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说》者,集诸说之善而为之说也。 曷为善? 能明三圣人之本旨则善也。 夫易始作于伏羲,仅有六十四卦之画而未有辞。 文王作上下经,乃始有辞。 孔子作十翼,其辞乃备。 当知辞本于象,象本于画。 有画斯有象,有象斯有辞。 易之理尽在于画,讵可舍六画之象而专论辞之理哉! 舍画而玩辞,舍象而穷理,辞虽明,理虽通,非易也。
汉去古未远,诸儒训解,多论象数,盖亦有所本。 至魏王弼以老庄之虚无倡于前,晋韩康伯又和于后,圣人之本旨遂晦。 沿袭至于唐,诸儒皆宗之。 太宗诏名儒定《九经正义》,于易则取王、韩,而孔颖达辈以当时所尚,故虽其说未尽善,亦必为之回护。 由是二三百年间,皆以虚无为高。
至宋,濂、洛诸公,彬彬辈出,一埽虚无之弊,圣人之本旨始明。 奈何世之尚占而宗邵康节者,则以义理为虚文,尚辞而宗程伊川者,则以象数为末技,而邵、程之学分为两家,羲画、周经亦为两途,遂使学者莫之适从。 逮夫紫阳朱子《本义》之作,发邵、程之未发,辞必归于画,理不外于象,圣人之本旨于是乎大明焉。
琰幼承父师面命,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 长与朋友讲明,则又有程、朱二先生所未言者,于心盖不能无疑,乃历考诸家易说,摭其英华,萃为一书,名曰《大易会要》,凡一百三十卷。 不揣固陋,遂自至元甲申,集诸说之善而为之说,凡四十卷,因名为《周易集说》云。
元贞丙申五月六日林屋山人俞琰序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