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生肖 2024年11月21日
354,758 浏览

易经网推荐姓名知识,古人取名字是件很讲究的人生大事,易经网推荐姓名,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其一:取字最常见的方法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曰原”。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杜甫,字子美,“甫”的解解释则是“古代美男子的称呼”;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意义相同。再如毛泽东,字润之,“泽”与“润”含义也相近。
  其二: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就是意义相反;再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其名熹,字元晦,“熹”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黄损,字益之,徐退,字进之,“损”与“益”,“退”与“进”,都正好可组成反义词,这类虽然不多,但细细品味也别有一番意思。
  其三: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连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陆龙,字在田,钱谦,字受益,高明,字则诚,李宗仁,字德邻,这一种又是根据某一成语而来:此类成语分别是:“见龙在田”,“谦受益”,“明则诚”,“德不孤,必有邻”。还有一部分由于词义的变迁,现在已经很难看出他们的名和字之间的联系了,但如果我们深入的去了解,还是可以找到其中的奥秘。例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中解释:轲“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由此可见孟子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一中情况。再如:苏轼,名轼。字子瞻。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有“君冯(凭)轼而观之”的句子,而“瞻”就有“向前看”的意思。从这里来看苏轼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第三中情况。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人雅趣其多,因而取字的方法也十分有趣而多样,不是简单的概括所能完成的。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古人名和字的关系,也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北宋词人“秦观”中“观”的读音是读guān,还是guàn时,我们不妨通过他的字去推断。秦观,字少游,从他的字我们可以断定是读guān。
  一般来说,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比如,据《论语》记载,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一般地说,自称名的场合,常是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同样地,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而为礼貌。尤其是下级谈及上级、臣子谈及君王、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多。如西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子卿自是苏武的字。我们再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因为失言,他竟直呼严武父亲的大名。这下可把严武弄火了,他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严武“回骂”又升一级,可见当时称谓要求之严格!
  下面是一些古代人物的名,如果有兴趣的话你不妨去查一下他们的字,再看一下他们名和字之间的关系。
  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刘向字(原名更生,字子政)曹操字(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陶潜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柳宗元字(子厚)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袁枚字(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刘基字(伯温)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叶绍钧字(字秉臣、圣陶)另外:
  古人名与字连带关系.考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姓、名、字三者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姓名的结构体系.<<白虎通>>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名与字的连带关系构成有以下11种:
  同义互训.诸葛亮字孔明,屈原名平字原,亮与明,平与原,都是同义词,可以互相注释.
  反义相对.韩愈字退之,黄损字益之,愈与退,损与益,都是反义词.
  联义推想.关羽字云长,是由羽毛推想到云的.赵家驹字千里,由驹而及千里.
  联义指实.赵云字子龙,陆云字士龙,由云联想而指出实物龙.
  辨物统类.如范泰横字宗山,周鼎字伯器,泰衡为山类,鼎为器类.
  原名加辞.如杜牧字攸之.
  干支五行.秦白丙字乙,纯属天干相配.楚公子午字子庚,天干地支相配.
  形体离合.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
  形体增省.如秦桧字会之,顾媚字媚生.
  成语贯穿.如魏哲字知人,出自”知人之哲”,钱谦益字受之,取自”谦受益”.
  表白思慕.顾祖禹字景龙,雷渊字希颜,名直取仰慕者之名,字作注释.
  古人的“名”和“字”是同一人的不同代号,它们之间不公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在结构方面也有一定的联系。其格式大体有以下十种。
  一、并列式:即“名”和“字”是同一属性的两种形态或两个方面如:周瑜字公瑾、谯玄字君黄,“瑜”“瑾”都是玉器,“玄”“黄”同属颜色范畴。
  二、连贯式:即用一个双音词的词头词尾分别做一个人的“名”和“字”。如:朱云字游,李纲字伯纪,这两人的“名”和“字”,如果连贯起来,分别为“云游”“纲纪”。
  三、注释式:即“名”“字”这间有互注的功能。如:孙策字伯符,“策”是占卜用的蓍草,可解作符命;祢衡字正平,不偏不倚,平平稳稳,就可称之为“衡”;陈师道字履常,履行常规惯例,无疑就是遵循和师法先贤的道德规范。
  四、对立式:即“名”与“字”的含义相悖逆,如:吕蒙字子明、朱嘉字仲晦、王绩字无功,“蒙”与“晦”一正一反,“绩”是业绩、勋绩之谓,然而有绩却无功,也自相矛盾。
  五、纵横式:即“名”与“字”分别为经向和纬向。如:张敞字子高、文彦博字宽夫、崔浩字伯深,其中,“宽敞”对“崇高”、“博大”对“宽厚”、“浩渺”对“深远”、形如座标。
  六、因果式:即“名”与“字”之间是因果关系。如:鲍照字明远,之所以远近明亮,是因为日月当空照耀;吕夷简字坦夫,即有夷平坎坷的前提,道途当然会坦通无阻;刘安世字器之,才可治世、安天下,受到器重那是必然的。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扣合为“巩固”。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东汉文学家王充,字仲任,“充”与“任”属性相同。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切。东晋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涛”之意,寓有履行常规惯例、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表达了远大的志向。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明朝冯梦龙,字犹龙,同用一个“龙”字。明末清初戏曲家李玉,字玄玉,同用一个“玉”字。因果式:名与字互为因果,揭示出事物的规律。南宋辛弃疾,字幼安,从小根除病疾,自然得获安康。元朝马致远,字千里,骏马奔驰可致千里之意。推导式:以其名而推导其字,反之亦然。如唐张九龄,字子寿,“九龄”正属“童子之寿”也。呼应式:名与字互相呼应,揭示出意义。如东晋郭璞,字景纯,正是“璞玉”同“纯良”呼应。清孔尚任,字举重,“任”同“重”呼应,寓有“任重道远”之意。仿照式:名字仿效前人,互为使用。南宋陆游,字务观,其名字仿效了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西汉司马相如因慕战国蔺相如,把小名“尤子”改为“相如”。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文化趣谈:古人的姓氏与名字的由来与涵义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人的姓名,是人类为区分个体,给每个个体给定的特定名称符号,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它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以汉族人为代表的中国人,其姓名都由姓氏与名字两部分组成,而且姓氏在在前,名字在后。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各有用途,涵义不同。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氏与名字十分珍重,它源自于古代兴起于唐朝,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今天乐�C就说说这方面的事情,期望更多的朋友从中领悟到我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姓的由来
  从字体上分析,“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许慎在《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姓”字的:“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在《白虎通德论》也说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也有描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些都说出了一个同样的意思:“姓”的本义是“生”。因为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唯一能确定的尊亲。因此可以这么理解:“姓”是一个集合名词,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是家族的标识(简称“族号”),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
  那么,姓是怎么来的呢?古人都有哪些姓呢?据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t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姒、子、姬、、风、赢、己、任、吉、芊、曹、祁、�u、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
  因此说,“姓”实际上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它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2、氏的由来
  “氏”这个称号是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衍生出来的。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所以可以这么说:“氏”是姓的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因此说,“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都有严格规定。而到了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其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说的“姓”或“姓氏”,实际上大多就是“氏”。如:�佟⒓А⒔�、妫、赢等,这些才是最早的真正的“姓”。除此之外,如:马、龙、柳、李、花、叶、谷、麻、林、江、金、石等,是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齐、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司徒、司马、宰、上官、太史、王、侯、公孙等,是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氏(由于古代诸侯纷争频繁,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氏很多);姚、东方、西门、东郭、南、欧阳、陶、巫、卜等,是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氏;唐、虞、夏、商、周、殷以及文、武、穆、康、庄、成等,是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氏。其他还有多种变种与突变情况,如帝王赐姓、为避灾难而改姓(如司马迁后裔改姓冯或同,、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嫌原姓复杂或字多而改姓、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以及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为姓(如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姓或“金”姓)。可要注意啦,同姓不一定是本家哟。
  3、名的由来与取名习惯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它是每个人的代号。“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解字》对“名”是这样解释的:“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黄昏后,天暗黑了,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不过还真有点传说的意味。后来,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取“名”讲究起来。
  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商代人取名,崇尚以天干为名,如太乙、盘庚、帝辛、武丁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提出“信”、“义”、“象”、“假”、“类”所谓的“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取名除了应注意的“五则”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秦汉以后,一些朝代还增加了禁止使用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也直接影响到名字的取舍,魏晋南北朝人盛行以“之”命名或取带“佛”、带“僧”名;唐宋时,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当然,古人取名意向还有:崇尚英武,雄浑劲健;贤淑艳丽,优美动听;见贤思齐、追慕圣人;求长生长寿、借生时节令、以族谱辈分排序,等等。现代人照样还在取名时追崇这些玩意儿,当然也有与时俱进、崇洋媚外搞些更富具时代特色的名字甚至洋名。这些在此不再赘述。
  4、字的由来与命字依据
  我们现在说的“名字”就是“名”和“字”的合称,实际上已经是只有“名”,没有“字”啦!但在古代,就不一样喽,“字”那可是有身份人的象征哦。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同义反复,如屈原的原是他的字而名平,诸葛亮字孔明;二是反义相对,如朱熹(火亮)字元晦,晏殊字同叔;三是连义推想,如赵云字子龙(云从龙),苏轼字子瞻,岳飞字鹏举。这叫“名字相应”。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等。
  5、号的起源与寓意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提到:“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一直不太流行,多数人没有,直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甚至在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明清时期,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
  古人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他们都以居住地环境为号。而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都以旨趣抱负自号。当然也有其他的自号,如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等等。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人称李白为谪仙人;李清照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李三瘦”、“博家之祖”(麻将高手)等;二是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如称王安石王临川;杜甫杜工部,李鸿章为“宰相合肥天下瘦”;三是以封爵、谥号为号,如诸葛亮封武乡侯而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当然,很多社会名流、文人墨客的雅称别号不止一个,比如说,苏轼一生就有14类38个名号,可得且记一阵子啦!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钭肿影核恰懊薄�“字”中的“熹”与“晦”、“睿ǜ�)”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有以号明志的,如宋周敦颐称濂川先生,明归有光称震川先生,王夫之称船山先生等。还有在死后由门人、后人上的尊号(“私溢”),如晋代陶潜的靖节等。谥号,即死后由皇帝颁赐的荣称。如宋包拯称包孝肃、岳飞称岳武穆、清纪昀称纪文达等。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如《水浒》里梁山上一百○八人个个都有绰号,大都准确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常常用来代替个人姓名的还有:
  ⒈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职所在地等)。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宋代苏辙称为苏栾城等。以地名称人在封建时代是表尊敬,叫做称“地望”。
  ⒉官爵名(包括职衔、封号等)。如东汉发出“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豪言的马援称马伏波(曾任伏波将军),投笔从戎的班超称班定远(曾封定远侯),三国嵇康称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称杜工部、杜拾遗(曾任工部员外郎、左拾遗)等。
  ⒊以室名、斋名、轩名、堂名为号的。如王夫之号姜斋取自他的室名;辛弃疾的号稼轩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⒋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被称为大、小谢。唐代诗人中老杜(亦作大杜)专指杜甫,小杜专指杜牧。老苏、大苏、小苏则指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⒌以几个姓并称特定的几个人。如“马班”(或“班马”)指司马迁(《史记》作者)、班固(《汉书》作者);唐诗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韩柳”是韩愈、柳宗元。还有前面提到的大谢小谢合称“二谢”,加上南朝另一诗人谢眺又合称“三谢”;“二程”专指宋代学者程颢、程颐兄弟;苏洵、苏轼、苏辙又合称“三苏”。
  ⒍在唐代还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之类的题目,都是以行第称人的。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宋代也还有此风习,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以上所说的封建社会文人的姓名字号之类,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等观念形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们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被广泛使用过,又是我们不能完全回避得了的。如《正气歌》的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祥、善、瑞三字同义),历代还常称他“文文山”(自号)、“文丞相”(官职)、“文信国”(封号)等。如果我们对古人姓名字号的知识毫无所知,根本无从识别。所以,为了阅读古籍以及研究古人思想、风格,还是需要我们对它有所了解的。
  趣谈古人的名与字同
  一般读者都知道,古人名之外,又有字,即现今所谓表字,许多读者还知道字与名每有一定关系,但却少有人知道,古人有字与名相同的。
  《南史》即载,曾两任宋之吏部尚书的蔡兴宗,字兴宗。幼有神童之誉后为诗人学者、颇受梁昭明太子礼遇的刘孝绰,字孝绰。酷爱读书且著述颇丰、官至尚书左丞的王僧孺,字僧孺。皆字与名同,或曰以名为字。还有江德藻等,也以名为字。唐宋以至明清,均有以名为字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即记其读书所见:“杨升庵《词品》六卷,补遗一卷,中记刘子寰、马子严、冯艾子,皆以名为字。”清代有位女子徐昭华,曾撰《徐都讲诗》一书,字昭华。
  蔡兴宗本传载:“幼为父廓所重,谓有己风。故以兴宗为之名,以兴宗为之字。是其父蔡廓寄厚望于儿子,所以名与字俱为“兴宗”。
  对于这种字与名同或曰以名为字的情形,难免有人会问:那不是多此一举吗?非也,其实并非“多此一举”。即如蔡兴宗,字兴宗,除表明重“兴宗”二字外,还可给人以方便。古人之习,对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若因字与名相同而省去“兴宗”之字,即没有字,则别人不便称其名“兴宗”。而同时有“兴宗”之字,别人便可称“兴宗”。可知有与名相同的字,与无此字,其实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字为名。顾炎武《日知录》即云:“唐太宗时如封伦、房乔、高俭、尉迟恭、颜籀,并以字为名,盖因天子常称臣下之字故尔。”又有以字行者,也类似于这种情况。如《全唐文》载:姚思廉,本名简,以字行。《唐才子传》载:朱庆余,字可久,以字行。至当代亦然。已故学者孙玄常,名功炎,以字行,今之中镇诗社词人王蛰堪,名景泉,亦以字行。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天祥本为其字,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则属另一种情况。
  寄寓梦想的“名”
  古人的名,是要登入家谱的,是最尊贵的,一般只用来自称,叫别人一般不能直呼其名。因为名是自小就有的,是由长辈来取的,所以往往寄寓了他们对孩子的期许。
  表达对功名富贵的向往:常用“富”“贵”“福”“禄”等字。比如《宋史》列传里的人物刘福、牛富、张崇贵、潘良贵、李神福等。
  表达对生命的执着祝愿:常用“寿”“龄”“龟”“鹤”等字。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唐代诗人张九龄、李龟年等。
  表达消灾化吉的期望:常用“去病”“弃疾”“吉”“通”等字。如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南宋的爱国诗人辛弃疾等。
  纠结不清的“名”和“字”
  字,又称“表字”,是成人以后才有的。《颜氏家训?风操篇》:“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用来表示德行的。古人称呼对方一般用字。字与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等,都属此类。
  反义相对。如南宋哲学家朱熹字无晦,“熹”同“晦”明暗相对;现代戏剧家洪深字浅哉,“深”同“浅”相对。
  连义推想。如赵云字子龙(云从龙)、苏轼字子瞻、岳飞字鹏举等。
  锦上添花的“号”
  古人到五十岁以后,可以取“号”,即别号。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号有自己给自己取的,如陶渊明以居住地环境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以志趣抱负自号“六一居士”。也有别人赠号,如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
  名人字号趣谈
  古人取字号,如今天家长给孩子取名字,虽不说是千挑万选,但也确实字字珠玑,寓意深远。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为“平原”。可惜事与愿违,他一生实在没有多少“平原”的路可走,倒是以自己高尚的品格为后世树立起一座人格的高原。类似的有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扣合为“巩固”。
  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这在当时恐怕也寄托了父辈的无限希望的。你想,那时候有辆小马车,搁到现在,那就是宝马奔驰啊,这得是什么样的家庭啊!要说人家还真沾了这名字的光(还是名字沾了人的光?),人家一生不仅有车坐,有肉吃,而且是前呼后拥,风光无限。看来,取个好名字是多么重要!东汉文学家王充,字仲任,“充”与“任”属性相同。他这名字也符合自己的特点,如果把“充”改为“冲”,估计就更合适了。王充擅长辩论,在他那个时代是有名的辩士,要搁到现在,绝对是无理多三分的主儿,最起码也是个愤青。他老人家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了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以追求万物根源为己任,这生活实在“充”实到家了。
  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切。东晋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涛”之意,寓有履行常规惯例,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表达了远大的志向。
  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明冯梦龙,字犹龙,同用一个“龙”字。明末清初戏曲家李玉,字玄玉,同用一个“玉”字。地球人都知道的大诗人李白,字太白。这名字牛了,不仅名与字同用,而且直接和天上的星宿联系起来了。不过人家起这样牛的名字还真不带吹的,毕竟人家盖得住。相比现在家长给孩子起的“冠宇”、“振华”之类的,就看出李白还是比较谦虚的,最起码人家实事求是。模仿大诗人李白的更是数不胜数。比李白晚些的诗人张碧,因敬慕李白,取名为碧,字太碧。可能是李白的声名太过显赫,“金陵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其名与字竟也均和李白雷同。不信?人家就叫董白,还字青莲。人出名到连妓女都佩服的份,真没的说了。
  相对式:名与字对立相匹,对照强烈。南宋哲学家朱熹,字无晦,“熹”同“晦”明暗相对。现代戏剧家洪深,字浅哉,“深”同“浅”相对。孔子弟子曾皙,字点,连起来就是好好的一张白皙的面孔上非得有几个小麻点,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估计这些人都深悟孔子的中庸之道,凡事都讲求个十不全,不是谦虚,估计是怕遭天谴吧!
  因果式:名与字互为因果,揭示出事物的规律。南宋辛弃疾,字幼安,从小根除病疾,自然得获安康。元朝马致远,字千里,骏马奔驰可致千里之意。古人真是有学问啊!
  推导式:以其名而推其字,反之亦然。如唐张九龄,字子寿,“九龄”正属“童子之寿”也。唐李贺,字长吉,吉宿长临,正应庆贺。不过,起个吉祥的名字并不代表就有吉祥的事情。张九龄没的说,一生位高权重,年近古稀方去世,与名字颇为匹配。但李贺一生却与名字相悖的很,不仅没有多少庆贺的事情,区区26岁就去世了,不说“长吉”了,只能改字“短命”了。
  呼应式:名与字互相呼应,揭示出意义。如东晋郭璞,字景纯,正是“璞玉”同“纯良”呼应。清孔尚任,字举重,“任”同“重”呼应,寓有“任重道远”之意。
  仿照式:名字仿效前人,互为使用。南宋陆游,字务观,其名字仿效了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西汉司马相如因慕战国蔺相如,把小名“尤子”改为“相如”。这风流才子也敢学战国名相,按于谦的话说,“名相如,实不相如”。
  反切式:用这方法起的名字,绝对是有学问的人,不然,连反切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起名字啊!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的王力先生,字了一。了一反切为力,对搞语言学的王力来说,只是小试牛刀。四人帮的得力干将中也有一个叫王力的,虽说也是靠写文字起迹的,但毕竟没有抓住语言学的本质,违背良心,泯灭道德,只知道给四人帮鼓吹呐喊,终究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杨绛先生,字季康,亦是反切得名。杨老先生没的说,四季安康,至今已是望百之龄,仍健健康康地活着,实在是我国文学界、翻译界的福分。
  自然,以上只是古人在起名与字时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五花八门,按什么方法的都有,反正名字是自己用的,别人也管不着。我用,我喜欢,爱咋咋地!再来列举一组,毛泽东,字润之;蒋介石,字中正;宋江,字公明;诸葛亮,字孔明。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为表里,故又称“表字”。
  如毛泽东这个名字,“泽东”意为“润泽东方”字“润之”,有加强“润泽”之意。“蒋介石”这个名字,“介石”有“居中,为界”之意,字“中正”亦有强调的意思。“张飞”这个名字,“飞”是名,字“冀德”是对“飞”的解释:飞翼之德。“关羽”,字“云长”,意为“羽者;云之长”。“刘备”,字“玄德”,意为“玄德具备”。唐代诗人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居易而乐天”,名与字互补。
  得,我还越说越来劲了,如果您觉得烦了,下面的就不要看了。反正也是大同小异。
  继续说,民国名人杨虎,字啸天。名起得实在没学问,老祖宗给我们创造了那么多汉字,你用什么不好,非得虎啊豹啊的,让人一听就感觉不是好人。要真想带个虎字,也可以用“篪”之类的嘛,又虎虎生气,又显得有学问。反正这个“篪”字,我读了好几年“虢”,还是现任外交部长给我纠正了这个读音。何应钦,字敬之。应钦是应允、应对“钦”,自然要敬之。一看名字就是个老油条啊!戴笠,字雨农,雨中的农民,自然要戴着斗笠。可惜老同志虽起了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名字,一辈子却做的是偷鸡摸狗的事情。唉!这年头,什么斗靠不住啊!孙震,字德操,一看名字让人想起戴震。戴震德才兼备,确有德操。老孙家也叫这样的名字,呵呵……今天的天气实在好啊(鲁迅的话)!四川军阀刘存厚,字积之。取厚积薄发之意。只是此人一贯反复无常,先归附蔡锷,后投降张勋、段祺瑞等,人们送号“刘厚脸”。后来,孙中山派革命党人樊孔周到成都进行革命活动,被反动派暗杀于家中,全身中弹数十处。当时,有人推断系刘存厚所为。革命党人义愤填膺,编了一副对联,既是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又是对反动军阀的鞭挞。联云:“樊孔周周身是孔;刘存厚厚脸犹存。”厚则厚矣,只是厚错了地方。
  “堂堂堂堂,郭董罗王”是史学界对甲骨文四大家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与王国维的合称.这一合称最早由著名学者陈子展先生提出.他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了“堂堂堂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四位先生的号分别是鼎堂、彦堂、雪堂和观堂.这一合称十分顺口。王国维是罗振玉的学生,董作宾是王国维的学生,郭沫若则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蛰居日本千叶县开始研究的甲骨文,可谓自学成才。看来叫“堂”的都是有学问的人,除以上四位外,还有周作人,字知堂。这老兄人品虽说不咋地(别说他竟敢出任国民党的教育总长,就是他敢和他的兄长、我们的精神领袖鲁迅先生闹决裂,我们就不能饶恕他),但学问还真不得不佩服。人家的“知堂式散文”就是百科全书的另一种解释啊!无论你哪个方面有不明白的,看看“知堂式散文”就明白了!做学问做到这个地步,除了佩服,还是佩服。做学问做到能让人顶礼膜拜的程度,除了他,还有2个估计你也没意见,一个是钱钟书,一个是金庸!(别拍板砖,你对金庸不顶礼膜拜,那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他,别以为人家就写了几部武侠小说。就这几部小说,不仅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人,单就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够你研究好几辈子的!)
  五代十国时的宋齐丘,本字超回,当过吴国和南唐宰相。汪台符亦曾“贻书侮之”,说他自以为能与孔子比肩,比颜渊还厉害。这里是把“丘”解作孔丘,把“回”解作颜回。宋齐丘之名可能也正是这个意思,所以才“惭”,接着还改字子嵩。汪台符这样讥讽他,宋的人品肯定是有问题的。
  大画家米芾的癖好很多,其中之一为洁癖。因此他有个女婿叫段拂,字去尘。相传他当初见到这个名字时非常高兴地说:“既拂矣,又去尘,真吾婿也。”就这么把女儿许给了他。当然米芾择婿也不是单纯地从名字上计较,他的另一个女婿就叫吴激,字彦高。记载表明,这个“真吾婿也”的段拂其实乏善可陈,倒是吴激不仅以乐府知名,与辛弃疾的老师蔡松年号为“吴蔡体”,而且书法俊逸,绘画亦得其岳父米芾笔意。
  唐朝李惠登,自小军吏一步步做到了随州刺史。他自解名字说:“吾二名惟识‘惠’字,不识‘登’字。”就是说,自己并没有想着当官,而是想着给百姓以恩惠。《旧唐书・良吏》证实了他的话,说他“居官无枝叶,率心为政,皆与理顺。利人者因行之,病人者因去之,二十年间,田畴辟,户口加。诸州奏吏入其境,无不歌谣其能”。李惠登的自解,实际上阐述了自己的为官态度。但是如果将这两个字换过来,变成李登惠(是不是读着特熟悉?),那为官的态度立即就是180°的大转弯了,惟识“登”字,不识“惠”字。管你台湾老百姓的死活,我先“登”上去再说。真是名如其人啊!
  所以,起名字还真是一门学问,能够达到人如其名的地步,这就是最高境界了!相比之下,真是惭愧,到现在,我还只有名没有字,而且名字也起得潦潦草草,不仅没有云从龙,风从虎的架势,叫起来也软绵绵的,实在有愧啊!下一辈子,一定托生到姓复姓的人家,给自己起个名字,不叫上官云飞,也得叫诸葛卧龙,没事就换个名字玩,岂不快哉!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而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扣合为“巩固”。
  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东汉文学家王充,字仲任,“充”与“任”属性相同。
  注释式: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切。东晋葛洪,字雅川,有“大川洪涛”之意,寓有履行常规惯例,遵循和师法先贤道德规范之意,表达了远大的志向。
  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明冯梦龙,字犹龙,同用一个“龙”字。明末清初戏曲家李玉,字玄玉,同用一个“玉”字。
  相对式:名与字对立相匹,对照强烈。南宋哲学家朱熹,字无晦,“熹”同“晦”明暗相对。现代戏剧家洪深,字浅哉,“深”同“浅”相对。
  因果式:名与字互为因果,揭示出事物的规律。南宋辛弃疾,字幼安,从小根除病疾,自然得获安康。元朝马致远,字千里,骏马奔驰可致千里之意。
  推导式:以其名而推其字,反之亦然。如唐张九龄,字子寿,“九龄”正属“童子之寿”也。唐李贺,字长吉,吉宿长临,正应庆贺。
  呼应式:名与字互相呼应,揭示出意义。如东晋郭璞,字景纯,正是“璞玉”同“纯良”呼应。清孔尚任,字举重,“任”同“重”呼应,寓有“任重道远”之意。
  仿照式:名字仿效前人,互为使用。南宋陆游,字务观,其名字仿效了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西汉司马相如因慕战国蔺相如,把小名“尤子”改为“相如”。
    
  (周易文摘博客,作者:谷风冀雨)

以上文章由易经网整理发布。

易经网是一个集周易文化、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专业性网站‌。

‌成立背景‌:易经网创建于2010年10月,拥有专业性周易研究团队,并致力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服务内容‌:网站提供大量免费易学资料下载,涉及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同时也包括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
‌宗旨与目标‌:易经网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旨在与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易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归纳、整理,力求不断充实易学文化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关推荐
2024-11-23

易经网推荐姓名知识,闻五行属什么 闻在名字中的寓意,易经网推荐姓名,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

34,257
2024-11-23

易经网推荐姓名知识,味五行属什么 味在名字中的寓意,易经网推荐姓名,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

250,424
2024-11-23

易经网推荐姓名知识,文五行属什么 文在名字中的寓意,易经网推荐姓名,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

19,529
2024-11-23

易经网推荐姓名知识,温五行属什么 温在名字中的寓意,易经网推荐姓名,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

365,574
2024-11-23

易经网推荐姓名知识,位五行属什么 位在名字中的寓意,易经网推荐姓名,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

398,204
2024-11-23

易经网推荐姓名知识,魏五行属什么 魏在名字中的寓意,易经网推荐姓名,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 …

397,256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