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姓名知识,我国十八个朝代名称的命名理据,易经网推荐姓名,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我国十八个朝代名称的命名理据
关于我国各朝各代的命名我们从未一直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今天我们就谈谈我国十八个朝代名称的命名理据。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纷繁。历朝的开国皇帝面临首要大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名不正言不顺,国号确立标志新朝诞生。《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纵观中国历史,国号命名来由,大致有五:(一)源自部族、部落联盟之名称;(二)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或爵位;(三)源于创建者原统治区域;(四)源于宗族关系;(五)寓意求吉。中国历史上有18个朝代,兹将其具体国号及来由分别胪列于下:
1、夏(约2070-前1600): 传说“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称政权为“夏”。另,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之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前1600-前1046):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故以“商”为部族称谓。“汤”灭“夏”后,遂以“商”为国名。后“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以“殷”或“殷商”称之。
3、周(约前1046-前256):周部落到“古公��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周武王灭殷后,以“周”为朝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洛邑”位于“镐”的东面,故分别以“西周”和“东周”区别之。
4、秦(前221-前206):“秦”为古部落名,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周王赐姓为“嬴”,并赐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陇西谷名)。后来,“襄”救周有功被封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朝。
5、汉(前206-公元220):秦末,群雄竞起。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以都城方位分“西汉”“东汉”,从时间上划为“前汉”和“后汉”。
6、魏(220-280):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221-263):刘备占据四川为活动地区,“蜀”为四川简称,故政权称“蜀”。史称“蜀汉”,意即东汉的继续。
8、吴(222-280):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265-420):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其子司炎继其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为“晋”。
10、隋(581-618):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用此封爵,称为“随朝”。因“随”有“走”的意思,恐其不祥,故改为“隋”。
11、唐(618-907):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追封“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隋恭帝杨侑建唐朝。
12、辽(契丹族,907-1125):原称“契丹”,因居辽河上游故改名为“辽”。
13、宋(960-1279):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于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任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因发迹于宋州,故以“宋”为国号。
14、西夏(党项羌族1038-1227):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之故称“大夏”。因其位西部,宋人称之为“西夏”。
15、金(女真族,1115-1234):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针对“辽”在契丹语是“铁”的意思,命名为“金”,含比铁更硬更强,足可胜“辽”之意。
16、元(蒙古族,1206-1368):元世祖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句之“元”为国号,含“大”和“首”双重意。
17、明(1368-1644):朱元璋为元末起义军首领之一,曾信仰白莲教。白莲教义“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故又名“光明教”。白莲教首领韩山童称“明王”,其子韩林儿称“小明王”。朱元璋曾任小明王左副元帅。建立新朝后,国号称“明”。
18、清(满族,1616-1911):满族本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据说是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以上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