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华文化,自伏羲一画开天、神农画地而耕、黄帝道政合一、尧舜贵族推举、禹汤传位有道、文武明堂清庙、孔子集其大成。老子道德经,以最本源、最玄妙、最高明、最博大的观点来解说易道,将天道、地道、人道的先天本有,合称为「道」。与儒家「欲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相呼应,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先天地生,所以能生万物。
我们生而为人,其实不必刻意求道。因为道把我们生下来,就终生不离开我们,一直在我们的身上。道生万物,万物最后复归于道。这就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道就是自然,人人各有其份,各有其位,也必须各尽其责,便是「道法自然」的真义。道始终不离开我们,却一直不主宰我们。任我们自化,人人都自作自受。
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常道为天体,无形无象而永恒不变,名为「玄德」;不可言宣,虚灵充满于宇宙全体,所以叫「无极」。「道」是虚的,才能容实。自宇宙万物以至于伦常日用,自先天后天以至阴阳变化,无不一以贯之。看似玄妙,却十分实用。老子道德经,分开来看为五千言,合起来想则只有一个「道」字,再深一层,再进一步,连这一字都无了。既无言说,又有何争?就是无争于天下,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是用来力行的,我们应该一步一步,从实践当中明道。人生的价值,即在「行道」。行道有所得,便是道德。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将无形无迹的「道」体,无心的流露出来,才是上「德」。一旦有了居心,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已经不是自然的流露了。老子生于春秋时代,那时候「礼」为争权夺利的手段,剽窃名位的工具,因此老子认为「礼」表示忠信的不足,不幸成为祸乱的开端。老子所抨击的,是不合「道」的礼,希望大家恢复自然流露,不受外在制约的「德」。
道德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最高信仰,也是人类最为高贵的价值。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因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的好可以成「真人」;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些都是充实自我之后,自然的流露,丝毫不存心,也不强求。可见「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才是「道」的本质,每个人都依循自己的「道」,积自己的「德」,也就是自在的过自己的生活,才是上「德」。
「道」的法则,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无论什么事物,当它发展到极点时,必然朝相反的方向发展,物极必反,应该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既为大自然的一部份,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不可能违反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人愈来愈老,物愈来愈旧,事愈来愈糟。时间向坏的方向流动,我们应该做的,不过是依循反者道之动的法则。以反老还童的心态,来延缓愈来愈老;以继旧开新的方式,来旧调重谈,反而弹的更响;以不断合理调整,使事情由糟反顺,愈来愈受大众欢迎。反邪归正,实在易如反掌。反朴归真,当然不是反复无常。
「道」的本体不变,可是现象却是不断的变化。万物变化多端,令人眼花撩乱。现代人只看到变易的现象,忘掉了不易的道体。误以为「新」即「进化」,断定一切旧的,都不如新的。只宇宙在「变」,时代在「流」,却不知「变」中有「常」,「流」中有「住」。
老子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因为变中之「常」,即超越时空,便没有「新」「旧」的区别。倘若不能把握住变中之「常」,必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而不知治本。世界固然瞬息万变,变化的尺度已经成为我们衡量事物的标准,叫做差异性。然而,这并不表示一切都在改变,反而应该特别重视某些永恒不变的「常」则。人类的责任,即是在使变化有纪律,并且向善。不可以盲目或任性地「求新求变」,以免妄作而招致凶祸。
求新求变,显示心太急躁。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即复卦所说的天地之心,而观复便是观天地之心。万物由一而生,所以一即一切;又从万殊复归于一本,就是各复归其根。归根即复命,而复命便是「常」。既然所有事物最后都将回归原点,我们最好一切顺其自然,使一切事务都顺其本性来发展,这就是「无为」。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便是要我们委屈求全,放软身段,做一个正直的人;尽量低下,自然圆满;不浪费,才能心安理得;减低物质欲望,以免自招迷惑。曲、枉、洼、敝,都是弱的一面。弱,才是道之用。
无为,真正的意思是不违反自然。无不为,就是不主宰自然。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为万物之灵,具有与动物不同的神圣责任。我们每一个人,多负一点责任,少计较权利、义务。我们所作所为,都不应该有刻意而为的痕迹。
我们从社会中获得太多,必需回馈社会,人人都应该为社会大众服务。这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要留下任何后遗症,才合乎易经所说的「无咎」。
最完美的东西,似乎仍有欠缺,未济卦紧接着既济卦,这就是道体。道体是大成的,如果整全了,便固定下来。正因为有欠缺,才会持续变化,永不停息。道是虚的,才能容纳所有的事物。人能谦虚,能虚怀若谷,就什么都容得下。谦卦的六爻皆吉,天、地、人、鬼、神,无不欢喜!
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其中三个「大」字,都代表「道」。我们要行道,必需坚持三大法宝。那就是老子所说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的作用十分广大,柔中有刚,阴中有阳。有了慈爱才能天下无敌,立于不败之地。慈于人则得人,慈于物则润物。
俭指节俭而不浪费。节省精力可以走的更远,节省钱财可以做更多的服务,将资源储存起来,让后世子孙可以广为运用,实在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是不忘本。本即是道,就是天地自然。人不能离道、不能违道,更不应该叛道,所以不能忘本。本立而道生,才能成为万物之长、万物之灵。
老子说的三宝,都是天道。自然的规律不可违背,顺之就吉祥,逆之便有凶祸。所以说: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道在天地,称为「道」,在人身上,叫做「德」。我们的言行举止表现得合乎「道」的要求,就是「德」。表现得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是失「德」。守住做人的基本道理,就等于牢牢的抱住道的根源,即为不忘本。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天爷当然照顾有德之人,才合乎自然的规律。
大家耳熟能详「上善若水」四个字,老子明白指出: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合起来看,就只有两个字:「不争」。一切事情,能掌握时机,顺应形势,做到大家都没有感觉,好像没有发生一样,才叫做不争。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人若是不跟万物争,万物自然没有怨尤。
水的不争是无心的,老子的不争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水纯朴而自然,老子根本没有争的念头,是真正的上善若水。
现代社会的问题,就在于:大家做事常存功利心。倘若依循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使老子不再有「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感慨,那就是有道世界,在有情人间具体实现了。
我们深信:儒道本一家,都在阐明易理。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