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干,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
注云:诸侯,物主有为者也。 能说万物之心,能精为者之务。
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注云:夫变化云为者,行其吉事,则获嘉祥之应; 观其象事,则知制器之方; 玩其占事,则覩方来之验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注云:圣人乘天地之正,万物各成其能。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注云:人谋,况议于众以定失得也; 鬼谋,况寄卜筮以考吉凶也。 不役思虑,而失得自明; 不劳探射,而吉凶自着。 类万物之情,通幽深之故,故百姓与能,乐推而不厌也。
八卦以象告,
注云:以象告人。
爻彖以情言。
注云:辞有险易,而各得其情也。
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
注云:变而通之,以尽利也。
吉凶以情迁。
注云:吉凶无定,唯人所动。 情顺乘理以之吉,情逆违道以蹈凶,故曰吉凶以情迁也。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
注云:泯然同顺,何吉何凶? 爱恶相攻,然后逆顺者殊,故吉凶生。
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注云:相取,犹相资也。 远近之爻,互相资取,而后有悔吝也。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注云:情以感物则得利,伪以感物则致害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
注云:近,况比爻也。 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适者也。 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 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 相顺而皆凶者,乖于时也。 存事以考之,则义可见矣。
或害之,悔且吝。
注云:夫无对于物而后尽全顺之道,岂可有欲害之者乎? 虽能免济,必有悔吝也。 或,欲害之辞也。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疏 正义曰:此第九章。 自此巳下终篇末,总明易道之美,兼明易道爱恶相攻,情伪相感,吉凶悔吝由此而生,人情不等,制辞各异也。
○「德行恒易以知险」者,谓乾之德行,恒易略,不有艰难,以此之故,能知险之所兴。 若不有易略,则为险也,故行易以知险也。
○「德行恒简以知阻」者,言坤之德行,恒为简静,不有烦乱,以此之故,知阻之所兴也。 若不简则为阻难,故行简静,以知阻也。 大难曰险,干以刚健,故知其大难; 小难曰阻,坤以柔顺,故知其小难。 知大难曰险者,案坎卦彖云「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言险不云阻,故知险为大难,险既为大,明阻为小也。
0「能说诸心」者,万物之心,皆患险阻。 今以阻险逆告于人,则万物之心,无不喜说,故曰「能说诸心」也。
○能研诸侯之虑者,研,精也。 诸侯既有为于万物,育养万物,使令得所,易既能说诸物之心,则能精妙诸侯之虑。 谓诸侯以此易之道,思虑诸物,转益精粹,故云研诸侯之虑也。
○「定天下之吉凶」者,言易道备载诸物得失,依之则吉,逆之则凶,是易能定天下之吉凶也。
○「成天下之亹亹」者,亹亹,勉也。 天下有所营为,皆勉勉不息。 若依此易道,则所为得成,故云「成天下之亹亹」也。
○「是故变化云为」者,易既备含诸事,以是之故,物之或以渐变改,或顿从化易,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
○吉事有祥者,若行吉事则有嘉祥之应也。
○「象事知器」者,观其所象之事,则知作器物之方也。
○「占事知来」者,言卜占之事,则知未来之验也。 言易之为道,有此诸德也。
○天地设位者,言圣人乘天地之正,设贵贱之位也。
○圣人成能者,圣人因天地所生之性,各成其能,令皆得所也。
○「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者,谓圣人欲举事之时,先与人众谋图以定得失,又卜筮于鬼神以考其吉凶,是与鬼为谋也。 圣人既先与人谋鬼神谋,不烦思虑与探射,自然能类万物之情,能通幽深之理,是其能也,则天下百姓,亲与能人,乐推为主也。 自此已上,论易道之大,圣人法之而行。 自此巳下,又明卦爻刚柔变动情伪相感之事也。
○「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者,刚柔二爻相杂而居,得理则吉,失理则凶,故吉凶可见也。
○「变动以利言」者,若不变不动,则于物有损有害; 今变而动之,使利益于物,是变动以利而言说也。
○吉凶以情迁者迁迁,谓迁移。 凡得吉者,由情迁移于善也。 所得凶者,由情迁于恶也。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者,若泯然无心,事无得失,何吉凶之有,由有所贪爱,有所憎恶,两相攻击,或爱攻于恶,或恶攻于爱,或两相攻击,事有得失,故吉凶生也。
○「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者,远谓两卦上下相应之类,近谓比爻共聚,迭相资取,取之不以理,故悔吝生也。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者,情,谓实情; 伪,谓虚伪。 虚实相感,若以实情相感则利生,若以虚伪相感则害生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者,近,谓两爻相近而不相得,以各无外应,则致凶咎; 若各有应,虽近不相得,不必皆凶也。
○「或害之,悔且吝」者,言若能弘通,不偏对于物,尽竭顺道,物岂害之? 今既有心于物,情意二三,其外物则或欲害之,则有凶祸。 假令自能免济,犹有悔及吝也。 故云「或害之,悔且吝」也。
○「将叛者其辞惭」者,此已下说人情不同,其辞各异。 将欲违叛己者,貌虽相亲,辞不以实,故其辞惭也。
○「中心疑者其辞枝」者,枝,谓树枝也。 中心于事疑惑,则其心不定,其辞分散若闲枝也。
○吉人之辞寡者,以其吉善辞直,故辞寡也。
○「躁人之辞多」者,以其烦躁,故其辞多也。
○「诬善之人其辞游」者,游,谓浮游。 诬罔善人,其辞虚漫,故言其辞浮游也。
○「失其守者其辞屈」者,居不值时,失其所守之志,故其辞屈桡不能申也。 凡此辞者,皆论《易经》之中有此六种之辞,谓作《易》之人,述此六人之意,各准望其意而制其辞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