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剂|五术之医,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集山,医,命,相,卜,易经资料,易经视频,易经大师为一体的综合性易经网站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效(①《注解伤寒论》:和经益阳;②《医方集解》:升阳化气。;③《中医方剂学》: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主治①《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②《金匮》: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短气有微饮。
名称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别名
苓桂术甘汤(《金匮》卷中)、甘草汤(《千金》卷十八)、茯苓白术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茯苓散(《普济方》卷四十三)、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伤寒全生集》卷四)、茯苓桂甘白术汤(《医统》卷十四)、茯苓桂术甘草汤(《医学入门》卷四)、苓桂汤(《杏苑》卷四)、苓桂术甘草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桂苓甘术汤(《医方集解》)
出处
《伤寒论》
功用
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效(①《注解伤寒论》:和经益阳;②《医方集解》:升阳化气。;③《中医方剂学》:健脾渗湿,温化痰饮)
主治
①《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②《金匮》: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短气有微饮
目录
- 歌诀
- 组成
- 用法用量
- 功用
- 主治
- 方义
- 运用
- 加减化裁
- 使用注意
- 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苓桂术甘温药方,气上冲胸水为殃,头眩心悸阴邪重,咳嗽短气功效彰。
组成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用法用量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
温阳健脾,利水降冲(①《注解伤寒论》:和经益阳;②《医方集解》:升阳化气;③《中医方剂学》:健脾渗湿,温化痰饮)。
主治
①《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②《金匮》: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短气有微饮。
方义
①《注解伤寒论》:阳气不足者,补之以甘,茯苓、白术生津液而益阳也;里气逆者,散之以辛,桂枝、甘草,行阳散气;②《内台方议》:此阳气外内皆虚也,故用茯苓为君,白术为臣,以益其不足之阳,经曰:阳不足者,补之以甘,是也;以桂枝为佐,以散里之逆气;以甘草为使,而行阳气,且缓中也;③《金鉴》:此汤救麻黄之误汗,其邪尚在太阳,故主以桂枝,佐以甘草、苓、术,是扶表阳以涤饮也。
运用
本方为温阳化饮的主要方剂,临床运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脉沉紧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眩晕甚者,加泽泻利水渗湿以消饮邪;咳嗽呕吐稀涎者,加姜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干呕,巅顶头痛,肝肾阴寒水气上逆者,加吴茱萸以温中暖肝,开郁止痛;身瞤动而水气上泛,加炮附子,以温散水气;脾气虚弱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健脾。
使用注意
1.本方药性偏于辛温,若属阴虚火旺,湿热阻遏而生的痰饮者,不宜使用本方。
2.饮与水同类,欲蠲其饮,宜利其水,此即“当从小便去之”之意,服后小便不利者则利,小便少者则多,此乃饮邪从小便而去之佳兆。
重要文献摘要
《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剂|五术之医由易经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