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说》 2024年09月21日
47,976 浏览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说卷二十八

宋 俞琰 撰

系辞上传一

辞乃文王之辞,系谓系属于卦爻之下,传者孔子传述文王之意,故曰系辞传。 系一作系,按陆德明释文云:若从毄下系者,音口奚切,非也。 又云:王肃本作系辞上传,讫于杂卦皆有传字。 或疑今本除去传字,径以孔子之辞为系辞,何也? 范谔昌曰:系辞非孔子命名,止可谓之赞系耳。 欧阳文忠公曰:系者有所系之谓也,言其为辞,各联属于卦爻之下也,今乃以孔子赞易之文为上下系辞,何其谬也,况其文乃槩言易之大体,杂论易之诸卦,其辞非有所系,不得谓之系辞者必矣。 然自汉诸儒已有此名,不知从何而失之也。 或又疑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引易大传云: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此系辞传中语也,何乃谓之易大传耶? 李秀己曰:意者秦汉诸儒自为易大传一书,如伏生尚书大传之比,而司马氏不详考误。 以系辞传为易大传耳。 刘向封事亦引易大传云,诬神者殃及三世,此岂系辞传中语乎,亦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本易纬之文,而司马迁答壶遂问所引,乃冠以易曰二字,卤莽类此,要不足据也。 秀己又谓:系辞传文体全与文言传同,疑此二传乃后人取孔子之说而汇次之,故文势节目颇与中庸相似,愚亦深疑之,窃谓系辞传乃文言传之余耳,是故嵩山晁以道以文言传先系辞传,愚今所编盖依晁氏古易置系辞传于文言传之后,分章则依朱子本义。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天地者乾坤二卦之象也,天居上而其道尊,地居下而其道卑,是故易之设卦也,先乾而后坤,则尊卑之道如天高地下之不紊,而乾坤二卦定矣。 乃若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则乾坤盖未定也,白云郭氏曰:连山以艮为首,归藏以坤为首,周易以亁为首。 故系辞传首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尊卑者天地上下之定理,高卑者天地上下之定分,不言高卑而言卑高,以卦画言也。 伏羲卦画,盖自下而上也,陈分列也,贵贱谓卦爻之上下也。 易道贱卑而贵高,故其六位之分列,则以卑而在下者为贱,高而在上者为贵,而贵贱于是乎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阳常动,隂常静,故曰动静有常。 乾奇画属阳而刚,坤偶画属隂而柔断者。 刚柔各自有体,而其质不同也。 不言隂阳而言刚柔,以其可见者言也,隂阳气也,刚柔质也,质可见气不可见也。 虞翻曰:断,分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有阳,方有隂,方各以其类聚物,有阳物,有隂物,各以其羣分吉善也。 凶不善也,卦有二体之上下,爻有六位之远近,隂阳分合,其情不同,此吉凶所由生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在天成象,日月星宿之属是也,在地成形,山川草木之属是也。 变化谓隂变为阳,阳化为隂也。 仰观乎天,俯察乎地,其成象成形者如此,则易中隂阳之变化于是乎见矣,自天尊地卑至此,言圣人作易,因隂阳之实体为卦爻之法象。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易中凡言刚柔皆指爻画之奇偶,摩错也,盪推盪也。 易卦之画,皆起于一奇一偶,自一奇一偶两相摩错而为八卦,又自八卦两相推盪而后为六十四卦,观先天图可见是故者,以此之故也。 接上文以起下文也,后倣此。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雷霆指震,风雨指巽坎,日月指离坎,雷霆也,风雨也,日月也,无非皆乾坤之变化也。 或疑不言山泽何哉? 曰:山泽在地成形者也,此但以在天成象者言之耳。 然山泽出云,云腾而致雨,盖出于山泽者也,虽不言山泽,而山泽在其中矣。 雨以润而风亦谓之润,以风能滋物之气也。

亁道成男,坤道成女。

男女谓六子,乾交坤,故震艮坎得,乾道而成男。 坤交乾,故巽离兑得,坤道而成女。 在人亦然,人自不察耳。 在物亦然,凡牡皆得乾道者也,凡牝皆得坤道者也。

亁知大始,坤作成物。

知猶主也,萬物資乾之陽為始,而乾主始物,故曰乾知大始。作猶動也,坤之隂從陽而動,代乾之終而成生物之功,故曰坤作成物。紫陽朱子曰:知訓管字,如知州知縣之知,不當解作知見之知。白雲郭氏曰:自易言之,則始於乾坤而乾又為坤之始,是為大始也。自物言之,則萬物始於坤,坤始於乾,是為大始也。

亁以易知,坤以簡能。

乾之始物以其易也,坤能成物,以其簡也。易者平易而不難,非輕易之謂。簡者簡約而不煩,非苟簡之謂。乾主乎健,要動便動,故易;坤順乾而行,凡其所能皆順從乎乾,而不敢為主,故簡。然則乾知大始於其前,坤作成物於其後,坤之能蓋成乾之能也。嵩山晁氏曰:姚信謂能字當作從。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前知字訓主,此知字訓識,從就也,人之所為如乾之平易而心無巇險,則人皆可得而知,如坤之簡約而事不煩擾,則人皆可得而從。易知則與之同心者多,故有親。易從則與之協力者衆,故有功。有親則存諸內者日以崇,故可以長久。有功則其著於外者日以廣,故可以宏大。可以長久者賢人之德也,可以宏大者賢人之業也。若夫聖人之德業,則與乾坤同其久,同其大,無所謂可不可。平庵項氏曰:稱賢人者,明乾坤之德,人皆可充而至也,若但言聖人則嫌於必生,知安行而後可,而進修之路絕矣。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如乾之易,簡如坤之簡,則天下萬事萬物雖衆而其理得矣。天下之理得,則成位乎天地之中,而與天地參矣。龜山楊氏曰:行其所無事,不亦易乎。一以貫之,不亦簡乎。如是而天下之理得矣。又曰:行其所無事,一以貫之,只是一個自然之理。嵩山晁氏曰:而成位乎其中矣。王肅作易成位乎其中矣。

右第一章。紫陽朱子曰:此章以造化之實,明作經之理。又言乾坤之理分見於天地,而人兼體之也。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玉篇云:卦兆也,謂占事知來而有吉凶先見之兆也。或曰:卦者掛也。古人筮占則畫奇偶於板,而懸卦於前,所以謂之卦象者,物理之似,有取六畫之象者,有取三畫之象者,亦有取一畫之象者,無非象也。辭謂卦之彖辭、爻辭。聖人作易,每設一卦,則先觀卦中之象,然後係之以辭而明其吉凶之理以示人,蓋有畫斯有象,有象斯有辭,有辭而後吉凶之理始明。今人捨象而玩辭,但求辭之理,不求象之理,淺矣!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剛柔者爻之九六也,九六相推故生變化,不然則一卦化為一卦而已,變化從何而生?何謂變化?柔爻動而變為剛,剛爻動而化為柔,一卦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為四千九十六卦也。白雲郭氏曰:易稱剛柔皆指九六。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易言吉凶,在人則為失得;易言悔吝,在人則為憂虞。聖人觀彖爻有失得之象,則係以吉凶之辭。觀彖爻有憂虞之象,則係以悔吝之辭。君子玩吉凶悔吝之辭,則見所謂失得憂虞之象也。上文止言明吉凶,而不言明悔吝,蓋吉凶既明,則悔吝亦明矣。舉重以見輕也。紫陽朱子曰:吉凶悔吝者易之辭也,得失憂虞者事之變也。得則吉,失則凶;憂虞雖未至凶,然已足以致悔而取羞矣。蓋吉凶相對而悔吝居其中間,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凶也。又曰:悔是吉之漸,吝是凶之端。又曰:過便悔,不及便吝。悔屬陽,吝屬隂,亦猶驕氣是盈,客氣是歉也。節齋蔡氏曰:憂,虞也;虞,度也。能慮能度,則可免失而至得矣。此言上文觀象係辭,明吉凶之義。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柔變而為剛,進之象也;剛化而為柔,退之象也。剛屬陽而明晝之象也,柔屬隂而暗夜之象也。然有進則有退,有退則有進,未有常進而不退,常退而不進者也。有晝則有夜,有夜則有晝,未有常晝而不夜,常夜而不晝者也。是故剛雖晝之象,退而化為柔,則夜之象也;柔雖夜之象,進而變為剛,則晝之象也。通乎晝夜進退之道,則知剛柔變化之道矣。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卦本三畫,自下而起,初畫為下,再畫為中,三畫為上,重而六之,則各分上中下,是故初動則與四應,二動則與五應,三動則與上應,故曰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伊川程子曰:三才以物言,三極以位言。愚謂:三極之道言道之體,三才之道言道之用。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易之序謂易中所著事理當然之次第,不但謂六位之先後也。爻之辭,謂六爻所言吉凶悔吝也。居以位言,安謂安其分也。樂以心言,玩謂繹之而不厭也。君子觀易之序而循是理故安,觀爻之辭而達是理故樂。平庵項氏曰:虞翻本序字作象,以與下文合,似不必爾。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謂卦象之不變者,變謂六爻之變者,玩謂觀之詳,與翫字通用。觀則一見而決,翫則反覆而不捨。審,諦之至也。君子平居無事之時,則觀其象而熟翫其辭,以考其所處之當動。而將有為,將有行,則觀其變而熟翫其占,以考其所占之吉凶,蓋其動靜之間,舉無違理,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或曰:觀象翫辭,如蔡墨云:在乾之姤。如莊子云:在師之臨。謂之在者是也。觀變玩占,如陳侯遇觀之否,晉侯遇大有之睽,謂之遇者是也。

右第二章。紫陽朱子曰:此言聖人作易,君子學易之事。白雲郭氏曰:前章終於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謂在上尊位之聖人也。不曰聖人而曰賢人,謂能法乾坤易簡,非獨聖人可得天下之理,賢者亦可修而得也。此章終於君子玩易,蓋兼窮通之君子,其玩易皆一也。稱君子蓋兼聖賢言之,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彖者每卦之下彖辞也,爻者每昼之下爻辞也。 象谓一卦之全体,彖指全体而言。 变谓九六之一节,爻指一节而言。 《国语》云:「王飨有体荐,燕有折俎」,又云:「禘郊之事,则有全烝; 王公立饬,则有房烝; 亲戚燕享,则有殽烝。 」韦耀注云:全烝,全其牲体而升之俎。 凡禘郊皆血腥。 房,大俎也。 《诗》云「籩豆大房」,谓半解其体,升之房也。 殽烝,体解节折,升之俎也,谓之折俎。 愚谓:易中所谓彖,乃是象之全体,亦犹禘郊之全烝,故彖字与象字相似,而字皆从豕。 易中所谓爻,乃是象之分体,亦犹燕飨之殽烝。 后人加肉于爻下,而为肴字,盖别于易也。 诸说惟东坡苏氏曰「爻,折俎也」,实得古人称爻之义。 及论彖之义,乃云「彖者豕也」,则于彖之外添出一豕矣。 象虽彖属,然非豕也。 或谓,彖为六牙,象则无问其六牙不六牙,毕竟彖即是象。 或又谓,彖形如豕,则彖又非象矣。 至谓彖九窍,惟鼻不具,而其尾甚长,夜欲寐则返其尾以遮鼻夫,返尾窒鼻,此蜼也。 《周礼》有蜼彞,讵可以《周礼》之蜼为易之彖哉。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吉凶言失得之大,不若悔吝之小; 悔吝言疵缕之小,又不若无咎之善。 无咎者本亦有过,以其善能补,是以无咎。 圣人嘉其能而许之以善,盖开其迁善之门也。 诚斋杨氏曰:言动之间,尽善之谓得,不尽善之谓失。 小不善之谓疵,不明乎善而误入乎不善之谓过。 觉其小不善,非不欲改,而已无及于是乎有悔; 不觉其小不善,犹及于改而不能改,或不肯改,于是乎有吝。 吾身之过,犹吾衣之破也。 衣有破补之,斯全身有过补之斯还。 还者何? 复之于善也。 补不善而复之于善,何吝之有。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列,分别也。 位,六爻之位也。 位有上有下,在上为贵,在下为贱,以初上分别之,上贵而初贱。 以三五分别之,五贵而三贱。 以二四分别之,四贵而二贱。 爻之贵贱,以位而分别,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六爻盖皆有位也。 或谓,初上无位,谬矣。

齐小大者存乎卦。

阳为大,隂为小。 隂卦多阳,以隂爻为主。 阳卦多隂,以阳爻为主,如复姤之类是也。 王肃曰:齐犹正也。 阳卦大,隂卦小,卦列则小大分也。 紫阳朱子曰:齐犹定也。

辩吉凶者存乎辞,

善为吉,恶为凶,辩犹明也。 爻之吉凶,非辞莫明,故曰「辩吉凶者存乎辞」。 平庵项氏曰:吉凶悔吝无咎,皆辞也,独吉凶言辞者,悔吝可以介而免,无咎可以悔而致,必有忧震之心者,然后能用力于微焉。 至于吉凶,则得失之大者。 读其辞者,皆可辩也。 此而不悟,圣人亦末如之何也矣。

忧悔吝者存乎介,

忧者忧其将然也,未有吝悔,而先为之忧也,既忧之则不至悔吝也。 介犹界限之界,谓交物之际,截然自守,不陷于凶咎之途也。 与豫六二介于石,兑九四介疾有喜之介同。 或曰:介,绵芥也,谓小,小疵病耳。

震无咎者存乎悔。

震者动而不安也,咎谴责也,悔谓能见过而内自省也。 震动而不安,则幡然自改,亦足以补其过矣,又何吝之有也。

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卦以阳爻之大者为主则其辞平易,如复如谦之类是也; 卦以隂爻之小者为主则其辞艰险,如小畜如夬之类是也。 各指其所之者,随其时之所值而命之辞,其辞则各指示其所向而使占者得以知所适从也。 汉上朱氏曰:之者动爻也。 虚斋赵氏曰:之变卦也。 言本爻之辞正指之卦之义。 占筮之法盖本诸此。

右第三章。 紫阳朱子曰:此章释卦爻辞之通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谓易之书也,准犹齐平而无毫釐高下之差也。 天地之道即易之道,易之道即天地之道。 天地如此,易亦如此,故曰「易与天地准」。 惟其与天地准,故能赞天地之化育,而弥纶其道。 汉上朱氏曰:九准阳,六准隂。 伊川程子曰:弥徧也,纶理也。 在事为伦,在丝为纶,弥纶徧理也。 紫阳朱子曰:弥如弥缝之弥,有终竟联合之意,纶有选择条理之意。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观视也,察视之详也。 幽隂之不可见者也,明阳之可见者也。 幽明之故,谓隂阳之所以然也。 圣人何以知之? 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故知之也。 天在上属阳而明,故言文,其文可以仰而见,故言观; 地在下属隂而幽,故言理,其理亦可以俯而知,故言察。 以者用也,用易中隂阳之理,而观察之也。 紫阳朱子曰:天文则有昼夜上下,地理则有南北高深。 昼明夜幽,上明下幽,观昼夜之运,日月星辰之上下可见天文幽明之所以然也。 南明北幽,高明深幽,观南北高深可见地理幽明之所以然也。 平庵项氏曰:伏羲之始作易也,仰观于天,见隂阳之象; 俯察于地,见刚柔之形,于是制为奇偶之画以准之,使万物之情皆以类从,而天文地理遂与人事物情相通为一,而幽明之故可得而知矣。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死生有說乎?曰有說。可知之乎?曰可知,何以知之?曰:原始反終則知之。原始者,推原其始;反終者,於其終而反求其始也。人能原其始,而求其所以終,又能反其終而求其所以始,則知死生之說矣。夫天地大化,雖生生不窮,然有生則有死,未有生而不死者,生則氣聚而成形,蓋出於大化,死則氣散而形潰,復歸於大化。兹萬理之所必然,無他說也。人惟不窮其理,故不知其說,往往以死為諱而臨終則怖,窮理則知其說而視死如歸,亦無所怖,豈以死為諱哉。伊川程子曰:原始則足以知其終,反終則足以知其始。死生之說如是而已矣。故以春為始,而原之其必有冬,以冬為終,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其與是類乎。又曰:理窮則自知生死之說,不必以死生別是一道理而求。

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人为万物之灵,亦万物中之一物耳,以变对物而言,则物者有是物也,变则无矣。 人之生也,气聚而精凝,则显而可见,是为物,及其死也,气散而魂游,则隠而不可见,是为变,谓之变则与物异矣。 伊川程子曰:既是变,则存者亡,坚者腐,更无物也。 愚谓:古人以死者为物,故又为物化。 盖生则为物,死则为故,故即变也,化即变之成也。 在易则爻有等谓之物,得乾之阳为阳物,得坤之隂为隂物,变犹乾变为坤,坤变为乾之类是也。 或以物为太玄之歾,歾音殁,非也。 鬼神之情状,隠显聚散而已。 隠显理也,聚散气也。 自其理之隠显者言之,则知鬼神之情,自其气之聚散者言之,则知鬼神之状。 理其情也,气其状也。 横渠张子曰:形聚为物,形溃反原,反原者其游魂为变歔。 所谓变者,对聚散存亡为文,非如萤雀之化,指前后身而为说也。 又曰:精气者自无而有,游魂者自有而无,自无而有故显而为物,自有而无故隠而为变。 又曰: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本诸地,以隂阳升降为聚散之渐。 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为神,以其伸也,反之为鬼,以其归也。 紫阳朱子曰:精气为物,是合精与气而成,气魂而精魄也,变则是魂魄相离。 虽独说游魂,而不言魄,而离魄之意自可见矣。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相似者,易似天地,天地似易,彼比相似也。 盖天地一隂阳也,易亦一隂阳也。 若幽明,若死生,若鬼神,莫非隂阳也。 圣人之作易,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所谓幽明之故,与夫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皆与天地隂阳相似,故不违戾。 其知虽周知乎万物之情,而所以济天地之用者,必以其道,故不过差,虽有时乎从权旁行,亦不至乎废经而忘返,故不流荡,乐天顺其理也,知命安其分也。 乐夫天理之自然,而知命分之当然,则此心与天为徒,故不忧安土,不怀居也。 土即地也,不择地而居,则随所寓而安也。 敦笃厚也,安土敦乎仁,则已私尽去,纯乎天理,无所往而非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范如铸金之模,范围如匡郭之周围,曲谓委曲,成谓成就。 天地之化,大而无穷。 万物微而且众,范围之而不过,曲成之而不遗。 此圣人用易以赞其化育也。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昼阳也,夜隂也,有昼则有夜,有夜则有昼,如前所谓幽明死生鬼神是也。 通谓通达而兼明之也。 圣人通乎昼夜之道,而幽明死生鬼神之理无不知也。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神妙而不可测,或在阳,或在隂,故无定方。 易惟变所适,或为阳,或为隂,故无定体。 横渠张子曰:语其推行,故曰道。 语其不测,故曰神。 语其生生,故曰易。 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

右第四章。 郑玄虞翻皆以「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相连解说。 紫阳朱子曰:此章言易道之大,圣人用之如此。 平庵项氏曰:自仰以观于天文,至故知鬼神之情状,此三知者言易之所知与天地准也。 自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至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此四故者言易之所能与天地准也。 自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至神无方而易无体,此四而者言弥纶之功也。

相关推荐
2024-09-22

简介 俞琰,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读易三十余年。 除《周…

36,279
2024-09-22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 周易集说卷一至五 详校官内阁学士 臣 瑞保 通政使司副使 臣 莫胆莍覆勘 总教官编…

12,233
2024-09-22

《周易集说》者,集诸说之善而为之说也。 曷为善? 能明三圣人之本旨则善也。 夫易始作于伏羲,仅有…

6,085
2024-09-22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说卷一 宋 俞琰 撰 上经一 周,代名; 易,书名。 犹周书,题周以别于夏殷也。…

45,673
2024-09-22

 干,元亨利贞。 干,健也。 画奇属阳而体刚,故其性健。 此卦乾下干上而六画之奇,纯乎阳刚健之至…

15,824
2024-09-22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顺也。 …

6,821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