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六壬日课】大六壬爱好者的自学心路历程17-五气旺衰,2024最新六壬日课,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易经网是专业风水命理网站,有网友想知道关于大六壬的问题,易经网小编汇集六壬五气旺衰相关资料提供给网友查看,希望能让你满意,让你起到相应的帮助。
大六壬爱好者的自学心路历程17-五气旺衰
传统的五气旺衰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五气旺衰,在《六壬大全》为代表的诸家六壬书籍里,一般论旺衰以四季为主,即春木旺,夏火旺,秋金旺,冬水旺,然后土旺长夏。但是在后世诸家的应用中,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看法,即以十二月建的五行属性来判断,即寅卯为木,则木旺,巳午为火则火旺,辰戌丑未四月为土则土旺。那么这两种五行旺衰会有什么问题?
以四季为旺衰者,那土旺的日子只有30日,木金水各旺90日,火旺60日。
以十二月建为旺衰者,那土旺的日子有120日,木火金水四行各旺60日。
如此,则五行的旺衰在理论上就已经不再均衡了,而且以十二月建旺衰时,还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比如辰月,戌到底算旺还是不旺?因为戌此时为月建冲位,为月破,当主破损破坏而非旺神。
五行的旺衰分配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五行旺衰的论述,在《太阴阳明论》: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这里黄帝问的是脾为什么不主四时四季?等同于问的是四季里面为什么没有土?明明是四季,为什么古人要创立“土”这个行呢?我们来看看岐伯怎么回答的“脾的五行就是土,位居中央,在中央位置发挥功能作用,经常在四季养护其他四脏,且在四时中各分配十八日发挥功效,所以四季皆有其作用,但是却不能主其中一季。脾土常与胃土一起协同作用,土法效天地而生养万物,所以上下左右,土行皆无配位。“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土有旺,但四季各旺十八日
2.土不主四时、四方,其位居中央
3.上下头足皆非脾土所主,但土生养万物,故万物中皆有土
所以从结论1中,可以知道,土在每一季都旺18日,那么四季则是72日,那么春季则木旺30+30+12=72日,余下三季如此,则五行各旺72日,共360日,五行得到了均匀的分配。
那么是否四时五行旺衰的分配就真的如此精确呢?实则不然,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要面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是说春季的第72天是木旺的最后一日,春季的第72天就是土突然旺了。其实在辰月的前12天内,每一天都是木到土的量变阶段,在此阶段的某一天内,甚至出现木土旺衰等同的情况,只是我们在判断上,不会要求那么精确,因为旺衰同时受到生克、八煞、理气结构的诸多影响。大家只要知道原理就可以了。
十二长生的旺衰
那么还有一些关于五气旺衰的其他问题。比如,未在十二长生中为木库,那么未在春季算旺吗?
答案根据你论据方向的不同则答案不同,比如单从四时旺衰角度,那么他就是囚死的状态,那么若从十二长生角度,他就是一堆木象堆在一起,既然木旺,那么木库自然也是旺的。
但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绝对是不能出现如此模棱两可的答案。未到底在春季旺不旺,还是要看课体的结构以及理气的。四无君假设个例子,比如在丙丁火日,三传为未亥卯,三传合木局而生干,此时未土化为木库,抛却其他结构因素影响,那么此时的未就是旺的状态。再比如三传实卯巳未,三传是木生火,火生土,抛却其他结构理气因素影响,那么此时的未就是土,此时的未就不能算是木库而是土,那么这个土是不是死的状态呢?也不然,毕竟不是受了三传的递生嘛!不就是劫后逢生的意思嘛!
总结
综上,五气旺衰在理论上,是各旺72日,土分别旺于四季的后18日,同时旺衰受到十二长生、课体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旺而不旺、死而不死、先旺后死,先死后旺等多种多样的变化。五气旺衰会影响最后的六壬判断,但是六壬过程中的其他判断同时也会纠正旺衰的倾向。好比巳寅之间是刑还是害还是长生,还是三者都有,还是兼有两者。都是要具体结构具体对待。
总结:六壬的720个课体结构就是720个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这个才是古法六壬研究的核心,这个与市面上研究神将象义的象学派有着本质的区别。
易经网网是专业周易文化网站,我们所提供关于六壬五气旺衰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到相关内容。我们也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资料,在你的生活中能起到一定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大六壬相关内容比较满意,请你关注易经网网或是下载安装易经网网APP,我们随时提供你所需要的资料。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易经网每天更新资料。
以上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