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历史文化】《道不拾遗》成语的典故及释义,2024最新历史文化,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道不拾遗》成语的典故及释义
【道不拾遗的意思】道路上有遗落的东西,却无人拾捡。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遗,丢失的东西。
【活学活用】解放了,社会安定,很快就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新气象。
【妙语点拨】商鞅变法启示我们,事无大小,遇到难题不能解决,哪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一定要想到去变化,用合理的变化来解决难题。如果一味地走老路,只会越走越窄。“改则进”,改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酝酿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只能当“弄潮儿”顺应历史的潮流,并积极推动它,而不是当时代发展的“绊脚石”。积极推动变法的商鞅正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因此,秦国大受其利,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日益良好,国家实力逐渐强大,最终鲸吞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
【近义】路不拾遗
【道不拾遗的故事】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
商鞅年轻时代就喜欢刑名之学(古代研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的学问)。他之所以会到秦国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时,他的父亲卫叔痤在魏国当宰相。有一次,卫叔痤病重,魏王来探望。魏王问卫叔痤:“如果你的病难以治愈,朝廷中有谁能代替?”叔痤说:“我儿子卫鞅可以代替我。”想不到,魏王不是个喜欢以法治国的人,所以,对叔痤的荐举自然不高兴。叔痤望着魏王不悦的脸色,心里明白了许多,为了表示对魏王的效忠,就对魏王说:“既然你大王不用他,就把他杀了吧!千万不要让他跑到别国去,让别国用他。”卫鞅听到这个消息,就逃到了秦国。
在秦国,秦孝王录用了他。他不断地劝说秦孝王进行治理国家的改革。秦孝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以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
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兵士都乐意打仗。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
――《战国策・秦策一》
以上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历史文化】《道不拾遗》成语的典故及释义
成语“道不拾遗”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意指道路上没有人捡拾别人遗失的东西,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道德高尚,彼此信任。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理想状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
### 成语来源
“道不拾遗”最早见于《吕氏春秋·观表》:“天下大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句话描绘了当时社会和谐安宁的景象。在古代中国,这样的描述往往与圣君贤臣的治理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理想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水平。
### 典故故事
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即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的故事。据《左传》记载,鲁国有一位名叫季文子的大臣,他非常重视国家的道德风气。有一次,季文子外出巡视时发现路旁有一件遗落的钱财,但他并没有将其拾起。他的随从感到奇怪,便问季文子为何不捡。季文子回答说:“如果我捡起了这钱,那岂不是表明有人会丢弃钱财在路上?这样,人们就会认为这里的人品行不佳,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道德风气。”
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季文子对于道德风尚的重视,以及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维护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决心。因此,“道不拾遗”成为了一个象征社会道德高度的成语。
### 成语释义
“道不拾遗”字面意思是路上没有人捡拾遗失的物品,比喻社会治安良好,人民诚信度高,道德风尚好。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虽然不再直接适用于描述实际发生的情况,但仍然被用来形容一个社会风气优良、人人守法遵纪的状态。它强调的是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和人们的自律意识,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状态。
### 当代意义
在当今社会,“道不拾遗”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在这个背景下,“道不拾遗”所代表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财物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商业活动中,这种精神都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中的诚信问题日益凸显。“道不拾遗”的理念同样适用于网络环境,提醒网民们要遵守网络规则,不侵犯他人隐私,不传播虚假信息,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 结语
总之,“道不拾遗”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实际行动来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在2024年的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并发扬这一传统美德,对于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