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程传》 2024年09月20日
0 收藏 0 点赞 18,833 浏览 3247 个字

38. 睽卦-易程传(伊川易传) 睽卦兑下离上

睽,《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 睽者,乖也。 家道穷则睽乖离散,理必然也,故家人之后受之以睽也。 为卦上离下兑,离火炎上,兑泽润下,二体相睽违之义也。 又中、少二女虽同居,而所归各异,是其志不同行也,亦为睽义。

睽,小事吉。

睽者,睽乖离散之时,非吉道也。 以卦才之善,虽处睽时,而小事吉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彖先释睽义,次言卦才,终言合睽之道,而赞其时用之大。 火之性动而上,泽之性动而下,二物之性违异,故为睽义。 中少二女虽同居,其志不同行,亦为睽义。 女之少也,同处长则各适其归,其志异也; 言睽者,本同也。 本不同则非睽也。

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卦才如是,所以小事吉也。 兑说也,离丽也,又为明,故为说顺而附丽于明。 凡离在上,而彖欲见柔居尊者,则曰柔进而上行,晋、鼎是也。 方睽乖之时,六五以柔居尊位,有说顺丽明之善,又得中道而应刚,虽不能合天下之睽,成天下大事,亦可以小济,是于小事吉也。 五以明而应刚,不能致大吉,何也? 曰:五阴柔虽应二,而睽之时,相与之道未能深固,故二必遇主于巷,五噬肤则无咎也。 天下睽散之时,必君臣刚阳中正至诚,协力而后能合也。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推物理之同,以明睽之时用,乃圣人合睽之道也。 见同之为同者,世俗之知也。 圣人则明物理之本同,所以能同天下而和合万类也。 以天地男女万物明之,天高地下,其体睽也,然阳降阴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也。 男女异质,睽也,而相求之志则通也。 生物万殊,睽也,然而得天地之和,禀阴阳之气则相类也。 物虽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众,睽散万殊,而圣人为能同之,处睽之时,合睽之用,其事至大,故云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上火下泽,二物之性违异,所以为睽离之象。 君子观睽异之象,于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也。 夫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于世俗所同者,则有时而独异,盖于秉彝则同矣,世俗之失则异也。 不能大同者,乱常咈理之人也,不能独异者,随俗习非之人也。 要在同而能异耳,《中庸》曰:和而不流是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 见恶人,无咎。

九居卦初,睽之始也。 在睽乖之时,以刚动于下,有悔可知,所以得亡者,九四在上,亦以刚阳睽离,无与自然同类相合。 同是阳爻同居下,又当相应之位,二阳本非相应者,以在睽故合也。 上下相与,故能亡其悔也。 在睽诸爻皆有应,夫合则有睽,本异则何睽,唯初与四虽非应,而同德相与故相遇。 马者所以行也,阳上行者也,睽独无与,则不能行,是丧其马也。 四既与之合,则能行矣,是勿逐而马复得也。 恶人与己乖异者也,见者与相通也。 当睽之时,虽同德者相与,然小人乖异者至众,若弃绝之,不几尽天下以仇君子乎,如此则失合弘之义,至凶咎之道也,又安能化不善而使之合乎,故必见恶人则无咎也。 古之圣王所以能化奸凶为善良,革仇敌为臣民者,由弗绝也。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睽离之时,人情乖违,求和合之,且病其不能得也,若以恶人而拒绝之,则将众仇于君子,而祸咎至矣,故必见之,所以免避怨咎也。 无怨咎,则有可合之道。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二与五正应,为相与者也,然在睽乖之时,阴阳相应之道衰,而刚柔相戾之意胜,学易者识此,则知变通矣。 故二五虽正应,当委曲以相求也。 二以刚中之德居下,上应六五之君,道合则志行,成济睽之功矣。 而居睽离之时,其交非,故二当委曲求于相遇,觊其得合也,故曰「遇主于巷」,必能合而后无咎。 君臣睽离,其咎大矣。 巷者,委曲之途也。 遇者,会逢之谓也。 当委曲相求期于会遇与之合也,以所谓委曲者,以善道宛转将就使合而已,非枉己屈道也。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当睽之时,君心未合,贤臣在下,竭力尽诚,期使之信合而已。 至诚以感动之,尽力以扶持之,明义理以致其知,杜蔽惑以诚其意,如是宛转以求其合也。 遇非枉道,迎逢也; 巷非邪僻,曲径也。 故夫子特云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未非必也,非必谓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刽,无初有终。

阴柔于平时且不足以自立,况当睽离之际乎! 三居二刚之间,处不得其所安,其见侵陵可知矣。 三以正应在上,欲进与上合志,而四阻于前,二牵于后,车牛所以行之具也,舆曳牵于后也,牛掣阻于前也。 在后者牵曳之而已,当前者,进者之所力犯也,故重伤于上,为四所伤也。 其人天且刽,天髠首也,刽截鼻也。 三从正应而四隔止之,三虽阴柔处刚而志行,故力进以犯之,是以伤也。 天而又刽,言重伤也。 三不合于二,与四睽之时,自无合义,适合居刚守正之道也。 其于正应则睽极有终合之理,始为二阳所厄,是无初也。 后必得合,是有终也。 掣,从制从手,执止之义也。

注* 髠:ㄎㄨㄣ,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以六居三非正也,非正则不安,又在二阳之间,所以有如是艰厄,由位不当也。 无初有终者,终必与上九相遇而合,乃遇刚也。 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者也。 合以正道,自无终睽之理,故贤者顺理而安行,智者知几而固守。

九四,睽孤,遇元夫。 交孚,厉无咎。

九四当睽时,居非所安,无应而在二阴之间,是睽离孤处者也。 以刚阳之德,当睽离之时,孤立无与,必以气类相求而合,是以遇元夫也。 夫阳,称元善也。 初九当睽之初,遂能与同德而亡睽之悔,处睽之至善者也,故目之为元夫,犹云善士也。 四则过中,为睽已甚,不若初之善也。 四与初皆以阳处一卦之下,居相应之位,当睽乖之时,各无应援,自然同德相亲,故会遇也。 同德相遇必须至诚相与交孚,各有孚诚也。 上下二阳以至诚相合,则何时之不能行,何危之不能济,故虽处危厉而无咎也。 当睽离之时,孤居二阴之间,处不当位,危且有咎也,以遇元夫而交孚,故得无咎也。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初四皆阳刚君子,当睽乖之时,上下以至诚相交,协志同力,则其志可以行,不止无咎而已。 卦辞但言无咎,夫子又从而明之云可以行其志,救时之睽也。 盖以君子阳刚之才,而至诚相辅,何所不能济也。 唯有君子能行其志矣。

六五,悔亡。 厥宗噬肤,往何咎。

六以阴柔当睽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可知,然而下有九二刚阳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之,故得悔亡。 厥宗,其党也,谓九二正应也。 噬肤,噬啮其肌肤而深入之也。 当睽之时,非入之者深,岂能合也。 五虽阴柔之才,二辅以阳刚之道而深入之,则可往而有庆,复何过咎之有。 以周成之幼穉而兴盛王之治,以刘禅之昏弱而有中兴之势,盖由任贤圣之辅,而姬公孔明所以入之者深也。

注*穉:ㄓˋ同稚。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爻辞但言厥宗噬肤,则可以往而无咎,象复推明其义言。 人君虽己才不足,若能信任贤辅,使以其道深入于己,则可以有为,是往而有福庆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 往,遇雨则吉。

上居卦之终,睽之极也。 阳刚居上,刚之极也。 在离之上,用明之极也,睽极则咈戾而难合,刚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过察而多疑。 上九有六三之正应,实不孤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 如人虽有亲党而多自疑猜,妄生乖离,虽处骨肉亲党之间,而常孤独也。 上之与三虽为正应,然居睽极无所不疑,其见三如豕之污秽,而又背负泥涂,见其可恶之甚也。 既恶之甚,则猜成其罪恶,如见载鬼满一车也。 鬼本无形,而见载之一车,言其以无为有妄之极也。 物理极而必反,以近明之,如人适东,东极矣,动则西也; 如升高,高极矣,动则下也。 既极则动而必反也。 上之睽乖既极,三之所处者正理,大凡施道既极,则必反正理,故上于三,始疑而终必合也。 先张之弧,始疑恶而欲射之也,疑之者,妄也。 妄安能常,故终必复于正。 三实无恶,故后说弧而弗射。 睽极而反,故与三非复为寇讐,乃婚媾也。 此匪婚媾之语,与他卦同而义则殊也。 阴阳交而和畅则为雨。 上于三始疑而睽,睽极则不疑而合,阴阳合而益,和则为雨,故云往遇雨则吉。 往者,自此以往也,谓既合而益合则吉也。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雨者阴阳和也。 始睽而能终和,故吉也。 所以能和者,以羣疑尽亡也。 其始睽也,无所不疑,故云羣疑睽极而合,则皆亡矣。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iyunzhai.com/20930.html

相关推荐
2024-09-20

电子书书名:易程传(伊川易传) 作者:程颐(宋) 依据版本:四库全书 电子书版本进度:校对完成 …

35,940
2024-09-20

御制题宋版周易程传 卜筮书违秦火殃大程平正传言常 言易者率入于奇,朱子矫之,以为特言卜筮,故每…

20,827
2024-09-20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

11,655
2024-09-20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上经卷一 宋程子 撰  干干下干上 干:元亨利贞。 上古圣人始画八卦,三才之道备…

33,333
2024-09-20

 坤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坤,乾之对也。 四德同,而贞体则异。 乾以刚固为贞,坤则柔顺…

41,805
2024-09-20

 屯 震下坎上(水雷屯) 屯,《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故受之以屯…

34,060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3131816650@qq.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