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为不正〈九二、九四、上九为阳爻之不正,初六、六三、六五为阴爻之不正〉。 二五为上下两体之中,三四为一卦全体之中,系辞谓非其中爻不备,又指初上中间四爻言中也。 刚中、柔中当位为正,失位为不正,皆彖传所取。
画爻位虚四者之别
六爻则九与六矣,六位则初二三四五上矣,而又有六画六虚者,何也? 盖方画之初,则为画,画既成于位之上,则为爻,爻可见而位不可见,位虚而爻实也。 位之虚者,所以受爻,爻者已成之画,爻与画先后不争,多所谓啐啄同时是也。 必以画言之者,见得易非死物。 据六爻观之,如圣人方用手画下,犹有活动之势也。 位未画则为虚位,既画则为爻,此四者不可彊分,亦不容无辨,要在人活络观之尔。
卦爻变动有三
易卦爻变动大率有三,有变易之易,有交易之易,又有一卦中六爻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之易。 筮而得老阳重 □,则变而为少阴拆 ⚋。 得老阴交 X,则变而为少阳单一。 此变易之易也。 先天图左一边本都是阳,右一边本都是阴,左一边一画阴自右一边一画阴来交易阳爻而成,右一边一画阳自左一边一画阳往交易阴爻而成。 其交也,乾坤各八卦,自相对而相交。 兑艮各八卦,自相对而相交。 离与坎对,震与巽对,相交亦然。 其实非此往彼来,只是其象如此《先天八卦对交亦然,先儒从来有是说》,此交易之易也。 又文王卦辞中如泰卦小往大来,否卦大往小来之类〈泰本自否卦变成,否三阴上往换得三阳下来便成泰卦。 否本自泰卦变来,泰三阳上往换得三阴下来便成否卦》。 孔子彖传中如随卦刚来下柔〈随本自否卦变成否上九之刚下来,变初六之柔成刚,换得初六之柔上去变上九之刚成柔,便成随卦矣〉。 又如蛊卦刚上而柔下之类〈蛊本自泰卦变成,泰初九之刚上去变上六之柔成刚,换得上六之柔下来,变初九之刚成柔,便成蛊卦矣〉。 盖言一卦中,阴阳自相上下往来,又变成一卦,此所谓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也。 伏羲当初画卦,六十四卦一时俱定,此卦固非自彼卦变来,彼卦亦非自此卦变去,圣人观卦系辞,偶然见有此象,又从而取之,于以见易道之变,无有终穷而道理亦只在圣人口头说出便是也。 卦爻之变动,无出此三者矣。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