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序卦》:「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其有既大,不可至于盈满,必在谦损,故大有之后,受之以谦也。 为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 地体卑下,山高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谦之象也。 以崇高之德,而处卑之下,谦之义也。
谦,亨,君子有终。
谦有亨之道也。 有其德而不居,谓之谦。 人以谦巽自处,何往而不亨乎。 君子有终,君子志存乎谦巽,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让而不矜。 安履乎让,终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显,此所谓君子有终也。 在小人则有欲必竞,有德必伐,虽使勉慕于谦,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终也。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济当为际。 此明谦而能亨之义。 天之道,以其气下际,故能化育万物,其道光明。 下际谓下交也。 地之道,以其处卑,所以其气上行,交于天,皆以卑降而亨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
以天行而言,盈者则亏,谦者则益,日月阴阳是也。
地道变盈而流谦,
以地势而言,盈满者倾变而反陷,卑下者流注而益增也。
鬼神害盈而福谦,
鬼神谓造化之迹。 盈满者祸害之,谦损者福祐之,凡过而损,不足而益者,皆是也。
人道恶盈而好谦。
人情疾恶于盈满,而好与于谦巽也。 谦者人之至德,故圣人详言,所以戒盈而劝谦也。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谦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显。 自处虽卑屈,而其德实高不可加尚,是不可踰也。 君子至诚于谦,恒而不变,有终也,故尊光。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地体卑下,山之高大而在地中,外卑下而内蕴高大之象,故为谦也。 不云山在地中,而曰地中有山,言卑下之中蕴其崇高也。 若言崇高蕴于卑下之中,则文理不顺。 诸象皆然,观文可见。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君子观谦之象。 山而在地下,是高者下之,卑者上之,见抑高举下、损过益不及之义; 以施于事,则裒取多者,增益寡者,称物之多寡以均其施与,使得其平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初六以柔顺处谦,又居一卦之下,为自处卑下之至,谦而又谦也,故曰谦谦。 能如是者,君子也。 自处至谦,众所共与也,虽用涉险难,亦无患害,况居平易乎? 何所不吉也? 初处谦而以柔居下,得无过于谦乎? 曰:柔居下,乃其常也,但见其谦之至,故为谦谦,未见其失也。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谦,谦之至也。 谓君子以谦卑之道自牧也。 自牧,自处也。 《诗》云:「自牧归荑。 」
六二,鸣谦,贞吉。
二以柔顺居中,是为谦德积于中。 谦德充积于中,故发于外,见于声音颜色,故曰鸣谦。 居中得正,有中正之德也,故云贞吉。 凡贞吉,有为贞且吉者,有为得贞则吉者,六二之贞吉,所自有也。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二之谦德,由至诚积于中,所以发于声音,中心所自得也,非勉为之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三以陽剛之德而居下體,為眾陰所宗,履得其位,為下之上,是上為君所任,下為眾所從,有功勞而持謙德者也,故曰勞謙。古之人有當之者,周公是也。身當天下之大任,上奉幼弱之主,謙恭自牧,夔夔如畏然,可謂有勞而能謙矣。既能勞謙,又須君子行之有終,則吉。夫樂高喜勝,人之常情。平時能謙,固已鮮矣,況有功勞可尊乎?雖使知謙之善,勉而為之,若矜負之心不忘,則不能常久,欲其有終,不可得也。唯君子安履謙順,乃其常行,故久而不變,乃所謂有終,有終則吉也。九三以剛居正,能終者也。此爻之德最盛,故象辭特重。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能勞謙之君子,萬民所尊服也。《繫辭》云:「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有勞而不自矜伐,有功而不自以為德,是其德弘厚之至也。言以其功勞而自謙,以下於人也。德言盛,禮言恭。以其德言之,則至盛,以其自處之禮言之,則至恭,此所謂謙也。夫謙也者,謂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存,守也。致其恭巽以守其位,故高而不危,滿而不溢,是以能終吉也。夫君子履謙,乃其常行,非為保其位而為之也。而言存其位者,蓋能致恭,所以能存其位,言謙之道如此。如言為善有令名,君子豈為令名而為善也哉?亦言其令名者,為善之故也。
六四,无不利,撝謙。
四居上體,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謙柔自處,九三又有大功德,為上所任、眾所宗,而己居其上,當恭畏以奉謙德之君,卑巽以讓勞謙之臣,動作施為,无所不利於撝謙也。撝,施布之象,如人手之撝也。動息進退,必施其謙,蓋居多懼之地,又在賢臣之上故也。
《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凡人之谦,有所宜施,不可过其宜也。 如六五或用侵伐是也。 唯四以处近君之地,据劳臣之上,故凡所动作,靡不利于施谦,如是然后中于法则,故曰不违则也,谓得其宜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富者众之所归,唯财为能聚人。 五以君位之尊,而执谦顺以接于下,众所归也,故不富而能有其邻也。 邻,近也。 不富而得人之亲也,为人君而持谦顺,天下所归心也。 然君道不可专尚谦柔,必须威武相济,然后能怀服天下,故利用行侵伐也。 威德并着,然后尽君道之宜,而无所不利也。 盖五之谦柔,当防于过,故发此义。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征其文德谦巽所不能服者也。 文德所不能服,而不用威武,何以平治天下? 非人君之中道,谦之过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六以柔处柔,顺之极,又处谦之极,极乎谦者也。 以极谦而反居高,未得遂其谦之志,故至发于声音; 又柔处谦之极,亦必见于声色,故曰鸣谦。 虽居无位之地,非任天下之事,然人之行己,必须刚柔相济。 上,谦之极也,至于太甚,则反为过矣。 故利在以刚武自治。 邑国,己之私有。 行师,谓用刚武。 征邑国,谓自治其私。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谦极而居上,欲谦之志未得,故不胜其切,至于鸣也。 虽不当位,谦既过极,宜以刚武自治其私,故云利用行师征邑国也。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