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75 浏览

彖者言乎象者也,

注云:彖总一卦之义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注云:爻各言其变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注云:爻之所处曰位,六位有贵贱也。

齐小大者存乎卦,

注云:卦有小大也,齐犹言辩也,即彖者言乎象也。

辩吉凶者存乎辞,

注云:辞,爻辞也,即「爻者言乎变」也。 言象所以明小大,言变所以明吉凶。 故小大之义存乎卦,吉凶之状见乎爻。 至于悔吝无咎,其例一也。 吉凶悔吝,小疵无咎,皆主乎变,事有小大,故下历言五者之差也。

忧悔吝者存乎介,

注云:介,纤介也。 王弼曰:忧悔吝之时,其介不可慢也。 即「悔吝者言乎小疵也」。

震无咎者存乎悔。

注云:无咎者,善补过也。 震,动也。 故动而无咎,存乎无悔过也。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注云:其道光明曰大,君子道消曰小; 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

注云:作《易》以准天地。

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注云:幽明者,有形无形之象。 死生者,终始之数也。

 正义曰:此第三章也。 上章明吉凶悔吝系辞之义,而细意未尽,故此章更委曲说卦爻吉凶之事。 是以义理深奥,能弥纶天地之道,仰观俯察,知死生之说。

「彖者言乎象者也」,彖谓卦下之辞,言说乎一卦之象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者,谓爻下之辞,言说此爻之象改变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者,谓爻卦下辞也。 着其吉凶者,言论其卦爻失之与得之义也。 前章言据其卦爻之象,故云吉凶者,失得之象。 此章据其卦爻之辞,故云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者,辞着悔吝者,言说此卦爻有小疵病也。 有小疵病必预有忧虞,故前章云:「悔吝者忧虞之象。」 但前章据其象,此章论其辞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者,辞称无咎者,即此卦爻能补其过。 若不能补过,则有咎也。 案《略例》:无咎有二,一者善能补过,故无咎。 二者其祸自已招,无所怨咎,故节之六三:「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但如此者少,此据多者言之,故云「善补过也」。 前章举其大略,故不细言无咎之事,此章备论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者,以爻者言乎变,以此之故,陈列物之贵贱者在存乎六爻之位,皆上贵而也。

○「齐小大者存乎卦」者,以彖者言乎象,象有小大,故齐辩物之小大者存乎卦也。 犹若泰则「小往大来,吉亨」,否则「大往小来」之类是也。

○「辯吉凶者存乎辭」者,謂辯明卦之與爻之吉凶,存乎卦爻下之言辭是也。

○「憂悔吝者存乎介」者,介謂纖介,謂小小疵病。能預憂虞悔吝者存於細小之疵病也。

○「震无咎者存乎悔」者,震,動也。動而无咎者,存乎能自悔過也。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者,其道光明謂之大,其道銷散謂之小。若之適通泰,其辭則說易,若之適否塞,其辭則難險也。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者,謂爻卦之辭,各斥其爻卦之之適也。若之適於善,則其辭善。若之適於惡,則其辭惡也。

「易與天地準」者,自此已上,論卦爻辭理之義;自此已下,廣明易道之美。言聖人作易與天地相準。謂準擬天地,則乾健以法天,坤順以法地之類是也。

「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者,以易与天地相准,为此之故,圣人用易能弥纶天地之道。 弥谓弥缝补合,纶谓经纶牵引,能补合牵引天地之道,用此易道也。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者,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 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是故知幽明之故」者,故谓事也。 故以用易道,仰观俯察,知无形之幽,有形之明,义理事故也。

「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者,言用易理,原穷事物之初始,反复事物之终末,始终吉凶,皆悉包罗,以此之故,知死生之数也。 正谓用易道参其逆顺,则祸福可知; 用蓍策求其吉凶,则死生可识也。

○注辞爻至「之差」。 ○正义曰:云:「辞,爻辞也」者,其实卦之与爻,皆有其辞。 知是爻辞者,但卦辞变化少,爻辞变化多,此经「辩吉凶者存乎辞」,与「齐小大者存乎卦」,二文相对,上既云卦,故此辞为爻辞也。 云「言象所以明小大」者,即「齐小大者存乎卦」是也。 云言变化所以明吉凶者,则辩吉凶者存乎辞是也。 云「故小大之义存乎卦」者,覆说「言象所以明小大」也。 云「吉凶之状见乎爻」者,覆说「言变所以明吉凶」也。 云「悔吝无咎,其例一也」者,谓悔吝无咎,体例与吉凶一也,皆是存乎辞。 云「悔吝小疵无咎,皆生乎变」者,谓皆生于爻也。 言乎变者,谓皆从爻变而来。 云「事有小大」者,大则为吉凶,小则为悔吝无咎也。 云「故下历言五者之差」者,谓于吉凶下历次言五者之差别,数五者,谓吉一,凶二,悔三,吝四,无咎五。 「然诸儒以为五者,皆数列贵贱者存乎位,」是其一也。 「齐小大者存乎卦」,是其二也。 「辩吉凶者存乎辞」,是其三也。 「忧悔吝者存乎介」,是其四也。 「震无咎者存乎无悔」,是其五也。 于经数之为便,但于注理则乖,今并存焉,任后贤所释。

相关推荐

臣无忌等言:臣闻混元初辟,三极之道分焉; 醇德既醨,六籍之文着矣。 于是龟书浮于温洛,爰演九畴; …

472,878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 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

464,190

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颕达奉勑撰定 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 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

403,363

八论 自此下分为八段。 第一论易之三名 第二论重卦之人 第三论三代易名 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 第五论…

103,606

《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又礼纬《含文嘉》曰:「伏牺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

489,093

案:《周礼》太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杜子春云:「连山伏牺,归藏黄帝。」…

125,837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