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传今注 2024年08月2日
0 收藏 0 点赞 17,258 浏览 5048 个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帛书】

一阴一阳之胃道,系之者善也,成之者生也。 仁者见之胃之仁,知者见之胃知。 百生日用而弗知也,故君子之道鲜。

𦔻者仁,壮者勇,鼓万物而不与众人同忧。 盛德大业,至矣几。 富有之胃大业,日新之胃诚德。

生之胃马。 成马之胃键,教法之胃川,极数知来之胃占,迻变之胃事,阴阳之胃神。

【今译】

一阴一阳就是道,继承道的则是善,而完成它的则是万物之性。 仁者看它说它是仁,智者看它则说它是智。 至于百姓,每天所用都是道,却完全不晓得道的存在。 所以能够周遍而不偏于仁智的君子之道,实在相当少见。

大道显现于仁,隐藏于作用,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有同样的忧患意识。 隆盛之德和伟大之事业,实在是极至啊! 富有就是所谓的大业,日新就是所谓的盛德。

生而又生就是所谓的易,成就万物的形象就是乾,仿效其法就是坤。 推演与穷极蓍策的数字变化,而知道未来,就是占。 通达于变化,就是事。 阴阳两存无法测量就是所谓的神。

【解读】

《本义》:「此章言道之体用,不外乎阴阳。 而其所以然者,则未尝倚于阴阳也。」 道之生化万物,不外乎阴阳。 圣人体之,发于事业,则成盛德大业。 此亦可从《周易》占筮的妙用中体悟,因此《周易》通于一阴一阳的生生之道。

【注释】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就是道。

《庄子. 天下篇》:「易以道阴阳。」 《易经》是由六十四卦卦爻辞所构成,而六十四卦则是由六组阴阳符号所组成。 因此,《易经》的根本基础,可归结于阴阳的变化。 从符号来说,就是《系辞》首章所言「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从哲学上来说,则包含了有无、虚实、明暗、昼夜…… 的二元宇宙论。

传统在理解一阴一阳与道有两大分岐。 一是比较偏道家的,以「一」为无,无就是道。 如韩康伯:「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 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 故曰一阴一阳也。」 孔颖达疏:「一谓无也,无阴无阳,乃谓之道。」

另一说相当于以道与一为有,比较偏儒家式的。 如程朱,程朱以阴阳为气,属形而下者。 道是理,为形而上者。 朱子:「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

韩康伯:道者何? 无之称也。 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 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 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 故穷以尽神,因神以明道。 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 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 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 故曰一阴一阳也。

孔颖达:「一阴一阳之谓道」者,一谓无也,无阴无阳,乃谓之道。 一得为无者,无是虚无,虚无是太虚,不可分别,唯一而已,故以一为无也。 若其有境,则彼此相形,有二有三,不得为一。 故在阴之时,而不见为阴之功; 在阳之时,而不见为阳之力,自然而有阴阳,自然无所营为,此则道之谓也。 故以言之为道,以数言之谓之一,以体言之谓之无,以物得开通谓之道,以微妙不测谓之神,以应机变化谓之易,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 圣人以人事名之,随其义理,立其称号。

《本义》:「阴阳迭运者,气也; 其理则所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继承道的是善,完成它的则是万物之性。

此言君子之事。 君子继承大道,这就是善。 更具体而言,就是孔子说的仁。 乾卦《文言传》:「元者善之长。」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性,万物之性。 「成之者性也」即《彖传》说的「干道变化,各正性命」。

此章所言为“性与天道”之事,《论语. 公冶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文言传》:「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干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虞翻:继,统也。 谓乾能统天生物,坤合乾性,养化成之,故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

孔颖达:「继之者善也」者,道是生物开通,善是顺理养物,故继道之功者,唯善行也。 「成之者性也」者,若能成就此道者,是人之本性。

《本义》:道具于阴而行乎阳。 继,言其发也。 善,谓化育之功,阳之事也。 成,言其具也。 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 周子、程之子书,言之备矣。

《日讲》:生理所发,化育为功,全是天道之本然,无贰无杂,纯然善也。 至于赋予于物,各具是道,可以观其成焉。 成之者,物各得其所以生之理,受天所赋,人有为人,物有为物,实理具备,随在各足,乃为性也。 继善者成性之方发,阳之事也; 成性者继善之已成,阴之事也。 此一阴一阳之道,在天命之流行,赋予者然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仁者看它说它是仁,智者看它则说它是智。 至于百姓,每天所用都是道,却完全不晓得道的存在。 所以能够周遍而不偏于仁智的君子之道,实在相当少见。

道可道,非常道。 可道之道,皆非常道,更何况人往往受限于自己的性情,而对于道只能有片面的观点。

知,音义同智。 仁者爱人,智者则聪慧,两者性情,动静殊异,因此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性情既不同,所见也不同。 对于道的体验与观点也不一样。 故有见仁见智的殊异。 至于百姓,未至于仁智,质朴而对于道则无所见,故日用而不知。 君子之道则周遍而不偏,故鲜少得见。

鲜:假借为尟,少也。 马融、王肃:「鲜,少也。」 郑玄作「尟」:「尟,少也。」 《说文》:“尟,是少也。」 段玉裁注:「《易系辞》故君子之道鲜矣郑本作尟,云:少也。 又尟不及矣本亦作鲜。 又《释诂》:鲜,善也。 本或作尠,尠者尟之俗。」

韩康伯:仁者资道以见其仁,知者资道以见其知,各尽其分。 君子体道以为用也。 仁知则滞于所见,百姓则日用而不知。 体斯道者,不亦鲜矣?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始可以语至而言极也。

孔颖达:若性仁者成就此道为仁性,知者成就此道为知也。 故云「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是仁之与知,皆资道而得成仁知也。 「百姓日用而不知」者,言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 言道冥昧不以功为功,故百姓日用而不能知也。 「故君子之道鲜矣」者,君子谓圣人也。 仁知则各滞于所见,百姓则日用不知,明体道君子,不亦少乎?

侯果:仁者见道,谓道有仁。 知者见道,谓道有知也。

《本义》:仁阳知阴,各得是道之一隅,故随其所见而目为全体也。 日用不知,则莫不饮食,鲜能知味者,又其每下者也,然亦莫不有是道焉。 或曰:上章以知属乎天,仁属乎地,与此不同,何也? 曰:彼以清浊言,此以动静言。

《日讲》:有得阳之动而成性者,仁者也。 仁者偏于阳气居多,故同是道也,自仁者见之,则但识其动而及物之机,以发生布德之仁,目为道之全体,而谓道在是焉,则竟谓之仁矣。 有得阴之静而成性者,知者也。 知者偏于阴气居多,故同是道也,自知者见之,则但识其复而干事之体,以凝静生明之智,目为道之全体,而谓道在是焉,则竟谓之知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大道显现于仁,隐藏于作用,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有同样的忧患意识。

传统以「体用论」注解,相对于「藏诸用」,「显诸仁」为体,言道体显现于仁,而隐藏于用。 如孔颖达:「道之为体,显见仁功,衣被万物,是显诸仁也。」 「潜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诸用也。」

帛书作「圣者仁,壮者勇,鼓万物而不与众人同忧」。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郑玄:臧,善也。

韩康伯:衣被万物,故曰显诸仁。 日用而不知,故曰藏诸用。

孔颖达:「显诸仁」者,言道之为体,显见仁功,衣被万物,是显诸仁也。 「藏诸用」者,谓潜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诸用也。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言道之功用,能鼓动万物,使之化育,故云「鼓万物」。 圣人化物,不能全无以为体,犹有经营之忧; 道则虚无为用,无事无为,不与圣人同用,有经营之忧也。

侯果:圣人成务,不能无心,故有忧。 神道鼓物,寂然无情,故无忧也。

程颐:运行之迹,生育之功,显诸仁也。 神妙无方,变化无迹,藏诸用也。 天地不与圣人同忧,天地不宰,圣人有心也。 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本义》:显,自内而外也。 仁,谓造化之功,德之发也。 藏,自外而内也。 用,谓机缄之妙,业之本也。 程子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隆盛之德和伟大之事业,实在是极至啊! 富有就是所谓的大业,日新就是所谓的盛德。

《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作新民。」 《诗》:「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荀爽:盛德干天,大业者地也。

王凯冲:物无不备,故曰富有。 变化不息,故曰日新。

韩康伯:广大悉备,故曰富有。 体化合变,故曰日新。

孔颖达:「盛德大业,至矣哉」者,圣人为功用之母,体同于道,万物由之而通,众事以之而理,是圣人极盛之德,广大之业,至极矣哉! 于行谓之德,于事谓之业。 「富有之谓大业」者,自此已下,覆说「大业」「盛德」,因广明易与乾坤,及其占之与事,并明神之体,以广大悉备,万事富有,所以谓之大业。

《本义》张子曰:富有者,大而无外。 日新者,久而无穷。

胡炳文:富有者无物不有而无一豪之亏欠,日新者无时不然而无一息之间断,藏而愈有则显而愈新。

生生之谓易,

生而又生就是所谓的易,

此节阐述易道以及《周易》占筮的妙用。 生生,生而又生,生长不已的意思。 易,泛指易理,《周易》只是展现易理的一本书,并非易理之全部。

荀爽:阴阳相易,转相生也。

韩康伯:阴阳转易,以成化生。

孔颖达:生生,不绝之辞。 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恒生,谓之易也。 前后之生,变化改易。 生必有死,易主劝戒,奖人为善,故云生不云死也。

《本义》: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理与书皆然也。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成就万物的形象就是乾,仿效其法就是坤。

韩康伯:拟乾之象,效坤之法。

孔颖达:「成象之谓乾」者,谓画卦成乾之象,拟乾之健,故谓卦为乾也。 「效法之谓坤」者,谓画卦效坤之法,拟坤之顺,故谓之坤也。

《本义》:效,呈也。 法,谓造化之详密而可见者。

蔡渊:乾主气,故曰成象。 坤主形,故曰效法。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推演与穷极蓍策的数字变化,而知道未来,就是占。 通达于变化,就是事。 阴阳两存无法测量就是所谓的神。

占,《说文》:「视兆问也。」 段玉裁注:「《周礼》占人注曰:占蓍龟之卦兆吉凶。 又占人掌占龟注曰:占人亦占簭,言掌占龟者,簭短龟长,主于长者。 此云视兆问。 亦专谓龟卜视吉凶也。」 就字面来看,视兆问是专指龟卜而言,亦即解读卜兆的吉凶。 然而,占亦可包含筮法而言,解读筮法所得卦象吉凶也是占,即占筮。 《系辞传》此处专指占筮,即解读易卦的吉凶。 《左传》僖公十五年韩简曰:「龟,象也; 筮,数也。」 占筮是所谓「极数知来」之事。 来,未来也。

韩康伯:物穷则变,变而通之,事之所由生也。 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 尝试论之曰: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 莫不独化于大虚,欻尔而自造矣。 造之非我,理自玄应; 化之无主,数自冥运,故不知所以然,而况之神。 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极乎神也。 夫唯知天之所为者,穷理体化,坐忘遗照。 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 不思而玄览,则以神为名。 盖资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于神也。

孔颖达:「极数知来之谓占」者,谓穷极蓍策之数,豫知来事,占问吉凶,故云「谓之占」也。 「通变之谓事」者,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 凡天下之事,穷则须变,万事乃生,故云通变之谓事。 「阴阳不测之谓神」者,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或生或成,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故云「阴阳不测之谓神」。

《本义》:占,筮也,事之未定者,属乎阳也。 事,行事也,占之已决者,属乎阴也。 极数知来,所以通事之变。 张忠定公言公事有阴阳,意盖如此。 张子曰:「两在,故不测。」

俞琰:或言通变,或言变通,同与。 曰:「穷则变,变则通」,易也。 「通其变,使民不倦」,圣人之用易也。

张振渊:成象二条,本生生之谓易来,举乾坤,见天地间无物,而非阴阳之生生。 举占事,见日用间无事,而非阴阳之生生。

谷家杰:生生谓易,论其理也。 有理即有数,阴阳消息,易数也。 推极之可以知来,占之义也,通数之变,亦易变也。 变不与时偕极,通之即成天下之事。

徐在汉:一阴一阳,无时而不生生,是之谓易。 成此一阴一阳生生之象,是之谓乾,效此一阴一阳生生之法,是之谓坤,极一阴一阳生生之数而知来,是之谓占。 通一阴一阳生生之变,是之谓事。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5697.html

相关推荐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7,523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

1,878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

4,242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

5,714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

17,258

夫易,广矣! 大矣! 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邇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干,其静也专,…

5,685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