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540 浏览

24. 复卦-周易正义[孔颖达疏] 震下坤上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正义曰:复亨者,阳气反复而得亨通,故云复亨也。 「出入无疾」者,出则刚长,入则阳反,理会其时,故无疾病也。 「朋来无咎」者,朋谓阳也。 反复众阳,朋聚而来,则无咎也。 若非阳众来,则有咎,以其众阳之来,故无咎也。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者,欲使反之*与复而得其道,不可过远。 唯七日则来复,乃合于道也。 「利有攸往」者,以阳气方长,往则小人道消,故「利有攸往」也。

* 欲使反之:或作「欲速反之」。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

注云:入则为反,出则刚长,故无疾。 疾犹病也。

朋来无咎,

注云:朋谓阳也。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注云: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

天行也。

注云:以天之行,反复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注云:往则小人道消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注云: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 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 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 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 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矣。

正义曰:「复亨」者,以阳复则亨,故以亨连复而释之也。 「刚反动而以顺行」者,既上释「复亨」之义,又下释「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之理,故云「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也。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天行者,以天行释「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之义。 言反之与复合其道。 唯七日而来复,不可久远也。 此是天之所行也。 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者,以「刚长」释「利有攸往」之义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者,此赞明复卦之义。 天地养万物,以静为心,不为而物自为,不生而物自生,寂然不动,此天地之心也。 此复卦之象,动息地中,雷在地下,息而不动,静寂之义,与天地之心相似。 观此复象,乃见天地之心也。 天地非有主宰,何得有心? 以人事之心,托天地以示法尔。

注阳气至凡七日。 正义曰:「阳气始剥尽」,谓阳气始于剥尽之后,至阳气来复时,凡经七日。 观注之意,阳气从剥尽之后,至于反复,凡经七日。 其注分明。 如褚氏、庄氏并云「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凡七月。 而云七日,不云月者,欲见阳长须速,故变月言日。 今辅嗣云剥尽至来复,是从尽至来复,经7日也。 若从五月言之,何得云“始尽”也? 又临卦亦是阳长而言八月,今《复卦》亦是阳长,何以独变月而称七日? 观注之意,必谓不然,亦用《易纬》六日七分之义,同郑康成之说。 但于文省略,不复具言。 案:《易纬稽览图》云:“卦气起中孚。” 故离、坎、震、兑,各主其一方,其余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别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 余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为八十分,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 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是每卦得六日七分也。 剥卦阳气之尽在于九月之末,十月当纯坤用事。 坤卦有六日七分。 坤卦之尽,则复卦阳来,是从剥尽至阳气来复,隔坤之一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之,故辅嗣言「凡七日」也。 「反复」者,则出入之义。 反谓入而倒反,复谓既反之后,复而向上也。

注「复者」至「具存矣」。 正义曰:「复者反本之谓也」者,往前离本处而去,今更反于本处,是「反本」之谓也。 「天地以本为心」者,本谓静也。 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 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 天地之动,静为其本,动为其末,言静时多也,动时少也。 若暂时而动,止息则归静,是静非对动,言静之为本,自然而有,非对动而生静,故曰「静非对动」者也。 「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语则声之动,默则口之静,是不语之时,恒常默也。 非是对语有默,以动静语默,而无别体,故云非对也。 云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者,此言天地之动也。 言「寂然至无是其本矣」者,凡有二义:一者万物虽运动于外,而天地寂然至无于其内也。 外是其末,内是其本,言天地无心也。 二者虽雷动风行,千化万变,若其雷风止息,运化停住之后,亦寂然至无也。 「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者,凡以无为心,则物我齐致,亲疏一等,则不害异类,彼此获宁。 若其以有为心,则我之自我,不能普及于物,物之自物,不能普赖于我,物则被害,故未获具存也。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后不省方。

注云:方,事也。冬至,陰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故為復則至於寂然大靜,先王則天地而行者也。動復則靜,行復則止,事復則无事也。

 正义曰:「雷在地中复」者,雷是动物,复卦以动息为主,故曰雷在地中。 「先王以至日闭关」者,先王象此复卦,以二至之日闭塞其关,使商旅不行于道路也。 「后不省方」者,方,事也。 后不省视其方事也。 以地掩闭于雷,故关门掩闭,商旅不行。 君后掩闭于事,皆取动息之义。

注方事至无事也。 正义曰:方事者,恐方是四方境域,故以方为事也。 言至日不但不可出行,亦不可省视事也。 「冬至阴之复,夏至阳之复」者,复谓反本,静为动本。 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 夏至一阴生,是阴动用而阳复于静也。 「动复则静,行复则止,事复则无事」者,动而反复则归静,行而反复则归止,事而反复则归于无事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注云:最处复初,始复者也。 复之不速,遂至远凶,不远而复,几悔而反,以此脩身,患难远矣。 错之于事,其始庶几乎? 故元吉也。

《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正义曰:「不远复」者,最处复初,是始复者也。 既在阳复,即能从而复之,是迷而不远,即能复也。 「无祗悔元吉」者,韩氏云:「祗,大也。」 既能速复,是无大悔,所以大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者,「释不远之复」也。 所以不远速复者,以能脩正其身,有过则改故也。

六二,休复,吉。

注云:得位处中,最比于初。 上无阳爻以疑其亲,阳为仁行,在初之上而附顺之,下仁之谓也。 既处中位,亲仁善邻,复之休也。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正义曰:「休复吉」者,得位处中,最比于初,阳为仁行,己在其上,附而顺之,是降下于仁,是休美之复,故云「休复吉」也。 以其下仁,所以吉也。 故《象》云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注云:频,频蹙之貌也。 处下体之终,虽愈于上六之迷,已失复远矣,是以蹙也。 蹙而求复,未至于迷,故虽危无咎也。 复道宜速,蹙而乃复,义虽无咎,它来难保。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正义曰:「频复」者,频谓频蹙。 六三处下体之上,去复稍远,虽胜于上六迷复,犹频蹙而复,复道宜速,谓蹙而求复也。 去复犹近,虽有危厉,于义无咎。 故《象》云「义无咎」也。

注「频频」至「难保」。 正义曰:「义虽无咎,它来难保」者,去复未甚大远,于义虽复无咎,谓以道自守,得无咎也。 若自守之外,更有它事而来,则难可保此无咎之吉也。 所以《象》云「义无咎」,守常之义得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注云:四上下各有二阴而处厥中,履得其位而应于初,独得所复,顺道而反,物莫之犯,故曰「中行独复」也。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正义曰:「中行独复」者,处于上卦之下,上下各有二阴,己独应初,居在众阴之中,故云中行。 独自应初,故云独复。 从道而归,故《象》云「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注云:居厚而履中,居厚则无怨,履中则可以自考,虽不足以及休复之吉,守厚以复,悔可免也。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正义曰:「敦复无悔」者,处坤之中,是敦厚于复,故云敦复。 既能履中,又能自考成其行。 既居敦厚,物无所怨,虽不及六二之休复,犹得免于悔吝,故云无悔也。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者,释无悔之义。 以其处中,能自考成其身,故无悔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 用行师,终有大败。 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注云:最处复后,是迷者也。 以迷求复,故曰迷复也。 用之行师,难用有克也,终必大败。 用之于国,则反乎君道也。 大败乃复量斯势也。 虽复十年脩之,犹未能征也。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正义曰:「迷复凶」者,最处复后,是迷闇于复。 以迷求复,所以凶也。 有灾眚者,闇于复道,必无福庆,唯有灾眚也。 「用行师终有大败」者,所为既凶,故用之行师,必无克胜,唯终有大败也。 「以其国君凶」者,以,用也。 用此迷复于其国内,则反违君道,所以凶也。 「至于十年不克征」者,师败国凶,量斯形势,虽至十年犹不能征伐。 以其迷闇不复,而反违于君道,故《象》云「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相关推荐

臣无忌等言:臣闻混元初辟,三极之道分焉; 醇德既醨,六籍之文着矣。 于是龟书浮于温洛,爰演九畴; …

472,873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 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

464,187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颕达奉勑撰定 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 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

403,358

八论 自此下分为八段。 第一论易之三名 第二论重卦之人 第三论三代易名 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 第五论…

103,602

《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又礼纬《含文嘉》曰:「伏牺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

489,090

案:《周礼》太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杜子春云:「连山伏牺,归藏黄帝。」…

125,832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