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清燥汤《脾胃论》,方剂|五术之医,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集山,医,命,相,卜,易经资料,易经视频,易经大师为一体的综合性易经网站
清燥汤《脾胃论》
清燥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卷下。具有清肺润燥,健脾祛湿的功效。主治①《脾胃论》: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②《保婴撮要》:小儿自汗,或因热伤元气,大小便秘涩。
名称
清燥汤《脾胃论》
别名
茯苓燥湿汤
出处
《脾胃论》卷下
功用
清肺润燥,健脾祛湿
主治
①《脾胃论》: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②《保婴撮要》:小儿自汗,或因热伤元气,大小便秘涩
目录
- 歌诀
- 组成
- 用法用量
- 功用
- 主治
- 方义
- 重要文献摘要
- 各家论述
歌诀
清燥二术与黄芪,猪泽升柴五味曲;参芩连柏草陈皮,麦冬归地痿方推。
组成
黄连(去须)、酒黄柏、柴胡各一分(各0.3g),麦门冬、当归身、生地黄、炙甘草、猪苓、建曲各二分(各0.6g),人参、白茯苓、升麻各三分(各0.9g),橘皮、白术、泽泻各五分(各1.5g),苍术一钱(3g),黄芪一钱五分(4.5g),五味子九枚。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将所有药材一起研为粗末,每次15克,用水煎服。
2、古代用法: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半两,以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稍热,空心服。
功用
清肺润燥,健脾祛湿。
主治
①《脾胃论》:痿厥之病,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
②《保婴撮要》:小儿自汗,或因热伤元气,大小便秘涩。
方义
本方所治乃湿热之邪,伤及于肺,肺热叶焦,金不生水,肾阴亏虚之证,治宜养阴润燥,清热祛湿之法。方中麦冬、生地黄、当归、五味子滋阴养血,生津润燥;人参、黄芪、茯苓、白术、苍术、神曲、炙甘草益气健脾,培土生金;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并防以上滋阴益气之品壅滞气机,使之补而不滞;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升麻、柴胡以升清气,与渗利之品相配伍,升清降浊。全方诸药相合,邪正兼顾,气阴并补,肺中湿热得清,肺燥得润,金水相生,则痿蹙喘促之症可除。
重要文献摘要
《李东垣医学全书》:“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人肠,故寒凉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侧,以清燥汤主之。清燥汤:黄连(去须)、酒黄柏、柴胡已上各一分,麦门冬、当归身、生地黄、炙甘草、猪苓、曲已上各二分,人参、白茯苓、升麻已上各三分,橘皮、白术、泽泻已上各五分,苍术一钱,黄芪一钱五分,五味子九枚。上畋咀,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
各家论述
清湿而曰清燥者,以湿热不化,营阴暗伤,故风燥成痿也。黄芪补气,白术健脾,苍术、茯苓渗湿燥湿,黄连、黄柏清热燥湿,陈皮利气和胃,甘草缓中和脾,建曲化津气,生地滋营阴,当归养血,麦冬生津,五味子保肺收耗散,升麻举陷升清阳,柴胡升少阳清气,猪苓、泽泻泻湿以降阴浊也。使湿流燥润,则脾健气强而营血灌注,何患风燥不除,湿热成痿之不愈哉。《医略六书》
清燥汤《脾胃论》,方剂|五术之医由易经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