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资讯 2024年09月22日
8,021 浏览
五行生旺死绝
干支阴阳来自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强弱盛衰,离不开天体的运行。这是社会、历史及自然的一统世
界。
在命运预测中,古人总结出一整套科学的推算方法,力求与天体的运行规律相吻合,这便是通过个
人出生之日的阴阳天干五行,对于所生之月个人所处的逆顺、衰旺和厚薄的禀天地之气的情况,推出人
一生的命运。如甲生寅月,即日干为甲木,生于立春之后惊蛰之前,甲得天时地利,禀气自然深厚,故
称“临官”。若生在申月,申的属性为阳金,克木,申月在立秋之后白露之前,正值万木失时失势之时,
老木刚刚死去所生之木未成形之时,故木“绝”于申。其余所处月令蕴藏的命运信息也可一一推知。如“临
官”、“绝”等十二阶段,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的气息,他们的顺序是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
病、死、墓、绝、胎、养。表示五行在十二地支中所体现的状态。
十天干案十二宫 :
“长生”就象人出生于世,或降生阶段,是指万物萌发之际。“沐浴”为婴儿降生后洗浴以除去污垢,
是指万物出生,承受大自然沐浴。“冠带”为小儿可以穿衣戴帽了,是指万物渐荣。“临官”像人长成强壮,
可以做官、化育、领导人民,是指万物长成。“帝旺”象征人壮盛到极点,可辅助帝王在有作为,是指万
物成就。“衰”指盛极而气衰,是指万物开始发生衰变。“病”如人患病,是指万物困顿。“死”如人气尽,
形体已死,是指万物死灭。“墓”也称“库”,如人死后归入于墓,是指万物成功后归库。“绝”如人形体绝
灭化归为土,是指万物前气已绝,后继之气还未到来,在地中未有其象。“胎”如人受父母之气结聚成胎,
是指天地气交之际,后继之气来临,并且受胎;“养”像人养胎于母腹之中,之后又出生,是指万物在地
中成形,继而又萌发,又得经历一个生生灭灭永不停止的天道循环过程。
从长生顺序经过十二辰推下去,弱小一定会强壮,盛极一定会衰败,周而复始,这是四季之所以交
错运行、五行之气之所以顺布的原因,而土寄生于寅,是因为寅是正月孟春,这时天气下降,地气上升,
天地和同,草木因而萌生。所以把土看作生于寅,是为了顺照五行相一的秩序,是出自然之理。此外,
阳天干死那么阴天干就生,阳天干在十二宫中顺推,阴天干逆推,这是阴阳二气的不同,符合天道左旋,
地道右迁之理。阳天干临官,那么阴天干就是帝旺;阴天干临官,阳天干就是帝旺,这是四季之会。至
天沐浴有败地之说,我们认为此说有违自然之理。婴儿出生加于沐浴,作出气弱不能胜而为败地这样的
解释不能令人信服,且以万物萌发之际,果核、种子萌芽,那么芽的顶部的青壳也会自然离去的解释背
道而驰,更何况长生至帝旺渐至壮盛,纵使弱不经风,也不会影响其发芽滋生。若解释为败地,那么如
何重新兴旺,接着的冠带、临官、帝旺又从何说起呢?
古人论十干就分阴阳,论五行就是阳统阴,其顺、逆、分、合都及有妙理,都是自然之理。在实践
检验中,不论是阳干顺推,阴干逆推,还是沐浴为日干生旺之地,都是准确的,读者也可以自己推验。
记用十干寄十二宫的各个阶段旺衰非常重要,预测中时刻少不它。记忆时,从掌诀图上按五阳干长
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等的秩序从日干的长生地顺推点读,五阴干按长生、
沐浴……的秩序从日干的长生地逆推点读,只要记住是阳干甲、丙戊、庚、壬的长生分别是亥、寅、
巳、申环手指顺点至出生之月便知其处何种状态;阴干乙、丁已、辛、癸的长生分别是午、酉、子、卯,
环手指逆推至欲推之月,便知其处何种状态,“十干长生顺逆掌诀图”的用法,熟练之下,头头是道,非
常方便,随时可用。如图:(略)
相关推荐
2024-11-22

【紫微斗数】小耗星在命宫,紫微斗数百科,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山,医,命,相,卜,易经视频,…

469,786
2024-11-22

紫微星曜坐父母宫之特性 父母凡父母宫有紫微星、天府星、太阳星、太阴星、天同星、天相星、天…

469,810
2024-11-22

破军星入父母宫 破军星入父母宫,也为恶曜与七杀星的性质基本相同。 破军星最忌与武曲星、廉贞星同…

103,554
2024-11-22

★ 七杀星守父母宫 七杀星守父母宫,因七杀星为煞曜,主早年离家,对父母有刑伤克害。 若与廉贞星、…

13,561
2024-11-22

★ 天梁星入父母宫 天梁星入父母宫,天梁化气为荫,为祥曜,若化禄、化权、华科同度或相会,主得父母…

402,882
2024-11-22

★ 天相星入父母宫 天相星入父母宫,若逢吉星夹会,主父母富贵长寿,若刑忌夹会,则对父母有刑伤克害…

381,61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