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注云:筮者决疑之物也。 童蒙之来求我,欲决所惑也。 决之不一,不知所从,则复惑也。 故初筮则告,再、三则渎,渎蒙也。 能为初筮,其唯二乎? 以刚处中,能断夫疑者也。
利贞。
注云: 蒙之所利,乃利正也。 夫明莫若圣,昧莫若蒙。 蒙以养正,乃圣功也。 然则养正以明,失其道矣。
疏 正义曰:蒙者,微昧闇弱之名。 物皆蒙昧,唯愿亨通,故云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物既闇弱而意愿亨通,即明者不求于闇,即匪我师德之高明往求童蒙之闇,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谘于闇,故云「童蒙求我」也。 「初筮告」者,初者,发始之辞; 筮者,决疑之物。 童蒙既来求我,我当以初始一理剖决告之。 「再三渎,渎则不告」者,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童蒙来问,本为决疑,师若以广深二义再三之言告之,则童蒙闻之,转亦渎乱,故不如不告也。 自此已上,解「蒙亨」之义。 顺此上事,乃得亨也。 故亨文在此事之上也。 不云元者,谓时当蒙弱,未有元也。
「利贞」者,贞,正也。 言蒙之为义,利以养正,故《彖》云「蒙以养正」,乃「圣功也」。 若养正以明,即失其道也。
注「筮」者至「夫疑」者也。 正义曰:「初筮则告」者,童蒙既来求我,我当以初心所念所筮之义,一理而剖告之。 「再三则渎,渎蒙也」者,若以弃此初本之意而犹豫迟疑,岐头别说,则童蒙之人,闻之亵渎而烦乱也。 故「再三则渎,渎蒙也」。 「能为初筮,其唯二乎」者,以《彖》云「初筮告,以刚中」者,刚而得中故知是二也。
注蒙之至失其道矣。 正义曰:「然则养正以明,失其道」者,言人虽怀圣德,若隐默不言,人则莫测其浅深,不知其大小,所以圣德弥远而难测矣。 若彰显其德,苟自发明,即人知其所为,识其浅深。 故《明夷》注云「明夷莅众,显明于外,巧所避」是也。 此卦,《系辞》皆以人事明之。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注云:遯退用险*,进则阂山,不知所适,蒙之义也。
*「遯退用险」或作「退则困险」。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注云:时之所愿,唯愿亨也。 以亨行之,得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注云:我谓非童蒙者也。 非童蒙者,即阳也。 凡不识者求问识者,识者不求所告; 闇者求明,明者不咨于闇。 故《蒙》之为义,「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也。 童蒙之来求我,志应故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
注云:谓二也。 二为众阴之主也,无刚决中,何由得初筮之告乎?
再、三渎,渎则不告。 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疏 正义曰:「山下有险」者,坎在艮下,是山下有险。 艮为止,坎上遇止,是险而止也。 恐进退不可,故蒙昧也。 此释蒙卦之名。
「蒙亨以亨行时中」者,叠蒙亨之义,言居蒙之时,人皆愿亨。 若以亨道行之于时,则得中也。 故云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者,以童蒙闇昧之志,而求应会明者,故云志应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 渎蒙者,所以再三不告,恐渎乱蒙者。 自此已上,《彖》辞总释蒙亨之义。 「蒙以养正,圣功也」者,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 此一句释经之利贞。
《象》曰:山下出泉,蒙。
注云:山下出泉,未知所适,蒙之象也。
君子以果行育德。
注云:果行者,初筮之义也。 育德者,养正之功也。
疏 正义曰:「山下出泉,蒙」者,山下出泉,未有所适之处,是险而止,故蒙昧之象也。
「君子以果行育德」者,君子当发此蒙道,以果决其行,告示蒙者,则初筮之义。 育德谓隐默怀藏,不自彰显,以育养其德。 果行育德者,自相违错,若童蒙来问,则果行也,寻常处众则育德,是不相须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注云:处蒙之初,二照其上,故蒙发也。 蒙发疑明,刑说当也。 以往吝,刑不可长也。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注云:刑人之道,道所恶也。 以正法制,故刑人也。
疏正义曰:「发蒙」者,以初近于九二,二以阳处中,而明能照闇,故初六以能发去其蒙也。 「利用刑人,用说桎梏」者,蒙既发去,无所疑滞,故利用刑戮于人,又利用说去罪人桎梏,以蒙既发去,疑事显明,刑人说桎梏皆得当。 在足曰桎,在手曰梏。 《小尔雅》云:“杻谓之梏,械谓之桎。」 「以往吝」者,若以正道而往,即其事益善矣; 若以刑人之道出往行之,即有鄙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者,且刑人之道乃贼害于物,是道之所恶,以利用刑人者,以正其法制,不可不刑矣。 故刑罚不可不施于国,鞭扑不可不施于家。 案:此经刑人、说人二事,《象》直云「利用刑人」一者,但举刑重故也。
九二,包蒙,吉。 纳妇吉,子克家。
注云:以刚居中,童蒙所归,包而不距,则远近咸至,故曰「包蒙吉」也。 妇者,配己而成德者也。 体阳而能包蒙,以刚而能居中,以此纳配,物莫不应,故纳妇吉也。 处于卦内,以刚接柔,亲而得中,能干其任,施之于子,克家之义。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疏正义曰:包蒙,吉。 纳妇吉,子克家」者,包谓包含,九二以刚居中,群蒙悉来归己,九二能含容而不距,皆与之决疑,故得吉也。 九二以刚居中,阴来应之。 妇谓配也,故纳此疋配而得吉也。 此爻在下体之中,能包蒙纳妇,任内理中,干了其任,即是子孙能克荷家事,故云「子克家」也。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者,以阳居于卦内,接待群阴,是刚柔相接,故克干家事也。
注以刚至之义。 正义曰:「亲而得中」者,言九二居下卦之中央,上下俱阴,以己之刚阳迎接上下二阴,阴阳相亲,故云「亲而得中」也。 「能干其任」者,既能包蒙,又能纳疋,是能干其任。
六三,勿用取女。 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注云:童蒙之时,阴求于阳,晦求于明,各求发其昧者也。 六三在下卦之上,上九在上卦之上,男女之义也。 上不求三而三求上,女先求男者也。 女之为体,正行以待命者也。 见刚夫而求之,故曰不有躬也。 施之于女行在不顺,故勿用取女而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疏正义曰:「勿用取女」者,女谓六三,言勿用取此六三之女。 所以不须取者,此童蒙之世,阴求于阳,是女求男之时也。 「见金夫」者,谓上九以其刚阳,故称金夫。 此六三之女,自往求见金夫。 女之为体,正行以待命而嫁。 今先求于夫,是为女不能自保其躬,固守贞信,乃非礼而动,行既不顺,若欲取之,无所利益,故云「不有躬,无攸利」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者,释勿用取女之义。 所以勿用取此女者,以女行不顺故也。
六四,困蒙,吝。
注云:独远于阳,处两阴之中,闇莫之发,故曰困蒙也。 困于蒙昧,不能比贤以发其志,亦以鄙矣,故曰吝也。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注云:阳称实也。
疏正义曰:此释六四爻辞也。 六四在两阴之中,去九二既远,无人发去其童蒙,故曰困于蒙昧而有鄙吝。
《象》曰独远实者,实谓九二之阳也。 九二以阳,故称实也。 六三近九二,六五近上九,又应九二,唯此六四既不近二,又不近上,故云独远实也。
注阳称实者。 正义曰:阳主生息,故称实。 阴主消损,故不得言实。
六五,童蒙吉。
注云:以夫阴质居于尊位,不自任察而委于二,付物以能,不劳聪明,功斯克矣,故曰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注云:委物以能,不先不为,顺以巽也。
疏 正义曰:「童蒙吉」者言六五以阴居于尊位,其应在二,二刚而得中,五则以事委任于二,不劳己之聪明,犹若童稚蒙昧之人,故所以得吉也。
《象》曰至顺以巽者释童蒙之吉,巽亦顺也,犹委物于二。 顺谓心顺,巽谓貌顺。 故褚氏云:「顺者心不违也,巽者外迹相卑下也。」
注「委物」至「以巽也」。 正义曰:委物以能」谓委付事物与有能之人,谓委二也。 「不先不为」者,五虽居尊位,而事委任于二,不在二先而首唱,是顺于二也。 「不为」者,谓不自造为,是委任二也。 不先于二,是心顺也; 不自造为,是貌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注云:处蒙之终,以刚居上,能击去童蒙,以发其昧者也,故曰击蒙也。 童蒙愿发而己能击去之,合上下之愿,故莫不顺也。 为之扞御,则物咸附之。 若欲取之,则物咸叛矣,故不利为寇,利御寇也。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疏 正义曰:「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者,处蒙之终,以刚居上,能击去众阴之蒙,合上下之愿,故莫不顺从也。 若因物之来即欲取之而为寇害,物皆叛矣,故不利为寇也。 若物从外来,为之扞御,则物咸附之,故利用御寇也。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者,所宜利为物御寇者,由上下顺从故也。 言此爻既能发去众蒙,以合上下之愿,又能为之御寇,故上下弥更顺从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