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学佛第一步先忏悔过去的罪业,怎么样不入于过去?不被过去困住了?用中国文化来解释,最简单的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犯了错,但从此不再犯,也就是颜回的“不二过”。六祖在《坛经》上讲忏悔,忏过去之罪,悔是未来永不再犯。像你们常常“二过”,口口声讲忏悔,都是在骗人骗自己。真是大丈夫的人,连“忏悔”两个字都不讲,他就是痛改,对自己毫不客气的。
这些道理都是大道理,因病而说法,只有文殊师利菩萨问得出来,只有维摩居士答得出来。一个代表出世的大士,一个代表在家佛。我们这里的章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强有力地提出来维摩居士是真正传佛心印,是真正禅宗的传统。这是绝对的正知正见,我支持他。这就是研究佛学。
现在维摩居士藉生病,一个善问,一个善答,刚才所讲因为众生有生命就是病,这个世界就是个病态世界,我们的生命是病态的存在,解脱了这个病态就成就。但是解脱了,这个病态就没有了吗?有!能解脱了,这病态的生命就变成最美的生命,至真至善至美,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遗憾,也没有无常、苦、空、无我,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不相信,你看一下人造卫星高空所照这个世界的照片,你才知道这个世界的可爱,比他方佛国土还要可爱。你说你在下面觉得这个世界脏得很,这是这个世界的尘渣子,包括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灰尘渣子。这里比净土还要好,不是只有干净的香的一面,还有脏的臭的一面,有它特殊的味道。
所有其他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维摩诘经》中这一段,他们二位唱的双簧,是在说明一个佛法的至高无上哲学道理。
“以己之疾,愍于彼疾。”这是学佛的精神,因为我身体不好而同情别的身体不好的人。这一生多病多苦的人更应该慈悲,不要光坐在这里,要多到外面去帮忙贫苦的人。你们学佛的居士们以为出两个钱就好了,叫你去医院,去收容残障儿童的地方,你绝不肯去,绝不慈悲,这是个事实。在医院或贫苦地方,只看到修女神父去服务的,几乎没有看到佛教徒。很多佛教徒讲慈悲的道理比谁都多,只有对自己是真慈悲。人生谁无病痛无苦恼?如果自己是近视的人,你就要想办法为近视的人服务。因为自己有病,你就要多照顾病人。可是我看到的,自己有病的人,不会照顾病人,都是先照顾自己,我第一。
“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因为自己有病,就晓得前生种的因不好,多生累劫不怜悯病苦中人、不布施药。越自私的人,他生来世越是多病多灾多难。这一生多布施,他生来世长命百岁,无病无苦。佛法处处是因果,你这一生一直在病中,是前因不好。若不从前因忏悔,再因生病而更只顾到自己,这个现行又变他生来世的种子更不好了。我从小多病,现在也多病,合了杜甫的诗:“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而我每次病了都有高人送药方,名药名医都来了,大概因为自己多病,肯结善缘吧。所以我也喜欢给人吃药,你有病我给你吃药,你以为我好心?不是好心,是想求得来生一有病就有人给我吃药,对不对?还是做生意的办法。笑话归笑话,你能如此发心多施医药,不要等到来生,你此生就可以转了,变成少病少恼。可是你们当中肯布施别人医药的不多,接受人家布施的人太多,甚至有的人经常在这里拿药,吃了哪几种药自己又不记住,有病再来找我,我忙得不得了,要你自己去拿药吃,又不晓得吃什么,那你就该死吧!
维摩居士在这里告诉我们,自己为什么会生病?应当认识是你过去世无数劫的痛苦累积而来。因为如此,你现在就应该也想到众生的痛苦,要发愿去帮助一切众生,这就是佛法。我一再说,经典就是戒律,我们对照一下,做到了吗?有时同学们告诉我,老师,我前几年就是这样做的。我说,是吗?可是你今天有这么做吗?你这么告诉我不是等于在打自己耳光吗?你为什么不永远这样发心,这样做呢?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要忆念自己如何去培养福,像刚才讲的,你要反省为什么不能持续精进下去,为什么过去有做,现在不做?你们年轻人光想求慧,想开悟,是求不到的,因为你没有福报。福德是修善行来的,你没有去做善行,只有在消福。《金刚经》讲的两件事,就是福德和智慧,但是它强调福德之重要,有大福德才有大智慧成就。你再去看看,就会懂了。你天天在偷懒在消福,这样哪能成道?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得道是多生累劫无量细行而来的。
“念于净命”是要念念做到什么是净命,能修到净命,这个色身就转了。我们现在的命是五浊之一的命浊,是不干净的。你再参看《阿弥陀经》的西方极乐世界,就知道什么是净命。西方极乐世界里也有鸟,可是那边如果没有业力怎么会有鸟?经典告诉你,那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纵然化成鸟还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都是净命而来。我们学佛修持到净命的境界,报身可以长存世间,就是佛的弟子们有所谓的“留形住世”,我们在前面曾经提过。
“勿生忧恼,常起精进。”你注意,这不是劝世文啊!都是做工夫要修的。我们日常人生都是在烦恼忧心的境界中,这里叫你勿生忧恼,念念常起精进之心。
“当作医王,疗治众病。”学佛的人应当发心成为大医王,大医王就是佛,不但能治人肉体的病,还能治心理的病。
“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这一篇就是佛的戒律规矩,要这样去探病。全篇说明了生命的真谛,也说明了慰劳病苦的真谛,也说明了修持的真谛。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