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传今注 2024年08月2日
0 收藏 0 点赞 4,243 浏览 6377 个字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帛书】

缘者,言如马者也。 肴者,言如变者也。 吉凶也者,言亓失得也。 悔阉也者,言如小疵也。 无咎也者,言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立,极大小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 忧悔阉者存乎分,振无咎存乎谋。 是故卦有大小,辤有险易。 辤者各指亓所之也。

【今译】

彖(卦辞)所讲的是关于全体的卦象,爻(爻辞)讲的是象中的变化。 吉凶讲的是关于人事的失与得,悔吝讲的是事情有小瑕疵,无咎是善于补救自己的过错。

所以陈列展示贵贱的,存在于爻位的高下。 决定小大的,存在于总体的卦象。 分辨吉凶的,存在于卦爻辞里。 对于悔吝的担忧,在于最细微的差别中。 动而能够无咎者,在于人能够自己悔过。 所以,卦有小卦大卦,辞则有险难之辞与平易之辞。 所谓的辞,各别指出卦爻的走向。

【解读】

《本义》:“此卦爻辞之通例。」 如朱熹所言,此章谈论的是《周易》卦爻辞的通例。 关于卦辞与爻辞之间的关联,以及吉凶,悔吝,无咎等常见的占断用语,该如何解读? 此章的论述是经典中的经典,而朱子《本义》对于这些《周易》通例的解释也相当深刻。 因此是研究《周易》占辞语例的重要文献。

相关文章 【系辞传注解】系上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 易经中常见的占辞:吉凶悔吝厉无咎

【注释】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彖(卦辞)所讲的是关于全体的卦象,爻(爻辞)讲的是象中的变化。

卦与爻之间的关联,是易学上相当重要的一个基础议题。 《系辞》此章所论,也最为经典。

彖与爻对举,指的是卦辞与爻辞。 若是象与爻对举,则是二体卦象与爻象。 《系辞》第二章比较是以象与爻对举,因此其卦象、爻象义较重。

彖者断也,占断吉凶也。 具体而言就是卦辞,关于全体卦象的吉凶占辞。 因此解释卦辞的传称「彖传」。 「爻」原本指的是一卦中的阴阳,一卦有六爻,即六个阴阳,与彖对举时指的是爻辞。 广义地说,爻也是象,相对于彖之大象,爻则为小象。 故《象传》因注解经文而分上下之外,另一分法为,注解全卦者为《大象传》,注解爻辞者为《小象传》。

虽然彖辞所对应的大象亦有变化,但其变化主要还是以爻为基础。 爻的变化,则展现在六位当中的刚柔相摩、尊卑高下、进退、承乘比应。

王弼《周易略例》这么说:「夫彖者何也? 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故举卦之名,义有主矣。 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夫爻者何也? 言乎变者也。 变者何也? 情伪之所为也。」 「是故卦以存时,爻以示变。」 王弼从中又发展出一套「主爻」的理论。 主爻是六爻变化的中心主宰,因此掌握主爻即可掌握六爻变化的枢机。

《系辞下》第三章「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第七章:「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虞翻:爻有六画,所变而玩者,爻之辞也。 谓九六变化,故言乎变者也。

韩康伯:彖总一卦之义也,爻各言其变也。

朱熹:彖,谓卦辞,文王所作者。 爻,谓爻辞,周公所作者。 象,指全体而言。 变,指一节而言。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吉凶讲的是关于人事的失与得,悔吝讲的是事情有小瑕疵,无咎是善于补救过错。

承前章,第二章言:「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是介于吉凶之间,未至于吉与凶,为事情小有瑕疵,因而让人心生忧虑。 若知所警惕则可趋向于吉,否则将趋向于凶。

若事情瑕疵更大,变成了过错,那么就会有罪咎。 无咎讲的就是如何弥补过错。 因此在吉凶光谱当中,无咎其实较悔吝更偏向于凶。

《说文》:「咎,灾也。 从人从各。 各者,相违也。」 段玉裁:「灾当是本作烖,天火曰灾。 引伸之,凡失意自天而至曰灾。」 咎为灾祸,这种灾祸指的特别是人因为犯错而受到上天的惩罚,简言之,即罪咎。 因此,就《易经》的吉凶光谱来说,咎相当于凶。

然而,《易经》经文中,几乎不单讲「咎」,绝大多数都讲「无咎」。 无咎就是没有罪咎、没有灾祸。 相较之下,「悔」虽然较常以「无悔」出现,但偶有「有悔」、「悔亡」的。

「咎」字在《周易》共出现100次,绝大多数都以「无咎」的形式出现,共93次,其例外有:小畜初九「何其咎」,大有初九「匪咎」,随九四「何咎」,蛊九三「小有悔,无大咎」,睽六五「往何咎」,姤九三「无大咎」。 其中只有夬初九往不胜为咎是以类似「有咎」的形式出现。

坊间很多算命的老师,将无咎解释为没事,当作一种偏吉的占断。 就字面意思来说,并不算错。 但就深入的道理来说,并不正确,因为凡经文谈到「无咎」的,其实讲的是要人如何免咎,因此其实人是有罪咎的。 这也是王弼《周易略例》所说的:「凡言无咎者,本皆有咎者也,防得其道,故得无咎也。 吉无咎者,本亦有咎,由吉故得免也。」 「无咎」的确是没有罪咎的意思,但经文的无咎,是告诉问筮者如何免除罪咎,所以问筮者其实是有罪咎在身,并非自始无咎。 因此《系辞》说「无咎者善补过也」,「过」是过错的意思,无咎是人有过错,若不补过则将灾咎临身。

既然“无咎”是个偏凶判断,那么“吉无咎”或“无咎吉”不就矛盾了? 怎么又吉又凶的? 经文凡言「无咎」,都是在告诫问筮者当补过以免咎,无咎都是有条件的。 「吉无咎」就是求得吉之后才可无咎,意思是要让事情尽善尽美,达到吉之后才可免于罪咎。 再如,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的无咎之道就是「终日干乾,夕惕若,厉」,整日健之又健,自强不息,晚上仍忧惕不已,相当艰苦。 而「无咎吉」则是要先求得无咎,没有罪咎之后才可求吉。

虞翻曰:得正言吉,失位言凶也。

杨万里:言动之间,尽善之谓得,不尽善之谓失,小不善之谓疵,不明乎善而误入乎不善之谓过。 觉其小不善,非不欲改,而已无及,于是乎有悔。 不觉其小不善,犹及于改,而不能改,或不肯改,于是乎有吝,吾身之过。 犹吾衣之破也,衣有破,补之斯全。 身有过,补之斯还。 还者何? 复之于善也。 补不善而复之于善,何咎之有。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所以陈列展现贵贱位等的,存在于爻位的高下。

韩康伯:「爻之所处曰位,六位有贵贱也。」 「位」指的是六位。 易经卦象每卦都由六爻所组成,爻从最下至上的位置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共六个位置,故称六位,乾卦《彖传》所说的六位时成。

六位有时间与空间两大象征。 时间上,以初为初始,上为终、结束,可象征事物从开始至结束的发展历程。 空间则以初为内为近,上为外为远。

空间又可延申至各种不同的象征。 例如,于人的身体,初为足,二为腓(小腿),三为股(大腿)或限(腰),四为胸,上为首。 比喻于社会阶级,上为尊贵,下为卑贱。 如《乾凿度》所说的:「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 这就是尊卑贵贱的位等的人事象征。

侯果:二、五为功誉位,三、四为凶惧位。 凡爻得位则贵,失位则贱,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矣。」 此以当位为贵,失位为凶,于易理不通。

《朱子语类》问:上下贵贱之位何也? 曰:二四则四贵而二贱,五三则五贵而三贱,上初则上贵而初贱。 上虽无位,然本是贵重,所谓「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在人君则为天子父,为天子师,在他人则清高而在物外不与事者,此所以为贵也。

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

决定小大的,存在于总体的卦象。 分辨吉凶的,存在于卦爻辞里。

小大,意指爻的主从大小。 齐为分判、决定。 齐大小,决定每一爻的大小主从,存在于卦。 因为卦以存时,六位时成。 如乾卦以九二和九五利见大人。 辞,意指卦爻辞,即《周易》的经文。 分辨吉凶,则依据的是卦爻辞。

后文言「卦有小大,辞有险易」,因此通解以两段所言的「大小」有前后相承的一致性,并以阴为小,阳为大注解。 但细究之,可能两处的大小意思内容不尽相同。

若以传统所认为的阳大阴小来注解此段,那么小大指的可能是六爻,也可能是卦。 卦可能指的是八卦,阳卦包括乾、震、坎、艮; 阴卦包卦坤、巽、离、兑。 这也是《系辞下》说的「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多数易学家以小大为六画卦,如《日讲易经解义》:「如姤、遯、否之类,阴为主者,皆小也; 如复、临、泰之类,阳为主者,皆大也。」 姤、遯、否皆为阳退阴长,阴气主事之卦,因此为小卦; 复、临、泰为阳长阴退,阳气主事,故为大卦。 这些卦的大小易于区分。 此说大致继承朱子之说,细论请参考后文所引《朱子语类》。

但细究之,这有很多问题,六画卦实在难论大小。 《系辞下》「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原则也只适用于三画卦,六画卦不见得适用。 例如,乾卦为大,大畜、大过、大有、大壮卦名皆有「大」,因此皆属大卦、阳卦,应该不会有问题。 然而像大有,是以六五为主爻,是阴气主事之卦,就如小畜,是六四为主爻,阴气主事,因此名「小畜」。 所以大有究竟是大卦还是小卦? 就其阴爻主事来说,应属小卦、阴卦,但卦名却将其立为大卦。 一阴五阳、一阳五阴之卦有清楚的主爻可论断尚且如此,至于二阴四阳、二阳四阴之卦,以及三阴三阳或三阳三阴之卦,除却泰否等特定的卦之外,更难论断卦之大小。

《干凿度》:「干,阳也。 坤,阴也。 并治而交错行。 干贞于十一月子,左行,阳时六。 坤贞于六月未,右行,阴时六。 以奉顺成其岁,岁终,次从于屯蒙。 屯蒙主岁。 屯为阳,贞于十二月丑,其爻左行,以间时而治六辰。 蒙为阴,贞于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间时而治六辰。 岁终则从其次卦。 阳卦以其辰为贞,丑与左行间辰而治六辰。 阴卦与阳卦同位者,退一辰以为贞,其爻右行,间辰而治六辰。 泰否之卦,独各贞其辰,共北辰左行相随也。 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 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未,法于乾坤。 三十二歳期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析,复从于贞。」 《乾凿度》此段可大致看出,其对六十四卦以每对卦来分阴阳大小。 像乾坤,乾阳坤阴; 屯蒙,屯为阳,蒙为阴; 泰否,泰为阳,否为阴; 中孚小过,中孚为阳,小过为阴。 但这也会有问题,如谦豫两卦,看来两卦都像是阳卦,但依此法则可能以谦为阳豫为阴。 师比,何者为阳,何者为阴?

朱熹可能看出以阴阳定卦之大小的难处,因此在讲学中另外提出以吉凶来分大小的理论,以吉卦为大卦,凶卦为小卦。 《语类》:「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便是小。 如复,如泰,如大有,如夬之类,是好底卦; 如睽,如困,如小过底,尽不好底。」 所谓好的卦,就是吉卦; 不好的卦,就是凶卦。

齐小大:齐通解为整齐,帛书作极大小。 王肃解释为正,韩康伯解释为辩,辩别也。 朱熹在《本义》以齐为「定」,但在《语类》中改取辨别义:「齐,犹分辨之意。 一云:犹断也。」 「齐字不是整齐,是分辨字。」

王肃:齐犹正也。 阳卦大,阴卦小,卦列则小大分。 故曰齐小大者存乎卦也。

韩康伯:卦有小大也,齐犹言辩也,即彖者言乎象也。 辞,爻辞也。 即爻者言乎变也。 言象,所以明小大。 言变,所以明吉凶。 故大小之义存乎卦,吉凶之状存乎爻。 至于悔吝、无咎,其例一也。 吉凶、悔吝、小疵、无咎,皆生乎变。 事有小大,故下历言五者之差也。

《朱子语类》:「齐小大者存乎卦」,齐,犹分辨之意。 一云:犹断也。 小,谓否睽之类。 大,谓泰谦之类。 如泰谦之辞便平易,睽困之辞便艰险,故曰:「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曰:「『齐』字又不是整齐,自有个如准如协字,是分辨字。 泰为大,否为小。 辞有险易,直是吉卦易,凶卦险。 泰谦之类说得平易,睽蹇之类说得艰险。」

问:「卦有小大,旧说谓大畜小畜、大过小过,如此则只说得四卦。」 曰:「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便是小。 如复,如泰,如大有,如夬之类,是好底卦; 如睽,如困,如小过底,尽不好底。 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 所以谓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大卦辞易,小卦辞险,即此可见。」

问:「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阳卦为大,阴卦为小。 观其爻之所向而为之辞,如休复吉底辞,自是平易; 如困于格藟底辞,自是险。」 曰:「这般处依约看,也是恁地。 自是不曾见得他底透,只得随众说。 如所谓吉凶者失得之象一段,却是彻底见得圣人当初作易时意,似这处更移易一字不得。 其他处不能尽见得如此,所以不能尽见得圣人之心。」 (学蒙)

《日讲易经解义》:如姤、遯、否之类,阴为主者,皆小也; 如复、临、泰之类,阳为主者,皆大也。 易齐之而使不相杂,则在乎六十四卦焉。

忧悔吝者存乎介,

对于悔吝的担忧,在于最细微的差别中。

前章言「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此章又言「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忧悔吝者存乎介」。 介就是细微之处,从细微之处见其小疵。

介:一语双关,一是取纤介、细微之义,二是取鉴别义。 帛书作分。 介的本义为分界,引申为鉴别,又有耿介之义,如豫卦六二介于石。 「存乎介」的介,传统解释为纤介,细微之义,此又与晋卦六二「受兹介福」取「大」义相反。 如虞翻:「介,纤也。 介如石焉,断可识也。 故存乎介。 谓识小疵。」 韩康伯:「介,纤介也。」 王弼:「忧悔吝之时,其介不可慢也。」 《日讲》:「介,善恶所分之路也。」 朱熹则兼取辨别与纤介之义,说是辨别之端。

韩康伯:介,纤介也。 王弼曰:忧悔吝之时,其介不可慢也。 即「悔吝者言乎小疵也」。

孔颖达:介谓纤介,谓小小疵病。 能预忧虞悔吝者存于细小之疵病也。

朱熹《本义》:介,谓辨别之端,盖善恶已动而未形之时也。 于此忧之,则不至于悔吝矣。 震,动也,知悔则有以动其补过之心,而可以无咎矣。

《朱子语类》问:忧悔吝者存乎介,悔吝未至于吉凶,是乃初萌动,可以向吉凶之微处,介又是悔吝之微处,介字如界至界限之界,是善恶初分界处,于此忧之,则不至于悔吝矣。 曰:然。

震无咎者存乎悔。

振作而能够无咎者,在于人能够自己悔过。

「无咎者善补过也」,悔改而不过,因此动而无咎。 震通解为动,但震有惊惧、惊恐之义,因此「震无咎」有生于忧患之义,震卦《彖传》说的「恐致福也」。

马融:“震,惊也。」 郑玄:“震,惧也。」 王肃:「震,动也。」

虞翻:震,动也。 有不善未尝不知之,知之未尝复行。 无咎者善补过,故存乎悔也。

《本义》:震,动也,知悔则有以动其补过之心,而可以无咎矣。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所以,卦有小有大,辞则有险难与平易。 所谓的辞,各别指出卦爻的走向。

卦如何分大小,详见「齐大小者存乎卦」一句的注解。

通解认为,阳大阴小,小指的是阴卦,如否卦、坤卦; 大指的是阳卦,如泰卦乾卦。 大卦则卦爻辞较平易,小卦则较阴险,朱熹所说的「小险大易」(《本义》),「小,谓否睽之类。 大,谓泰谦之类。 如泰谦之辞便平易,睽困之辞便艰险“。

然而再深入探索,这说法实在有问题。 首先是卦如何分阴阳大小? 八卦可用乾坤六子的分法,以乾为父,与震、坎、艮三男卦为阳卦; 坤为母,与巽、离、兑三女卦为阴卦。 这也是《系辞》所说的「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一君而二民,阴二君而一民」。 但六画卦如何分大小,却没有一个清楚的统一标准。 既然六十四卦难以分阴阳大小,那么卦爻辞有险有易就与卦之阴阳大小无关了。

再以易学家所提出的一些阳卦与阴卦来验证,如临卦为大卦,因临卦为阳气增长的卦,且《序卦传》说「临者大也」。 所以,反之观卦为小卦。 临卦言「至于八月有凶」,显然较观卦为险。 此亦可证辞之险易与卦之阴阳是两回事。

朱熹另外又提出以好卦坏卦来区分的,《朱子语类》:「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便是小。 如复,如泰,如大有,如夬之类,是好底卦; 如睽,如困,如小过底,尽不好底。 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 所以谓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大卦辞易,小卦辞险,即此可见。」 好卦类似吉卦,不好的卦类似于凶卦。 好卦则其辞易,不好的卦则其辞险。

虞翻:阳易,指天。 阴险,指地。 圣人之情见乎辞,故指所之。

韩康伯:其道光明曰大,君子道消曰小; 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邢璹《周易略例》注:阴长则小,阳生则大。 否卦辞险,泰卦辞易。

朱熹《本义》:小险大易,各随所向。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5701.html

相关推荐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7,523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

1,879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

4,243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

5,715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

17,258

夫易,广矣! 大矣! 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邇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干,其静也专,…

5,685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