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设卦观象,
注云:此总言也。
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注云:系辞所以明吉凶,刚柔相推所以明变化也。 吉凶者存乎人事也,变化者存乎运行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注云:由有失得,故吉凶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注云:失得之微者足以致忧虞而已,故曰悔吝。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注云:往复相推,迭进退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注云:昼则阳刚,夜则阴柔,始总言吉凶变化,而下别明悔吝、昼夜者,悔吝则吉凶之类,昼夜亦变化之道,吉凶之类,则同因系辞而明; 变化之道,则俱由刚柔而着,故始总言之,下则明失得之轻重,辨变化之小大,故别序其义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注云:三极,三材也。 兼三材之道,故能见吉凶,成变化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注云:序,易象之次序。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疏 正义曰:此第二章也。 前章言天地成象成形,简易之德,明乾坤之大旨。 此章明圣人设卦观象,爻辞吉凶,悔吝之细别。
○「圣人设卦观象」者,谓圣人设画其卦之时,莫不瞻观物象,法其物象,然后设之,卦象则有吉有凶,故下文云「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变化者进退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 是施设其卦,有此诸象也。
○「系辞焉而明吉凶」者,卦象爻象,有吉有凶。 若不系辞,其理未显。 故系属吉凶之文辞于卦爻之下,而显明此卦爻吉凶也。 案吉凶之外,犹有悔吝忧虞,直云而明吉凶者,悔吝忧虞,是凶中之小,别举吉凶,则包之可知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者,八纯之卦,卦之与爻,其象既定,变化犹少; 若刚柔二气相推,阴爻阳爻交变,分为六十四卦,有三百八十四爻,委曲变化,事非一体,是「而生变化」也。 系辞而明吉凶,明系辞之意;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明其推引而生杂卦之意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者,此下四句经,总明诸象不同之事,辞之吉者是得之象; 辞之凶者是失之象,故曰吉凶者,是失得之象也。 初时于事有失有得,积渐成著,乃为吉凶也。 然易之诸卦及爻不言吉凶者,义有数等。 或吉凶据文可知,不须明言吉凶者。 若乾「元亨利贞」及「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属,寻文考义,是吉可知,故不须云吉也。 若其剥「不利有攸往」,离之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之属,据其文辞,其凶可见,故不言凶也。 亦有爻处吉凶之际,吉凶未定,行善则吉,行恶则凶。 是吉凶未定,亦不言吉凶,若干之九三「君子终日干乾,夕惕若,厉无咎」,若屯之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是吉凶未定,亦不言吉凶也。 又诸称无咎者,若不有善应则有咎,若有善应则无咎,此亦不定言吉凶也。 诸称吉凶者,皆嫌其吉凶不明,故言吉凶以正之,若坤之六五黄裳元吉,以阴居尊位,嫌其不吉,故言吉以明之。 推此余可知也。 亦有于事无嫌,吉凶灼然可知,而更明言吉凶者,若剥之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六二「剥床以辩,蔑贞凶」者,此皆凶状灼然,而言凶也。 或有一卦之内,或一爻之中,得失相形,须言吉凶。 若大过九三「栋桡凶」、九四「栋隆吉」,是一卦相形也; 屯卦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是一爻相形也。 亦有一事相形,终始有异。 若讼卦「有孚窒惕,中吉终凶」之类是也。 大略如此。 原夫易之为书,曲明万象,苟在释辞,明其意,达其理,不可以一爻为例,义有变通也。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者,經稱悔吝者,是得失微小,初時憂念虞度之形象也。以憂虞不已,未是大凶,終致悔吝。悔者,其事已過,意有追悔之也。吝者,當事之時,可輕鄙恥,故云吝也。吝既是小凶,則易之為書亦有小吉,則无咎之屬善補過是也。此亦小吉,而不言者,下經備陳之也,故於此不言。其餘元亨利貞,則是吉象之境,有四德別言,故於此不言也。其以祉有慶有福之屬,各於爻卦別言,故不在此而說。且易者戒人為惡,故於惡事備言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者,萬物之象,皆有陰陽之爻,或從始而上進,或居終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漸變而頓化,故云「進退之象也」。
○「剛柔者,晝夜之象也」者,晝則陽日照臨,萬物生而堅剛,是晝之象也。夜則陰潤浸被,萬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者,此覆明變化進退之義,言六爻遞相推動而生變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極之道,以其事兼三才,故能見吉凶而成變化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者,以其在上,吉凶顯其得失,變化明其進退,以此之故,君子觀象知其所處,故可居治之位,而安靜居之,是易位之次序也。若居在乾之初九,而安在勿用,若居在乾之九三,而安在乾乾,是以所居而安者,由觀易之位次序也。
○「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者,言君子愛樂而習玩者,是六爻之辭也。辭有吉凶悔吝,見善則思齊其事,見惡則懼而自改,所以愛樂而耽玩也。卦之與爻,皆有其辭,但爻有變化,取象既多,以知得失。故君子尤所愛樂,所以特云「爻之辭」也。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者,以易象則明其善惡,辭則示其吉凶,故君子自居處其身,觀看其象,以知身之善惡,而習玩其辭,以曉事之吉凶。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者,言君子出行興動之時,則觀其爻之變化,而習玩其占之吉凶。若乾之九四「或躍在淵」,是動則觀其變也。《春秋傳》云:「先王卜征五年。」又云:「卜以決疑。」是動玩其占也。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者,君子既能奉遵易象,以居处其身,无有凶害,是以从天以下,悉皆祐之,吉无不利。 此《大有》上九爻辞。
0注此总言也。 ○正义曰:此设卦观象,总为下而言,故云「此总言也」。
○注昼则阳刚至其义。 ○正义曰:云:「始总言吉凶变化」者,谓上文云「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始总言吉凶变化也。 云「而下别明悔吝昼夜」者,谓次文云「悔吝者,忧虞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是别明悔吝昼夜也。 言「悔吝则吉凶之类」者,案上文系辞而明吉凶,次又别序云「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是吉凶之外,别生悔吝,是悔吝亦吉凶之类。 大略总言吉凶,是细别之,吉凶之外,别有悔吝也,故云「悔吝则吉凶之类」。 云「昼夜亦变化之道」者,案上文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次文别云「变化者,进退之象」,「刚柔者,昼夜之象」,变化之外,别云昼夜,总言之则变化昼夜是一,分之则变化昼夜是殊,故云「昼夜亦变化之道」也。 云「吉凶之类,则同因系辞而明」者,案上文云「系辞焉而明吉凶」,次文别序云「吉凶」「悔吝」,两事同因上系辞而明之也,故云「吉凶之类,则同因《系辞》而明」也。 云「变化之道,则俱由刚柔而着」者,上文「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次文别序云:「变化者,进退之象。 刚柔者,昼夜之象。」 上文则变化刚柔合为一,次文则别序变化刚柔分为二。 合之则同,分之则异,是变化从刚柔而生,故云「变化之道,俱由刚柔而着」也。 云故始总言之。 上文「系辞焉而明吉凶」,不云悔吝,是总言之也。 又上文「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不云昼夜,是总变化言之也。 云「下则明失得之轻重,辩变化之小大,故别序其义」者,案次文别序云:「吉凶者,失得之象。」 是失得重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是失得轻也。 又次经云:「变化者,进退之象。」 是变化大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是变化小也。 两事并言,失得别明轻重,变化别明小大,是别序其义。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