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历史文化】《唱筹量沙》成语的典故及释义,2024最新历史文化,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唱筹量沙》成语的典故及释义
【成语】: 唱筹量沙
【拼音】: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解释】: 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成语故事】: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十一月檀道济被授予督征讨诸军事,奉命率众伐北魏。
第二年一月,道济等自清水(清水即济水,位于今山东西部)赴救滑台(今河南滑县)。
北魏将领叔孙建、长孙道生率众截击。
十六日,道济军到达寿张,恰逢北魏安平公乙旃眷,遂领宁朔将军王仲德、骁骑将军段宏等奋勇冲杀,大破之。
继而转战至高梁亭,斩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二月底,道济率军进至济水(黄河水道)。在二十多天里,与北魏军进行三十余次战斗,多荻胜利。
不久,道济军抵达历城(今山东济南市郊),遭叔孙建等骑兵部队的截击,所带粮秣也被焚烧,因而难以继续前进。
这时,北魏部将安颉,司马楚之等乘机专攻滑台。
滑台守将朱修之坚守数月,终因供应不继,困顿不堪,滑台为北魏所占,修之被俘。
道济得知滑台失陷,又无粮秣接济,欲救不能,准备撤返。
此时,道济部下有投降北魏的士兵,将宋军缺粮的情况据实告诉以后,魏军立即追赶,企图一举歼灭道济军。
当道济率军撤退到邯郸市曲周县境内时,被追击的魏军包围。
檀道济命令士卒唱着数筹码量沙,把仅有的粮食盖在沙上,佯示粮足,以迷惑魏军。
魏军望见宋军一堆一堆的“粮食”,以为宋军并不缺粮,故将投降过来的宋兵视为“间谍”,而杀掉。
为了扭转局势,道济又心生一计,以士卒全穿上盔甲,唯有他一人穿白色衣服,带领部队从容出走。
魏军认为,道济及其部队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如此不慌不忙地撤走,一定预设有伏兵,故不敢近前聚歼。就这样,道济军得以安全返回。“唱筹量沙”,比喻为安定军心,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易经网网是专业周易文化网站,我们所提供成语中关于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的一些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到相关内容。我们也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资料,在你的生活中能起到一定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唱筹量沙成语的相关内容比较满意,请你关注易经网网或是下载安装易经网网APP,我们随时提供你所需要的资料。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易经网每天更新资料。
以上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历史文化】《唱筹量沙》成语的典故及释义
成语“唱筹量沙”出自《南史·檀道济传》,讲述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将檀道济在一次与北魏军队作战时,巧妙地利用计谋以少胜多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当时檀道济率领的部队被北魏军队围困在历城(今山东济南市)。由于粮草供应不足,檀道济所部士气低落。为了鼓舞士气,檀道济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士兵们在夜晚敲击算筹(古代计算工具)并高声呼喊,假装正在量沙子。这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假象,让敌军误以为他们的粮食充足,可以长期坚守。同时,檀道济还下令士兵们在白天尽量减少活动,以节省体力和粮食。这一计策成功迷惑了北魏军队,使他们放松了警惕,最终檀道济带领部队成功突围,保全了大部分兵力。
“唱筹量沙”的本意是指在困境中通过巧妙的手段来欺骗敌人,以达到保存实力的目的。后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也指在危难时刻采取巧妙的手段来化解危机。它强调了智慧、勇气以及临危不惧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善于思考,灵活应对。
此外,“唱筹量沙”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的智慧与谋略。在那个时代,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慧的比拼。檀道济所展现出来的智谋不仅拯救了他的军队,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从现代角度来看,“唱筹量沙”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个人发展,都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智慧变得尤为重要。正如檀道济在困境中通过智慧化解危机一样,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也需要学会灵活变通,寻找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总之,“唱筹量沙”不仅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故事,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典故。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智慧和策略都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