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太乙神数】河冰白话详解《皇极经世》第三课,以《皇极经世》的元会运世探索世界,2024最新太乙神数,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皇极经世秘籍
河冰白话详解《皇极经世》第三课
――公元纪年与皇极经世,世界存在86400年,人类文明起于第1个甲子年
【以会经运】
在《以会经运》中,邵雍将开物始定在月寅3的一半以后,星己76(月寅3的第16个星),期间共经历37440年。我将其总结为“神造万物,地气诞生”的时间段。
之后在月巳6的最后一个星,星癸180起出现了第1个甲子年,直到月戌11的星之戊315(月戌11的第15个星)万物终结,期间共经历48960年。我将其总结为“人类文明,有始有终”的时间段。整个存在地气的时间为37440+48960=86400年。
大家注意一下起点和终点的天干,起点是“己”,终点是“戊”。了解天干与五行的朋友是否可以想到,这两个天干本身代表的是阴土和阳土。自土而起,至土而终。
我们回忆一下,在第二课中我将1个元的时间129600年划分为4个时期:
27000年――混沌世界,孕育阴阳。
37440年――神造万物,地气诞生。
48960年――人类文明,有始有终。
16200年――世界毁灭,万物终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以会经运》把前两节课的疑问试图解开。我们迫切想知道元会运世对应的时间段如何对应公元纪年。只要定位准一个时间坐标,就可以推算任何一个时间段的公元纪年。本节课,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以运经世》。
【以运经世】
《以运经世》就是《以会经运》的详细版,按照1个世30年的划分来排列时间。在《以运经世》的开始出现了“经元之甲1”,很明显,这还是日甲1的范围,在《皇极经世》中也永远是日甲1的范围,因为这就是1个元;“经会之巳6”,说明这里开始是第6个会,也就是已经过了5个会(1会=10800年)。真正开始有公元纪年的是在“经世之未2156”,而会巳6的起点是“经世之子2149”。
会巳6终止在人类文明之前,是37440年――神造万物,地气诞生中的末尾。从48960年――人类文明,有始有终这个时间段进入了会午7。那么10800年一个会,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也必然是第7个会。
在“经世之未2156”时的甲辰年写到了第1个历史事件,就是尧帝。但是这是在2156世,那也就是说之前如果从1开始算起的话,经历了2155个30年,2155乘以30得出64650年。在上篇第1个甲子年出现在“经辰之子2149”,那么之前就是经历了2148个辰(世),2148*30=64440。回忆一下,27000年――混沌世界,孕育阴阳。37440年――神造万物,地气诞生。27000+37440=64440年。而本篇,也是从“经世之子2149”开始写的。“经世之子2149”=“经辰之子2149”,世和辰是划等号的。
【以公元纪年对应元会运世】
由于本篇中记载了较为详细的历史时间和对应的年份,那么推算公元纪年的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从邵雍记载的中间历史来找个坐标,比如唐朝的历史已经不是公元前。事实上,《皇极经世》当中的历史也只讲到唐朝。找到一个坐标后,前后推下就知道了。我们就找一个历史清晰的历史年份,比如在“经世之戌2255”中的戊寅年写到,“五月,唐王李渊代隋命于长安,改国曰唐”。
在现代历史中记载――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
《皇极经世》中记载――“经世之戌2255”中的戊寅年写到,“五月,唐王李渊代隋命于长安,改国曰唐”。此时的关键点就是看,618年到底是什么年?如果是戊寅年,就是跟邵雍所著的是一致的。事实上,公元618年,确实为农历戊寅年。甲子到戊寅正好差14个,618-14得出604。所以“经世之戌2255”的甲子是公元604年甲子年。此时,我们找到了这个准确的时间坐标,开始前后推算。
此时,我们需要回到《以会经运》的内容,第1个出现的甲子年是在“经辰之子2149”。所以我们从“经辰之子2149”开始起算到“经世之戌2255”,是不是就可以算出在邵雍划分的人类文明的起点年是公元前多少年?
我们计算“经辰之子2149”到“经世之戌2255”的区间,2255-2149=106,106*30=3180年。每60年一个甲子,3180除以60得出53。2255之前共经历了53次60,所以“经世之戌2255”的甲子年是第54个甲子年。
【公元前多少年是第1个甲子年】
“经世之戌2255”的甲子是公元604年是第54个甲子年,每60年一个甲子年,604中包含了10次,那么公元4年是第44个甲子年――公元604年。
接下来要跨越公元的分界点,公元1年是辛酉年,公元前1年是庚申年,而没有公元0年,排除公元4年甲子年。公元后有3年,57+3=60,那么公元前57年就是第43个甲子年。
继续推算,还差42圈60,42*60=2520。我们把公元前的57个年加上,就可以得出第1个甲子年是公元前的多少年。2520+57=2577年。公元前2577年是历史上的第1个甲子年。
历史上的第1个甲子年――公元前2577年
第2个甲子年――公元前2517年
第3个甲子年――公元前2457年
第4个甲子年――公元前2397年
第5个甲子年――公元前2337年
第6个甲子年――公元前2277年
第7个甲子年――公元前2217年
第8个甲子年――公元前2157年
第9个甲子年――公元前2097年
第10个甲子年――公元前2037年
……
【根据公元纪年来划分4个时间段】
此时我们已经可以对照这个数据来计算时间。
27000年――混沌世界,孕育阴阳。
37440年――神造万物,地气诞生。
48960年――人类文明,有始有终。
16200年――世界毁灭,万物终结。
48960年――人类文明,有始有终。
公元前2577年作为起点。48960-2577=46383。公元前2577年――公元46383年。
16200年――世界毁灭,万物终结。
公元46383年作为起点。46383+16200=62583。公元46383年――公元62583年。
37440年――神造万物,地气诞生。
公元前2577年作为终点。2577+37440=40017。公元前40017年――公元前2577年。
27000年――混沌世界,孕育阴阳。
公元前40017年作为终点。40017+27000=67017。公元前67017年――公元前40017年。
计算总量:67017+62583=129600年=1个元
我们把数据进行合并:
1、混沌世界,孕育阴阳。公元前67017年――公元前40017年。共27000年。
2、神造万物,地气诞生。公元前40017年――公元前2577年。共37440年。
3、人类文明,有始有终。公元前2577年――公元46383年。共48960年。
4、世界毁灭,万物终结。公元46383年――公元62583年。共16200年。
1个元的起点:公元前67017年
开始物的起点:公元前40017年
历史上第1个甲子年:公元前2577年
闭物的起点:公元46383年
开物到闭物:共86400年
此处大家要注意!!!我们计算的人类文明时间是从开始一直到闭物,那么人类文明真的有48960年吗?既然这个起点不是从开物算,为什么终点却算在闭物?我们下节课将拆分此时间段,推测人类文明到底可能持续多久?
【以运经世的时间总量】
以运经世的时间总量=以会经运的时间总量=开物到闭物的时间总量。
以运经世是按照每30年一个世来排列时间、记载历史。在《以运经世》中是从“经世之未2156”的甲午年开始排列时间、详细记录历史,但实际上是从“经世之子2149”开始算的。只不过在2149-2155的世中用一句话带过,并没有记录年份。在《以会经运》中的起点是“经辰之子2149”的甲子年,即为公元前2697年,也是历史上的第1个甲子年。
我们总结一下,从月寅3开物始起到月戌11闭物,等同于星己76到星戊315,总共86400年。在开物的星己76到星壬179之间,并没有出现人类文明的第1个甲子年,这个区间为37440年,我们也称之为神造万物、地气诞生的时间段。剩下的48960年我们称之为有人类文明的时间段。有人类文明的起点是星癸180,是月巳6的最后一个星,也可以称之为第6会的最后360年。从星甲181开始进入了第7会月午7,也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会中,仍是第7会。
开物――闭物:
月寅3的后半段(星76-星90)――月戌11(星301-星315)的前半段
星己76――星戊315,共240个星
第3会的5400年――第11会的5400年
共:86400年
从12地支来分析:
开物前:子、丑、½寅
开物、生物:½寅、卯、辰、巳、午、未、申、酉、½戌
闭物:½戌、亥
所以我们分析的是此区间:½寅、卯、辰、巳、午、未、申、酉、½戌,共86400年。截止到2020年,我们目前所处在月午7中,也就是第7会。
【元会运世的历史事件】
《以运经世》的第1个历史事件在“经世之未2156”甲辰年,“唐帝尧肇位于平阳,号陶唐氏,命�x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曰载,建寅月为始”、这段历史简单讲就是尧帝登基,�x和创造了干支计时,寅月为正月是一年的开始。第4个甲子年――公元前2397年,甲辰年则在这个区间,经过推算为公元前2357年。
《以运经世》中记录的最后一个历史事件在“经世之酉2266”。最后一个历史是己未年,写的是“周征契丹……世宗荣终,皇太子崇训嗣位”,对应的就是后周的历史。这个己未年经过推算为公元959年。现代历史中记载:959年柴荣再次北伐辽朝,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不久柴荣驾崩,其幼子柴宗训登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建立北宋。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因此,邵雍所著《皇极经世》的详细历史只记载到北宋之前。
所以《以运经世》记载的历史为尧舜禹时期――五代十国的后周(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并没有出现宋朝。
而《以会经运》期间对历史的记录是包含宋朝的,在“经世之酉2266”的公元959己未年的下一年庚申年记录“宋太祖建隆”,也就是北宋的起点年。在《以会经运》的最后一个历史是在“经辰之丑2270”的丙午年写到“改国大辽”。期间经历了多少年呢?不到4个世的时间,经过推算,这个丙午年是公元1066年。对应现代历史即为公元1066年,辽道宗将国号从契丹恢复为辽。在中国历史中,宋朝、契丹(辽)、西夏、金国在此期间是共存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来举一个以《以会经运》期间这段历史为背景的武侠小说。此时大家是否有想到金庸老先生写的《天空八部》。金庸在《天龙八部》书前“释名”部分中说:“本书故事发生于北宋哲宗元�v、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前后。下一部《射雕英雄传》是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神雕侠侣》的剧情跟《射雕英雄传》是连着的,再之后的100多年的《倚天屠龙记》发生在元朝末年。
我们再来看《以会经运》中出现的最后一个干支,是在“经辰之亥2280”中的癸亥。后面再没有详细的排列,经过推算的最后一个癸亥是公元1383年。元朝的历史是1271年―1368年,很明显此时已经过了元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383年是明朝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在位时期。也就是说邵雍在《以会经运》中排列到未来的明朝。
此后从“星甲191”到“星癸210”都是在月午7当中。月午7什么时候结束呢?1个星为360年,191-210区间为20个星,还有7200年。公元1383+7200=公元8583年。公元8583年是第7会的结束,月午7的第1个甲子年也是历史上第7个甲子年――公元前2217年。我们核对一下,2217+8583=10800年,即为1个会的时间。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时期还在月午7这个时间段,也就是第7会。
历史上的第1个甲子年――公元前2577年
以运经世的历史跨度:
尧舜禹时期――五代十国的后周,公元前2577年――公元959年。
以会经运的历史跨度:
尧舜禹时期――明朝,公元前2577年――公元1383年。
所以,《皇极经世》的以运经世也是一部详细记载中国历史的著作。自此,《皇极经世》中关于元会运世的内容就讲完了。这节课我们对应了元会运世与公元纪年,也了解到从开物到闭物共需86400年。我们下节课将揭秘人类文明这个区间更详细的划分,人类文明到底持续多少年?
河冰白话详解《皇极经世》第三课,以《皇极经世》的元会运世探索世界
以上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太乙神数】河冰白话详解《皇极经世》第三课,以《皇极经世》的元会运世探索世界,2024最新太乙神数。《皇极经世》是中国古代一部深奥的哲学著作,由邵雍所著,其内容涵盖了天道、人事、自然规律等多个方面。其中,“元会运世”是《皇极经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宇宙运行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在太乙神数中,这种周期性和规律性被用来预测和解释世间的变化和发展。
太乙神数是一种古老的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天地之间的各种变化,来推断未来的趋势。河冰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皇极经世》中的“元会运世”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这一复杂而深奥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河冰先生不仅详细解析了《皇极经世》的第三课,还结合现代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古老的智慧。
2024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皇极经世》与太乙神数的应用也有了新的发展。无论是个人的命运预测,还是企业的战略规划,甚至是国家政策的制定,都可以从《皇极经世》的元会运世理论中找到灵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总之,《皇极经世》和太乙神数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洞察力和决策能力。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开启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