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 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注云:言盗亦乘衅而至也。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疏 正义曰:此第七章也。 此章欲求外物来应,必须拟议谨慎,则外物来应之。 故引「借用白茅无咎」之事,以证谨慎之理。 此「借用白茅」,《大过》初六爻辞也。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者,苟,且也; 错,置也。 凡荐献之物,且置于地,其理可矣。 言今乃谨慎,荐藉此物而用纖白之茅,可置于地。
○「藉之用茅,何咎之有」者,何愆咎之有,是谨慎之至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者,欲求外物来应,非唯谨慎,又须谦以下人。 故引《谦》卦九三爻辞以证之也。
○「子曰劳而不伐」者,以引卦之后,故言「子曰」。 「劳而不伐」者,虽谦退疲劳,而不自伐其善也。
○有功而不德,厚之至者,虽有其功,而不自以为恩德,是笃厚之至极。
○「语以其功下人」者,言《易》之所言者,语说其《谦》卦九三,能以其有功卑下于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者,谓德以盛为本,礼以恭为主:德贵盛新,礼尚恭敬,故曰「德言盛,礼言恭」。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言谦退致其恭敬,以存其位者也。 言由恭德,保其禄位也。
○「亢龙有悔」者,上既以谦德保位,此明无谦则有悔。 故引《干》之上九亢龙有悔,证骄亢不谦也。
○「不出户庭,无咎」者,又明拟议之道,非但谦而不骄,又当谨慎周密,故引《节》之初九周密之事以明之。
○「子曰: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者,阶谓梯也。 言乱之所生,则由言语以为乱之阶梯也。
○「君不密则失臣」者,臣既尽忠,不避危难,为君谋事,君不慎密乃彰露臣之所为,使在下闻之,众共嫉怒,害此臣而杀之,是失臣也。
○「臣不密则失身」者,言臣之言行,既有亏失,则失身也。
○「几事不密则害成」者,几谓几微之事,当须密慎,预防祸害。 若其不密而漏泄,祸害交起,是害成也。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者,于易言之,是身慎密不出户庭,于此义言之,亦谓不妄出言语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者,此结上不密失身之事,事若不密,人则乘此机危而害之,犹若财之不密,盗则乘此机危而窃之。 易者,爱恶相攻,远近相取,盛衰相变,若此爻有衅隙衰弱,则彼爻乘变而夺之。 故云:「作《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者,此又明拟议之道,当量身而行,不可以小处大,以贱贪贵,故引《解》卦六三以明之也。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负者,担负于物,合是小人所为也。
0乘也者,君子之器者,言乘车者,君子之器物。 言君子合乘车。 今应负之人而乘车,是小人乘君子之器也,则盗窃之人,思欲夺之矣。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者,小人居上位必骄慢,而在下必暴虐。 为政如此,大盗思欲伐之矣。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者,若慢藏财物,守掌不谨,则教诲于盗者使来取此物; 女子妖冶其容,身不精悫,是教诲淫者使来淫己也。 以此小人而居贵位,骄矜而不谨慎,而致寇至也。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者,又引《易》之所云,是盗之招来也,言自招来于盗。 以慎重其事,故首尾皆称「《易》曰」,而载《易》之爻辞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