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虞翻曰:象谓三才成八卦之象。 乾坤列东,艮兑列南,震巽列西,坎离在中,故八卦成列,则象在其中。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是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虞翻曰:谓参重三才为六爻,发挥刚柔,则爻在其中。 六画称爻。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虞翻曰:谓十二消息。 九六相变,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故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虞翻曰:谓系彖象九六之辞,故动在其中。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者也。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虞翻曰:动,谓爻也。 爻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爻象动内,吉凶见外。 吉凶生而悔吝着,故生乎动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
虞翻曰:乾刚坤柔,为六子父母。 干天称父,坤地称母; 本天亲上,本地亲下,故立本者也。
变通者,趣时者也。
虞翻曰:变通配四时,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虞翻曰:贞,正也。 胜,灭也。 阳生则吉,阴消则凶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陆绩曰:言天地正,可以观瞻为道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荀爽曰:离为日。 日中之时,正当离位,然后明也。 月者,坎也。 坎正位冲离,冲为15日,月当日冲,正值坎位。 亦大圆明,故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言日月正当其位,乃大明也。
陆绩曰:言日月正,以明照为道矣。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虞翻曰:一谓乾元。 万物之动,各资天一阳气以生,故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干,确然示人易矣。
虞翻曰:阳在初弗用,确然无为,潜龙时也。 不易世,不成名,故示人易者也。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虞翻曰:隤,安。 简,阅也。 坤以简能,阅内万物,故示人简者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
虞翻曰:效法之谓坤,谓效三才以为六画。
象也者,象此者也。
虞翻曰:成象之謂乾,謂聖人則天之象,分為三材也。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
虞翻曰:內初,外上也。陽象動內則吉見外,陰爻動內則凶見外也。
功業見乎變,
荀爽曰:陰陽相變,功業乃成者也。
聖人之情見乎辭。
崔憬曰:言文王作卦爻之辭,所以明聖人之情陳於易象。
天地之大德曰生,
孔穎達曰:自此以下,欲明聖人同天地之德,廣生萬物之意也。言天地之盛德,常生萬物,而不有生,是其大德也。
聖人之大寶曰位。
崔憬曰:言聖人行易之道,當須法天地之大德,寶萬乘之天位。謂以道濟天下為寶,而不有位,是其大寶也。
何以守位?曰仁。
宋衷曰:守位當得士大夫公侯,有其仁賢,兼濟天下。
何以聚人?曰財。
陸績曰:人非財不聚,故聖人觀象制器,備物盡利,以業萬民而聚之也。蓋取聚人之本矣。
理財正辭,禁人為非曰義。
荀爽曰:尊卑貴賤,衣食有差,謂之理財。名實相應,萬事得正,謂之正辭。咸得其宜,故謂之義也。
崔憬曰:夫財貨人所貪愛,不以義理之,則必有敗也。言辭人之樞要,不以義正之,則必有辱也。百姓有非,不以義禁之,則必不改也。此三者皆資於義,以此行之,得其宜也。故知仁義與財,聖人寶位之所要也。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
虞翻曰:庖犧,太昊氏,以木德王天下。位乎乾五,五動見離,離生木,故知火化。炮啖犧牲,號庖犧氏也。
仰則觀象於天,
荀爽曰:震巽為雷風,離坎為日月也。
俯則觀法於地,
《九家易》曰:艮兌為山澤也。地有水火五行八卦之形者也。
觀鳥獸之文,
荀爽曰: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之屬是也。
陸績曰:謂朱鳥、白虎、蒼龍、玄武四方二十八宿,經緯之文。
與地之宜,
《九家易》曰:謂四方四維八卦之位,山澤高卑五土之宜也。
近取諸身,
荀爽曰: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也。
遠取諸物,
荀爽曰:乾為金玉,坤為布釜之類是也。
於是始作八卦,
虞翻曰:謂庖犧觀鳥獸之文則天,八卦效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乃四象所生,非庖犧之所造也。故曰:象者,像此者也。則大人造爻象以象天,卦可知也。而讀易者,咸以為庖犧之時,天未有八卦,恐失之矣。天垂象,示吉凶,聖人象之,則天已有八卦之象。
以通神明之德,
荀爽曰:乾坤為天地,離坎為日月,震巽為雷風,艮兌為山澤,此皆神明之德也。
以類萬物之情。
《九家易》曰:六十四卦,凡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策,策類一物,故曰類萬物之情。以此庖犧重為六十四卦明矣。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虞翻曰:離為目,巽為繩。目之重者唯罟,故結繩為罟。坤二五之乾成離。巽為田,坤亦稱田,以罟取獸曰畋,故取諸離也。
庖犧氏沒,神農氏作。
虞翻曰:沒,終。作,起也。神農以火德繼庖犧王。火生土,故知土則利民播種,號神農氏也。
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虞翻曰:否四之初也。巽為木,為入;艮為手;乾為金。手持金以入木,故斲木為耜。耜止所踰,因名曰耜。艮為小木,手以橈之,故揉木為耒。耒耜,耔器也。巽為號令,乾為天,故以教天下。坤為田,巽為股,進退。震足動耜,艮手持耒,進退田中,耕之象也。益萬物者莫若雷風,故法風雷而作耒耜。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虞翻曰:否五之初也。離象正上,故稱日中也。艮為徑路。震為足,又為大塗。否乾為天,坤為民,故致天下之民象也。坎水艮山,群珍所出,聚天下貨之象也。震升坎降,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噬嗑食也,市井交易,飲食之道,故取諸此也。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
虞翻曰:變而通之以盡利,謂作舟檝,服牛乘馬之類,故使民不倦也。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虞翻曰:神謂乾。乾動之坤,化成萬物,以利天下。坤為民也。象其物宜。故使民宜之也。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陸績曰:陰窮則變為陽,陽窮則變為陰,天之道也。庖犧作網罟,教民取禽獸,以充民食。民眾獸少,其道窮,則神農教播殖以變之。此窮變之大要也。窮則變,變則通,與天終始,故可久。民得其用,故无所不利也。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九家易》曰:黃帝以上,羽皮革木,以禦寒暑。至乎黃帝,始制衣裳,垂示天下。衣取象乾,居上覆物。裳取象坤,在下含物也。
虞翻曰:乾為治,在上為衣。坤下為裳。乾坤萬物之縕,故以象衣裳。乾為明君,坤為順臣,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故天下治。蓋取諸此也。
刳木為舟,剡木為檝,舟檝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九家易》曰:木在水上,流行若風,舟檝之象也。此本否卦九四之二。刳,除也。巽為長,為木,艮為手;乾為金;艮手持金,故「刳木為舟,剡木為檝」也。乾為遠天,故「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矣。法渙而作舟檝,蓋取斯義也。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虞翻曰:否上之初也。否乾為馬,為遠;坤為牛,為重。坤初之上,為引重。乾上之初,為致遠。艮為背,巽為股,在馬上,故乘馬。巽為繩,繩束縛物,在牛背上,故服牛。出否之隨,引重致遠,以利天下,故取諸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干寶曰:卒暴之客,為奸寇也。
蓋取諸豫。
《九家易》曰:下有艮象。從外示之,震復為艮。兩艮對合,重門之象也。柝者,兩木相擊以行夜也。艮為手,為小木,為止持;震為足,又是木,為行;坤為夜。即手持柝木夜行,擊門之象也。坎為盜,暴水暴長无常,故以待暴客。既有不虞之備,故取諸豫也。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虞翻曰:晉上之三也。艮為小木。上來之三,斷艮,故斷木為杵。坤為地,艮手持木,以掘坤三,故掘地為臼。艮止於下,臼之象也。震動而上,杵之象也。震出巽入,艮手持杵,出入臼中,舂之象也,故取諸小過。本无乾象,故不言以利天下也。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虞翻曰:无妄五之二也。巽為繩,為木;坎為弧;離為矢,故弦木為弧。艮為小木。五之二,以金剡艮,故剡木為矢。乾為威,五之二,故以威天下。弓發矢應,而坎雨集,故取諸睽也。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虞翻曰:无妄,兩象易也。无妄乾在上,故稱上古。艮為穴居,乾為野,巽為處,无妄乾人在路,故穴居野處。震為後世,乾為聖人,後世聖人,謂黃帝也。艮為宮室,變成大壯,乾人入宮,故易以宮室。艮為待,巽為風,兌為雨,乾為高,巽為長木,反在上,為棟。動起,故上棟。下宇,謂屋邊也。兌澤動下,為下宇。无妄之大壯,巽風不見。兌雨隔震,與乾絕體。故「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者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虞翻曰:中孚,上下易象也。本无乾象,故不言上古。大過乾在中,故但言古者。巽為薪,艮為厚,乾為衣,為野,乾象在中,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穿土稱封。封,古窆字也。聚土為樹,中孚无坤坎象,故不封不樹。坤為喪期,謂從斬衰至緦麻。日月之期數,无坎離日月坤象,故喪期无數。巽為木,為入處;兌為口;乾為人;木而有口,乾人入處,棺斂之象。中孚艮為山丘,巽木在裏,棺藏山陵,槨之象也,故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九家易》曰:古者无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夬本坤世,下有伏坤,書之象也。上又見乾,契之象也。以乾照坤,察之象也。夬者,決也。取百官以書治職萬民,以契明其事。契,刻也。大壯進而成夬,金決竹木,為書契象,故法夬而作書契矣。
虞翻曰:履上下象易也。乾象在上,故復言上古。巽為繩,離為罔罟,乾為治,故結繩以治。後世聖人,謂黃帝、堯、舜也。夬旁通剝,剝坤為書,兌為契,故易之以書契。乾為百。剝艮為官,坤為眾臣,為萬民,為迷暗。乾為治。夬反剝,以乾照坤。故「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故取諸夬。大壯、大過、夬,此三蓋取直兩象,上下相易,故俱言易之。大壯本无妄。夬本履卦。乾象俱在上,故言上古。中孚本无乾象,大過乾不在上,故但言古者。大過亦言後世聖人易之,明上古時也。
是故易者,象也。
干寶曰:言是故,又總結上義也。
虞翻曰:易謂日月,在天成八卦象,縣象著明,莫大日月是也。
象也者,像也。
崔憬曰:上明取象以制器之義,故以此重釋於象。言易者象於萬物。象者,形象之象也。
彖者,材也。
虞翻曰:彖說三才,則三分天象。以為三才,謂天地人之道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虞翻曰:動,發也。謂兩三才為六畫,則發揮剛柔而生爻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虞翻曰:爻象動內,則吉凶見外;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故曰著。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
崔憬曰:此明卦象陰陽與德行也。陽卦多陰,謂震、坎、艮,一陽而二陰。陰卦多陽,謂巽、離、兌,一陰而二陽也。
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
虞翻曰:陽卦一陽,故奇。陰卦二陽*,故耦。謂德行何可者也。
*「陰卦二陽」原文誤作「陰卦二陰」。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韓康伯曰:陽,君道也。陰,臣道也。君以无為統眾,无為則一也。臣以有事代終,有事則二也。故陽爻畫一,以明君道必一。陰爻畫兩,以明臣體必二。斯陰陽之數,君臣之辯也。以一為君,君之德也。二居君位,非其道也。故陽卦曰君子之道也,陰卦曰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翟玄曰:此咸之九四辭也。咸之為卦,三君三民,四獨遠陰,思慮之爻也。
韓康伯曰:天下之動,必歸於一。思以求朋,未能寂。寂以感物,不思而至也。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
韓康伯曰:夫少則得,多則惑。塗雖殊,其歸則同。慮雖百,其致不二。苟識其要,不在博求。一以貫之,百慮而盡矣。
天下何思何慮?
虞翻曰:易无思也。既濟定,六位得正,故何思何慮。
日往則月來,
虞翻曰:謂咸初往之四,與五成離,故日往。與二成坎,故月來。之外日往,在內月來,此就爻之正者也。
月往則日來,
虞翻曰:初變之四,與上成坎,故月往。四變之初,與三成離。故日來者也。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虞翻曰:既濟體兩離坎象,故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
虞翻曰:乾為寒,坤為暑,謂陰息陽消,從姤至否,故寒往暑來也。
暑往則寒來,
虞翻曰:陰詘陽信,從復至泰,故暑往寒來也。
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崔憬曰:言日月寒暑。往來雖多,而明生歲成,相推則一,何思何慮於其間哉!
往者屈也,
荀爽曰:陰氣往則萬物屈者也。
來者信也,
荀爽曰:陽氣來則萬物信者也。
屈信相感則利生焉。
虞翻曰:感,咸象,故相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故利生。利生謂陽出震,陰伏藏。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荀爽曰:以喻陰陽氣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虞翻曰:蟄,潛藏也,龍潛而蛇藏。陰息初,巽為蛇。陽息初,震為龍。十月坤成,十一月復生。姤巽在下,龍蛇俱蟄。初坤為身。故「龍蛇之蟄,以存身」。
侯果曰:不屈則不信,不蟄則无存,則屈蟄相感而後利生矣。以況无思得一,則萬物歸思矣。
莊子曰:古之畜天下者,其治一也。《記》曰:通於一萬事畢,无心得鬼神服。此之謂矣。蠖,屈行蟲。郭璞云:蝍[虫就]也。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姚信曰:陽稱精,陰為義。入在初也。陰陽在初,深不可測,故謂之神。變為姤復,故曰致用也。
韓康伯曰:精義,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者也。理入寂一,則精義斯得,乃用无極也。
干寶曰:能精義理之微,以得未然之事,是以涉於神道,而逆禍福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九家易》曰:利用,陰道用也。謂姤時也。陰升上兌,則乾伏坤中,屈以求信,陽當復升。安身,嘿處也。時既潛藏。故利用安身,以崇其德。崇德,體卑而德高也。
韓康伯曰:利用之道,皆安其身而後動也。精義由於入神以致其用,利用由於安以崇其德。理必由乎其根,歸根則寧,天下之理得也。若役其思慮,以求動用,忘其安身,以殉功義,則僞彌多而理愈失,名彌美而累愈彰矣。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荀爽曰:出乾之外,无有知之。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虞翻曰:以坤變乾,謂之窮神。以乾通坤,謂之知化。乾為盛德,故德之盛。
侯果曰:夫精義入神,利用崇德,亦一致之道極矣。過斯以往,則未之能知也。若窮於神理,通於變化,則德之盛者能矣。
《易》曰:困于石,據於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孔穎達曰:上章先言利用安身,可以崇德。若身危辱,何崇之有?此章引困之六三。履非基位,欲上于四,四自應初,不納于已,是困於(九四之石也。三又乘二,二是剛物,非已所乘,是據於)九二之蒺藜也。又有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之象也。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虞翻曰:困本咸。咸三入宮,以陽之陰,則二制坤,故以決咸。為四所困,四失位惡人,故非所困而困焉。陽稱名,陰為辱,以陽之陰下,故名必辱也。
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
虞翻曰:謂據二,二失位,故非所據而據焉。二變時,坤為身,二折坤體,故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陸績曰:六三從困辱之家,變之大過,為棺椁死喪之象,故曰死期將至,妻不可得見。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
孔穎達曰:前章先須安身,可以崇德。故此明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是有利也。故引解之上六以證之矣。
子曰:隼者,禽也。
虞翻曰:離為隼,故稱禽。言其行野容如禽獸焉。
弓矢者,器也。
虞翻曰:離為矢,坎為弓,坤為器。
射之者,人也。
虞翻曰:人,賢人也。謂乾三。伏陽出而成乾,故曰射之者人。人則公,三應上,故上令三出而射隼也。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虞翻曰:三伏陽,為君子。二變時,坤為身,為藏器,為藏弓矢,以待射隼。艮為待,為時。三待五來之二,弓張矢發,動出成乾,貫隼入,大過死,兩坎象壞,故何不利之有。《象》曰:以解悖,三陰小人,乘君子器,故上觀三出,射去隼也。
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後動者也。
虞翻曰:括,作也。震為語,乾五之坤二成坎弓,離矢動以貫隼,故語成器而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
虞翻曰:謂否也。以坤滅乾,為不仁不義。坤為恥,為畏。乾為仁,為義者也。
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
虞翻曰:否乾為威,為利。巽為近利。謂否五之初,成噬嗑市。離日見乾,為見利;震為動,故不見利不動。五之初,以乾威坤,故不威不懲。震為懲也。
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虞翻曰:艮為小。乾為大。五下威初,坤殺不行,震懼虩虩,故小懲大誡。坤為小人,乾為福。以陽下陰,民說無疆,故小人之福也。
《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九家易》曰:噬嗑六五,本先在初,處非其位,小人者也。故歷說小人所以為罪,終以致害,雖欲為惡,能止不行,則无咎。
侯果曰:噬嗑初九爻辭也。校者,以木夾足止行也。此明小人因小刑而大誡。乃福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虞翻曰:乾為積善,陽稱名。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虞翻曰:坤為積惡,為身。以乾滅坤,故滅身者也。
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
虞翻曰:小善謂復初。
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
虞翻曰:小惡謂姤初。
故惡積而不掩,
虞翻曰:謂陰息姤至遯,子弑其父,故惡積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虞翻曰:陰息遯成否,以臣弑君,故罪大而不可解也。
《易》曰:何校滅耳,凶。
《九家易》曰:噬嗑上九爻辭也。陰息初升五,所在失正,積惡而罪大,故為上所滅。善不積,斥五陰爻也。聰不明者,聞善不聽,聞戒不改,故凶也。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崔憬曰:言有危之慮,則能安其位不失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崔憬曰:言有亡之慮,則能保其存者也。
亂者,有其治者也。
崔憬曰:言有防亂之慮,則能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虞翻曰:君子,大人。謂否五也。否坤為安。危,謂上也。
翟玄曰:在安慮危。
存而不忘亡,
荀爽曰:謂除戎器,戒不虞也。
翟玄曰:在存而慮亡。
治而不忘亂,
荀爽曰:謂思患而逆防之。
翟玄曰:在治而慮亂。
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虞翻曰:坤為身。謂否反成泰,君位定於內,而臣忠於外,故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
荀爽曰:存不忘亡也。
繫于包桑。
荀爽曰:桑者,上玄下黃。乾坤相包以正,故不可忘也。
陸績曰:自此以上,皆謂否陰滅陽之卦。五在否家,雖得中正,常自懼以危亡之事者也。
子曰:德薄而位尊,
虞翻曰:鼎四也。則離九四,凶惡小人,故德薄。四在乾位,故位尊。
知小而謀大,
虞翻曰:兌為小知,乾為大謀,四在乾體,故謀大矣。
力少而任重,
虞翻曰:五至初,體大過,本末弱,故力少也。乾為仁,故任重。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鮮不及矣。
虞翻曰:鮮,少也。及,及于刑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刑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孔穎達曰:言不能安身,智小謀大,而遇禍也。故引鼎九四以證之矣。
子曰:知幾其神乎。
虞翻曰:幾,謂陽也。陽在復初稱幾,此謂豫四也。惡鼎四折足,故以此次言豫四知幾,而反復初也。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虞翻曰:豫上,謂四也。四失位諂瀆。上謂交五,五貴;震為笑言,笑言且諂也,故上交不諂。下謂交三,坎為瀆,故下交不瀆。欲其復初得正元吉,故其知幾乎。
其知幾乎?
侯果曰:上謂王侯,下謂凡庶。君子上交不至諂媚,下交不至瀆慢,悔吝无從而生,豈非知微者乎。
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虞翻曰:陽見初成震,故動之微。復初元吉,吉之先見者也。
韓康伯曰:幾者,去无入有。理而未形者,不可以名尋,不可以形覩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玄照鑒於未形也,合抱之木,起於毫末,吉凶之彰,始乎微兆,故言吉之先見。
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
孔穎達曰:前章言精義入神,此明知幾入神之事,故引豫之六二以證之。
崔憬曰:此爻得位居中,於豫之時,能順以動而防於豫。如石之耿介,守志不移,雖暫豫樂,以其見微,而不終日,則能貞吉,斷可知矣。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
姚信曰:此謂豫卦也。二下交初,故曰知微。上交於三,故曰知彰。體坤處和,故曰知柔。與四同功,故曰知剛。
萬夫之望。
荀爽曰:圣人作而万物覩。
干宝曰:言君子苟达于此,则万夫之望矣。 周公闻齐鲁之政,知后世彊弱之势; 辛有见被发而祭,则知为戎狄之居。 凡若此类,可谓知几也。 皆称君子。 君子则以得几,不必圣者也。
子曰:颛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虞翻曰:几者,神妙也。 颜色知微,故殆庶几。 孔子曰:回也其庶几乎。
有不善未尝不知,
虞翻曰:复以自知。 老子曰:自知者明。
知之未尝复行也。
虞翻曰:谓颜色回不迁怒,不贰过。 克己复理,天下归仁。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