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此之谓易之道也。
【帛书《要》】
… …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 矣。
【今译】
易的兴起,难道是正值殷商末世,周朝的盛德? 正值周文王与商纣的故事? 所以它的用辞充满危惧之义。 危惧者就让他平安,怠慢而平易的则让它倾覆。 它的道理相当伟大,各种事物都不会偏废。 以敬慎恐惧为终始,其概要则是要免于罪咎,这就是所谓的易的道理。
【解读】
《周易正义》:「此一节明《易》之兴起在纣之末世,故其辞者,忧其倾危也。 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亦以垂法于后,使保身危惧,避其患难也。」
此章谈易道之兴起,以及《周易》作者的时代背景。
「易之兴也」的「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周易》这本书,二是指文末的所言的「易道」,或与《周易》相关的筮法。
《系下》第七章也谈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所谓的「中古」具体何时并未言明,此章则具体说出「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当文王与纣之事」。 同时也谈到作易者如何将其忧患意识表现于卦爻辞。
这也是将《周易》作者指向周文王的最早文献证据之一。 所以郑玄说:「据此言以易文王所作,断可知矣。」
然而,依据《系辞》文字,只是把时代指向殷周之际,商纣与周文王的时候,并未说作者就是周文王,而且用的是疑问语气。
文王作《周易》的记载另见于《史记. 周本纪》:「西伯盖即位五十年。 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后世易学家也将文王囚羑里解读为作易者的「忧患」。
然而,《史记》说的是文王「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也就是重卦之事。 虽然太史公用了「盖」字,表示此说有疑义,也未说文王写《周易》的卦爻辞,但从〈日者列传〉可看出,太史公的确认为文王演六十四卦,并暗示文王作了卦爻辞:「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
文王将八卦重叠,演为六十四卦的说法,自古就受到怀疑,孔颖达易学八论《论重卦之人》对此问题说明甚详。 以今日数字卦研究的出土资料证明更可确定,早在文王之前的殷商时代就存在六画卦。 文王重卦之说,不攻自破。
此章不见于帛书《系辞传》,但可在《要》中找到对应的文字。 《要》除了收录此章,另还有一段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同样谈到易道如何兴起,内容旨意与此章极为类似:
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槖。
子赣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灵之趋; 知谋远者,卜辞之蘩,赐以此为然矣,以此言取之,赐缗行之为也。 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
……
子曰:校哉! 赐! 吾告女,易之道□□□□□□□百生之[□□□]易也。 夫易,刚者使知瞿,柔者使知图,愚人为而不忘,惭人为而去诈。 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纣乃无道。 文王作讳而辟咎,然后易始兴也。 予乐其知之□□□之自□予何□(? )事纣乎?
《要》篇在此段文字之后,还有一小段文字,可惜残阙不全,难以解读。 但可大致看出,内容是孔子在论易占中的德义,以及他学易与祝巫的不同。 接着是今本《系辞下》第五章后半孔子解《易》的内容。 帛书《系辞》中所缺者,也就是孔子解否卦九五「系于苞桑」之后的章节文字,多数可在《要》篇此处找到。
【注释】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邪,通耶,疑辞。 此以疑辞,推测易的兴起年代在商周之际,正值文王与商纣之事。 依照语义,「当文王与纣之事」为《周易》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但传统注解皆将此句释读为当商纣无道的文王。
韩康伯:文王以盛德蒙难而能亨其道,故称文王之德,以明易之道也。
虞翻:谓文王书《易》六爻之辞也。 末世,干上。 盛德,干三也。 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周德其可谓至德矣,故周之盛德。 纣穷否上,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终以焚死,故殷之末世也。 而马、荀、郑君从俗,以文王为中古,失之远矣。 (按:虞翻注「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兴易者,谓庖牺也。 文王书经,系庖牺于干五。 干为古,五在乾中,故兴于中古。 系以黄帝、尧、舜为后世圣人。 庖牺为中古,则庖牺以前为上古。」 )
是故其辞危:危有二说,一、忧危、忧惧,作易者其有忧患,心怀忧患,因此多用危辞,危者使平。 二、微危,孔颖达引周氏,周氏认为,文王时纣有天下,因此不敢直接指斥商纣之恶,因此多用微危之辞。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危本义为惧,再从「作易者其有忧患」与后文「惧以终始」来看,以第一说为宜。
虞翻:危,谓干三。 夕惕若厉,故辞危也。
孔颖达:周氏云:「谓当纣时,不敢指斥纣恶,故其辞微危而不正也。」 今案康伯之注云:「文王与纣之事,危其辞也。」 则似周释为得也。 案下覆云「危者使平」,则似危谓忧危,是非既未可明,所以两存其释也。
《日讲易经解义》:文王以圣人之盛德,为纣囚于羑里。 于是处忧患而作《易》,故其所系之辞皆有危惧之意。
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危,本義為高而懼,引申為危險。其辭危的危,取憂懼義。危與平對舉,則取危險義。平,平坦,引申為平安、平順。易,有二說。一、平易也。傾,傾斜、傾倒、傾覆。易與傾相對,故易為平易。如陸績:「易,平易也。紂安其位,自謂平易,而反傾覆,故易爻辭易者使傾,以象其事。明夷上六『初登于天,後入于地』之屬是也。 」二、慢易,韓康伯以易為慢易。危者使平的危若取憂懼義,危與易對舉,因此易取慢易之義。孔穎達及朱熹從之。《正義》:「若其慢易,不循易道者,則使之傾覆,若紂為兇惡,以至誅滅也。」《本義》:「危懼故得平安,慢易則必傾覆,易之道也。」
陸績:文王在紂世,有危亡之患,故於易辭多趨危亡。本自免濟,建成王業,故易爻辭危者使平,以象其事。否卦九五「其亡其亡,繫于包桑」之屬是也。易,平易也。紂安其位,自謂平易,而反傾覆,故易爻辭易者使傾,以象其事。明夷上六「初登于天,後入于地」之屬是也。
孔穎達:「危者使平」者,既有傾危,以蒙大難,文王有天下,是危者使平也。「易者使傾」者,若其慢易,不循易道者,則使之傾覆,若紂為兇惡,以至誅滅也。
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虞翻:大,谓干道。 干三爻,三十六物,故百物不废。 略其奇八,与大衍之五十同义。
孔颖达:言易道功用甚大,百种之物,赖之不有休废也。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此之谓易之道也:
虞翻:干称易道,终日干干,故无咎。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恶盈福谦,故易之道者也。
韩康伯:夫文不当而吉凶生,则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有其治者乱,不忘危者安,惧以终始,归于无咎,安危之所由,爻象之本体也。
孔颖达:言恒能忧惧于终始,能于始思终,于终思始也。 若能始终皆惧,要会归于无咎也。 言易之为道,若能终始之惧,则无凶咎,此谓易之所用之道,其大体如此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