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传今注 2024年08月2日
0 收藏 0 点赞 17,920 浏览 2760 个字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又明于忧患与故。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帛书《易之义》】

易之为书也难前,为道就与,变僮而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也。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次,出入又度,外内皆瞿,又知患故,无又师保而亲若父母。 印率亓辤,楑度其方,无又典尚。 后非其人,则道不[虚行]。

无德而占,则易亦不当。

【今译】

《周易》这本书,不可以远离。 它的道理经常是变迁而不定的。 它的变动不会居留,而是周遍并流动于六爻的虚位,上下没有一个常规,阴阳刚柔也会相互交易,不可以用典常来约束,一切都只有随着变化而得其所宜。 阴阳之出入来往都以法度,使人之出外入内都知道要有所警惧,又能够明白忧患和事故。 虽然没有师保,也好像面临了父母一样。 起初顺从其卦爻辞而揆度他的方法,既有典常之后,偶有不正确的人,易道也绝不会虚行。

【解读】

此章帛书收录于《易之义》,不见于《系辞传》。

依《易之义》,此章和前章应合为一章。 《易之义》上一章在论九卦之前有「上卦九者,赞以德而占以义者也」等文字,是今本《系辞》所无。 而此章章末另有「无德而占,则易亦不当」,在呼应「赞以德而占以义」的论述。 再从今本「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又明于忧患与故观之,此章显然是在呼应上一章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之义》的文字和今本差异非常大,详论请参照后面注释。

【注释】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远,远离也。 言《易》作为一本书,是不可远离的,所谓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侯果:「居则观象,动则玩占,故不可远也。」 孔颖达认为「远」指的是远离阴阳,此言《易》书不离阴阳:「言《易》书之体,皆仿法阴阳,拟议而动,不可远离阴阳物象而妄为也。」 帛书作「易之为书也难前」。

为道也屡迁:屡,数也。 迁为迁徙,引申为变动。 屡迁,即后文之变动不居。 孔颖达:「其为道也屡迁者,屡,数也。 言易之为道,皆法象阴阳,数数迁改,若干之初九则潜龙,九二则见龙,是屡迁也。」 蔡渊:「屡迁,谓为道变通而不滞乎物,自易之为书至屡迁,此总言为书为道,以起下文之意也。」 帛书作「为道就与」。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周,遍也。 六虚,即六位,指的是未有阴阳之爻的虚位。 周流六虚,阴阳在六位上的流动。 此段谈的像是卦变与旁通。 卦变为一卦之中的阴阳升降变化,旁通则是卦与卦之间的阴阳交易,乾与坤之间的阴阳交易可变化出六十四卦。 虞翻:「迁,徒也。 日月周流,上下无常,故屡迁也。」 「变,易。 动,行。 六虚,六位也。 日月周流,终则复始,故周流六虚。」 孔颖达:「变动不居者,言阴阳六爻,更互变动,不恒居一体也。 若一阳生为复,二阳生为临之属是也。」 「周流六虚者,言阴阳周徧,流动在六位之虚。 六位言虚者,位本无体,因爻始见,故称虚也。」 「上下无常者,初居一位,又居二位,是上无常定也。 既穷上位之极,又下来居于初,是上下无常定也。 若九月剥卦,一阳上极也; 十一月,一阳下来归初也。」 《本义》:「周流六虚,谓阴阳流行于卦之六位。」 《日讲易经》:「六虚,六位也。 位未有爻曰虚,卦虽六位,而刚柔爻画,往来如寄,非实有也,故以虚言。」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典为典籍、典常。 要,原义为腰,引申为约束。 不可为典要,不可以用典常、典籍约束。 蔡渊:「典,常也。 要,约也。」 《朱子语类》:「易不可为典要,易不是确定硬本子。」 「有阴居阴爻而吉底,又有凶底。 有有应而吉底,有有应而凶底,是不可为典要之书也。 是有那许多变,所以如此。」 或以要为会,韩康伯:「不可立定准也。 变动贵于适时,趣舍存乎会也。」 孔颖达:「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者,言阴阳六爻,两相交易,或以阴易阳,或以阳易阴,或在初位相易,在二位相易,六位错综上下,所易皆不同,是不可为典常要会也。」 虞翻以典要为道:「典要,道也。 上下无常,故不可为典要。 适乾为昼,适坤为夜。」 适,之、往也。 孔颖达:「唯变所适者,言刚柔相易之时,既无定准,唯随应变之时所之适也。」 帛书作「次」,《说文》:「次,不前也。」 引申为止、舍,居、处也。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朱熹直言:「此句未详,疑有脱误。」 比对帛书,不像有脱误,《易之义》作「出入又度,外内皆瞿」,又通有。 相较于今本,帛书的文义较为简明通顺。 孔颖达:「其出入以度者,出入犹行藏也。 言行藏各有其度,不可违失于时,故韩氏云:丰以幽隐致凶,明夷以处昧利贞,是出入有度也。」 「外内使知惧者,外内犹隐显,言欲隐显之人,使知畏惧于易也。 若不应隐而隐,不应显而显,必有凶咎,使知畏惧凶咎而不为也。」

又明於憂患與故:故,事故。韓康伯:「故,事故也。」虞翻:「神以知來,故明憂患。知以藏往,故知事故。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孔穎達:「故,事故也。非但使人隱顯知懼,又使人明曉於憂患并與萬事也。」帛書作「又知患故」。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此描绘戒慎恐惧之状,虽然没有师保,但就像面临父母一样战战兢兢。 师与保原为古代教导或辅育太子的官,引申又有教养的意思。 《礼记. 文王世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 虞翻:「临,见也。」 干宝:言易道以戒惧为本,所谓惧以终始,归无咎也。 外为丈夫之从王事,则夕惕若厉。 内谓妇人之居室,则无攸遂也。 虽无师保切磋之训,其心敬戒,常如父母之临己者也。」 孔颖达:「言使人畏惧此易,归行善道,不须有师保教训,恒常恭敬,如父母临之,故云如临父母也。」 朱熹:「虽无师保,而常若父母临之,戒惧之至。」 《易之义》作「无又师保而亲若父母」,又通有。 「亲若父母」文义与「如临父母」完全不同。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揆,度,度量也。 孔颖达:「率,循也。 揆,度也。 方,义也。 言人君若能初始依循其《易》之文辞,而揆度其易之义理,则能知易有典常也,故云既有典常。 易虽千变万化,不可为典要,然循其辞,度其义,原寻其初,要结其终,皆唯变所适,是其常典也。 言唯变是常,既以变为常,其就变之中,刚之与柔相易,仍不常也。 故上云不可为典要也。」 《易之义》作「印率亓辤,楑度其方,无又典尚」,印,通抑。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及乙本「高者印之,下者举之」,今本作「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楑通揆,又通有,典尚通典常。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朱熹:「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也。」 意味易道之运用,全在于得其人。 孔颖达:「言若圣人,则能循其文辞,揆其义理,知其典常,是易道得行也; 若苟非通圣之人,则不晓达易之道理,则易之道不虚空得行也。 言有人则易道行,若无人则易道不行,无人而行,是虚行也。 必不如此,故云道不虚行也。」 「苟非其人」帛书作「后非其人」,「虚行」两字残缺。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5669.html

相关推荐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7,523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

1,879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

4,243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

5,715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

17,258

夫易,广矣! 大矣! 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邇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干,其静也专,…

5,68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