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实脾散,方剂|五术之医,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集山,医,命,相,卜,易经资料,易经视频,易经大师为一体的综合性易经网站
实脾散
实脾散,中医方剂名。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脾肾阳虚气滞者。
名称
实脾散
出处
《重订严氏济生方》
分类
祛湿剂-温化寒湿剂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目录
- 歌诀
- 组成
- 用法用量
- 功用
- 主治
- 方义
- 配伍特点
- 运用
- 加减化裁
- 使用注意
- 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瓣)、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g),甘草(炙)(15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2、古代用法:上㕮咀,每服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功用
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方义
本方所治之水肿,亦谓阴水,乃由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肢体浮肿;水为阴邪,其性下趋,故身半以下肿甚;脾肾阳虚,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则胸腹胀满;脾阳不足,腐熟无权则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为阳虚水停之征。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附子善于温肾阳而助气化以行水;干姜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二药相合,温肾暖脾,扶阳抑阴。臣以茯苓、白术渗湿健脾,使水湿从小便去。佐以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槟榔)、草果行气导滞,令气化则湿化,气顺则胀消,且草果、厚朴兼可燥湿,槟榔且能利水。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生姜兼能温散水气,甘草还可调和诸药,同为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运用
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气短乏力,倦惰懒言者,可加黄芪补气以助行水;小便不利,水肿甚者,可加猪苓、泽泻以增利水消肿之功;大便秘结者,可加牵牛子以通利二便。
使用注意
若属阳水者,非本方所宜。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重订严氏济生方·水肿门》:“阴水为病,脉来沉迟,色多青自,不烦不渴,小便涩少而清,大腑多泄,此阴水也,则宜用温暖之剂,如实脾散、复元丹是也。”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此足太阴药也。脾虚故以白术、苓、草补之,脾寒故以姜、附、草蔻温之,脾湿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满故以木香、厚朴导之。然土之不足,由于木之有余,木瓜酸温能于土中泻木,兼能行水,与木香同为平肝之品,使木不克土而肝和,则土能制水而脾实矣。经曰:‘湿胜则地泥。’泻水正所以实土也。”
实脾散,方剂|五术之医由易经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