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小往大来,吉亨。
疏 正义曰:「小往大来,吉亨」者,阴去故小往,阳长故大来,以此吉而亨通。 此卦亨通之极,而四德不具者,物既大通,多失其节,故不得以为元始而利贞也。 所以《象》云财成、辅相,故四德不具。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疏 正义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者,释此卦「小往大来吉亨」,名为泰也。 所以得名为泰者,止由天地气交而生养万物,物得大通,故云泰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者,此以人事象天地之交。 上谓君也。 下谓臣也,君臣交好,故志意和同。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健则内阳,外顺则外阴。 内阳外阴据其象,内健外顺明其性,此说泰卦之德也。 阴阳言爻,健顺言卦。 此就卦爻释「小往大来吉亨」也。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者,更就人事之中,释「小往大来吉亨」也。
《象》曰:天地交,泰。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注云:泰者,物大通之时也。 上下大通,则物失其节,故财成而辅相,以左右民也。
疏 正义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者,由物皆通泰,则上下失节。 后,君也。 于此之时,君当翦财,成就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者,相,助也。 当辅助天地所生之宜。 「以左右民」者,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 「天地之道」者,谓四时也,冬寒、夏暑、春生、秋杀之道。 若气相交通,则物失其节。 物失其节,则冬温、夏寒、秋生、春杀。 君当财节成就,使寒暑得其常,生杀依其节,此天地自然之气,故云天地之道也。 「天地之宜」者,谓天地所生之物各有其宜。 若《大司徒》云「其动物植物」,及《职方》云杨州其贡宜稻麦,雍州其贡宜黍稷。 若天气大同,则所宜相反。 故人君辅助天地所宜之物,各安其性,得其宜,据物言之,故称宜也。 此卦言后者,以不兼公卿大夫,故不云君子也。 兼通诸侯,故不得直言先王,欲见天子诸侯,俱是南面之君,故特言后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注云: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 茹,相牵引之貌也。 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己举则从,若茅茹也。 上顺而应,不为违距,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疏 正义曰:「拔茅茹」者,初九欲往于上,九二、九三,皆欲上行,己去则从,而似拔茅,举其根相牵茹也。 「以其汇」者,汇,类也,以类相从。 「征吉」者,征,行也。 上坤而顺下,应于乾,己去则纳,故征行而吉。
《象》曰「志在外」者,释「拔茅征吉」之义。 以其三阳志意皆在于外,己行则从,而似拔茅往行而得吉。 此假外物以明义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 得尚于中行。
注云:体健居中而用乎泰,能包含荒秽,受纳冯河者也。 用心弘大,无所遐弃,故曰不遐遗也。 无私无偏,存乎光大,故曰朋亡也。 如此乃可以得尚于中行。 尚,犹配也。 中行,谓五。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疏 正义曰:「包荒用冯河」者,体健居中,而用乎泰,能包含荒秽之物,故云包荒也。 「用冯河」者,无舟渡水,冯陵于河,是顽愚之人,此九二能包含容受,故曰「用冯河」也。 「不遐遗」者,遐,远也。 遗,弃也。 用心弘大,无所疏远弃遗于物。 「朋亡」者,得中无偏,所在皆纳,无私于朋党之事,「亡,无也」,故云「朋亡」也。 「得尚于中行」者,中行谓六五也,处中而行,以九二所为如此。 尚,配也,得配六五之中也。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者,释「得尚中行」之义。 所以包荒、得配此六五之中者,以无私无偏,存乎光大之道,故此包荒。 皆假外物以明义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注云:乾本上也,坤本下也,而得泰者,降与升也。 而三处天地之际,将复其所处。 复其所处则上守其尊,下守其卑,是故无往而不复也,无平而不陂也。 处天地之将闭,平路之将陂,时将大变,世将大革,而居不失其正,动不失其应,艰而能贞,不失其义,故无咎也。 信义诚着,故不恤其孚而自明也,故曰「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也。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注云:天地将各分,复之际。
疏 正义曰:「无平不陂」者,九三处天地相交之际,将各分复其所处。 乾体初虽在下,今将复归于上,坤体初虽在上,今欲复归于下,是初始平者,必将有险陂也。 初始往者,必将有反复也。 无有平而不陂,无有往而不复者,犹若无在下者而不在上,无在上者而不归下也。 「艰贞无咎」者,已居变革之世,应有危殆,只为己居得其正,动有其应,艰难贞正,乃得无咎。 「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者,恤,忧也; 孚,信也。 信义先以诚着,故不须忧其孚信也。 信义自明,故于食禄之道,自有福庆也。
《象》曰「天地际」者,释「无往不复」之义。 而三处天地交际之处,天体将上,地体将下,故往者将复,平者将陂。
注干本至有福也。 正义曰:「将复其所处」者,以泰卦「干体」在下,此九三将弃三而向四,是将复其乾之上体所处也。 泰卦坤体在上,此六四今将去四而归向初,复其坤体所处也。 「处天地之将闭,平路之将陂」者,天将处上,地将处下,闭而不通,是「天地之将闭」也。 所以往前通泰,路无险难,自今已后,时既否闭,路有倾危,是平路之将陂也。 此因三之向四,是下欲上也。 则上六将归于下,是上欲下也,故云「复其所处」也。 「信义诚着」者,以九三居不失正,动不失应,是信义诚着也。 「故不恤其孚而自明」者,解「于食有福」,以信义自明,故饮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注云:乾乐上复,坤乐下复,四处坤首,不固所居,见命则退,故曰翩翩也。 坤爻皆乐下,己退则从,故不待富而用其邻也。 莫不与己同其志愿,故不待戒而自孚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疏 正义曰:「六四翩翩」者,四主坤首,而欲下复,见命则退,故翩翩而下也。 「不富以其邻」者,以,用也。 邻谓五与上也。 今己下复,众阴悉皆从之,故不待财富而用其邻。 「不戒以孚」者,邻皆从己,共同志愿,不待戒告而自孚信以从己也。
《象》曰「皆失实」者,解「翩翩不富」之义,犹众阴皆失其本实所居之处,今既见命,翩翩乐动,不待财富,并悉从之,故云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者,解「不戒以孚」之义,所以不待六四之戒告,而六五、上六,皆已孚信者,由中心皆愿下复,故不待戒而自孚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注云:妇人谓嫁曰归。 泰者,阴阳交通之时也。 女处尊位,履中居顺,降身应二,感以相与,用中行愿,不失其礼。 帝乙归妹,诚合斯义。 履顺居中,行愿以祉,尽夫阴阳交配之宜,故元吉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疏 正义曰:「帝乙归妹」者,女处尊位,履中居顺,降身应二,感以相与,用其中情,行其志愿,不失于礼。 爻备斯义者,唯帝乙归嫁于妹而能然也。 故作《易》者,引此帝乙归妹以明之也。 「以祉元吉」者,履顺居中,得行志愿,以获祉福,尽夫阴阳交配之道,故大吉也。
《象》曰「中以行愿」者,释「以祉元吉」之义,止由中顺,行其志愿,故得福而元吉也。
注「妇人谓嫁曰归」。 正义曰:「妇人谓嫁曰归」,隐二年《公羊传》文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注云: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将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是故城复于隍,卑道崩也。 勿用师,不烦攻也。 自邑告命,贞吝,否道已成,命不行也。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疏 正义曰:「城复于隍」者,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将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犹若「城复于隍」也。 《子夏传》云:「隍是城下池也」。 城之为体,由基土陪扶,乃得为城。 今下不陪扶,城则陨坏,以此崩倒,反复于隍,犹君之为体,由臣之辅翼。 今上下不交,臣不扶君。 君道倾危,故云「城复于隍」。 此假外象以喻人事。 「勿用师」者,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 「自邑告命贞吝」者,否道己成,物不顺从,唯于自己之邑而施告命,下既不从,故贞吝。
《象》曰「其命乱」者,释「城复于隍」之义。 若教命不乱,臣当辅君,犹土当扶城。 由其命错乱,下不奉上,犹土不陪城,使复于隍,故云其命乱也。
注卑道崩也。 正义曰:卑道向下,不与上交,故卑之道崩坏,不承事于上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