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网推荐葛花解酲汤,方剂|五术之医,易经网最权威的易经平台,集山,医,命,相,卜,易经资料,易经视频,易经大师为一体的综合性易经网站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下。为健脾消食剂。具有分消湿热,温中健脾之功效。主治酒积伤牌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临床上用于治疗饮酒过量致醉,或嗜酒成性者。
名称
葛花解酲汤
别名
葛花解酒汤(《医方大成》卷三),解醒汤(《脉因证治》卷下),葛花汤(《不知医必要》卷三)
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卷下
分类
消食剂-健脾消食
功用
分消湿热,温中健脾
主治
酒积伤牌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
目录
- 歌诀
- 组成
- 用法用量
- 功用
- 主治
- 方义
- 配伍特点
- 运用
- 加减化裁
- 使用注意
- 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葛花解酲泽二苓,香砂青陈蔻仁并;姜曲参术健脾胃,分消温化酒湿灵。
组成
白豆蔻仁、缩砂仁、葛花各五钱(15g),干生姜、神曲(炒黄)、泽泻、白术各二钱(6g),橘皮(去白)、猪苓(去皮)、人参(去芦)、白茯苓各一钱五分(4.5g),木香五分(1.5g),莲花青皮(去穰)三分(1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共为极细末,和匀,每服(9g),温开水调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2、古代用法:上为极细末,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功用
分消湿热,温中健脾。
主治
酒积伤牌证,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
方义
本方证因嗜酒伤中,湿滞脾胃所致。恣饮无度,伤及脾胃,湿浊内阻,升降失常,则见眩晕呕吐,胸痞食少等症。治疗酒积,当予内外分消之法。方中君以葛花解酒醒脾,其轻清发散之性,能使酒湿从表而解。臣以神曲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陈腐之积;砂仁、蔻仁理气开胃,芳香醒脾,以除痞闷,增食欲;二苓、泽泻渗湿利湿,引酒湿从小便而去。饮酒过多,每伤脾胃,故以人参、白术补中健脾,干姜温运化湿;木香、青皮、陈皮行气燥湿,共为佐药。诸药合用,酒湿得去,诸症悉平。
配伍特点
一是发汗和利水并行,以分消酒湿;二是消食理气和补气健脾同用,以邪正兼顾。
运用
1、本方为治疗酒积伤脾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等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饮酒过量致醉,或嗜酒成性者。
加减化裁
伤酒为病,随人体之阴阳而有寒化、热化之分。若偏寒者,加吴茱萸以温中祛寒;若湿从热化,湿热内盛而见面赤烦热、口渴饮冷等证,又当减去辛燥之品,改用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之药。此外,枳椇子善利湿热,解酒毒,酒湿热化者亦可选用。
使用注意
本方耗气伤阴,不宜久服。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内外伤辨惑论》卷下:“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癥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谓元气消亡,七神无依,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金匮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葛花解酲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4:“酒食内伤者,此方主之。”“葛花之寒,能解中酒之毒;茯苓、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蔻、木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
葛花解酲汤,方剂|五术之医由易经网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