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说,汉文帝为了庆祝周勃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正月十五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时候,宵是夜晚的意思,正月称为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夜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除了这些广为流传的元宵节习俗外,其实还有很多传统风俗,特别是有3项传统还是非常值得大家了解和记住的,同时在喜乐闹元宵的时候,也要记得2条传统禁忌,遵循传统,为新一年祈福,保佑诸事皆顺,福到安康。
3项传统风俗
第一项:放天灯
在古代,放天灯是元宵节里的一大民间习俗,但现今只流行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天灯也被称为“孔明灯”,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发明的,最初是用来求救的。
后来人们就把这天灯视为“平安灯”和“祈福灯”,在正月十五这天准备好可以放飞的纸灯,上面写上自己的愿望、名字,点燃后放飞到天上,为新一年祈福。传说正月十五放天灯,就可以把自己的愿望传达给天神,新的一年就可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
注:鉴于放天灯有火源的不确定性及危险性,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明令禁止燃放天灯,大家一定要记得遵守规则,切勿盲目跟风。
第二项:迎紫姑
在古代,民间习俗是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中国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希望她能够为自家占卜蚕桑和吉祸之事,以求好运。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第三项:游百病
民间传说,这一天是百神显圣的日子,人们如果出去到外面,游游走走,就能祛病消灾,避灾得福。故而,人们都到外面,结伴游走,四处游逛。
这个活动,尤其得到妇女们的欢迎。游百病,也是妇女们难得的聚会活动。唐诗中就有“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之说。妇女们互找妯娌、姐妹、七姑八姨拉家常、寻开心、休憩放松。故而,游百病就是正月十五民俗中,专门为妇女设立的活动。
为了让妇女们玩得开心,这一天,还有一个禁忌,妇女们忌做针线活,怕“扎出百病”。
为何叫“游百病”呢?原来,这个活动还有个讲究,就是人们在出游时,如果遇到柏树,还要采点柏叶,柏叶有焚烧后,有驱疫除病的作用。一些地方把采的动作,叫做扳。故而一些地方,也叫“扳百病”。“柏”与“百”谐音,就是扳掉百病的意思。因为要游走,寓意通过游走,消除百病。
游百病的程式,各地也不同。不同的山水人情,形成了不同的活动程式。南方有“走三桥”之说,也就是,游百病的时候,南方水乡地带,桥梁众多,出游必历三座桥,故而成为走三桥。清人诗歌中说:“鸦替盘云插翠翘,葱绫浅斗月华娇。夜深结伴前门过,消病春风去走桥。”
而北方,没有多少桥,就没有走桥的规定了,人们只是沿着大街小巷,尽情游逛。
2条禁忌
第一条:不说污言秽语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日不像过春节一样有很多禁忌要遵守,但特别忌讳说污言秽语,因为正月十五是天官的诞辰,如果说一些晦气或是难听的话,都会惹得天官不悦,也就不会给家中赐福了,甚至还会带来晦气。
在正月十五一定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包括很多带有“死”、“完了”等晦气字的口头禅最好也不要说,要多说一些吉祥喜庆话,为自己添福添运。
第二条:不动土栽种
民间有句俗话说“腊月不搬家,正月不动土”,在古时候人们会在正月祭天地,以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正月里一般是不会动土的,以表示对天地的尊重和敬畏。
而且据说正月动土还容易惊扰到财神,会导致自己的财气外漏,所以正月十五这天也是不能动土的,包括自己想在家中的菜园子里栽种植物的,也最好推后,这一点在现今的万年历上也是有标注的,正月十五不宜动土、栽种。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