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香薷散,方剂|五术之医,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集山,医,命,相,卜,易经资料,易经视频,易经大师为一体的综合性易经网站
香薷散
香薷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祛暑剂。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功效。主治阴暑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临床上用于治疗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外感风寒夹湿者。
名称
香薷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
祛暑剂-祛暑解表
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
阴暑
目录
- 歌诀
- 组成
- 用法用量
- 功用
- 主治
- 方义
- 运用
- 加减化裁
- 使用注意
-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 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化湿阻。
组成
香薷(500g),白扁豆(微炒)(250g),厚朴(去粗皮姜制)(25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不拘时候。
2、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
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方义
本方治证由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所致。夏月人多喜于阴凉处憩息,或夜间归寝较晚,每易感受寒湿邪气,寒湿外束,腠理闭塞,卫阳被郁,故恶寒发热无汗;寒湿困束肌表,气血受阻,则头重身痛;夏日易食生冷,湿伤脾胃,气机失畅,故胸闷不舒、腹痛;湿困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则呕吐,湿浊下注大肠则泄泻;舌苔白腻,乃寒湿之候。治宜外散肌表之寒湿,内化脾胃之湿滞。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以祛在表之寒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为君药。厚朴辛香温燥,行气化湿而解胸闷,去苔腻,为臣药。白扁豆甘平,健脾和中,兼能渗湿消暑为佐药。入酒少许为使,温散以助药力。三药合用,共奏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效。
运用
1、本方是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苔白腻,脉浮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外感风寒夹湿者。
加减化裁
若兼内热者,加黄连以清热;湿盛于里者,加茯苓、甘草以利湿和中;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可再加人参、黄芪、白术、橘红以益气健脾燥湿。
使用注意
若属表虚有汗或中暑热汗出,心烦口渴者,则不宜使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香薷散与新加香薷饮,两者均以辛温之香薷、厚朴祛暑解表,散寒化湿。但香薷散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夹湿之证,必见恶寒无汗者;而新加香薷饮则药性偏凉,主治暑温兼湿,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脍,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路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弱,因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或但吐利心腹刺痛者,或转筋拘急疼痛,或但呕而无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脉欲绝 .或烦闷昏塞而欲死者.此药悉能丰之.”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治夏月伤暑感冒、呕吐泄泻等证。此因伤暑而兼感外寒之证也。夫暑必夹湿,而湿必归土,乘胃则呕,乘脾则泻,是以夏月因暑感寒,多呕、泄之证,以湿盛于内,脾胃皆困也。此方以香薷之辛温香散,能人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解外感之邪;厚朴苦温,宽中散满,以祛脾胃之湿;扁豆和脾利水,寓匡正御邪之意耳。”
香薷散,方剂|五术之医由易经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