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即《易经》。
孔子以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艺授课,易即《周易》。 汉代将六艺立为「五经」(乐经亡逸),因此《周易》又名《易经》。
《周易》古经原本经、传独立,经自经,传自传,最早可能自东汉或三国时,开始有「经传」合一的编排,并渐成惯例:也就是原本的古经经文(卦爻辞),与易传合编一起。
古经文由卦辞与爻辞所构成,古时统称「繇」(音咒,或音谣),今合称为「卦爻辞」。 传说为周文王所作,或以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
每卦的卦辞之后,都会附有「彖曰」及「象曰」,此即为《彖传》及《大象传》的文字。 爻辞之后有「象曰」,则是《小象传》的文字。 另外在乾卦和坤卦两卦之后则有文言曰,此即《文言传》。
其余无法连属于古经文的,包括《系辞》(分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则附于六十四卦之后。
《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即所谓的「十翼」,又称「易传」,传说为孔子所作。
狭义的《周易》经文,只包含了卦爻辞。 但自古以来,所谓的《周易》都是较为广义的称呼,包括了十翼。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