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奇门遁甲】学习奇门遁甲的初级阶段,2024最新飞盘奇门,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奇门遁甲的问题,易经网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文化都有一个初级阶段,那么对于学习奇门遁甲这门天干预测学来说,他的入门阶段比较重要,就是阴阳,在遁甲经中讲到,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奇门遁甲的初级阶段就是阴阳,至于河图洛书,则不在本篇章。
阴阳(yin-yang)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计算机的底层逻辑源头都是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相冲化万物,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道。即可从万物万事之间领悟到一丝阴阳之理。古人与后人都对其领悟,拥有不同的见解,因其万物存于阴阳之道,所以古今在各个学术中都有其影。
阴阳一词,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简单笼统分为:阴阳对立,阴阳相冲,阴阳转换。
古代中国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
学习奇门遁甲的初级阶段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
阴阳――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力是维持力,可转化,可变化,并且是永不停歇的运动。绝对的运动特性。
中医的假设性概念
万事万物阴阳的特征:星球具有对称性,阴阳具有对称性,越是高能的阴阳体,对称性越高。不对称性的事物,比如:一阵风,石头,星云团。阴阳的运动一旦停止,万事万物都会散开。
阴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创立的哲学范畴。一种本源论(本体论),有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之分。古人仰观、俯察取类比象,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周易里的孔子所写的《易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在地球上,阴阳的显着表现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这是因为地球自身运动表现为与太阳的相对运动和与月亮的相对运动两种运动,两种运动关系统一存在地球运动之上,形成阴阳对研究对象不可分割的综合影响。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无法分割。
阴阳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之图――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的理论基础。简单说来,从起源上讲,中华文明就是从阴阳这一基本要素出发并逐步建立和发展的,经过长期对阴阳的不断深入认识,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论,并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引申出一系列涵盖诸领域的阴阳知识,包括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精神科学等各种范畴。
物物皆有阴阳,不可割裂,阴阳必相互依存,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
八卦中具有的阴阳关系有这样几组,乾坤之阴阳,艮兑之阴阳,震巽之阴阳,坎离之阴阳。这些虽同属阴阳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不可一概而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部分:
乾坤之阴阳互体关系,这里的互体是指:双方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通俗地讲就是有了地的概念才相对有了地之上的天的概念。反过来,天是指地上的天,没有了这个天也就没有了与之对应的地。天是因为地的存在而存在,地是因为天的存在而存在。
艮兑之阴阳是化育关系,这里的化育是指:产生、孕育、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艮兑两卦之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孕育创造出新事物。从伏羲易理论的角度来看,大家对照《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圆图方位,兑宫在东南,艮宫在西北,此方位正与中国这块土地的地理环境相符。从中原的角度来看,东南为大海、西北为高原,东南为兑宫方位,西北为艮宫方位,正好符合《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所揭示的规律,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华大地上孕育出的人群有无比的创造力,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与智慧,这样才有了中华民族至少六千年的生生不息。也正是由于艮兑的阴阳作用,使得中华大地上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能永世存在和发展,不断适应时代的变迁,勇站潮头。这些都是化育功能的表现。“人”杰“地”灵不是虚妄之辞,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人与地是会相互感应的。
震巽之阴阳同根关系,这里的同根是指:同一起源,就是震巽两卦都起源于震卦的意思。
坎离之阴阳对立关系,这里的对立是指:完全相反的两种作用。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在外部对对方产生影响与进入到对方内部所产生的影响,在表现上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八卦中的阴阳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不能一讲到阴阳,就只有阴阳对立的片面观念,还要注意区别对待,遵从共性,明辨差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中国古代哲学家门认为:(阴阳)“二��[qì]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
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畔陆担�地之阴�派仙�,阴阳二�沤桓校�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诺慕桓性硕�,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感。
阴,古作“�稹保�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阴”;阳,古作“�[”,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阳”。“�稹弊执咏翊釉疲�意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意为“发散气体”。可见古人是从物质世界的本质――“气体”和气体的“运动”这两个角度定义“阴阳”的。古人不称“阳阴”而称“阴阳”,这与古人的世界起源逻辑有关。其世界创生次序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
“无极”即“混沌”,“混沌”即散漫飘荡的水汽。“太极”即圆心,而圆心的出现是和圆周运动的发生同时刻的。圆周运动的主体就是散漫的水汽。散漫的水汽慢慢旋转起来后,逐渐形成为一根中空的云雾气柱,云雾气柱的进一步加速旋转,就在上下两端产生离心力,离心力使得云雾中的轻扬物质上升而形成“天”,浊重物质下降而形成“地”。“天”和“地”就组成了“世界”(请参考百度百科词条“昆仑”)。由此创生过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诞生于“云雾水汽的旋转”即“混沌的有序化运动”,而有了天地才有阴阳之分(没有了世界,就等于回到世界的前状态――“混沌”)。所以“阴”在“阳”前。
阴,《说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案:这是从天地这一宏观角度论阴阳。天地是古人类所知的最大的阴阳实体。从最大的阴阳实体论阴阳性质,有大阴阳囊括所有小阴阳的意思。
阳,《说文解字》曰:“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高明也,对阴言也。”案:高者,天也;明者,日也。这还是从天地这一宏观角度论阴阳。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案:这是从宇宙起源角度谈到了阴阳,但不是对“阴阳”一词本身进行定义或解说。道者,导也。导者,向也。当混沌水汽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就等于车辆上了正道,开始向目的地前进了。这种在正道上的有序运动导致了太极的诞生。太极就是“一”,它诞生于混沌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的那一时刻。太极一诞生,随后而来的就是天地的出现。天地就是“二”。天气下降、地气蒸腾,二气相合,其结果就是人的诞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万物生灵,人是万物生灵中最灵者,是它们的总代表。随后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种群和数量的平衡。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中国贤哲拈出”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既《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便是讲”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
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这些就是阴阳真正的含意,也是据此所画出的太极图的根本意思所在。国学(医、天文、地理、数术、哲学乃至各家经典)无不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五行和太极参照相应词条)
《童子问易》强调:“乾坤一元,阴阳相倚”,不存在阴阳二元的问题。
01二进制定义
阴阳的二进制定义试图用经典集合论与二值(真假)逻辑来解释阴阳。例如,阴阳可解释为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全集U)”下的两个种概念“阴(集)和阳(集Y)”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变集)”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变集Y)”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补(∪Y=U=1,1-Y=),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阳外延的和或并(+Y=∪Y=U)。
(1998年,1999年。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年第1期)
从顶部观看发现是道家的阴阳双鱼图
总而言之,阴阳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波色子和费米子是物质世界的两种存在,基本粒子中所有的物质粒子都是费米子,是构成物质的原材料(如轻子中的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中微子);而传递作用力的粒子(光子、介子、胶子、W和Z波色子)都是波色子。波色子和费米子正好和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思想一致,即阴物质是波色子,是物质存在的基础,阳物质是费米子,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我们现实世界存在就是以阴物质存在的基础而表现出阳物质形式。哲学家时效波指出:惯性维护平衡(阴)与作用造成变化(阳)是物质最基本的属性矛盾,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矛盾。天体量子物理学家纳西姆Haramein发现,爱因斯坦方程得出引力是由坍缩和弯曲产生的,但是不只是弯曲才能产生引力,卷曲同样也可以,这种卷曲可以比喻成把水从下水道排放出去时,水产生的旋转,产生了角动量,所以当我们给时空加上一个力矩(Torque)后,我们所看到的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景象――双环面U4气泡时空复合体,就是一个球在南北两极上各有一个洞相连的样子,另外因为它有柯氏力(柯氏力就是使水〔也就是流体〕在北半球朝另一个方向旋转的力,在另一边,在南半球则让飓风〔同样是流体〕朝相反方向旋转),因为柯氏力被加到了场方程中,当我们把环面的因素和柯氏力这个第二因素加到时空复合体之上,得到的就是这个双环面结构――双环面复合体,这样一种动力形式,从顶上看,我们也可以将它看成是一个旋转着的“阴阳”图案。
据学者胡阳、李长铎考证,“斯比赛尔所编着的《中国文史评析》一书中已将《易图》称之为2的乘方,二进制。以中国《易图》为标志的二进制在欧洲最迟出现于1660年。”
从根本上不同于01二进制定义,阴阳的-+两极定义赋予阴阳有别于西方的独特逻辑与数学抽象。因为没有独特逻辑基础,阴阳在数千年来一直没有达到独特科技哲学的高度。这为科学与不科学的甚至是迷信的各种解释提供了方便。在近几十年里,对阴阳的-+两极科学解释已在西方科技期刊与书籍出现。此两极解释是建筑在宇宙的正负能量、输入-输出的正负两极、正负电荷等基础之上。这一不同的本体论导致了不同的数学抽象。此两极解释导致阴阳一号(YY1)基因调控(拟制与激活)蛋白的发现与命名、贝叶斯阴阳学习机(Bayesian YinYang Learning Machinery)、阴阳两极集合(YinYang Bipolar Sets)、阴阳两极逻辑(YinYang Bipolar Logic)、阴阳两极几何(YinYang Bipolar Geometry)、阴阳两极原子(YinYang Bipolar Atom)、两极量子细胞自动机(Bipolar Quantum Cellular Automata)、阴阳两极相对论(YinYang Bipolar Relativity)等科学概念。
摘自柯易阳《周易易经入门通说》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气(柯易大道注:原本为“�拧保┙桓校�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就是古代易学家们对阴阳概念最好、最完备的阐述。这种阐述虽然详尽但过于抽象也过于概括,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以下我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数学
我们都知道二进制数,二进制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发明,并让计算机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工具。二进制的实质是通过两个数字“0”和“1”来描述事件。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许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虚拟地描述现实中存在的事件,并能通过给定的条件和参数模拟事件变化的规律。二进制的计算机几乎是万能的,能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完美复制,并且还能根据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模拟在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各种实验。但是,不论计算机能给我们如何多变、如何完美、如何复杂的画面,其本源只是简单的“0”和“1”。“0”和“1”在计算机中通过不同的组合与再组合,模拟出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
莱布尼茨临终忏悔,在1716年《致�岳酌上壬�的信――论中国的自然神教》中承认了自己的二进制源于《易经》的过程和途径。
在易学中,我们前辈圣贤们都毫不怀疑地肯定阴阳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他们不断地使用阴阳进行组合和再组合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八卦。这里我们来利用二进制对阴阳概念进行置换,用“阴”来表示“0”,用“阳”来表示“1”,数的二进制就等同于自然界的“阴”和“阳”,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两种“能量”。那么同样是二进制,同样是阴阳,既然二进制的“0”和“1”通过计算机里能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纷繁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阴阳为什么不能形成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呢?当然能,因为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阴阳两种能量就是计算机世界中虚拟的二进制。所以说自然界中“阴阳”能量就像电脑中的“二进制”一样,真实地构成了我们纷繁复杂的“万有”世界。区别在于自然界的“阴阳”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两种“阴阳”能量存在着各自的特性和规律,并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计算机中的“0”和“1”只能按照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来运行,不能体现现实世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特性,不能完全复制现实世界中“阴”和“阳”的全部特征和规律。
在《易经》里,我们知道所有的“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两种爻来构成的,易学里的“阴阳爻”不但继承了自然界“阴阳”的符号,同时还复制了自然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规律,并通过阴阳、五行、干支等文字符号以及“卦”的图形符号模拟了阴阳能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虽然它不能像计算机一样形象地、切实地给人们一种感性认识,但它能抽象地通过阴阳的变化规律和朴素的符号来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万有”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所以自然世界的“阴”“阳”作为基础切实地造就了复杂的现实世界,计算机的“0”和“1”形象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一切现象,易学中的“卦”和“阴阳爻”抽象地揭示了自然界存在的事件和其变化规律。
所以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详见《易经与万物公式》)
另外,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全集U)”下的两个种概念“阴(集X)和阳(集Y)”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集”肯定对象阴的属性,而否定“阳”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集”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而肯定“阳”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X∩Y=0),而又互补(X∪Y=U=1,1-Y=X),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阳外延的和或并(X+Y=X∪Y=U)。
医学
《庄子・天下》中说“易以道阴阳”。阴阳五行是易学的基础,也是中医学的基础。中医强调人体整体性,然后将整体分为对立统一的两个属性――阴阳。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生病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治病的根本是帮助病人调节阴阳使其达到阴阳平衡的过程,如果一个人阴阳平衡了,身体自然会健康。
中医里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阴阳。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
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夜间尿多,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亡阴:烦躁不安,口渴欲饮,气喘,汗出如油而热,四肢温和,舌红而干,脉洪实或躁疾,按之无力。
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
而五行相生相克成为中医学调理阴阳平衡的手段。如: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中医会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方式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实现人体整体的健康。
虽然我们现代人还不能完全理解阴阳以及五行的本质,但我们的确能根据这种阴阳五行调和的理论给人类带来了健康,减少了疾病。有医学家主张抛弃中医,就像我们以前抛弃《易经》和古老的中国文化一样。我但愿这种愚蠢的思想不会变成现实,因为中医理论是所有医学中最好的理论,它研究的内容已经渗透到人体的本源,而西方医学是仅仅从解剖学的角度通过我们眼睛看到的事物和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理论。这个理论是不能与中医同日而语的。我们有些医学专家太浮躁,自己不能理解这种高级的知识和理论就认为是垃圾、应该抛弃。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现代易学研究者真正务实地进行易学探索(而不是靠着易学大树,冒名易学大师去运势骗钱),中国医学(包括针灸和筋络学)必将领导世界医学的潮流。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我国古代医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
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这些病证的名称中虽然都有阴阳,但实质上都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
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
以上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